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语文试卷 (新高考Ⅱ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语文试卷 (新高考Ⅱ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0 18:54:44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语文(新高考Ⅱ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计算机的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解的日常概念。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对不对?
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不过,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子,或是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偏偏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而长期记忆却能够与你终生相伴。
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吗来着”的情节。短期记忆还会负荷过重,受到太多新信息和新要求的轰炸而无法集中到任何一点上。幸运的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连,因而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压力,就拿专业译员来说吧,他们一边听着内容又多又长的演讲,一边把演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让一个还在学习外语的人试着同声传译,那么当然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对于译员来说,两种语言中的字词和结构都已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短期记忆只需要处理词序和句意,而这是它做得到的,尤其在经过训练后。
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比如反复默念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反复的必要性在于,与短期记忆短暂的电活动模式不同,长期记忆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重复想要记住的事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
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信息的地方。和硬盘里特定的一串0和1代表某个文件一样,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忆,当它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所以,突触就是记忆的实体形式。就像我们可以从纸上的墨迹中读出具有含义的字词一样,当某个或某一群突触变得活跃时,大脑就解读出了一段记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几乎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那么,如果说长期记忆把一切都记住了,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免不了会忘事呢?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不过,一段记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有些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例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像那次往自动售货机里扔进去一包薯片的钱却出来了两包的好运。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而也就难以提取。没有哪段记忆是孤立形成的。研究揭示,哪怕是在平淡无奇的场景中,获得记忆时的情境都可以成为帮助记忆提取的“触发器”。
总而言之,短期记忆速度快、可操纵、时间短;长期记忆连续、持久、容量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一直记得学生时代发生的某件趣事,却在去房间时因为一点儿小事分心而忘了自己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如此复杂难懂、前后不一的一套系统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很简单,大多数时候,它的确管用。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所以我还能苛责什么呢?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好。
(摘编自迪安 博内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吗》,朱机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人脑有时未必能提取出需要的信息来。
B.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能真正进行思考,负责操作实时信息;而长期记忆辅助我们思考。
C.专业译员比外语初学者更容易做到一边听演讲,一边翻译,是因为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短期记忆信息轰炸的压力。
D.无论是被记住的还是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就算受到某种损伤,也都还在脑子里,但取不出来就和不存在没差别。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脑中那些容易被提取的记忆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附带强烈情绪,而提取不出来的记忆通常不重要且没有意义。
B.连接神经元的突触是记忆的“实体”基础,突触越多,说明建立起的记忆连接就越多,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记住某一段经历。
C.置身于原来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激活”记忆,让记忆变得更容易提取,是因为环境往往与事件本身形成了重要连接。
D.人类大脑的记忆系统并非尽善尽美,但人脑的记忆系统比电脑的记忆系统更为复杂和精密,作者对此抱以积极的态度。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挑灯夜战复习备考,等考试结束,那些靠“临时抱佛脚”记忆的知识会全部忘记。
B.很多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对当时的体验一无所知,那段经历好像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了。
C.在背诵完一组英语单词后,每相隔1天、2天、4天、7天再背,可以有效地记住这些单词。
D.有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记得一个人的样子,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
4.生活中常常会发生“我到这儿是干什么来着”的情景,请结合短期记忆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5.人脑记忆的相关研究对科学领域和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和启示?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家大院(节选)
于坚
文家大院以前是状元文翰雨家的。粉墙黛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风水好,坐北朝南。石头好,院子的基础用的是象山上采来的花岗岩,花园里有灵璧石、太湖石、建水石、北溪石。材料好,全是紫安山的柚木。树好,桂花树、李子树,梅花树、樱花树……花好,牡丹、月季、茶花、绣球花、昙花……工好,晚清名匠高应美带着一班徒弟为他家雕刻了二十多道门,圆雕、高浮雕、低浮雕、阴刻、透雕、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八仙过海、岳母刺字、鹿鹤同春……窗子不计其数。①井水好,一口甜,另一口也甜。文家在大院里住了五代,到文小豪这一代,大门拆掉,拖拉机开了进来,拉坛坛罐罐、家具。外人纷纷涌进来住。
辜正厷说:“旧房子嘛!你看看这些木头,都开裂了,咋个会值1800万。”
中介文小豪说:“辜总,现在时兴投资老房子。用法国哲学家布迪厄的话来说,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它与商品房不同,不取决于市场,它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增值。”
小豪眼睛亮堂堂,热情洋溢:“这个大院以前有个叫苏轼的诗人都写诗赞美过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辜正厷不知道诗人是什么人,他周围没有这种人,也不明白文小豪朗朗念出的这一串声音是什么意思,又耻于下问,怕失了自己的面子,姑且不懂装懂,只是若有所思地点头。
小豪接着说:“这几年的大拆迁后,这种院子存量越来越少,增值空间相当大,远远超过商品房。”
“哪个说呢?”
“法国的布迪厄。”
“哦,不敌饿,我听说过这个人,是不是魏村的?”
“倒也不是,他住在法国。”
辜正厷听到法国人都说文家大院要涨价,就动了心。辜正厷是个聪明人,小豪绕来绕去花言巧语说了这么一大堆,他听起来无非一个意思,这个院子要涨价。
“来看房子的可不只是您一位呀,看看站在假山旁边的那位,也是来看房子的呢!”
辜正厷是第一次进来,文家大院的门槛与别的房子不同,高高低低,过花厅前面那条门廊时,抬脚没抬到位,绊了一下,小豪一个箭步抢上来扶着。
“1800万太便宜了,一块缅甸手镯的价么,一年就赚回来了。”辜正厷说。
②墙上有个洞窗,有人隔墙冷笑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辜正厷听不懂这话,问小豪:“那是谁?”
“子贡。也是来看房子的。”
闲逛间,忽听得有人叫了一声:“美屋呵!”
辜正厷听成“美国的屋”,不解其意。
子贡随声从花厅出来,与辜正厷差点儿撞个满怀。点个头。辜正厷看不上此人。子贡矮,瘦,戴着眼镜。子贡也不注意他,径直对小豪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小豪说:“正是!正是。付全款的话,可以打七折。”
小豪是文翰雨的后人之一,小时候曾经在大院里玩过,逮鸟掐花,逗狗摸鸡。文家人早已不住这个大院,小豪回来玩,说一声“这个院子本来是我家的”,住户们也就放他进去了。后来在云南大学读了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新世纪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上班。经理知道他这个背景,专门派他来为辜正厷介绍文家大院。
辜正厷听见子贡说话,问小豪:“他是不是外国人?怎么一口外国话?”
小豪说:“他是山东来的,也是来看房子。”
“山东话我也不是完全听得懂呢。”
子贡又说了一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辜正厷听不懂他说什么,暗暗骂了一句,有病!扭头对小豪说:“他买得起呵?”
小豪说:“这个就不知道了。”
子贡给辜正厷让路,说:“您先走。”
这句辜正厷听懂了,也不客气,将子贡抛在身后,大步流星进了中院。走了几步就被迫慢下来,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它不像指头县普遍的钢筋水泥框架建筑基本是直线构成,文家大院是土木结构,手工打造,处处曲径通幽,五步一个拐角,七步一个弯,移步换景。
小豪介绍道:“这就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的来历,它本来是一种处理建筑空间的手段。勾心斗角也是,你看那些斗拱的结构,就是勾心斗角,当然,心是木头心,角是木头角。四平八稳也是。”又指着一条大梁说:“你看上面那行字,光绪四十八年正月。”
经过回廊,墙上有扇面形的窗子,窗子与窗子之间,镶嵌着一块块刻着文字的石碑:《兰亭集序》《醉翁亭记》《颜氏家训》《项脊轩志》等,字体有楷书、篆书、隶书。有一块刻着曲园居士俞樾的《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因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小豪才念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蝇头小楷令他头晕。走着,厚实的脊背被风贴了一个花瓣。③一朵玉兰正开得狂妄,看见辜正厷肥头大耳,很不顺眼,一拳就打过去,正中脑门。辜正厷揩了揩说:“舒服。”
小豪说:“文家大院一旦拥有,在指头县就没有人能和您比了。古之君子为己,今之君子为人。为人,就是要活给别人看,让他们服你。”
辜正厷这辈子最在乎的事情就是“第一”。他是个和颜悦色的人,一大把怨气藏在骨子里,占了他92公斤体重的五分之一。他的怨气相当抽象,总是觉得自己不被他人爱,不被他人认可。所以他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
辜正厷回到售楼部,一屁股坐定,抿了口普洱。
④“这个大院我拿下!”豪气冲天,就像一位司令。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描写文家大院的石料、树木、花草等景观,突显了大院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后文揭示其高昂的价格埋下伏笔。
B.小说中辜正厷和子贡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笑料百出,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暗示了文化与资本的冲突。
C.辜正厷买下了文家大院,一方面是因为古宅在城市化进程中具备稀缺性与增值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
D.小说用“文家大院”这座极具历史和文化寓意的古典住宅勾连起故事中的各色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微缩版的社会。
7.关于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的两个短句“一口甜,另一口也甜”,突出强调了井水的甜,增强了读者对这一信息的印象。
B.句子②引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子贡的出场词,突出子贡的形象特点,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达效果。
C.句子③中“狂妄”“肥头大耳”和“打过去”等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辜正厷与“玉兰”等大院风物的格格不入。
D.句子④中“就像一位司令”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辜正厷趾高气扬的傲慢神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怯懦自卑。
8.作者给人物起名时,往往大有深意。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认为文中画框的段落与主线无关,属于闲笔,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墝①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②;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雏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昏张中③,则务种谷;大火④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有删改)
材料二: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有删改)
[注]①墝(qiāo):土壤坚硬不肥沃。②麛(mí)夭:幼鹿和幼麋。③张中:黄昏张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张与下文的虚、昴均为二十八宿之一。④大火:星名,属于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称心宿二。
10.材料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
其先三世A为郡吏B并伏节死C难D尝少E修操F行G仕郡H为户曹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六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泛指各种家畜、家禽。
B.发,文中指生长,与《促织》中“窃发盆”的“发”音、义均不相同。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D.表,文中指上表举荐,与《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的“表”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主应指导百姓因地制宜地从事养育六畜、种植树木、修整田畴等农业生产,在不适合生产五谷的丘陵险地,可以种植竹木。
B.打猎时不杀绝成群的野兽,不放干池湖里的水捕鱼,不随意布设罗网捕猎鸟兽,等等,先王的这些治国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黄昏时,张星宿位于正南方天空时,要种植谷物;虚星宿位于正南方天空时,要种植冬小麦。顺天应时是农业生产的经验。
D.孟尝担任合浦太守后,革除该地前任官员的弊政,深入民间根治百姓伤病。不到一年时间,百姓都返归本业,商货又流通起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
(2)孕育不得杀,雏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
14.材料二中孟尝的“合浦珠还”体现了材料一中怎样的生态观?请作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①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在从南郑前线被调到后方成都担任闲职时所写。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中,“羽箭雕弓”“吹笳暮归野帐”两句,描绘了作者多彩的军旅生活。
B.“呼鹰古垒”“截虎平川”两句,通过激烈动作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豪迈英勇。
C.陆游在描绘军旅生活时,用字刚劲有力;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则转为柔和细腻。
D.最终,作者消酒樽前,感慨命运不公,无法与其抗衡,表现出深深的无奈之情。
16.本词和《书愤》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抒发个人的情感方面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大小、远近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简意深,含蓄隽永。
(2)王老师给同学们讲《论语》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时,介绍“北辰”就是北斗,而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提到北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夸张地写招待宾客用北斗星做酒器。
(3)视听结合手法的使用往往能令古诗文中的景物更加生动立体,也能为读者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痔疮是一种很常见的肛门疾病,①___________,但其实,任何年龄的人都会长痔疮——是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得痔疮。
事实上,②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痔疮组织可以帮助我们感知直肠里的东西,让我们分辨出肛门区域感受到的压力是气体、正常的排便还是准备喷射。
但是,久坐、慢性便秘、低纤维饮食和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直肠和肛门区域的压力,形成该区域的血液在血管内滞留和堆积,出现血管肿胀和扩张,从而形成痔疮。另外,③___________,肛门和直肠之间的结缔组织会减弱,人们长痔疮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痔疮通常是逐渐发展而来的,和成年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得痔疮的概率比较小。不过也有研究表示,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痔疮发病率似乎在增加。随着学习压力变大、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加以及课间十分钟的消失,孩子久坐对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值得更多的研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戏曲舞台上的宴席往往是“酒宴”,只喝酒不吃菜,既无餐具也无菜肴。随着一声念白“酒宴摆下”,饮宴开始,演员“无实物表演”推杯换盏,宴席的丰盛程度全凭演员表演与观众“脑补”。如此处理宴席场面,是为了把时间留给演员做戏、发挥技艺。
借吃来展示表演特技,也是戏曲演员的①___________。京剧名家张云溪回忆,过去京剧《临江驿》中有真吃的表演:丑角扮演的解差“大口地咬,满嘴地嚼,伸着脖子瞪着眼强往肚里咽,观众见此莫不笑声随起”,夸张的表演让观众既好笑又同情。川剧《卖水记》中落难秀才李彦贵②___________地真吃包子,吃完后把盘子舔了又舔。
但是因戏曲演员的妆容不适合真吃真喝,所以戏曲舞台上的吃喝假的多、真的少,演员大多借助器物假吃假喝。如京剧《豆汁记》中金玉奴借助一双筷子、一个空碗,为莫稽端来豆汁充饥解寒。莫稽急喝烫嘴,就顺着碗边小口吸、大口喝,把筷子、碗底、碗边都舔个遍、最后还用手指抹碗,再吮手指,让观众觉得他真的把一碗豆汁喝得干干净净。同台丑角甚至用“你真能表演,空碗烫舌头”的台词③___________。
戏迷观剧如品尝酒食,讲究有“味”。台上生活百味,酸甜折射喜怒;台下世间百态,食品照见人品。观众在戏曲的饕餮盛宴中回味无穷,透过“舌尖上的戏曲”,观抑扬褒贬,品悲欢离合,感世事变迁,寻内心慰藉。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下列句子中的“见”和文中加粗的“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
B.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C.你不用担心,她的病已见好转。
D.要多多听取意见,不能一味固执己见。
22.文中画框的句子描写生动,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阿拉伯谚语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言”,如何“行”,怎么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语文(新高考Ⅱ卷)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就算受到某种损伤,也都还在脑子里”错误,由原文“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可知,如果“某种损伤”是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记忆就不一定在脑子里。
2.答案:A
解析:“而提取不出来的记忆通常不重要且没有意义”错误。由原文“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而也就难以提取”可知,那些很难提取的记忆往往是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但并不是说这些记忆就不重要、没有意义。
3.答案:B
解析:由“有些记忆容易提取……例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可知,原文认为那些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而“经历过重大创伤”属于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但是亲历者却对此一无所知,这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
4.答案:①短期记忆对大量实时信息进行处理,处理速度快,但不具有稳定性和有序性。②短期记忆没有“实体”基础,维持时间短,导致有些信息还未处理便被忽略掉。
解析:由原文“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可知,短期记忆对大量实时信息进行处理,处理速度快,但不具有稳定性和有序性。由原文“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可知,短期记忆没有“实体”基础,维持时间短,导致有些信息还未处理便被忽略掉。
5.答案:①学习生活方面,可以利用长期记忆的特点,使更多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②医学方面,对人脑记忆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影响记忆的因素,也会推动脑科医学发展。③科技方面,研究复杂的人脑记忆系统,有助于研制出更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解析:由原文“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重复想要记住的事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可知,在学习生活方面,可以利用长期记忆的特点,使更多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由原文“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信息的地方”“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等可知,在医学方面,对人脑记忆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影响记忆的因素,也会推动脑科医学发展。由原文“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可知,在科技方面,研究复杂的人脑记忆系统,有助于研制出更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6.答案:A
解析:“为后文揭示其高昂的价格埋下伏笔”错,文中的环境描写,能较为明显地得出其有高昂的价格的结论,这是为后续内容所做的“铺垫”。
7.答案:C
解析:“肥头大耳”不是拟人手法,是直接描写辜正厷的外貌。
8.答案:①“子贡”原本是孔子弟子的名字,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突显他好用古文、引经据典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衬辜正厷的浅薄无知。②从小说主旨上看,作者能更加自如地借“子贡”之口表达对文化与资本冲突的担忧。
解析:从人物形象看,“子贡”原本是孔子得意门生的名字,善于雄辩。文中作者多次用“子贡”这个名字,并使之吟出很多儒家名句,以突显他好古文、引经据典的知识分子形象。而辜正厷听不懂子贡的话,甚至认为他是外国人,由此反衬辜正厷的浅薄无知。从小说主旨看,文中子贡提到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等,代表“文化”一方,而傲慢、图利的辜正厷与谄媚、逐利的文小豪代表“资本”一方,两方的对比突出了对文化与资本冲突的担忧。
9.答案:示例:不可以删去。①这段内容用石碑勾连兰亭、醉翁亭、项脊轩、留园等历史名院,凸显出文家大院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营造了古色古香的氛围。②舒缓了行文节奏,照应前文“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与后文辜正厷扭头就走的情节形成反差,使叙述张弛有度。③转移读者的视线,使读者在思考情节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辜正厷与文家大院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认识到文化与资本的冲突。④突出作者对辜正厷浅薄无知,无视文家大院文化价值这一行为的讽刺。
解析:“闲笔”,即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笔,看似可有可无,往往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①从内容上看,这段内容用回廊墙上镶嵌着的石碑把文化名篇、名人以及兰亭、醉翁亭、项脊轩、留园等历史名院勾连起来,凸显出文家大院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营造了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②从情节上看,前文提到“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处处曲径通幽,五步一个拐角,七步一个弯,移步换景”,接着文小豪给辜正厷介绍文家大院,后文有“小豪才念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此处插入环境描写,让情节节奏得以舒缓,前后照应,使文章松紧有度,收放自如。③从主旨上看,文小豪建议辜正厷投资老房子,因为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而一介绍文化,辜正厷就“扭头走了”,说明他关注的是资本,是盈利。此处描写转移了读者的视线,使读者随着情节进一步思考辜正厷与文家大院之间体现出的文化与资本的冲突。④从效果上看,此处文家大院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辜正厷的不能欣赏、无法理解的浅薄无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意味。
10.答案:BDG
解析:“为郡吏”的主语是“其先三世”,主谓宾结构完整,故B处断开;“尝”是下句主语,其前D处断开;“尝少修操行”语意结构完整,其后G处断开。
11.答案:B
解析:“音、义均不相同”错误。文中“发”指生长,“窃发盆”的“发”指“打开”,二者读音相同,都读作“fā”。
12.答案:D
解析:“深入民间根治百姓伤病”错误,应为了解百姓疾苦,“病”为疾苦之意。
13.答案:(1)因此,作为君主,上应遵循自然运行的时序,下应利用土地资源,中要善于运用人力,这样万物才能顺利生长,五谷才能繁茂。
(2)怀胎的母兽不准捕杀,幼鸟和鸟卵不准掏取,长不足一尺的鱼不许捕捞,不满一年的猪不能宰杀食用。
14.答案:体现了材料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观,说明人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要从长远考虑,要维护生态的基本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解析:由材料二可知,“合浦珠还”讲的是此前当地官员贪得无厌,滥采珍珠,致使珠去人穷;孟尝到任后制止了这种做法,使得珠蚌资源得以保存发展,一年不到就“去珠复还”,百姓兴旺。这与材料一“畋不掩群”“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做法体现出同样的生态观,即“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强调的都是人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渔猎要有度,要维护生态平衡,追求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食物,是人民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君主的根本。因此,作为君主,上应遵循自然运行的时序,下应利用土地资源,中要善于运用人力,这样万物才能顺利生长,五谷才能繁茂。要指导人民养育六畜,按季节种植树木,致力于整治田地,培植桑麻,按照土地肥沃贫瘠和地势高低的不同,各自种植适宜的作物。对那些不能生长五谷的丘陵山坡,用来种植竹木,春季砍伐枯林,夏季摘收果实,秋季积蓄蔬菜杂粮,冬季砍伐薪柴,用来作为民生的资用。因此,人民活着不会缺少用物,死后不至于没有安葬之处。所以先王治国的方法是,打猎时不得捕尽成群的野兽,不捕杀幼兽;不放干池湖之水去捕鱼,不焚烧山林去打猎;豺未祭兽时,不得在田野设置捕捉的罗网;獭未祭鱼时,不得在水中投撒渔网;鹰隼未捕食,不得在溪谷张设罗网;草木还没凋落,不许拿斧头进山林砍伐;昆虫没有蛰伏,不准放火烧田。怀胎的母兽不准捕杀,幼鸟和鸟卵不准掏取,长不足一尺的鱼不许捕捞,不满一年的猪不能宰杀食用。因此,草木生长如朝气蓬勃,禽兽归山如泉水奔流,飞鸟入林如烟云聚集,是有实现这些的措施。所以先王执政理事,云气来临、雨季将到之时,就要农民修整田界;虾蟆鸣叫、燕子归来之时,就组织劳力疏通道路、清除路障;寒气降临百川之时,就发动民众修建桥梁;黄昏张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种植谷物;大火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播种黍豆;虚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种植冬小麦;昴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做好收采储藏,砍伐薪柴以便过冬。这些政令上告苍天,下达万民。先王之所以能顺应天时、整治完备,使国家富强、人民得利,让远方异族归顺,是因为他的治国之道非常完备。
材料二:
孟尝字伯周,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上三代担任郡吏,都在祸乱中守节而死。孟尝从小修养操行,在郡府担任户曹史。后来被册封为孝廉,被推举为秀才,朝廷任命他为徐县县令。州郡上表举荐他的才能,朝廷提拔他为合浦太守。合浦不生产粮食,但海里出产珠宝,合浦与交阯接壤,常常有商贩往来,买卖粮食。合浦以前的太守大都贪污,要求人们采集珍珠,不知限度,珍珠就逐渐跑到交阯郡内去了。结果商人不来买卖,当地人穷物少,贫穷的人饿死在路边。孟尝到任后,革除先前的弊政,访求百姓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流失的珍珠又回到合浦,百姓都返归本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赞明智如神。
15.答案:D
解析:“感慨命运不公,无法与其抗衡,表现出深深的无奈之情”错误。“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意思是“请你记住,杀敌报国、建功封侯的大事是要自己奋斗的,我不信这是由上天来安排的”。作者表达的并非无法抗衡命运的无奈,而是偏要与命运抗争的坚定。
16.答案:同:都进行了今昔对比,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经历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都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异:《汉宫春》把过去振奋爽快的从军生活与如今喧嚣热闹的成都生活进行了对比,侧重于表达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坚定理想抱负;《书愤》把早年的豪迈勇敢与晚年的落寞无奈进行了对比,侧重于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
解析:《汉宫春》中,陆游将在南郑“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等振奋爽快的军旅生活与成都“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等喧嚣热闹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书愤》中,陆游将早年“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状态与晚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落寞状态进行了对比。内容不同,但二者同样属于今昔对比,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经历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汉宫春》最后的落脚点为“功名不信由天”,表明作者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更坚定了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理想;《书愤》“千载谁堪伯仲间”不仅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赞颂,更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批判,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愤懑。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但同样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17.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3)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解析:易错字:迩,挹,斟。
18.答案:①尽管多见于成年人中 ②每个人生来就有痔疮组织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
解析:第一处,由后文“但其实”可知,此处和后文为转折关系;又因后文谈论“儿童和青少年”,所以此处应谈论成年人,故可填“尽管多见于成年人中”。第二处,由前文“事实上”可知,此处应填本段的总起句;再由后文介绍的“正常情况下”痔疮组织的作用可知,痔疮组织的存在是人生来就有的正常现象,故此处可填“每个人生来就有痔疮组织”。第三处,由横线后“肛门和直肠之间的结缔组织会减弱……也会随之增加”可知,此处应该填造成肛门和直肠之间的结缔组织减弱的原因。再结合后文“痔疮通常是逐渐发展而来的,和成年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得痔疮的概率比较小”分析可知,这个原因应与年龄有关,故可填“随着年龄的增长”。
19.答案:久坐、慢性便秘、低纤维饮食和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直肠和肛门区域的压力,导致该区域的血液在血管内滞留和堆积,出现血管肿胀和扩张的情况,从而形成痔疮。
解析:画框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形成”改为“导致”;第二处,成分残缺,可在“扩张”之后添加“的情况”。
20.答案:①拿手好戏 ②狼吞虎咽 ③插科打诨
解析:第一处,此处是说演员擅长借吃来展示自己的表演本领,故可填“拿手好戏”。拿手好戏: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擅长的本领。第二处,此处描述落难秀才急着吃包子的样子,故可填“狼吞虎咽”。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第三处,此处描述丑角在戏台上穿插的引人发笑的语言,故可填“插科打诨”。插科打诨: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
21.答案:C
解析:文中加粗的“见”是“看得出,显现出”的意思。A项,句中“见”用作“看、听”等动词的补语,意思跟“到”相同;B项,句中“见”意为“会见,会面”;C项,句中“见”意为“看得出,显现出”;D项,句中“见”意为“对于事物的看法,意见”。
22.答案:①连续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演员假吃的过程。②多用短句,节奏短促,写出莫稽喝豆汁的急切情态。③运用侧面描写,借观众的感受表现出戏曲演员的高超技艺。
解析:①从用词看,“吸”“喝”“舔”“抹”“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由“吸”到“喝”,最后“舔”和“抹”等吃的不同状态。②从句式看,“大口喝”“把筷子、碗底、碗边都舔个遍”“最后还用手指抹碗”“再吮手指”多用短句,节奏紧促,简短有力,极富节奏感,生动呈现出莫稽的饥饿和喝豆汁的急切。③“让观众觉得他真的把一碗豆汁喝得干干净净”,从观众的角度来写,为侧面描写,借观众的感受表现出戏曲演员的高超技艺,以及戏曲舞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23.答案:略
解析:第一句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第二句是用夸张手法强调口才的重要性。第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指出语言很重要,但行动才能有结果,即光说不做是没有结果的。其实生活中言与行都很重要,二者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各有优点,写作时应突出“说”和“做”辩证统一的关系。“说”很重要,可是只“说”不“做”,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生活中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一个行动派;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说”和“做”是统一的,二者不能割裂,用适当的言支撑切实的行动,则会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谈“言行一致”,即言与行不能背离。
[参考立意](1)能言善辩可以让行动更顺利;(2)讷于言,敏于行;(3)不空谈,做一个行动派;(4)言行一致,方得始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