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共39张PPT)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共39张PPT)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0 22: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十二课
课件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
202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138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1.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过程。(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学习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巩固措施,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公元前 141 年,16 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经过70 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这些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目录
削弱地方势力
加强经济管控
尊崇儒术



北击匈奴

削弱地方势力

汉武帝
秦始皇
何为“大一统”
“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朝巩固
秦朝确立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宫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1)诸侯王势力强大,危及国家统一。
(2)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危及国家统一。
背景
措施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①主父偃提出“推恩“建议
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邻近的郡管辖。
何为“推恩”?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措施
措施:②迁豪强
措施:③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还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溢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实行“推恩令”
迁豪强,立刺史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一统
作用
加强经济管控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
提高粮食产量,加快播种速度。
②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lóu车
作用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农业:
手工业:
表现
材料:(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翻译:富商大贾冶铁铸币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史记》
材料: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翻译: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而刺绣织绵不如在集市上做买卖)
——《史记》
私人铸币
盐铁私营
富商大贾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具体措施 作用
私人铸币
豪强控制盐铁经营权
农民弃农从商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由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削弱了地方财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央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改善社会经济环境,从经济上稳定社会秩序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
意义:
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国家财政得到改善,为汉武帝政策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经济一统
表现
尊崇儒术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
背景
问题 措施 影响
思想活跃 威胁统治
接受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途径
太学
儒学人才
儒家经典
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面对上述问题,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道之大原出于天 ,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选择儒家思想呢?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主张为强化皇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阅读课本,归纳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具体举措,分析其影响。
①治国:把_________立为正统思想:忠君守礼;
②教育:在长安兴办_____,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③选官:选拔 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具体举措
儒家学说
太学
儒士
汉武帝时期讲学礼堂
对儒家学说的影响: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②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思想一统
合作探究:同是统一思想,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措施有什么不同?
秦始皇 汉武帝
不同点 方式
结果
相同点 目的 实质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破坏。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推行儒学教育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强硬手段 暴力阻止
高官厚禄利诱
统一思想、完成意识形态的统一是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必然选择
汉代讲经图
秦—坑儒谷
北击匈奴

冒顿单于统一漠北草原,匈奴不断南下袭扰。
和亲政策
国力衰弱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国力强盛
西汉对匈奴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何而变?
战争反击
背景
时间:
战役:
将领:
结果:
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
①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归附,部分西迁。
②西汉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
西汉与匈奴战争示意图
反击
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夜郎、滇等,被统称为“西南夷”。汉武帝派人去联络西南夷,夜郎主动归附西汉。汉武帝还在南方越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南海、合浦、交趾(zhǐ)等九郡,进行有效管辖。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西汉形势图
拓展疆土
面临问题 解决之法 解决之效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军事上
诸侯势力强大
“推恩令”、各种理由削爵和夺地
私人铸币
豪强控制盐铁
富豪唯利是图
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匈奴不断袭扰
豪强势力威胁
强迁豪强至京师、建立刺史制度
收归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设置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向商人征收车船税
尊崇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
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北击匈奴、南吞百越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财政得到改善,为汉政策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居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疆域版图拓展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归纳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
课堂小结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②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③建立剌史制度、察举制
政治:削弱地方势力
经济:
推动经济的发展
思想:
尊崇儒术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①尊崇儒术(董仲舒)
②兴办太学
③儒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①统一铸币(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
北击匈奴
①汉武组建强大骑兵反击匈奴
②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大一统不仅成为汉朝的时代精神,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意识。
课后练习

1.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B
2.下图知识结构“?”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董仲舒
D.卫青
B
3.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C
4.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材料中“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指的是汉武帝采取的( )
A.盐铁专卖政策 B.“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C
5.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C
6.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D
7.两汉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开通道路)”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事迹都蕴含着( )
A.以儒治国的思想 B.统一中国的宏愿
C.家国天下的情怀 D.无为而治的理念
C
8.秦始皇派蒙恬北上修筑长城,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出征,又设河西四郡进行管理。他们的措施(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汉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
D.体现国家治理的灵活多变
A
同学们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