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06: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方正县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2024.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安石的变法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实践。我们不能因为皇权制度的束缚和一时的成败,就彻底否定这次
改革。“失败者”王安石,其实有一个更准确的大历史定位,那就是“探路者”:他的变法深刻地影响了之
后的中国历史,也为千年之后的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王安石对北宋以后的中国历史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变法”的失败,让南宋之后的思想家们对王安石的改革路径进行反思。比如朱熹,他觉得理想
的改革者,必须既是顶级的学问家、思想家、政治家,同时还要有稳定的、不受干扰的政治环境。这些条
件想要完全具备,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改革者来说,更现实的做法是什么呢?理学家的回答是“必有《关
雎》《麟趾》之意,方可以行周官法度”。也就是要先从基层做起,通过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建立起一套
普遍的社会共识和社会秩序,一代代人前赴后继,这才是能够长期持续并真正产生实际效果的“变革”。
因此,南宋以后,理学家们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把儒家的忠孝节义、家国情怀向普罗
大众输送,与基层社会进行更紧密的结合。
其次,王安石变法重在“道理”二字。北宋中期,王安石、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这些思想家们
将“道理”二字的内涵阐述得丰富且深刻。所谓“道理”,既包括自然的法则规律,也包含人心中的良知
和道德情感,同时还包括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标准与规范。这些思考探索,开启了宋明理学的先声,启发
了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等后世的哲学家;又通过西方传教士的转译,间接影响到了莱布尼茨、伏尔泰等
欧洲思想家,对于西方近代的启蒙运动产生推动作用。
第 1页/共 10页
最重要的是,它让“天理”“良知”这些哲学概念,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深处,成为现代
人三观的基石。今天的中国,可以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却有着共同的道德意识和家国情怀。
如此既可以避开宗教的非理性因素,又能建立起类似于宗教的,甚至比宗教更强大的群体凝聚力。所以说,
王安石和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行动,给中国文明深深地扎了一个根子。
最后,王安石变法埋下了一颗变革的种子。王安石仿佛是一个“穿越者”,在他的时代没有得到足够
的理解和认同,但是他把“变革”这颗种子埋了下来,在大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地积蓄势能。
晚清时期,保守的政治与思想文化越来越难以压抑中国社会中累积下来的深刻矛盾。这时候大家回顾
王安石,忽然发现他的政治经济思想与国家治理观念,与近代西方探索出的很多发展路径不谋而合。比如
通过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由国家主导金融信贷、政府对市场的管控、基层社会的网格化管理……这些在传统
社会被士大夫们视作异端邪说的治理手段,到近现代却成为司空见惯的模式。
更重要的是,王安石用他的变法,揭示出一个朴素却又深刻的道理:并不是“存在即合理”,而是“变
革才合理”。变革并不一定能带来最好的结果,但变革作为一种态度和方向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中国,
经历了浴火重生的蜕变,所谓“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王安石种下的这颗种子,经过千年历史的
浮沉涵养,终于开花结果,也让我们对未来抱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摘编自雷博《“失败”与“探路”: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政治学研究》)
材料二:
庆历七年,王安石以大理评事出任明州鄞县知县。这是他第一次主政一方。到任后,王安石积极整顿
田赋,增加官府财政收入;在青黄不接时,将县库存粮低息放贷给百姓,待秋收后加息归还;还改差役为
雇役,要求各家各户联保,维护社会治安。这些举措大多成为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期间推出改革措施的蓝本。
嘉祐三年,王安石写就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这封上书引起了时为皇子的赵顼的注意。有进取
心的皇子迫切想要改变宋廷之困,当他注意到满腹经纶、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的王安石后,感觉终于
找到了一位治世能臣,可以辅佐自己谋求变法。治平四年,宋神宗继位不久,就问“安石今在甚处”。
熙宁二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拉开熙宁变法帷幕。两年后,王安石上书《乞改科条制札子》,熙宁
兴学鸣锣登场。熙宁兴学的主要内容概括而言:一是改革学校制度,创立太学“三舍法”;二是改革科举
制度,罢废明经诸科,增加进士取人额;三是编订《三经新义》,统一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四是整顿
地方学校,发展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科学校。王安石期待通过施行以上举措,能够培养出“经世务”的
优秀人才。为此,他不惜与群臣激辩,甚至高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场兴学运
动对官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赵龙《王安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2页/共 10页
A. 南宋之后的儒家思想家们汲取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变革时会采取更有效的与基层社会紧密结合的
“变革”方式。
B. 今天的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却有共同的家国情怀,这与王安石那一代思想家们对“天理”“良知”
的探索有关。
C. 称王安石为“穿越者”,是因其思想具有超前性,近现代社会的许多发展路径便是借鉴他的政治经济思
想和治国理念。
D. 熙宁兴学是一次涉及教材、学校、考试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教育改革,目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但遇到了群臣阻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从大历史的角度看,王安石变法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历史,在思想上为民族文明注入了理
性内核。
B. 君权体制下的改革,既需变革者有思想才华,更依赖帝王的意志和权力,神宗的支持是熙宁变法能施行
的关键。
C. 出任明州鄞县知县主政一方的经历,让王安石能将思想与实践结合,熙宁变法的改革措施在此时部分初
步成型。
D. 正是王安石种下了变革的“种子”,当今中国才能越来越表现为一个不惧变革、勇于迎接挑战的政治文
化共同体。
3. 下列古人的言论,与材料一作者对王安石的态度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B.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C. 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D. 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4. 列宁称赞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5. 放眼中国甚至全人类的未来,王安石的变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肥皂(节选)
鲁迅
“学程!”四铭记起了一件事似的,忽而拖长了声音叫。
第 3页/共 10页
不一会,学程已站在四铭和四太太面前了,只穿短衣,肥胖的圆脸上亮晶晶的流着油汗。“你在做什么?
怎么爹叫也不听见?”四太太谴责的说。
“我刚在练八卦拳……。”他立即转身向了四铭,笔挺的站着,看着他,意思是问他什么事。“学程,我
就要问你:‘恶毒妇’是什么?”
“恶毒妇’?……那是,‘很凶的女人’罢?……”
“胡说!胡闹!”四铭忽而怒得可观。“我是‘女人’么!?”
学程吓得倒退了两步,站得更挺了。他虽然有时觉得他走路很像上台的老生,却从没有将他当作女人
看待,他知道自己答的很错了。
“‘恶毒妇’是‘很凶的女人’,我倒不懂,得来请教你?——这不是中国话,是鬼子话,我对你说。
这是什么意思,你懂么?”
“我,……我不懂。”学程更加局促起来。
“嚇,我白化钱送你进学堂,连这一点也不懂。亏煞你的学堂还夸什么‘口耳并重’,倒教得什么也
没有。说这鬼话的人至多不过十四五岁,比你还小些呢,已经叽嘰咕咕的能说了,你却连意思也说不出,
还有这脸说‘我不懂’!——现在就给我去查出来!”
学程在喉咙底里答应了一声“是”,恭恭敬敬的退出去了。
“这真叫作不成样子,”过了一会,四铭又慷慨的说,“现在的学生是。其实,在光绪年间,我就是最
提倡开学堂的,可万料不到学堂的流弊竟至于如此之大:什么解放咧,自由咧,没有实学,只会胡闹。学
程呢,为他化了的钱也不少了,都白化。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你以为这该好了罢,哼,可是读了一年,连‘恶毒妇’也不懂,大约仍然是念死书。吓,什么学堂,造就
了些什么?我简直说:应该统统关掉!”
“对咧,真不如统统关掉的好。”四太太糊着纸锭,同情的说。
“秀儿她们也不必进什么学堂了。‘女孩子,念什么书?’九公公先前这样说,反对女学的时候,我还
攻击他呢;可是现在看起来,究竟是老年人的话对。你想,女人一阵一阵的在街上走,已经很不雅观的了,
她们却还要剪头发。我最恨的就是那些剪了头发的女学生,我简直说,军人土匪倒还情有可原,搅乱天下
的就是她们,应该很严的办一办……。”
“对咧,男人都像了和尚还不够,女人又来学尼姑了。”“学程!”
学程正捧着一本小而且厚的金边书快步进来。便呈给四铭,指着一处说:“这倒有点像。这个……。”
四铭接来看时,知道是字典,但文字非常小,又是横行的。他眉头一皱,擎向窗口,细着眼睛,就学
程所指的一行念过去:
““第十八世纪创立之共济讲社之称’。——唔,不对。——这声音是怎么念的?”他指着前面的“鬼
第 4页/共 10页
子”字,问。
“恶特拂罗斯(Oddfellows)。”
“不对,不对,不是这个。”四铭又忽而愤怒起来了。
“我对你说:那是一句坏话,骂人的话,骂我这样的人的。懂了么?查去!”
学程看了他几眼,没有动。
“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你也先得说说清,教他好用心的查去。”她看见学程为难,觉得可怜,
便排解而且不满似的说。
“就是我在大街上广润祥买肥皂的时候,”四铭呼出了一口气,向她转过脸去,说。“店里又有三个学
生在那里买东西。我呢,从他们看起来,自然也怕太噜苏一点了罢。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
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伙
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摄着狗嘴的了;可恨那学生这坏小子又都挤眉弄眼的说着鬼话
笑。后来,我要打开来看一看才付钱:洋纸包着,怎么断得定货色的好坏呢。谁知道那势利鬼不但不依,
还蛮不讲理,说了许多可恶的废话;坏小子们又附和着说笑。那一句是顶小的一个说的,而且眼睛看着我,
他们就都笑起来了:可见一定是一句坏话。”他于是转脸对着学程道,“你只要在‘坏话类’里去查去!”
学程在喉咙底里答应了一声“是”,恭恭敬敬的退去了。
“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他两眼钉着屋梁,尽自说下去。“学
生也没有道德,社会上也没有道德,再不想点法子来挽救,中国这才真个要亡了。——你想,那多么可叹?……

她不等说话,便慢慢地站起来,走到厨下去。昏黄只显得浓密,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四铭也站起身,走出院子去。天色比屋子里还明亮,学程就在墙角落上练习八卦拳:这是他的“庭训”
。他赞许似的微微点一点头,便反背着两手在空院子里来回的踱方步。不多久,那惟一的盆景万年青的阔
叶又已消失在昏暗中,破絮一般的白云间闪出星点,黑夜就从此开头。四铭当这时候,便也不由的感奋起
来,仿佛就要大有所为,与周围的坏学生以及恶社会宣战。他意气渐渐勇猛,脚步愈跨愈大,布鞋底声也
愈走愈响,吓得早已睡在笼子里的母鸡和小鸡也都唧唧足足的叫起来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铭因为儿子不懂“恶毒妇”的意思,就否定整个新式学堂,认为应该统统关掉,其无知浅薄和守旧可
见一斑。
B. 四铭买肥皂时大骂别人“撅着狗嘴”“挤眉弄眼”,其实跟他自己浑身充满戾气有关,暗示了他与现代
社会格格不入。
第 5页/共 10页
C. 小说塑造学程的形象,正是对四铭之类封建大家长的一种批判,绝对的父权压抑了孩子的天赋和个性,
引人深思。
D. 四太太处处附和四铭,表现了封建女性对男子的依附态度,但她最后沉默着走开,鲜明传达了女性的觉
醒和反抗。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程 语言中多有省略号,用以表达语义停顿,或者断续不连贯,充分塑造了学程胆小怯懦的形象,细
致入微。
B. 文末的环境描写颇有深意,万年青的阔叶消失,暗含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枷锁已经被破除,星点代表着新
希望的诞生。
C.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着力于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表达深沉的
意旨。
D. 小说看似一场喜剧,实则是悲剧。四铭等封建卫道士顽固自大,阻碍新时代的步伐。学程却引发我们对
新一代的担忧。
8. 四铭这个人物形象颇有讽刺意味,小说是如何来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 《肥皂》写作之时,正值“五四”落潮期。出于对新文化运动的仇恨,文化战线上的封建守旧势力掀起
了一阵阵封建复古主义逆流。鲁迅对封建复古主义逆流予以有力回击。请就四铭这一人物形象对小说中的
封建复古主义逆流的表现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
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
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
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
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
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第 6页/共 10页
材料二:
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
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诚非曹氏诸将所能抗御。
故曹仁守江陵,败不旋踵,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将此既新平江、汉,威慢扬、越,资刘表水
战之具,藉荆楚械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
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
非失算也。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十》)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悉使羸兵负草 A填之 B骑 C乃得 D过 E羸兵为人 F马所蹈藉 G陷泥中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遗,指送、给,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遗”词义不同。
B. 引,指退避,与“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引”词义不同。
C. 狼,指像狼一样,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用法不同。
D. 旋踵,指时间很短,与“遽”“食顷”“斯须”(《促织》)等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兵力悬殊之时,黄盖设计在装满干苇和枯柴的战船里灌油,船外围用帷帐包裹,树起旗帜,掩人耳目。
B. 曹军中黄盖之计,走出营帐,黄盖趁机离开曹军,并指挥点火,大火趁着风势越烧越旺,并蔓延至军营。
C. 荆州是孙刘必争之地,荆州百姓顺服刘备、畏惧孙权已久,这一分析指出了曹军失败的地缘、历史原因。
D. 在蜀地发生数十次动乱的情形下,曹操没有采取刘晔的计策,对局势估算错误,失去了席卷蜀地的良机。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2)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14. 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请分析败因的异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夜
杜甫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第 7页/共 10页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曾”“不肯”生动表现出诗人睡不着还望睡着、天不明盼望天明的情态。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深夜景物,寓情于景,以此烘托诗人愁绪。
C. 尾联是诗人的想象:老妻因自己迟迟未归而难以成眠,借学书来打发时间。
D. 诗歌题为“客夜”而通篇无一“夜”字,却又全 客夜之景之情,十分巧妙。
16. 颈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逊,只谈小国“足民”,还特意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主动表达了谦逊 态度。
(2)《牡丹亭·游园》一折戏中,杜丽娘看到了花园中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感叹春色满园无人欣赏,
赞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鹿”音同“禄”,世人常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
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或其他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 ① ,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
文学名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的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人物和以贾宝玉与林黛玉、
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的《红楼梦》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红楼梦》是曹雪芹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唱出的封建贵族阶级走向灭亡的挽
歌。曹雪芹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时代,还包含着某种感伤的气息——依恋和徘徊。这部不朽的著作不只是
描写了一个贵族之家走向败坏的三代生活,而且描绘出封建贵族阶级纸醉金迷的生活,暗示了封建时代的
必然消亡。
正如一切伟大的文学经典在旧中国所遭受的命运一样,《红楼梦》在过去蒙受红学家们的曲解是惊人的。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存在,必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人
文思想 ② ,《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要想研究或了解这部文学经典名著和它的作者,就必须
第 8页/共 10页
从那个特定时代和那个特定社会关系的联系中去着眼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 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有一些科学研究表示,有氧运动尤其是体育锻炼会改善人的记忆功能。人的记忆分为不同的
类型。根据是否具备有意识活动的参与,记忆 ① 。外显记忆是人的意识主动控制的记忆,是过去的经
验对当前情景下的行为和反应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则是无意识时发生的记忆,是在人完全无意识的情
况下对行为造成影响的记忆。有氧运动不仅会给外显记忆带来益处,也 ② 。加拿大特尼威教授就曾做
过一项短期有氧运动对记忆影响的研究实验。他邀请了一些持续久坐、不爱好运动的人参与了长达 6 周的
有氧运动锻炼。
在锻炼前和锻炼后,久坐人群分别完成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任务测试,任务需要排除记忆干扰项。
结果发现,与锻炼前相比,锻炼后的久坐人群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能力上都有明显提高。有氧运动改善
记忆力的脑机制到底是什么呢?研究者把实验小鼠分为两组,在其中一组的笼舍里装上转轮跑步机,另一
组则没有。经测算,“跑步组”小鼠的记忆力 ③ 通过化验它们的脑组织,研究者发现,“跑步组”小鼠
的海马体齿状回的大脑灰质在实验期间发生增长,而这可能与运动中产生的某种激素有关。
20. 下列句子中的“和”与文中加点处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
B. 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C.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D. 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
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良
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材料二:2022年王亚平在《逐梦空间站——天空课堂第二课》节目中进行的水油分离试验颠覆了许多
第 9页/共 10页
人认知中的“水和油很难相融”这一常识,在太空中,它们很容易地相融了。
明理中学学生工作处邀请你参加国旗下演讲,结合材料内容,向同学们阐发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字。
第 10页/共 10页
1. C
2. D
3. A
4.①宋以后,儒学与基层社会紧密结合。
②让“天理”“良知”这些哲学概念,深刻地影响现代人的三观。
③变革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
④教育对培养国家的合格的政治人才有重要作用。
5.①国家需要对政治经济进行规划统筹和风险管控(强化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②伟大的变革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③变革在时代的发展中意义重大(变革不一定带来最好的结果,但变革作为一种态度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
④变革的方法和内容来自实践;
⑤改革家要有不畏质疑坚持自我的勇气。
6. D
7. B
8.①行为表现:学生骂他,他理解为“恶毒妇”;大骂英语为“鬼子话”,还要求儿子在“坏话类”里查,
好笑又可气,充分体现出了四铭的无知。②语言描写:“你想,女人一阵一阵的在街上走,已经很不雅观的
了,她们却还要剪头发……搅乱天下的就是她们,应该很严的办一办……。”将天下大乱归咎于女人剪头发,
毫无逻辑关联,荒唐可笑,充分体现四铭的愚昧和守旧。③反语:四铭"仿佛就要大有所为,与周围的坏学
生以及恶社会宣战……布鞋底声也愈走愈响”,看似描绘了大无畏的形象,其实是反语,四铭要对抗的是新
的社会思潮,他的行为不过只能吓到母鸡和小鸡﹐十分讽刺。
9.①四铭以封建大家长自居。他对儿子学程无情训斥,让儿子每日遵守“庭训”,打骂随性,毫无民主和
尊重可言。②四铭痛恨一切革新。他攻击新学堂,咒骂女子入学、剪发,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简直就是
祸国殃民的万恶之源。③四铭代表着封建守旧势力。他们以社会良心和道德楷模自居,恶毒诽谤新文化运
动蛊惑人心,败坏世风,其实自身愚昧无知又自大虚伪。
10. BEG
11. C
12. B
13. (1)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在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2)这实在是震慑扫荡敌人的大好机会、廓清平定南方的关键时机。不乘此机会夺取东吴,还要等到什么
时候呢?
14. 同:曹军感染疫病,战斗力削弱。
异:①材料一倾向于人为:火烧赤壁的计策;②材料二倾向于天意:风势助长了火势。
15. C
16. 作用:点明自身境遇,照应首联内容,揭示客睡不着、天不肯明的原因,为下文作书向老妻解释未归原
因做铺垫。
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自己无计谋生,处境困窘,只能仰仗朋友接济的自责与愁闷之情。
17. ①. 如其礼乐 ②. 以俟君子 ③.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④.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⑤. 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 须行即骑访名山
18.①家喻户晓 ②息息相关
19. 《红楼梦》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其背景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视角人物是富
贵公子贾宝玉,其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20. D
21.①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②会促进内隐记忆的发展;③明显高于“非跑步组”。
22. 近年来,有一些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会改善人的记忆功能。
23.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