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十课
课件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
202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138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1.时空观念: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等基本史实。
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思考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家国情怀: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者。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shù)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三餐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
目录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壹
贰
叁
秦的暴政
壹
有人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理由是什么?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又是什么?
灭六国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统一文字
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北击匈奴
修直道
筑灵渠
建长城
材料 逃兵役,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睡虎地秦墓竹简》
赋税沉重
材料 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官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徭役、兵役繁重
材料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班固《汉书·食货志》
刑罚残酷
材料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焚书坑儒
材料 秦二世下令将秦始皇无子嫔妃全部陪葬;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秦二世更加残暴
假如你穿越到秦朝,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面对秦朝如此残暴的统治,作为当时的老百姓,你会怎么做呢?
焚书坑儒
刑罚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沉重的赋税
繁重的徭役、兵役
天下苦秦久矣!
反抗!起义!
秦
的
暴
政
陈胜、吴广起义
贰
背景
(1)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议一议:假如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前不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像这样的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过程
(1)时间:
公元前209年
(2)领导:
陈胜、吴广
(3)过程:
(4)结果:
大泽乡→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直逼咸阳→失败。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5)地位:
起义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最终)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
②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③其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结合司马迁的评价,说说陈胜、吴广起义有何意义。
意义
秦朝的灭亡
叁
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
秦的暴政是人民反秦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点燃了反秦风暴,六国贵族随之而起。
后继有人:刘邦、项羽继续领导农民起义。
阅读课本62页知识拓展,思考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浪潮并没有平息?
刘
邦
项
羽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群起响应,一些原六国旧贵族也试图借机复国。他们中有的直接加入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的带领队伍起兵反秦,如项梁、项羽等。此外,秦吏萧何、曹参,儒士叔孙通,市井平民樊哙(kuài)和周勃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的浪潮中。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秦朝迅速走向灭亡。
各路反秦势力
项羽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项羽
人物扫描: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巨鹿之战示意图
公元前207年,在河北巨鹿一带的反秦队伍被30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身为次将的项羽杀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两万人前往救援。在渡过漳水后,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刘邦
刘邦
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人物扫描: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秦朝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被迫投降。
相关史事: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思考:读以下材料,思考秦速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原因:秦的暴政,失去民心。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政府要实行仁政,重视民生。
结合第9课、10课所学知识,如何评价秦始皇?
暴君
千古一帝
①总评+结论 ;
②一分为二(功绩+过失);
③史论结合(事迹+影响)。
评价人物的方法:
①时代性原则:
②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③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评价人物的原则:
①赋税沉重
②徭役、兵役繁重
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④焚书坑儒
⑤秦二世更加残暴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结果:起义失败
1.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2.公元前207年,刘邦推翻秦朝统治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灭亡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肆
1.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A
2.“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材料意在强调( )
A.军事形势将恶化 B.农民起义要爆发
C.管理制度待完善 D.残暴统治失民心
D
3.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提到,“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文字狱迭兴,秦始皇实为始作俑者”,他这样说是因为秦始皇(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弘扬儒学 D.依法治国
A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A
5.陈胜、吴广起义最深远的意义是( )
A.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D
6.成语“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表现了西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打败秦军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一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D
同学们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