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物态变化(6年4考)
一、温度与温度计(6年2考)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2)常见温度计:按液体的材料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按用途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看:看清所选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4)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体温计:常见的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是0.1 ℃,底部有特殊的缩口,水银不会自动回流到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水银甩下去.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晶体与非晶体
类型 晶体 非晶体
熔点 有 无
示例 海波、冰、金属 松香、石蜡、玻璃
熔化图象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熔化特点 熔化前(AB段):固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BC段):固液共存态,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熔化后(CD段):液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整个过程持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沸腾 蒸发
发生部位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只在液体表面
温度条件 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任何温度下
剧烈程度 剧烈 缓慢
影响因素 吸热快慢;液体上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温度变化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降温制冷
共同特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特别提醒】生活中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
【即时训练】
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C)
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 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
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蒸发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年3考)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器材分析
(1)温度计、停表(测量物质的温度及记录加热时间).
(2)陶土网(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3)搅拌器(通过搅拌使固体均匀受热).
3.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保证使用酒精灯外焰来加热).
(2)实验选取小颗粒的固体的作用(①使固体均匀受热;②温度计液泡能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温度测量准确).
(3)试管浸入烧杯中的位置要求(试管中所装固体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接触烧杯底部和烧杯壁).
4.实验现象和数据
(1)判断固体是否为晶体(根据所测数据列出表格或画出图象,图象中有一段时间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则为晶体;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一直升高,则为非晶体).
(2)实验过程中的物质状态(熔化前为固态,熔化时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3)根据数据判断晶体熔点(加热过程中,温度不变时所对应的温度).
5.实验结论
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6.交流与反思
(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使被加热固体均匀受热,使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减缓,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
(2)物质熔化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逐渐增大).
(3)熔化前后温度变化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
比热容不同).
(4)试管中的冰熔化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母题1】小明用手拿冰块时,在手里握了一会儿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觉手很凉,据此他提出一个与熔化相关的猜想: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于是他所在小组的同学们找来了海波一起探究该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安装了如图甲、乙两个不同的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基础练
(1)他们决定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使用水浴法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但该装置需要稍做调整:试管适当上移,不接触烧杯底.
(2)调整好实验器材,开始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取示数时正确的读数方法应该是B(填“A”“B”或“C”),此时的温度为26℃.
(3)小明组继续实验,当温度计示数到40 ℃后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丁中绘制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40 45 47 48 48 48 48
时间/min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48 48 48 48 49 51 54
丁 答图
①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用了7min,7 min时试管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由图可知,其熔化时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②由表格可知,海波属于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
戊
(4)另一组用蜂蜡进行了实验,如图戊所示是蜂蜡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故蜂蜡是
非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提升练
(5)小明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过了一会儿,当试管中有固态海波出现并逐渐增多时,发现海波的温度并没有下降,原因是海波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6)实验时试管中的海波没有沸腾,但液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温度升高,蒸发加快(填“加快”或“减慢”).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器材分析
(1)陶土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2)带孔硬纸板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保持内外气压相等).
3.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2)调节铁圈的高度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壁和烧杯底.
4.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
(1)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较少,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大量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如下图).
(2)水的沸点的判断(持续加热,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变的温度).
(3)水的沸点低于100 ℃的原因(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实验当地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实验结论
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交流与反思
(1)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内能的变化特点(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2)硬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使盖了硬纸板的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3)加热过程中改变水内能的方法(热传递).
(4)验证水沸腾需要吸热的方法(水正在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会继续沸腾).
(5)加快水沸腾的方法(①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6)温度计上部的小水珠和烧杯口“白气”的成因(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撤去酒精灯,水还继续沸腾的原因(陶土网的温度较高,水仍吸热).
(8)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放出更多的热量).
【母题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甲 乙
◆基础练
(1)组装实验装置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硬纸板带有小孔的目的是保持烧杯内外气压平衡,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到烧杯壁和底部,同时要完全浸没在水中.
(2)开始加热,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图乙是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67℃.
(3)在水温上升到90 ℃之后,每隔1 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示数,在水加热直至沸腾的过程中,观察到如图A、B、C所示的三种不同现象,这三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BAC.
A B C
(4)为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将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此时实验室环境的大气压小于(填“小于”或“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进行加热,这种做法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提升练
(6)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往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发现盐水温度达到101 ℃才沸腾,老师认为小华同学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盐水的沸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吗(合理即可).
温度和温度计(6年2考)
1.[2023省卷19题(1)问3分]如图,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3.0℃.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3昆明18题(1)问2分]如图,体温计的示数是37.60℃.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的判断(6年4考)
3.(2023省卷15题第1空1分)民间俗语“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属于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4.(2023省卷12题第1空1分)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渐散去,雾气消散是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年3考)
5.(2023省卷21题7分)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甲 乙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采用水浴法(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48℃,熔化用了5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2024省卷20题7分)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甲 乙 丙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错误:温度计B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原因:烧杯底部温度偏高,使得温度计所测水温偏高(或错误:温度计A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碎冰中;原因:不能测量碎冰块的温度).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95℃,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不会(填“会”或“不会”)沸腾.
7.(2023昆明19题8分)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 ℃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蒸发面积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第四讲 物态变化(6年4考)
一、温度与温度计(6年2考)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 叫做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
(2)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沸水的温度为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 ℃.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 制成.
(2)常见温度计:按液体的材料分为 、 、 ;按用途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看:看清所选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4)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
4.体温计:常见的体温计的量程为 ,分度值是 ,底部有特殊的缩口,水银不会自动回流到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水银 .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 热.
2.凝固: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需要 热.
3.晶体与非晶体
类型 晶体 非晶体
熔点 有 无
示例 海波、冰、金属 松香、石蜡、玻璃
熔化图象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 ,且 持续
熔化特点 熔化前(AB段): 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BC段): 态,持续吸热,温度 熔化后(CD段): 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整个过程持续吸热,温度
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变为 叫汽化,汽化过程需要 热.
2.液化:物质从 变为 叫液化,液化过程需要 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沸腾 蒸发
发生部位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只在液体表面
温度条件 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任何温度下
剧烈程度 剧烈 缓慢
影响因素 吸热快慢;液体上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温度变化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降温制冷
共同特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特别提醒】生活中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 .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 .
【即时训练】
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 )
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 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
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蒸发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年3考)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器材分析
(1)温度计、停表(测量物质的温度及记录加热时间).
(2)陶土网(使烧杯底部 ).
(3)搅拌器(通过搅拌使固体均匀受热).
3.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 ,保证使用酒精灯 焰来加热).
(2)实验选取小颗粒的固体的作用(①使固体均匀受热;②温度计液泡能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温度测量准确).
(3)试管浸入烧杯中的位置要求(试管中所装固体要 在水中,且不能接触烧杯底部和烧杯壁).
4.实验现象和数据
(1)判断固体是否为晶体(根据所测数据列出表格或画出图象,图象中有一段时间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则为晶体;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一直升高,则为非晶体).
(2)实验过程中的物质状态(熔化前为固态,熔化时为 态,熔化后为液态).
(3)根据数据判断晶体熔点(加热过程中,温度 时所对应的温度).
5.实验结论
晶体熔化时要 热量,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要 热量,温度 .
6.交流与反思
(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使被加热固体 ,使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减缓,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
(2)物质熔化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逐渐 ).
(3)熔化前后温度变化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
不同).
(4)试管中的冰熔化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母题1】小明用手拿冰块时,在手里握了一会儿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觉手很凉,据此他提出一个与熔化相关的猜想:熔化过程需要 .于是他所在小组的同学们找来了海波一起探究该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安装了如图甲、乙两个不同的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基础练
(1)他们决定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 ,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但该装置需要稍做调整: .
(2)调整好实验器材,开始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取示数时正确的读数方法应该是 (填“A”“B”或“C”),此时的温度为 ℃.
(3)小明组继续实验,当温度计示数到40 ℃后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丁中绘制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40 45 47 48 48 48 48
时间/min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48 48 48 48 49 51 54
丁
①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用了 min,7 min时试管中海波处于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由图可知,其熔化时的特点是 ;
②由表格可知,海波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 .
戊
(4)另一组用蜂蜡进行了实验,如图戊所示是蜂蜡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故蜂蜡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 .
◆提升练
(5)小明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过了一会儿,当试管中有固态海波出现并逐渐增多时,发现海波的温度并没有下降,原因是海波 .
(6)实验时试管中的海波没有沸腾,但液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温度升高,蒸发 (填“加快”或“减慢”).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器材分析
(1)陶土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2)带孔硬纸板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保持内外气压相等).
3.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 ).
(2)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壁和烧杯底.
4.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
(1)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较少,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沸腾时:大量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如下图).
(2)水的沸点的判断(持续加热,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 的温度).
(3)水的沸点低于100 ℃的原因(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 ,实验当地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实验结论
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 .
6.交流与反思
(1)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内能的变化特点(温度 , 热量、内能 ).
(2)硬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使盖了硬纸板的烧杯内外 平衡).
(3)加热过程中改变水内能的方法(热传递).
(4)验证水沸腾需要吸热的方法(水正在沸腾时, ,观察水是否会继续沸腾).
(5)加快水沸腾的方法(①用初温 的水直接加热;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6)温度计上部的小水珠和烧杯口“白气”的成因(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珠).
(7)撤去酒精灯,水还继续沸腾的原因(陶土网的温度较高,水仍吸热).
(8)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放出更多的热量).
【母题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甲 乙
◆基础练
(1)组装实验装置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硬纸板带有小孔的目的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到烧杯壁和底部,同时要 在水中.
(2)开始加热,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图乙是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在水温上升到90 ℃之后,每隔1 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示数,在水加热直至沸腾的过程中,观察到如图A、B、C所示的三种不同现象,这三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 B C
(4)为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5)将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实验室环境的大气压 (填“小于”或“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进行加热,这种做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
◆提升练
(6)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往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发现盐水温度达到101 ℃才沸腾,老师认为小华同学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温度和温度计(6年2考)
1.[2023省卷19题(1)问3分]如图,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 ℃.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3昆明18题(1)问2分]如图,体温计的示数是 ℃.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的判断(6年4考)
3.(2023省卷15题第1空1分)民间俗语“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4.(2023省卷12题第1空1分)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渐散去,雾气消散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年3考)
5.(2023省卷21题7分)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甲 乙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用了 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晶体可以继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2024省卷20题7分)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甲 乙 丙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 .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
7.(2023昆明19题8分)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 ℃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