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课件
第五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770年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奴隶社会建立
奴隶社会发展
奴隶社会鼎盛
春秋:奴隶社会走向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1.阅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春秋争霸的过程,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史料探究,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知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历史解释)
2.通过对霸主兴替的探究,认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这件春秋时期的酒器青铜牺尊,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值得注意的是,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
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生了哪些变化?
目录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壹
贰
叁
王室衰微
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开启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西周
商
夏
东周
前1046-前771
春秋
前770-前476
战国
前475-前221
《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
王室衰微表现
西周·分封制
春秋·王室衰微
授民授疆土
制度上
分封制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国国君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统治区域上
周王室管辖地区范围缩小,仅在洛邑一带;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政治地位上
诸侯王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经济上
诸侯王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使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经济支持
诸侯定期纳贡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礼崩乐坏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研读】想一想: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开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诸侯崛起,竞相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这时候,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jiàn)越礼制的行为。
诸侯争霸
贰
春秋争霸形势图
说一说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哪些霸主?在地图上找到霸主所在的诸侯国位置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他们打着什么旗号进行争霸?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实为争霸。
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
的名义进行?
出现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追逐自身利益
齐桓公
秦穆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一鸣惊人
退避三舍
归纳并说出春秋五霸及其相应的典故。
春秋首霸
管仲改革
葵丘会盟
秦晋之好
卧薪尝胆
材料:“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经济富庶。”
材料: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首先称霸中原。
齐桓公与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疆域图
根据下列图片和材料思考为何齐桓公为何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
②任用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号令诸侯。
评价:消极:
(1)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积极:
(2)有利于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3)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了社会变革。
(4)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①要一分为二,辩证评价;
②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树立时空观念。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叁
实物资料
历史发现
铁农具
春秋晚期牺尊
春秋青铜器莲鹤方壶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1.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使用。
2.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水平高超。
3.商业:金属货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课后活动
1. 结合所学,梳理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生产工具材质的变化,分析金属生产工具的优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铁制农具
石器
骨器
青铜农具
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
商朝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优势:坚固、柔韧性好,比木、石、骨工具更为锋利,持久耐用,更加便于耕地、砍伐。
认识:生产工具的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小组讨论】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与王室衰微以及诸侯争霸有什么关系?
铁犁牛耕
生产力提高
开垦荒田
私田
出现
公田
荒废
诸侯国田地增加,粮食产量增加,
经济实力增强。
公田没有人去耕作,周王室经济实力逐渐衰退。
诸侯势力壮大
诸侯争霸
王室衰微
效率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都有相当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流通。
王室
衰微
诸侯
争霸
春秋时期处于动荡状态,西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影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给人民带来灾难,
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割据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肆
1.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周厉王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B
2.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该事件反映了( )
A.王室衰微 B.尊王攘夷
C.分封建国 D.诸侯争霸
A
3.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其目的是( )
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 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维护以周天子的利益 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
A
4.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
D
5.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消失 B.生产方式变革
C.私有土地出现 D.兼并战争扩大
B
6.如图是春秋时期的考古发现,这可以印证当时( )
A.生产力水平提高
B.耕地面积的扩大
C.新兴的小农经济
D.冶铁技术的高超
A
同学们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