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03:30:30

文档简介

第五讲 内能内能的利用(必考)
一、分子动理论(必考)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必考)
1.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因素:物体温度、种类、质量和状态.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增大;同种物质,温度、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其内能越大.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热传递
(1)概念:存在温度差的物体间发生的能量转移,一般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2)实质:能量的转移.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4.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特别提醒】(1)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内能也是一个状态量.(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即时训练】
星期六的中午,鹏鹏动手做了一顿午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锅中水沸腾时气泡剧烈运动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煮好的鸡蛋放入冷水中冷却,鸡蛋的内能增加
C.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不再变化,其内能也不变
D.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三、比热容(必考)
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用符号c表示,其单位是J/(kg·℃).
2.热量计算公式:Q吸热=cm(t-t0),Q放热=cm(t0-t).
3.水的比热容
(1)大小:4.2×103J/(kg·℃),是初中所学物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
(2)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那么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所以人们常利用热水取暖、利用冷水作冷却剂.
【特别提醒】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热学特性的物理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温度、质量、所处环境等因素无关.
【即时训练】
“母亲节”当天,小西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将装汤的碗放在盛有5 kg水的盆中进行降温.小西同学用水进行降温主要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点.过了一会儿,水温由15 ℃升高到了20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1.05×105J.[c水=4.2×103 J/(kg·℃)]
四、热机(6年3考)
1.概念: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热机.
3.内燃机的种类: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油机汽缸顶部是火花塞,而柴油机汽缸顶部是一个喷油嘴.
4.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工作冲程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示意图
进气门 打开 关闭 关闭 关闭
排气门 关闭 关闭 关闭 打开
火花塞 未点火 未点火 点火 未点火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能量的转化 无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无
说明 (1)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2)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五、热机的效率(6年5考)
1.热值
(1)概念:某种物质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J/kg.
(2)计算:固、液体燃料:Q=mq;气体燃烧:Q=Vq,单位是J/m3.
2.热机的效率:对外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的效率.公式有η=或.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1)让燃料燃烧更充分.(2)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减少各种能量损失.(3)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
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6年1考)
1.能量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是有方向性的.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特别提醒】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从大到宇宙天体的运动,小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即时训练】
利用天然气烧水,把质量为30 kg的水从20 ℃加热到100 ℃,需要燃烧0.42 m3的天然气,则烧水的效率是75%;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出物体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会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
热量的计算
热量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无物态变化时物体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并要注意区分文字中的温度“升高”“升高到”“升高了”“降低”“降低到”“降低了”等不同的说法.
【针对训练1】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针对训练2】热量的计算
2.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各地“煤改气”正在积极进行.小智把装有2 kg水的水壶放在天然气灶上加热,他观察到水温从20 ℃升高了50 ℃时,气量表显示的耗气量为0.02 m3,则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8.4×105J,这次烧水的效率是50%.[q天然气=4.2×107 J/m3,c水=4.2×103 J/(kg·℃)]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器材分析
(1)选择质量、初温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不同物质(控制变量,便于比较).
(2)选择相同的热源(保证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3)搅拌器(使物质受热均匀).
3.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2)温度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
4.实验方法:转换法
(1)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3)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5.实验结论
(1)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填“长”或“短”)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
(2)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越小(填“大”或“小”)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
6.交流与反思
(1)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
(2)温度—时间图象开始不是直线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原因:开始加热时烧杯会吸收部分热量;改进:对烧杯进行预热).
【母题】如图为某实验小组组装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基础练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能接触烧杯底和壁.
(2)用天平称量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测量并记录加热前两液体的初温.
(3)在加热过程中,上下缓慢地提拉搅拌器,这是为了使水和食用油受热均匀,实验小组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当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食用油温度升高得更多.
物质 质量/g 液体初温/℃ 加热时间/min 液体末温/℃
水 200 20 6 45
食用油 200 20 6 68
(4)对于上面的实验,你认为有(填“有”或“没有”)必要控制食用油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原因是水和食用油在不同温度下散热情况不同,且控制初温相同更方便进行实验对比.
◆提升练
(5)另一小组的同学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与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相比,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的优点有ABC(多选).
A.加热均匀
B.加热效率高
C.更容易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
(6)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想要自制一个暖手袋,从食用油和水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暖物质,则应选择水.
分子动理论内能及其改变(必考)
1.(2023省卷5题改编)云南省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生火做饭,切菜下锅,大秀厨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油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炒菜时菜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高汤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2.(2024省卷11题第2空1分)烹饪鸡肉的过程中,能闻到阵阵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比热容及其应用(6年3考)
3.(2023省卷14题第1空1分)体温计采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而不用酒精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较小,相同条件下吸热升温快,能快捷、灵敏的测量体温.
4.(2023省卷15题第2空1分)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和蓖麻油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蓖麻油比煤油的温度变化大,说明煤油的比热容更大.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5.(2023昆明19题7分)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相同温度时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吸热能力.
(2)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是为了控制变量(填“便于比较”或“控制变量”).
(3)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选用电加热器更容易控制让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4)如果甲、乙两组同学进行分工合作,甲组对水进行加热和记录,乙组对煤油进行加热和记录.他们加热的水和煤油的初温、末温、质量、电加热器的功率和加热时间等都不相同.若温度差用Δt表示、质量用m表示、电加热器的功率用P表示、加热时间用t表示,忽略热损失,则吸收的热量为Pt.此时要衡量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更强,他们应该用(用已给物理量写出表达式)分别进行计算,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热现象综合(必考)
6.(2024省卷3题3分)关于图中所示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C)
甲:铁水与冰块 乙:冬天搓手取暖
丙:冷敷降温 丁: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
A.图甲中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B.图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丙中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
D.图丁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2023省卷3题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B.内能和温度有关,0 ℃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
C.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量的计算(必考)
8.(2023省卷13题2分)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升高10 ℃吸收的热量为4.2×104J.如图所示的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c水=4.2×103 J/(kg·℃)]
9.(2024省卷24题8分)顺口溜“五月五、过端午、蒸粽子、吃包子、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生动地呈现了某地端午文化习俗.蒸粽子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蒸汽进行加热.若将2.5 kg的水加热到沸腾,水温升高了80 ℃[c水=4.2×103 J/(kg·℃),q煤=3×107 J/kg],在此过程中,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采用煤炉加热,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10%,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3)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4.2×103J/(kg·℃)×2.5 kg×80 ℃=8.4×105 J;
(2)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10%,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8.4×106 J;
(3)根据Q放=mq可知,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m煤===0.28 kg.
10.(2023省卷24题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索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目前运载火箭一般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液态氧作为助燃剂.火箭燃料的发展如表1所示,表2是一些燃料的热值.
表1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第4代
燃料 氧气和汽油混合 偏二甲肼 煤油 液态氢
氧化剂 四氧化二氮 液态氧 液态氧
表2
燃料 热值 燃料 热值
汽油 4.6×107 J/kg 柴油 4.6×107 J/kg
煤油 4.3×107 J/kg 氢 1.4×108 J/kg
(1)使用氢作为燃料的主要优点是热值高,污染小;
(2)某火箭发射时携带了3×104 kg液态氢燃料,这些燃料完全燃烧最多能将多少千克初温为20 ℃的水加热至沸腾?[c水=4.2×103 J/(kg·℃),当地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3)氢能源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将液态氢转化为氢气在气缸中燃烧.某次测试中,一辆氢能源车以70 kW的功率匀速行驶0.5 h,消耗了2 kg燃料,求该发动机的效率.
解:(2)3×104 kg液态氢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mq=3×104kg×1.4×108J/kg=4.2×1012J.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能加热至沸腾的水的质量:
m ′===1.25×107 kg;
(3)氢能源车所做的功:W=Pt=70 000 W×0.5×3 600 s=1.26×108 J.
2 k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 ′=m ″q=2 kg×1.4×108 J/kg=2.8×108 J.
该发动机的效率:
η=×100%=×100%=45%.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6年1考)
11.(2023省卷15题2分)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某原味夹心饼干的营养成分表上标有“每100 g能量2 035 kJ”,小华吃了一块20 g的这种饼干,进入体内的化学能是4.07×105J,其中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以维持人体温度正常.第五讲 内能内能的利用(必考)
一、分子动理论(必考)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 构成的.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 时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 ,分子在 .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与 有关,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既有 又有 ,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 ;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当分子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 .
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必考)
1.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因素:物体温度、种类、 和状态.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其内能 ;同种物质,温度、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其内能 .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和 .
3.热传递
(1)概念:存在 的物体间发生的能量 ,一般从 温物体流向 温物体.
(2)实质:能量的 .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 .
4.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实质是能量的 .
【特别提醒】(1)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内能也是一个状态量.(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即时训练】
星期六的中午,鹏鹏动手做了一顿午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锅中水沸腾时气泡剧烈运动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煮好的鸡蛋放入冷水中冷却,鸡蛋的内能增加
C.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不再变化,其内能也不变
D.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三、比热容(必考)
1.概念: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用符号 表示,其单位是J/(kg·℃).
2.热量计算公式:Q吸热= ,Q放热= .
3.水的比热容
(1)大小: J/(kg·℃),是初中所学物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
(2)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那么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所以人们常利用热水取暖、利用冷水作冷却剂.
【特别提醒】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热学特性的物理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温度、质量、所处环境等因素无关.
【即时训练】
“母亲节”当天,小西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将装汤的碗放在盛有5 kg水的盆中进行降温.小西同学用水进行降温主要是利用了水 大的特点.过了一会儿,水温由15 ℃升高到了20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四、热机(6年3考)
1.概念: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工作时将 能转化为 能.
2.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热机.
3.内燃机的种类: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油机汽缸顶部是 ,而柴油机汽缸顶部是一个 .
4.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工作冲程 吸气冲程 冲程 冲程 排气冲程
示意图
进气门 打开 关闭 关闭 关闭
排气门 关闭 关闭 关闭 打开
火花塞 未点火 未点火 未点火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向上
能量的转化 无 能转化为 能 能转化为 能 无
说明 (1)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2)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的 完成
五、热机的效率(6年5考)
1.热值
(1)概念:某种物质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热值,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
(2)计算:固、液体燃料:Q= ;气体燃烧:Q=Vq,单位是 .
2.热机的效率:对外做的 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的效率.公式有η=或.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1)让燃料燃烧更充分.(2)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减少各种能量损失.(3)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
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6年1考)
1.能量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 的.但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是有 的.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 ,也不会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
【特别提醒】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从大到宇宙天体的运动,小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即时训练】
利用天然气烧水,把质量为30 kg的水从20 ℃加热到100 ℃,需要燃烧0.42 m3的天然气,则烧水的效率是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出物体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会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
热量的计算
热量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无物态变化时物体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并要注意区分文字中的温度“升高”“升高到”“升高了”“降低”“降低到”“降低了”等不同的说法.
【针对训练1】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针对训练2】热量的计算
2.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各地“煤改气”正在积极进行.小智把装有2 kg水的水壶放在天然气灶上加热,他观察到水温从20 ℃升高了50 ℃时,气量表显示的耗气量为0.02 m3,则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这次烧水的效率是 .[q天然气=4.2×107 J/m3,c水=4.2×103 J/(kg·℃)]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器材分析
(1)选择质量、初温 (填“相同”或“不同”)的不同物质(控制变量,便于比较).
(2)选择相同的热源(保证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 ).
(3)搅拌器(使物质 ).
3.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2)温度计不能碰到 .
4.实验方法:转换法
(1)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3)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比较 来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5.实验结论
(1)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 (填“长”或“短”)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
(2)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越 (填“大”或“小”)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
6.交流与反思
(1)改变内能的方式: .
(2)温度—时间图象开始不是直线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原因:开始加热时烧杯会吸收部分热量;改进:对烧杯进行 ).
【母题】如图为某实验小组组装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基础练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液体中,且不能接触烧杯 .
(2)用 称量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测量并记录加热前两液体的初温.
(3)在加热过程中,上下缓慢地提拉搅拌器,这是为了使水和食用油 ,实验小组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当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 温度升高得更多.
物质 质量/g 液体初温/℃ 加热时间/min 液体末温/℃
水 200 20 6 45
食用油 200 20 6 68
(4)对于上面的实验,你认为 (填“有”或“没有”)必要控制食用油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原因是 .
◆提升练
(5)另一小组的同学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与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相比,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的优点有 (多选).
A.加热均匀
B.加热效率高
C.更容易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
(6)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想要自制一个暖手袋,从食用油和水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暖物质,则应选择 .
分子动理论内能及其改变(必考)
1.(2023省卷5题改编)云南省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生火做饭,切菜下锅,大秀厨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油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炒菜时菜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高汤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2.(2024省卷11题第2空1分)烹饪鸡肉的过程中,能闻到阵阵香味,这是 现象.
比热容及其应用(6年3考)
3.(2023省卷14题第1空1分)体温计采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而不用酒精是因为水银的 较小,相同条件下吸热升温快,能快捷、灵敏的测量体温.
4.(2023省卷15题第2空1分)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和蓖麻油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蓖麻油比煤油的温度变化大,说明 的比热容更大.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5.(2023昆明19题7分)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 的容器里,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 温度时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吸热能力.
(2)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是为了 (填“便于比较”或“控制变量”).
(3)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选用 更容易控制让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4)如果甲、乙两组同学进行分工合作,甲组对水进行加热和记录,乙组对煤油进行加热和记录.他们加热的水和煤油的初温、末温、质量、电加热器的功率和加热时间等都不相同.若温度差用Δt表示、质量用m表示、电加热器的功率用P表示、加热时间用t表示,忽略热损失,则吸收的热量为Pt.此时要衡量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更强,他们应该用(用已给物理量写出表达式)分别进行计算,得到 的水和煤油、升高 温度吸收的热量,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热现象综合(必考)
6.(2024省卷3题3分)关于图中所示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甲:铁水与冰块 乙:冬天搓手取暖
丙:冷敷降温 丁: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
A.图甲中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B.图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丙中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
D.图丁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2023省卷3题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B.内能和温度有关,0 ℃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
C.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量的计算(必考)
8.(2023省卷13题2分)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升高10 ℃吸收的热量为 J.如图所示的是汽油机的 冲程.[c水=4.2×103 J/(kg·℃)]
9.(2024省卷24题8分)顺口溜“五月五、过端午、蒸粽子、吃包子、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生动地呈现了某地端午文化习俗.蒸粽子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蒸汽进行加热.若将2.5 kg的水加热到沸腾,水温升高了80 ℃[c水=4.2×103 J/(kg·℃),q煤=3×107 J/kg],在此过程中,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采用煤炉加热,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10%,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3)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10.(2023省卷24题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索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目前运载火箭一般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液态氧作为助燃剂.火箭燃料的发展如表1所示,表2是一些燃料的热值.
表1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第4代
燃料 氧气和汽油混合 偏二甲肼 煤油 液态氢
氧化剂 四氧化二氮 液态氧 液态氧
表2
燃料 热值 燃料 热值
汽油 4.6×107 J/kg 柴油 4.6×107 J/kg
煤油 4.3×107 J/kg 氢 1.4×108 J/kg
(1)使用氢作为燃料的主要优点是 ;
(2)某火箭发射时携带了3×104 kg液态氢燃料,这些燃料完全燃烧最多能将多少千克初温为20 ℃的水加热至沸腾?[c水=4.2×103 J/(kg·℃),当地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3)氢能源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将液态氢转化为氢气在气缸中燃烧.某次测试中,一辆氢能源车以70 kW的功率匀速行驶0.5 h,消耗了2 kg燃料,求该发动机的效率.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6年1考)
11.(2023省卷15题2分)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某原味夹心饼干的营养成分表上标有“每100 g能量2 035 kJ”,小华吃了一块20 g的这种饼干,进入体内的化学能是 J,其中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 能,以维持人体温度正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