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7张PPT)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7张PPT)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0 22:2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秦统一中国
第九课
课件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
202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138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1)能够根据所学内容,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能够运用有关史料,概括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并评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秦朝疆域的四至,说明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疆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4)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深远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材料: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材料: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 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秦汉史》
目录
秦灭六国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灭六国

材料: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材料:“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背景
过程
(1)时间:
前230-前221年
(2)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3)策略: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远交近攻”就是把秦国的战略进攻重点指向距离较近的韩、赵、魏等国,暂时稳住距离较远的燕、齐等国。远交近攻的实施,巩固了秦国对新占领土地的控制,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1)时间:
公元前221年
(2)都城:
咸阳
(3)君主:
嬴政
秦朝建立
嬴政(前259年-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史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13 岁继秦王位,亲政后,他罢黜吕不韦,平定嫪毐之乱,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果敢的决断力。此后,嬴政重用李斯、王翦等能臣,陆续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秦统一全国
(4)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
地方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
实质是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什么是中央集权?
材料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总揽大权,至高无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三公
最终决断权
九卿
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
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行政 军事 监察),下辖九卿。
郡县制
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尉(军事)
郡守(行政)
监御史(监察)
县尉(军事)
县令(行政)
县丞(刑狱)
有秩(民政)
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
里正

亭长
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奴隶·西周分封制 封建·秦朝郡县制
目的 都是为了管理好地方,巩固君王的统治 依据 血缘关系为纽带 地域划分为基础
方式 爵位封地世袭 官员由皇帝任免
影 响 初期巩固西周统治 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
意义
(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
(2)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统一之初,一个原秦国妇女“有”去原齐地旅游,途经原魏国的时候发现道路宽的都能过两辆马车了,到齐国却发现道路太窄马车勉强才能过去。“有”到齐地让当地的裁缝做一条和自己的长裙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却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各地的车轨、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不统一
小故事:人在囧途
小故事说明秦统一之初有哪些问题?
问题思考:针对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不统一等问题,如何解决?
统一文字
概况: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峄山石刻小篆
秦都宫殿用砖正面小篆刻有十二个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意义:①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②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
概况:以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半两钱的币值:秦24铢为一两,约7.8g;在正常情况下,一石米值一百钱,一匹马值一万钱。到了秦末汉初, 一石米值一万钱,一匹马值一百万钱。
意义:①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②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统一度量衡
长度、容量和重量不统一
统一度量衡



计长短的工具,秦一尺约今23.1厘米
量容积的工具,秦一升约今202毫升
称重量的工具,秦一斤约今250克
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统一交通
概况: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
作用:便于各地交通往来,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统一交通
概况: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作用: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统一南北
(1)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2)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
秦朝形势图
作用:拓展管辖范围,促进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朝……用一个组织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一直延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该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训练有素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一个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一个统一的文字和货币,所有这些使中国得以维持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中华文明千年传承,国家统一亘古不变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统一。——习近平
知识拓展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年,在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8000余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及100余辆木制战车。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20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秦统一中国
巩固统一
奠定疆域
文化方面
东至东海
西至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南征百越
北击匈奴
开凿灵渠
修筑长城
军事方面
缔造统一
公元前221年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经济方面
交通方面
统一车轨
修建驰道
政治方面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
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 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
A
2.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A
3.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A
4.秦统一后,嬴政宣布自己为天下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如此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发展封建经济 D.规范政府管理
B
5.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 )
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
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C
6.水利工程能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进而推动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以下水利工程属于秦朝的是(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三峡大坝
A
同学们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