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32张PPT)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32张PPT)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0 22: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十一课
课件
刘邦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
202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138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1.通过对西汉初年社会背景的学习,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通过研读史料,认识汉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成功之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刻有“汉并天下”,另一块刻有“与天久长”,反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与天长久”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
目录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


争?
争夺全国统治权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暗度陈仓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项刘灭秦之战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统治
农民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秦末农民战争
争夺国家统治权
封建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国家统治权战争
【拓展探究】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38岁,一事无成,骗吃骗喝,娶了老婆
48岁,被逼于无奈起兵反秦
50岁,被项羽吓得跪地求饶
51岁,被打的丢盔弃甲,家人被抓
54岁,建立汉朝,君临天下
刘邦
刘邦
项羽
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范增受到项羽猜忌,
辞官归家。
刚愎(bì)自用
一味依赖武力
失民心
刘邦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自己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据《史记》记载,刘邦入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善用人才
军纪严明
得民心
为什么刘邦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1)时 间:
(2)都城:
(3)建立者: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汉高祖·刘邦
“与天久长”瓦当
西汉建立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
指休息调养
指繁殖人口
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战乱后,统治者实施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口的政策。
理论来源:道家黄老学派,主张清静无为
(二)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概念
原因
阅读材料,概括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局面?
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卖子,就食蜀、汉。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米至石(dan)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士卒歌之曰:平城之下祸甚苦(刘邦被匈奴所围),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
——荀悦《汉纪·高祖皇帝纪》
农田荒芜
经济下滑
1、客观原因: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口减少
社会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
军力薄弱
原因
2、主观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汲取秦速亡的教训
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祖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贾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班固《汉书·陆贾传》
“无为”理念
休养生息政策
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具体措施 作用
士兵复员,返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
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轻徭:减免徭役及兵役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营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作用:使西汉的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措施
“文景之治”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汉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景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
(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据班固《汉书》整理

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这些诏令中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体现了文景两帝的什么措施?
汉景帝
汉文帝
时间 措施
文 景 时 期
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轻徭薄赋
积极赈济灾民,保障民众温饱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为什么汉文帝和汉景帝如此重视农业生产,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措施
阅读教材,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经济有何变化?
行业 具体表现
手工业
商业
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
汉景帝时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
陶仓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阅读教材,分析“文景之治”的影响?
①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②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知识拓展
素纱单衣(仅重49克)
马王堆出土的帛画
马王堆汉墓位于今湖南长沙,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dài)侯利苍、夫人辛追及儿子的墓,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纹饰华美,亮丽如新,反映了西汉漆器制作的水平;多种丝织衣物,花纹绮丽,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重量不到50克,是稀世珍宝;多篇简帛文献,涉及先秦至西汉初年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等内容。更令人称奇的是,辛追夫人的遗体保存2000多年而不腐,外形完整,头发、眼睫毛等尚存。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刘邦项羽之争
D
2.据史料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不仅对百姓毫无侵犯,还与百姓约法三章;而项羽进入关中后,烧杀抢掠。由此可以看出刘邦最终获胜的原因是( )
A.项羽一味依赖武力 B.项羽生性骄傲自大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 D.刘邦能够善用人才
C
3.中国人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感到骄傲。西汉建立的时间和都城分别是( )
A.公元前202年长安 B.公元前209年咸阳
C.公元前207年长安 D.公元202年咸阳
A
4.西汉的建立者是( )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刘彻
B
5.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版图拓展
A
6.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
A.开元盛世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文景之治
D
7.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A
同学们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