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1-13课
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当希腊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扩展贸易时,新的家族开始崛起,而且推举新人物掌权。这些暴发户成为扩大之后的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从而由这些少数人掌握政权。在古代希腊,这种政体通常被称为
A.寡头政治 B.民主政治 C.共和政治 D.君主政治
2.“在轴心时代,印度、希腊和中国都或早或晚地产生铁器,铁器的使用扩大了人类对自然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也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往来,从而使人有可能由原来狭小的活动范围和狭窄的眼界中解放出来。”这说明
A.文明的产生带有历史偶然性 B.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文明发展
C.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生产工具进步推动文明交流
3.封臣为领主尽忠而死会得到极高的赞扬,中世纪的传奇中充满了对忠臣死节的大力颂赞。但是,这些勇士乃是为了领主牺牲,而不是为了祖国。13世纪早期的法学家指出“保卫祖国的义务高于封臣向领主所负的封建义务”。材料反映了
A.领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B.中世纪政治主体发生变化
C.法国已成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 D.“忠君爱国”思想逐渐形成
4.有学者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时说道:“当我们想起哥白尼天文学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所谓哥白尼革命'的概念时,我们便不难想像到哥白尼的数学天文学与在他以前用阿拉伯语写作的天文学家们之间的交融了。”其意在说明阿拉伯文明
A.呈现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B.推动了西欧科学革命的到来
C.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D.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文明成果
5.72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三世一身法》,规定凡新修沟池开垦的土地,多少不限,允许开垦者三代占有,凡利用原有沟池开垦的田地,只准一代占有。743年,又颁布了《垦田永世私财法》,在法律规定下的垦田,永世归开发者私有。此举旨在
A.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C.增加国家财政税收 D.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6.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还停留在石器工具的时代,但是他们却能建造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发明玛雅文字和“玛雅历”。玛雅文明成就如此之高的重要条件是
A.贵族阶层掌握政权 B.编制了人口调查表
C.发展了玉米种植业 D.发明了“浮动园地”
7.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缓解了世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贸易加速了白银资本的洲际流动,成为工业革命前全球范围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这说明当时
A.农业贸易助推了全球化进程 B.粮食成为全球主要商品
C.世界粮食危机得到彻底解决 D.全球粮食产量迅速提升
8.从1518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千万人失去了生命,仅墨西哥一地自1519年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就从2000万锐减至75万。其直接影响是
A.完善了拉丁美洲的疾病预防体系 B.促进了世界物种的全球流动
C.便利了欧洲人在此建立殖民统治 D.完成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9.随着佛罗伦萨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需要新的思想体系,他们的代表人物如彼特拉克打着“再生”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讴歌爱情,宣扬人的高贵。这一思想体系的内核是
A.民族意识 B.理性精神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10.在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王权,天主教会是超国家组织。宗教改革后,新教倡导“君权神授”的国家学说,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建立民族教会的权利。这一变化
A.促进了世俗教育的普及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开创了自然科学新时代 D.奠定了近代西欧各国的版图
11.18世纪,英国学者休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同,但其创建的“人的科学”的方法仍然是自然科学的“经验和观察”。休谟提出:“当这类实验材料经过审慎地搜集和比较后,我们就可以希望在它们这个基础上,建立一门和人类知识范围内任何其他的科学同样确实、而且更为有用的科学。”这表明休谟
A.崇尚科学,摆脱宗教束缚 B.重视理性,探究人性规律
C.倡导实验,开创社会科学 D.反思传统,否定人类理性
12.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振荡,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革命与复辟循环振荡的怪圈的举措是
A.推翻君主制 B.通过立法限制王权 C.改革议会制度 D.确立责任内阁制
13.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共开了116天,参加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闻名遐迩的种植园主、商人、银行家和律师,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每天都在争吵和妥协中度过。导致会议争吵和妥协不断的核心问题是
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大州和小州的矛盾
C.北方和南方的矛盾 D.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14.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议行分立”的政治结构,世袭的皇帝高高在上,享有行政、军事大权,可以任免首相,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向帝国议会负责。帝国议会享有的立法权也很有限,既受联邦议会的抑制,又受皇帝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A.德国的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C.德国的民主政治不够成熟 D.德国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15.从15世纪起,在英国因为羊毛纺织业的兴盛,养羊成为很有利可图的事,导致了圈地运动的兴盛。而同一时期中国的江南地区,由于丝织业的发展使种桑养蚕也有利可图,出现了“桑争稻田”的局面。“桑争稻田”和圈地养羊都
A.割裂了农民和土地的联系 B.促进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C.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6.有学者指出:欧洲的优势在18世纪末变得明显起来,遭受欧洲帝国主义侵略的人们发现难以抵抗侵略者,因为侵略者乘坐蒸汽船,带有抗疟疾的奎宁,装备钢枪钢炮。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医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发展 B.工业革命对欧洲殖民扩张的作用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 D.炮舰与廉价商品是殖民侵略的主要方式
17.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兴起一种班长制学校,就是设置班长和标准化的练习,教师利用数名年长且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担任班长来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效率非常高,成本相当节省,“一块钱足以教500名学生”。这一做法
A.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B.适应了机器化大生产的需求
C.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D.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普及
18.在巴黎之外,有传闻称公社社员的行为像野人一样野蛮,报界呼吁应该像对待野兽一样处死他们,一提到特赦他们,农民们就大惊失色,呼吁不能对他们怀慈悲之心,必须严惩。这说明巴黎公社
A.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B.颁布损害农民措施
C.革命内部纷争不断 D.群众基础十分有限
19.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开展经济侵略和政治压迫的同时,还不断向被殖民地区输出工业技艺、民主自由价值观、基督教等文化因素。这些做法
A.使殖民地丧失文化多样性 B.得到了教皇的提倡和资助
C.带有破坏和启蒙双重作用 D.导致殖民地人口大量流失
20.如图是1901年作于美国的一幅漫画(左上角旗子内文字意译为“欧洲鸡笼”,地面上其余小鸡背上标有“巴西”、“智利”、“玻利维亚”、“秘鲁”等字母文字)。漫画信息反映了
A.美欧实力对比发生逆转 B.美元霸权地位的强势
C.美国支持拉美民族独立 D.美国控制拉美的意图
二、非选择题(3题,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2分,共计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葡萄牙人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先锋,他们最初是把非洲人卖到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做家务和农活。然而,其数量和不久后被运到美洲大陆种植园工作的大批奴隶相比微不足道。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佣欧洲的契约工人,但他们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于是改用了非洲奴隶。第一批奴隶是在哥伦布首次远航后不久运来的。在16世纪20年代在秘鲁发现银矿和40年代在巴西建立甘蔗种植园以后,奴隶的数量激增。而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群岛建立起生产烟草、大米和咖啡等作物的新的种植园以后,奴隶的数量更是进一步增加。有关奴隶总数的估计相差很大,研究表明,1500
年至1867年间,有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运离非洲。结果,到1850年。在南北美洲,非洲奴隶的人数是白人的3-4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的影响。(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中古西欧的文学作品主要由拉丁文写成,文学的国别属性不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流派是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等,主要宣扬基督教教义,鼓吹原罪观念和禁欲主义。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学发展起来,包括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等。英雄史诗主要表现主人公忠君爱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精神;骑士文学主要揩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经历及与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市民文学往往以讽刺的手法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抨击封建贵族和僧侣的贪婪残暴。
-摘编自[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虽然文艺复兴源自意大利,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各国文学家纷纷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创作。此时的文学家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认为“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称“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文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10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相应于工业革命,则是新的资金筹集与利润分摊的机制出现。银行存储与投资、合资股份公司与证券市场(股市)、大宗运输与仓储、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等,凡此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与明清时代中国一样,也有巨商大贾,也有货币汇兑与储存借贷,也有大宗货运,但都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调度与市场机制以吸收民众的储蓄余财。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这一经济形态冲击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已不能离开“市场”,不仅生活资源来自市场,流向市场,每一个人的劳动力与聪明才智也都体现在市场上。“市场化”成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机器生产,也将每一个人都推入巨大的生产系统中。人们不是在操作机器,而是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融合,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励志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B C C A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C B B B D C D
21.(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兴起;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长;印第安人受屠杀和疾病影响正在灭绝;欧洲契约工人工资太高且难以管理。(6分任答三点)
(2)影响: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加速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美洲的开发;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格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交流;促进美洲、欧洲、非洲之间的文化交流。(8分任答四点)
22.(1)特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形式较为多样。(4分)
(2)新变化:宣扬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主张平等,反对等级制度。(4分)
影响: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发展;助推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6分)
23.示例
论题: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阐述: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火车、汽车、飞机、电报等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推动了交通通信事业的近代化;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兴起,报刊大量发行和电影大量放映,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示例”仅供参考,从其他角度如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社会阶级结构变化、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等拟定论题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