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地理(广西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根据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安全等指标可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分为五个等级。近年来,宁波经济高速发展,甚至几度超越南京。下图为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示意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宜居水平最低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邻近性 C.集中性 D.边缘性
2.宜居水平最低的城市,共同的制约条件是( )
A.地势起伏较大,交通建设受限 B.距中心城市远,经济发展较慢
C.远离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不足 D.矿产资源枯竭,环境质量较差
3.与南京比,宁波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
A.海运条件佳 B.生态环境好 C.城市等级高 D.科教力量强
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4省(市),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千米。“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脉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地。如今“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昔日的军事关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据此完成4~6小题。
4.太行山脉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 )
①具有明确性特征
②具有过渡性特征
③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线相吻合
④属于自然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太行八陉”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说明区域的边界( )
A.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
B.先以联系功能为主,后向屏障功能转变
C.只具有屏障功能,阻抑区域相互渗透
D.只具有联系功能,促进区域相互联系
6.“太行八径”的变迁可以促进山脉东西两侧( )
A.自然地理特征趋于相似 B.风俗习惯日益接近
C.农业地域类型趋于相同 D.人口密度日益接近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开村历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图示意大岭村的聚落空间格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完成7~8小题。
7.该聚落格局与自然和谐的表现为( )
A.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 B.自然生态区可涵养水源,利于灌溉
C.南临玉带河利于夏季通风 D.村落巷道的布局可以避雨、防暴晒
8.在大岭村可能会看到( )
①连片的水稻和油菜花
②传统民居均坐北朝南
③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
④“大街小巷”以鱼骨状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盆地(7°S,107°36′E)地形较为封闭,气流运动受背景风影响弱。某日日出前在盆地底部出现逆温现象。下图为沿经线绘制的万隆盆地剖面上该日白天气流沿山坡流动的变化图。据此完成9~11小题。
9.据图推测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是( )
A.6时 B.8时 C.10时 D.18时
10.该日7~9时盆地南北两坡形成上山气流的原因是( )
A.日出后谷风增强 B.逆温层上部对流强
C.日出后山坡升温快 D.逆温层下部较稳定
11.该日16~18时盆地内出现下山气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雨阻挡上山气流 B.雨滴凝结吸热降温
C.云雨削弱太阳辐射 D.雨滴带动气流下降
海底浊流是沿着水下斜坡流动,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的高密度、高流速的偶发性流体。当浊流从高速流进入低速流时,流体部分动能转化为位能,液面明显升高形成水跃。根据浊流沉积物颗粒的支撑机制,可将浊流分为甲、乙两种沉积模式,如图所示。浊流可导致海底地貌发生变化并对海底人类活动产生破坏。例如,1929年北大西洋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的一次突发浊流损坏了海底电缆,带来了巨大损失。据此完成12~14小题。
12.与乙模式相比,甲模式的海床沉积物( )
A.易被浊流搬运至更远距离 B.平均粒径更大
C.垂向变化表现为上粗下细 D.层理结构明显
13.浊流对海底地貌及岩石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流速减慢时,泥沙沉积形成岛弧链 B.流速减慢时,泥沙沉积形成大理岩
C.流速加快时,剧烈冲刷形成深海沟 D.流速加快时,剧烈冲刷形成海底峡谷
14.推测导致1929年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突发浊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暴潮 B.海浪侵蚀 C.海底地震 D.火山喷发
从立春(2月4日左右)开始,以5天为一候,通过计算80°E~120°E东亚大陆与120°E~150°E西太平洋地区的500hPa等压面温度的平均值的差,得出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可以判断区域纬向热力差异季节转换的准确时间。下图为20°N~35°N区域海陆热力差异的时间演变图,图中纬向偏差是指该范围温度与同纬度平均温度之差,正值为热源。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图中数据表明( )
A.第1~17候大陆上空为热源 B.第1~17候纬向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C.第1~17候海洋上空为热源 D.大陆与海洋上空的纬向偏差正相关
16.纬向海陆热力差异与我国亚热带地区季节转换的关系是( )
A.春季,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由负转正 B.夏季,纬向海陆热力差异持续变大
C.冬季转夏季的持续过程短暂且稳定 D.夏季转冬季的持续过程漫长且波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但经济增长较快。埃塞俄比亚曾大量从中东国家整车进口二手汽车,部分汽车车龄甚至超过20年,进口关税较高。近年来,埃塞俄比亚与我国企业合作,以完全拆卸方式进口我国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到埃塞俄比亚之后由当地工程公司负责组装并推向市场。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的地理位置。
(1)分析埃塞俄比亚曾大量从中东国家整车进口二手汽车的原因。(6分)
(2)简述与整车进口相比,埃塞俄比亚采用完全拆卸方式进口我国电动汽车零部件的优势。(6分)
(3)说明埃塞俄比亚与我国车企合作对埃塞俄比亚交通发展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河流域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270m—680m,该流域年均气温约18.4℃,年均降水量约1730mm。区域内土壤主要为粗晶花岗岩在长期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红壤。
材料一: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朱溪河流域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恢复自然植被,综合效益显著。下图示意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朱溪河流域单位面积年均产沙量。
(1)指出当地采取的最为合理的自然植被恢复措施,并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近年来,朱溪河流域采取改进耕作方式、提升植被覆盖度等措施改造微环境,成效明显。下表示意2007年、2017年朱溪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变化(单位:%),据实地考察,该变化使朱溪河流域泥沙量呈减少趋势。
年份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
2007 22.15 6.23 63.16 0.11 4.45 1.55 1.98 0.38
2017 18.49 4.38 63.19 0.05 10.57 1.83 2.09 0.40
(2)解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使朱溪河流域泥沙量减少的原因。(6分)
材料三: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至关重要,保持水土关乎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3)说明朱溪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其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启示。(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近年来,流域洪水资源的利用受到我国政府及学者的关注。图1示意洪水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
材料二:根据流域地形、水系特点及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可将汉江流域划分为丹江口以上流域、唐白河流域及丹江口以下干流流域三级水资源分区。图2示意汉江流域地理分区及水系分布。
(1)说出洪水资源利用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主要原因。(6分)
(2)指出汉江流域洪水资源丰富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3)推测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水资源的利用机制。(4分)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地理(广西专版)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宜居水平最低的城市为盐城、池州、宣城,这三个城市都远离中心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边缘性的特点;盐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东北部,池州和宣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空间分布不均衡;这三个城市相距较远,在空间分布上没有呈现邻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故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区域地势起伏小;池州离长江近;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枯竭、环境质量较差并非盐城、池州、宣城的共同制约条件;这三个城市距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远,经济发展较慢,宜居水平最低,故B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与南京相比,宁波临海,海运条件更优,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南京是省级行政中心,与南京相比,宁波的城市等级低,科教力量较弱;两城市的生态环境差异不大,生态环境不是影响两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故A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界,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而自然区域的边界是过渡性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自然区域,太行山脉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具有过渡性特征,①错误,②正确;我国1月平均气温0℃线与秦岭—淮河线基本吻合,③错误;太行山脉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属于自然形成的,④正确。故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行八陉”原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地,如今“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区域边界现已成为区域间联系的纽带,说明在“太行八陉”的作用下,区域的边界过去以屏障功能为主,现在以联系功能为主;区域的边界并非一直只具有联系功能或一直只具有屏障功能。故A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是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不会因公路、铁路的出现而改变;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太行山脉东西两侧人们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交流越来越多,风俗习惯会日益接近;农业地域类型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人口会由经济欠发达的太行山脉西侧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的东侧地区。故B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聚落背靠菩山,冬季,菩山可阻挡南下的冷空气,有利于冬季防寒;自然生态区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该聚落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河流;南临玉带河与夏季通风关系较小;村落巷道不具备避雨、防暴晒的功能。故A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我国的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北方部分地区种植,且读图可知,该村农业生产区主要为鱼塘和菜园,①错误;大岭村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光热资源充足,传统民居不全是坐北朝南,②错误;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可能会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③正确;读图可知,大岭村的古街和巷道以鱼骨状分布,④正确。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山风是指从山坡吹向谷地的风,出现在夜晚,谷风是指从谷地吹向山坡的风,出现在白天。读图可知,7~9时,该盆地在山坡高处出现谷风,山坡底处仍然是山风,说明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山坡因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山风开始转为谷风,在10~15时山风已经完全转为谷风。由此推测,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大约在8时。故B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日出之后,太阳辐射增强,山坡比同高度山谷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山气流,C项正确:此时盆地底部仍然存在逆温层,谷风对逆温层上部的气流影响弱,A项错误;该日7~9时,和山坡上部相比,盆地内逆温层的上部气温较低,空气对流活动较弱,B项错误;逆温层下部较稳定对山坡上部上山气流的形成没有影响,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该日16~18时,盆地内未形成上山气流,且下山气流位于云雨层下侧,云雨阻挡对下山气流的形成影响极小,A项错误;雨滴凝结会放热,B项错误;云雨削弱太阳辐射,山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降低,气流下沉,形成山风,C项正确;雨滴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气流下沉,但是对下坡气流的形成影响较小,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乙模式的海床沉积物范围较甲模式的广,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海底浊流属于重力流或密度流的一种,甲模式中浊流对海床产生冲刷,说明其流速快,在斜坡坡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浊流密度越大,流速越快,故甲模式的海床沉积物平均粒径更大,B项正确;甲、乙两种模式中,沉积物粒径垂向变化均表现为上细下粗,C项错误;乙模式沉积物的沉积距离更长,更容易形成明显的层理结构,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浊流挟带大量泥沙,具有高密度、高流速特征。
岛弧链和海沟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地貌,A、C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浊流属于重力流或密度流,具有偶发性。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具有一定坡度,且多泥沙覆盖,为浊流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作为触发因素,海底地震引发大陆坡发生强烈震动,导致丰富的松散沉积物重新活动并向海水扩散,形成大规模、高密度、高流速的浊流,并沿着大陆坡向下流动,C项正确;风暴潮、海浪侵蚀主要造成海水的扰动,不会对海底大陆坡造成较大影响,A、B项错误;火山喷发对海底大陆坡浊流的形成影响较小,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纬向偏差是该范围温度与同纬度平均温度之差,正值为热源,第1~17候海洋上空的纬向偏差是正值,大陆上空的纬向偏差是负值,所以海洋上空是热源,A项错误,C项正确;读图可知,第18~54候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大于第1~17候,B项错误;大陆与海洋上空的纬向偏差负相关,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可以判断区域纬向热力差异季节转换的准确时间,由图可知,第12~24候,纬向海陆热力差异逐渐由负波动转正,表明该期间发生了季节转换,根据5天一候推算,此时应为春季,A项正确;春季是冬季转夏季的过渡时期,持续过程漫长且波动,第54候前后,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由正转0.负,代表夏季转冬季,持续时间短暂且没有出现波动,C、D项错误;夏季,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先波动变大后波动变小,B项错误。
17.答案:(1)埃塞俄比亚经济欠发达,购买力低;中东国家石油丰富、廉价,汽车普及度高,二手汽车货源充足;距离较近,运输成本较低。(6分)
(2)将整车完全拆卸后以零部件方式进口,能够降低运输成本;避免整车进口的较高关税;埃塞俄比亚国内组装零部件能增加就业机会;可根据需要的车型和数量组装汽车,市场灵活性较强。(任答3点,得6分)
(3)推动交通工具更新换代,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调整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交通行业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完善充电桩等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可从主体、客体、介体三方面分析该国曾整车进口二手汽车的原因。
主体 埃塞俄比亚大量从中东国家整车进口二手汽车,部分汽车车龄甚至超过20年,说明其购买力低。
客体 中东国家经济发达,二手汽车较多,货源充足。
介体 读图可知,埃塞俄比亚距中东国家较近,整车进口的货运量较大,距离较近可降低运输成本。
(2)第一步,剖析设问,确定答题角度。
采用完全拆卸方式进口的是零部件,然后再进行组装,该问实际是让比较进口零部件再组装与整车进口之区别。
第二步,具体分析,总结答案。
与整车进口相比,采用完全拆卸方式进口电动汽车零部件可降低运输成本,避免整车进口的较高关税;电动汽车零部件进口之后还需要当地工程公司负责组装,这能够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且可根据市场情况按需组装,能提高市场灵活性。
(3)第一步,确定分析角度。
注意设问关键词“交通发展”,该问需围绕“交通”说明其意义。
第二步,结合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分析情境。
埃塞俄比亚从我国进口电动汽车零部件再进行组装,组装好的汽车为新的电动汽车,而之前进口的主要是二手燃油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使用的能源不同,电动汽车需要新建充电桩等新能源配套设施,电动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很少。
第三步,构建思维链。
可以从推动埃塞俄比亚交通工具更新换代、调整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说明。
18.答案:(1)乔灌草混交和全坡面种草。(2分)理由:乔灌草混交的“复合型”措施和全坡面种草措施下朱溪河流域单位面积年均产沙量少,整体减沙效果好。(4分)
(2)建设用地增多,硬化地面面积增大,地表产沙量减少;耕地及园林草地减少,疏松表土减少,产沙量减少;改进耕作方式等措施,增加了单位面积作物根系密度、植被覆盖度,地表固土能力提高,产沙量减少。(6分)
(3)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如减少开垦耕地、草地;合理开发利用建设用地,多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据水土流失程度实施合理措施;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等。(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第一步,剖析设问。
获取设问关键词“合理”“自然植被”。
第二步,解读图中信息。
乔草混交、纯乔木林措施下朱溪河流域单位面积年均产沙量较多;全坡面种草、果园改造、乔灌草混交措施下朱溪河流域单位面积年均产沙量较少。
第三步,得出结论。
乔草混交、纯乔木林措施下的减沙效果弱;全坡面种草、果园改造、乔灌草混交措施下的减沙效果优越。结合设问限定词“自然植被”,可排除果园改造措施。
(2)第一步,剖析设问。
泥沙量减少的原因应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角度入手分析。
第二步,读表,获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变化。
2007—2017年,朱溪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占比降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占比增加。
第三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建设用地需要硬化路面,硬化路面面积增加,可以减少产沙量;耕地及园林草地面积减少会使疏松表土的产沙量减少;改进耕作方式、提升植被覆盖度等措施,增加单位面积作物根系密度及植被覆盖度,进而使表土产沙量下降。
(3)结合朱溪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可从土地利用结构、作物种植类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综合等方面说明。
19.答案:(1)洪水资源是流域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我国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受地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水资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日益严峻。(6分)
(2)季节:夏、秋季节。(2分)原因:汉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年内分配与降水量相对应;夏、秋季节,汉江流域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洪水资源丰富。(4分)
(3)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对洪水期的径流采取调控(疏导和回补等)措施,将洪水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用水。(4分)
解析:(1)洪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合理措施能较好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同时我国生产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及供需矛盾逐渐加剧,因此,推动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受到我国政府及学者的关注。
(2)分析思路如下。
(3)第一步,仔细读题,抓住解题关键词。
“机制”是本问的关键词,即作答时要注重利用方式的系统描述。
第二步,解读相关材料信息。
由材料一可知,在洪水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中,控制性水库是核心,既可以向区域外调水,也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回补流域内的水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调蓄、开发利用等。由材料二可知,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
第三步,转换信息,总结答案。
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水资源的利用机制为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实现流域内洪水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