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 岩
一 . 导 入
大家知道吗 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 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伟 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 ……
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 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一起欣赏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 总理,你在哪里》。
联合国(1976. 1.8)的评价
他没有子女,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热爱他;他在国外的 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却拥有比任何人都多的精神财富; 他离开了人间,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世 界上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这些,他就是——周恩来。
二、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 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 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 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 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
很快就传诵开来。
三、作者简介
柯岩:(1929.7.14--2011.1 2.11)当代女作家、诗人,原名冯恺,广东 南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她的作品主要是戏 剧和诗歌。她的儿童诗故事性强,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深受小读者的欢迎。
她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 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 委 员 。
诵读感悟
★自读全诗,读准字音,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沉甸(diàn) 甸 谷穗 (suì) 篝 (gōu) 火 深沉缓慢
★听朗读示范,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同时理你在里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嘉宾与选手互动
朗通《周总理,你在那里》
以 第 一 小 护 为 例
四 、读课文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 —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 —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 —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 ”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 理 — —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 的笑语 . . . .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 —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 地 方 ,
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 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 — — 总 — — 理 — —
广场回音:
”呵,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 … "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 —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 — 在 一起,在 一起,
在一起 …...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
——想——念—你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 ”
山谷/回音:
“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
诵读感悟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朗读节奏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 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 场/回答: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 ”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 …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 …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 想念你,
——想——念——你 ……
你在哪里
山谷、大地、松涛、海浪: 他刚离去
(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祖国心脏
就在这里
人民世代想念你
诉说怀念之情
奠定抒情基调 (1)
寻找总理足迹
展现精神业绩
(2-6)
为国事操劳
与人民同在 (7-8)
永远想念总理
深化缅怀之情 (9)
询问
呼唤
寻找
回答
想念
合作探究 ★理清全诗结构,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五、问题探究
周总理, 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 你的人民想念你!
1. “我们的”三个字不能少,为什么 2. “好”字的作用是什么
3.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 想念你
( 一 ) 第1小节: 询问、呼唤
五 、问题探究
1. “我们的”三个字不能少,为什么
表现了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2 . “好”字的作用是什么
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3.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
表达反复倾诉、怀念之情。 “我们的”就是"你的",破折号与反复并
用,强调爱戴之情。
(二)读第2--7节,作者找寻总理,都到了哪些地方 为什么 选择这些具体的背景 体现了总理的什么品质 找寻
(和山岳大地共在) (同人民群众一起)
为人民辛劳一生
将总理放在自然 背景中来写的作用:
展示总理形象的高大、 胸怀的宽阔、业绩的 卓著。
海浪声声(忆笑语 广场回音 (披大衣
细节)
细节) 细节) 细节)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广场
大地轰鸣 松涛阵阵
(见外宾开会议 细节)
山谷回音(大步走
辽阔大地
(拟人)
(闪汗滴
1.这里,究竟是哪里
与江河、人民同在,虽死犹生
2.这一节在全诗的作用
呼应"在哪里",回答课文第 一 小节
的问题。使全诗结构显得很完整。
3.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充分表现了对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4.“永远居住”的含义是什么
总理精神永垂不朽。
5.“太阳升起的地方”含义。
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
——想——念——你 ……
(三)读第8-9 节,讨论 思念、崇敬
(四)思考
1.请赏析“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
细节描写,生动写出总理与农民一起辛勤劳动、同甘共苦的场景,表现了总 理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形象。
2.本文运用了拟人、反复等修辞,有什么作用
再现总理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山河与人民同悲,表达了人民缅怀总理的丰功
伟绩的深沉情感。
询问 呼唤 寻找 回答 飞 思念
(1小节) (2-7) (8小节) (9小节)
巧妙的结构
(怀念) (呼喊) (寻找) (颂扬)
(敬仰思念)
你在哪里 他刚离去找遍世界 就在这里在人民心里
六.思考文章的感情
感情线索
我读出了一个的
★既然答案都是“他刚离去”,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小节呢
1.说明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业、农业、国防--各行 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 劳。
2.表达了周恩来总理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一核心内容。 体现了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3.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 深化了感情。
合作探究 ★你从本诗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
日理万机 胸怀博大 功绩卓著 平易近人 高风亮节 鞠躬尽瘁
总理形象。
全诗小结
这首诗通过大胆的想像,描绘人们到处寻找呼唤总理的动人场面,展现了总
理一生的光辉业绩,讴歌了他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人民 对周总理的无比崇敬和深切缅怀之情。诗人"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独
特的构思表达情感,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感情的抒发,
报纸,披着黑纱,
电波,浸着泪滴;
每盏灯,都象红肿的眼睛,
每颗心,都在哀悼伟大的战士: 回来吧,总理,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人民,怎能没有你!
革命,怎能没有你!
且忍住裂心的剧痛,
一任那泪眼迷离。
写出诗人突然听到
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噩耗 后极度震惊、悲恸的沉 重心情。
李 瑛
月 的 哀 思( 节 选)
您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敬爱
的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您被国际上称为最难对 付的政治家。为了国家民族,您日理万机,呕 心沥血;为了人民百姓,您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作为大国总理,您身后没有子女,没有财 产,没有墓地,但您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 跪送,有联合国为您降半旗致哀。
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您说飞两遍,
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当
年送您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这 盛世,如您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八 .课后作业:
1.熟读全文,并能背诵.
2.为什么用“你”不用“您”
3.思考第6小节“深深”、 "到处”、 "整个"等词的作用。
4.完成《导与练》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