(共32张PPT)
1·3 江山多娇
基本问题: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对时代的理解
“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
水墨国风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 1959 傅抱石、关山月 北京人民大会堂藏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 1959 傅抱石、关山月 北京人民大会堂藏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画 650×900cm 1959年人民大会堂藏
在中国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许许多多的先贤为传承、创新中国传统绘画做出 了不懈努力,他们“上下求索”“东寻西觅”,让中国绘画形成“百花齐放”的面貌。祖 国的大好河山激荡着当代山水画家的情感,为山水画表现注入了时代新风。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画家们受委托创作此画,放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1.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描述)
2.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描绘了什么?画家运用了哪些绘画技巧来表现画面?(分析)
3. 画家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物进行描绘?(解释)
4.你认为这幅作品在当时社会、艺术上有哪些成就?谈谈你的感受?(评价)
“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同时“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近景青山绿水代表祖国的南方,远景冰天雪地代表祖国的北方,中景以祖国的两大动脉——长江黄河贯穿,从而使整幅画面连贯成为一个整体,象征着祖国团结统一,繁荣昌盛。
近景
远景
这幅画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因为它描绘的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物。虽然画面上也出现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景物,但它们都不是具体景物的写生。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方印很大,实际尺寸为11CM,它是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的压角章,作者是原文化部部长齐燕铭。虽然大印的施展空间比较大,但要刻出气势和韵味来也着实不易。齐燕铭这方“江山如此多娇”巨印,印文错落排布却不失稳健。下刀痛快淋漓,线条虚实变化。下部大块留红更是夺人眼球。与傅抱石和关山月这幅巨画相得益彰。
江山如此多娇(齐燕铭刻)
思考 ·练习
《江山如此多娇》与《毛泽东沁园春词意图》都 取自毛泽东诗词,请尝试为《毛泽东沁园春词意图》 画构图示意图,分析它的画面是如何表达词意的。
构图上,画面右侧崇山峻岭,飞瀑幽谷,在山势龙脉之上长城高耸,颇得深远高远之趣,左侧大河蜿蜒,堤岸错落,又有平远之趣,所以观此图正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境。
写照祖国河山
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心怀“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理想,将传统中国画技法及自身对 时代的理解融入笔下山水,创造出有别于传统中国绘画的笔墨技法与审美标准。
山水新韵·时代传情
李可染1907-1989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作品拍卖会
1.265亿
1.你喜爱这幅山水画吗?根据你对它的喜爱给出一个心仪的价格?
2.有谁知道这幅作品在2018年北京保利拍卖会拍出了多少的价格吗?猜猜看:为什么它值一座城堡?
李可染1907-1989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作品拍卖会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幅作品拍出天价的原因?
突破传统程式的中西融合
市场与创作的双重稀缺
民族精神与时代隐喻
文化认同
稀缺性
艺术革新
李可染1907-1989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对比鉴赏
范宽
宋
《溪山行旅图》
李可染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都以大山大水为题材,但创作时代相隔千年。请从构图、技法、意境三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并简要说明两幅画反映的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构图对比
构图:多座山峰叠加,用溪流、云雾分割画面,层次更多,显得更灵动。
构图:主峰居中,像一块石碑矗立,山下小商队显得渺小,突出自然威严。
技法对比
积墨法+色彩:用层层墨色堆叠山体,同时加入青绿色彩,山间有雾气、溪流留白,画面更鲜活。
用弯曲的线条画瀑布、溪水,打破传统山水画的静态感。
将西方光影语言融入传统山水,通过设定光源于山体后方,以留白和淡彩模拟光晕效果,形成“黑中透亮”的矿石质感。例如画面中山峰顶部与瀑布边缘的留白处理,既保留了水墨的深邃,又赋予山体立体感与空间纵深感。
艺术革新:突破传统程式的中西融合
雨点皴:用细密小点表现山石纹理,像雨点打在山壁上,显得坚硬厚重。
积墨法:反复涂染墨色,让山体更立体,画面深沉肃穆。
技法对比
主题:展现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符合宋代文人追求哲理的特点。
时代:北宋社会稳定,山水画强调“真实”自然,注重细节刻画。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画家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法,展现民族自信。 强化了山水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抽象性。 画面中暗部象征民族历史的积淀,光亮处隐喻新中国的崛起,呼应“山河新貌”的时代主题。这种“黑与光”的对比被李可染称为“画出祖国的深沉与光明”
主题:表现自然的生命力,溪流、云雾充满动感,体现艺术家对山河的热爱。
总结
《溪山行旅图》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构图
技法
意境
时代隐喻
主峰居中,简洁肃穆
多峰层叠,溪流分空间
雨点皴、积墨法
积墨+青绿、动态留白
自然威严、哲理感
生机勃勃,情感强烈
北宋哲学追求
现代民族复兴气象
“我们画山水画也就是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这就是山水画爱国主义之所在。” --李可染。
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中,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
刻画田园风光
当代山水画家 以各自的艺术实践反映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山水新面 貌,笔下寻常的景物在画家巧妙构思下焕发出蓬勃生机,山水世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山水焕新·生活共鸣
漓江夜泊(中国画) 1980 宗其香 中国美术馆藏
烟雨漓江(中国画) 1983 白雪石 中国美术馆藏
《烟雨漓江》与《漓江夜泊》 均表现了什么地域的景观?作品是怎样突出这些景观的特点的?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思考交流:
中国广西桂林漓江流域的山水景观为核心表现对象。这一地域以喀斯特地貌、清澈江水、四季烟雨和独特的人文风貌闻名,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经典题材。
白雪石的笔下《烟雨漓江》通过“远山掩映于烟雾中,近处竹树虬劲”的描绘,展现了喀斯特地貌的层叠感和空灵感。
以“勾皴点染”的传统技法结合水彩画的明快色调,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色层次表现烟雨的湿润感。例如,画面中“漓江的明澈水色”与“山峦的淡墨晕染”形成虚实对比,突出烟雨的空灵。
《漓江夜泊》通过“山峰与渔船倒影交织”的构图,凸显漓江夜色的静谧与神秘。
突破传统山水画程式,引入西画的光影处理和焦点透视,营造夜色的立体空间感。例如,通过“逆光山体”和“水波鳞光”的描绘,使画面兼具水墨韵味与写实深度。
常熟田(中国画) 1963 钱松嵒 中国美术馆藏
1.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最吸引你注意的是什么?
2.画家用哪些方法表现空间远近?
3.对比传统山水画中的田园(色彩、构图、技法、题材、艺术理念),钱宋嵒笔下的农田有哪些"现代化"特征?
《常熟田》 古代山水田园画
构图 采用俯瞰视角,全景式视觉效果。稻田占据90%的画面,“满构图”强化农田的广阔感。这种手法突破了传统水平展开的布局,赋予画面“咫尺千里”的磅礴气势 “高远、深远、平远”为构图准则
色彩 大胆使用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赋予画面现代生机,突破了文人画的程式化用色 水墨淡雅,认为重彩“俗气”
技法 借鉴西画透视理念,近景以细密线条刻画细节,远景则以色彩渐变和模糊笔触表现空气透视,突破了传统山水画依赖留白的虚实处理 线描勾勒、留白
题材 将视角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场,通过整齐田埂、红旗等符号,展现农业合作化的繁荣景象,将日常农田升华为国家繁荣的象征 表现隐逸山林或文人雅趣
艺术理念 时代精神的载体,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劳动人民的智慧融入画面 脱离现实、文人自娱工具
一九七四年 ·长江(油画长卷 纸板) 1974 吴冠中 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家对祖国河山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元,面貌各有千秋,但无不体现了时代的共 性,体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