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历史(湖北专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屈家岭遗址某文化层中炭化水稻遗存出土概率为69.40%,粟的出土概率为27.80%,这说明水稻的种植比粟更为普及,由此可推断出屈家岭遗址先民的作物种植以稻作为主粟作为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屈家岭遗址某文化层中出土各类炭化植物遗存的概率,无法推断出这一时期的文明发展情况,不能说明人类已经步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排除A项;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食物为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开始出现”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了防止私自删改法律文书,秦朝规定廷尉每年都要到御史处去核对刑律,以保障文书内容的真实完整,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书传递的方式,不能说明文书传递的方式单一,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律令的执行情况,无法得出致使律令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得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结论,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京夜市宜令禁断”可知,唐代坊中已出现商业经营活动,而唐政府继续保持对商业经营活动的限制政策,试图禁止京城的夜市;根据材料信息“有延寿坊鬻金银珠玉者”、“宣阳(坊)彩缬铺”、“为小铺席,货草锉姜果之类”得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经营活动的限制难以取得实际的成效,D项正确。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排除A项;唐代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商业政策并未被废止,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政府试图禁止夜市,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备受重视,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辽代宗庙制度既有中原特色,又有契丹特色,这是汉与契丹民族文化的共存,反映了独特的礼仪形态,体现出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辽代宗庙制度虽然具有汉族文化特点,但材料中同时提到了结合其本民族习俗的部分,说明辽代宗庙制度不仅受汉族文化单方面影响,A项表述过于片面,不够准确,排除;辽代宗庙制度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仿照了中原王朝的制度,说明辽代并非完全固守民族文化,而是在交融中发展,吸收了中原文化,B项不合题意,排除;文明冲突碰撞表现为战争、民族矛盾等,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D项概念混淆,排除。
5.答案:B
解析:都察院相较御史台监察御史数量增加,且监察御史对应行省,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监察力量分布在全国各地,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监察工作,加强了政府的监察力度,B项正确。虽然都察院监察御史的规模较御史台扩大了,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效率的提高,且规模的扩大不一定导致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题目中并未提及监察御史权力的具体变化,其强调的是监察御史的数量增加及与行省的对应关系,排除C项;题目中讨论的是监察制度的变革,行政治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等,因此,监察制度的变革不等同于行政治理渠道的拓宽,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在长江以南,而捻军起义主要在长江以北,两者都历时十余年,同时期相互呼应,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A项正确。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捻军起义,排除B项;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是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排除C项;捻军起义与封建制度下的基层治理关系不大,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四铭一方面排斥西方文化,一方面又主动接受西方文化,这反映了民众对西方文化保守与顺应相交织的态度,B项正确。材料既反映了文化观念移易的艰难,也反映了对新文化的接纳,A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C项;根据“英文……学堂”“西洋装扮”等信息可知,小说中情节应发生于城市,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后华资煤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急速增长,而外国煤炭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尤其是与日本相关的煤炭,其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进而影响日本煤炭在华的销售,这反映出时局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项正确。“根本改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性,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排除A项;华资煤炭在上海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受关税自主化、爱国运动及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且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其工业水平始终领先于近代的中国,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使列强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倾销商品,加紧侵略,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因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建成后成为中国从海外输入物资的重要通道。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随后,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滇缅公路的开通彰显了中国抗战活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D项正确。滇缅公路是盟军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但“保障了……畅通”之说无材料依据,排除A项;正面战场四大会战全部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改变了西南地区落后的交通面貌,排除C项。
10.答案:B
解析:从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行政村比例大幅下降,再到21世纪初推行新农合,这些演变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项正确。均衡发展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中共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体系已逐步建立,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买方支付价值十个沙图的物品来购买房屋,属于以物易物的形式,这表明当时的商业发展水平不高,C项正确。古埃及王室与神庙占有主要土地,排除A项;材料显示祭司只是作为买卖的见证人,并非掌控商品交换,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商品质量,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7世纪的大化改新是日本对中国隋唐文明的鉴别取舍,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进行改革;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对西方文明的鉴别取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改革,D项正确。7世纪的大化改新没有确立幕府政治体制,幕府政治体制是在12世纪以后逐步形成的,排除A项;7世纪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没有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7世纪的大化改新主要是日本内部社会矛盾激化以及为了学习中国先进制度进行的改革,并非源于严重的民族危机;而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源于严重的民族危机,排除C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中国孤儿》中讲述了主人公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妻子伊达梅反对臣为君死、李代桃僵的故事,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宣扬了理性主义和思想启蒙,D项正确。抨击封建礼教和纲常伦理只是表象,其根本目的是宣扬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排除A项;独立思考是康德倡导的主要思想,在伏尔泰的剧作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资产阶级的新教伦理是指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加尔文等的思想,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1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但劳动强度也相应增大,足球等休闲娱乐可以消解机械性劳动的疲劳并能愉悦身心,可见工业革命促进了休闲娱乐的兴起,D项正确。足球的前身是“蹴鞠”,足球的故乡是中国,A项误读了材料“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12世纪的英国”,排除;据材料“足球运动……深受工人们的喜爱,之后席卷英格兰的所有工业城市”可知,工人阶级推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排除B项;“解决了各种社会问题”表述错误,夸大了足球运动的作用,排除C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逐渐获得关税优惠待遇和平等投票权,这说明当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逐渐提升,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获得的优惠待遇与平等权利,而非美苏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让步和支持,而不是经济全球化促成国家间的合作,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共同之处:发生地大多在都城附近;集中在黄河流域,北多南少;都发生了地震灾害;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都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都与谶纬祥瑞、政治斗争密切相关。(每点1分,共4分,任答4点即可)
(2)原因:大一统局面的巩固;王朝变更的政治需要;农耕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政治和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与佛教的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大一统;有利于限制君主的独断专行;有利于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佛教的传播;(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导致谶谶纬神学的盛行,不利于思想解放;为改朝换代、军阀割据和农民起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剧了社会动荡。(每点2分,共2分,任答1点即可)
解析:第(1)题,第一步:审设问。
第二步、第三步:提取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将关键信息转化为学科术语。
关键信息 答案要点
以京城和三辅地区为主;两京附近 发生地大多在都城附近
60多种自然灾异事件……灾异的内容包括……地震等;发生了11次地震……出现多次地震及余震 都发生了地震灾害;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
王莽……利用这些灾异符命;武则天……将地震作为……更改国号的祥瑞 都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都与谶纬祥瑞、政治斗争密切相关
第(2)题,第一步:审设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唐朝灾异学说盛行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第二步、第三步:提取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将关键信息转化为学科术语。
材料信息 阶段特征 组织答案
西汉 用谶纬学说进行了比附历史和政治事件的详细解释 董仲舒天人感应神学;汉武帝尊崇儒术;西汉小农经济的繁荣 原因,结合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总结 影响,在第一小问答案的基础上,从巩固统治、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等方面作答
唐朝 武则天……认为它是天地与人事的感应 唐代佛教盛行,三教合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科学技术的发展
17.答案:(1)整体特征:早期,大多以请愿、游行示威、罢课抗议等方式表达诉求。后期,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或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大多与群众斗争、武装起义或农民运动相结合;兼有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双重使命;不少青年有出国留学背景。(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2)转变:从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共产党员。(2分)
时代背景: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无产阶级普遍觉醒;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陈独秀、李大钊等思想家的努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第(1)题,第一步:审设问。
第二步、第三步:提取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将关键信息转化为学科术语。根据关键信息“爱国运动”“罢课”“游行示威”“请愿斗争”等概括青年运动早期特征。根据关键信息“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运动后期特征。
第(2)题,第一步:审设问。
第二步:围绕材料信息分析陈延年、陈乔年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总结出时代背景。转变,根据材料信息“无政府主义”“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等作答。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勤工俭学学会成员的争取和帮助”“马克思主义著作”“赴法勤工俭学”“社会主义知识的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18.答案:(1)特点:德国电影:战争片蓬勃发展,但对战败缺少反思、刻意回避;带有军国主义残余;以男性本位视角为主。(3分)美国电影: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为美苏冷战服务;渗透美国文化价值观;标榜美国的民主自由与美好,抵御共产主义在美国的渗透;电影沦为政治工具,削弱了艺术美感。(4分)
(2)重要因素世界大战的影响:德国民众渴望走出战败阴影;美国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战胜国。国际环境的影响:德国分裂,重构国家历史记忆的需要;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指导思想的差异:德国军国主义的历史残留;美国冷战意识形态渗透的需要。现实发展的需要:西德接受了马歇尔计划,以恢复经济;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每点2分,共8分)
解析:第(1)题,第一步:审设问。
第二步、第三步:提取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将关键信息转化为学科术语。德国电影的特点根据材料“否认希特勒时期的一些疮疤”“纳粹时期的延续”“充斥自我脱罪的说辞”“军国主义传统”“彰显德国人的男子气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美国电影的特点根据材料“政治意图”“隐喻共产主义……渗透”“把资本主义、自由和美国生活方式作为同义词”“表达对美国式民主生活的憧憬”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2)题,第一步:审设问。
第二步、第三步: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组织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材料一中的德国战败、否认希特勒时期的一些疮疤等,以及材料二中的1953年、1955年、资本主义、美国式民主等,结合所学知识中二战后德国被占领、马歇尔计划等作答。
19.答案:示例 论题:新时代,科技创新助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分)
阐述: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服务业,互联网技术催生了众多新兴业态,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拓展了服务领域。科技创新还促进了产业融合,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时,科技创新推动了资源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集聚,优化了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科技创新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也为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截至2024年1月,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未来,科技创新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和新模式。(8分)
总之,科技创新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按以下步骤作答。第一步,明确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信息拟定论题,如新时代,科技创新助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步,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进行阐释。具体如下:
作答角度 答案要点
科技发展的成就 新时代科技发展涉及的领域广泛
科技发展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 在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优化了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
对民众生活 在服务业,互联网技术催生了众多新兴业态,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拓展了服务领域
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科技创新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也为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科技合作
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和新模式
第三步,形成答案并表述成文。注意表述逻辑严密,史实正确,语言流畅。另外,答案最后要有总结性语言,如科技创新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历史(湖北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新石器时代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某文化层中出土各类炭化植物遗存的概率。据此可推断,当时( )
A.人类已经步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B.人们以采集食物为主
C.作物种植以稻作为主粟作为辅 D.原始农业已开始出现
2.《秦律十八种·尉杂》云:“岁雠(核对)辟律于御史。”(“尉”指廷尉,掌刑辟,乃司法最高官员。)秦此举( )
A.为了保障文书内容的真实完整 B.说明文书传递的方式单一
C.致使律令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下表是唐代文献中关于都城的记载。据此可知,唐代( )
记载 文献
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唐会要》
“有延寿坊鬻金银珠玉者” 《唐阙文》
“宣阳(坊)彩缬铺张言为街使郎官置宴” 张住住居平康坊南曲,“为小铺席,货草锉姜果之类” 《北里志》
A.坊市界限基本上被打破 B.传统的商业政策被废止
C.商品经济发展备受重视 D.商业经营限制难以奏效
4.辽代的宗庙制度,一方面仿照中原王朝之制,在都城设立“都城庙”;另一方面又结合本民族的习俗,设立“行宫庙”。这体现出( )
A.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B.固守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C.民族交融的礼仪形态 D.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碰撞
5.公元1380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1382年,置都察院。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对应明朝的13个行省,总计设立七品监察御史110人。从机构编制规模来看,都察院监察御史人数比御史台扩大了2倍以上。据此可知,都察院的设立( )
A.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效率 B.加强了政府监察力度
C.扩大了监察御史的权力 D.拓宽了行政治理渠道
6.19世纪五六十年代,捻军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据《山东军兴纪略》记载:“皖匪犯境,(长枪会)遂合捻斗团,围攻赵家楼陷之。团长守备衔赵垚、教谕赵在田皆战败,团丁死者千数百,连陷郓、巨百数村寨。”这一事件( )
A.冲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 D.改变了封建制度下的基层治理
7.在鲁迅的小说《肥皂》中,主人公四铭一面反对女性上学堂、剪头发,咒骂着“男人都像了和尚还不够,女人又来学尼姑了”,另一面又无视儿子的西洋装扮;一面咒骂英语为“鬼子话”,另一面又特意为儿子挑选了“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学堂。小说情节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 )
A.国人文化观念革新的艰难 B.民众保守与顺应交织的态度
C.国民政府致力于除旧布新 D.对广大乡村地区影响程度深
8.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各类煤炭的市场占有量(单位:吨)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 )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华资煤 470443 (14.51%) 514873 (18.45%) 936731 (28.26%) 1292930 (40.68%)
外资煤 1361255 (41.99%) 1343090 (48.129%) 1226089 (36.99%) 1320137 (41.53%)
抚顺煤(日 控) 610230 (18.82%) 361572 (12.96%) 429870 (12.97%) 176600 (5.56%)
日本煤 614953 (18.97%) 369173 (13.23%) 520458 (15.70%) 255054 (8.02%)
其他外煤 185249 (5.71%) 202139 (7.24%) 201406 (6.08%) 133857 (4.219%)
总量 3242130 2790847 3314554 3178578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B.中国的煤炭工业水平逐渐超越日本
C.时局变化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经济危机使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9.1938年,滇缅公路建成,成为海外输华物资的重要通道。1942年,为支援英军抗击日军,保卫西南大后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1943—1945年,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战役,歼灭日军4.9万余人。据此可知,滇缅公路( )
A.保障了盟军援华物资的畅通 B.配合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的胜利
C.改变了西南落后的交通面貌 D.彰显了中国抗战活动的重大贡献
10.1976年,中国90%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到1985年,中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1980年的90%锐减到5%;2003年,国家推行由农民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8年中国91.5%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这一演变主要缘于( )
A.社会保障体制均衡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C.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D.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
11.埃及古王国末期保留的一件房屋买卖契约显示:买卖双方都需要宣誓,还需要当地许多祭司作见证人与法庭盖章,买方共支付价值十个沙图(一种货币单位)的物品(如图)。这表明在埃及古王国时( )
一块四肘尺宽十肘尺长的布料:三沙图 一张床:四沙图 一块二肘尺宽十肘尺长的布料:三沙图
A.平民占有大量土地 B.祭司掌控商品交换
C.商业发展水平不高 D.契约保障商品质量
12.7世纪,日本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19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三大政策。这两次变革都( )
A.确立了幕府政治体制 B.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C.源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源于对外来文明的鉴别取舍
13.伏尔泰在《中国孤儿》中写道,主人公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用自己的儿子替太子送死,其妻子伊达梅不予配合,说:“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伏尔泰意在借此( )
A.批判封建礼教和纲常伦理 B.强调人文主义和独立思考
C.歌颂资产阶级的新教伦理 D.宣扬理性主义与思想启蒙
14.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12世纪的英国。到19世纪40年代,足球运动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等工业城市深受工人们的喜爱,之后席卷英格兰的所有工业城市,并波及苏格兰、威尔士以及临近的爱尔兰。由此可知( )
A.英格兰是足球运动的起源之地 B.权贵阶层推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
C.足球兴起解决了各种社会问题 D.工业革命促进了休闲娱乐的兴起
15.1979年,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大会通过“授权条款”,即发达国家根据普惠制原则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关税优惠待遇。1980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达成《建立商品共同基金协定》,规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拥有平等投票权,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特殊照顾。这反映出当时( )
A.美苏两国积极争夺中间地带 B.经济全球化促成国家间的合作
C.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与完善 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逐渐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异】(14分)
材料一 从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到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30多年间,中国一共出现了60多种自然灾异事件,几乎每年都有自然灾异现象发生,且以京城和三铺地区为主。灾异的内容包括三大类别,第一类是自然地理灾害,如风灾、火光、日食、地震等;第二类是各种动植物的瑞应与异变;第三类是各种人体的病变与怪异事件。……王莽篡汉期间利用这些灾异符命,用谶纬学说进行了比附历史和政治事件的详细解释……谶纬与再受命思潮兴盛。
——摘编自王奕鹏《天命与正统:两汉之际的谶纬与再受命研究》
材料二 唐高宗时期总共发生了11次地震,平均每3.1年发生1次地震。……武则天上台前后,两京附近出现多次地震及余震。武则天明确地将地震作为其称帝、定都、更改国号的祥瑞,认为它是天地与人事的感应。30多年前的晋州地震,也被武则天视为“预示李唐皇室不稳固,以及女皇将于洛阳兴起的预兆”。……汉唐时期是天人感应灾异思想盛行的时代。
——摘编自孙英刚《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末年与唐朝前期灾异现象的共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唐朝灾异学说盛行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0分)
17.【民国时期青年思想的转变】(14分)
材料一 1919—1927年安徽青年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事迹一览表
代表人物 主要事迹
周新民 五四运动时期,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1922年赴日本明治大学研究院攻读法学,回国后在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溥泉 1921年参加学生罢课运动,在安庆街头游行示威。1922年参与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的请愿斗争。1924年11月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并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率部参加南昌起义
周狷之 1926年,受党组织派遣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创建秘密农民协会和农民夜校,建立县总工会。1927年领导六霍起义
蒋光慈 1921年赴莫斯科大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分配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后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筹建者
李克农 1919年6月担任《国民日报》副刊编辑,1925年5月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运动,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整理自王久高等《皖籍进步青年的思想转变与身份转换》
材料二 1916年,陈延年、陈乔年认识无政府主义者吴稚辉,在其影响下,二人开始参加无政府主义团体活动。1922年,在勤工俭学学会成员的争取和帮助下,陈延年、陈乔年阅读了法国共产党印刷的《共产党宣言》《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于6月18日参加了由中国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3月28日,陈延年、陈乔年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前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启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苏俄革命经验等社会主义知识的学习。
——摘编自马雪婷《走向马克思主义:陈延年、陈乔年思想转变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9—1930年安徽青年运动的整体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延年、陈乔年思想发生的转变,并分析其时代背景。(8分)
18.【电影艺术与战争意识形态】(15分)
材料一 1945年,德国战败及盟军占领接踵而至,德国人的自我主体性被逐渐剥夺。为避免二度创伤,这些当年支持或不反对纳粹的父辈在战后否认希特勒时期的一些疮疤,对当年经验绝口不提。20世纪50年代的西德电影被视为纳粹时期的延续,其对纳粹时期社会背景很少论及,尽是充斥自我脱罪的说辞,以及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美德:服从、勇气、荣誉。电影中的故事场景多半设于军营,女性角色仅起陪衬作用,以彰显德国人的男子气概。
——摘编自王灿《西德二战反思电影概述(1940s—1970s)》
材料二 冷战早期,好莱坞推出的一系列电影大都蕴含浓郁的政治意图,或者隐喻共产主义在国内的渗透,或者标榜美国的自由与美好。1953年上映的《罗马假日》向人们呈现了资本主义普遍的富裕:摩托车上穿着入时的情侣,充满活力的咖啡馆文化,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该电影以生性活泼的公主,渴望摆脱宫廷的繁文缛节,和追求个性自由的剧情设计,来表达对美国式民主生活的憧憬。1955年美国推出的电影《企业的故事》呈现了资本主义作为永远的动力,既能促进个性发展又能让所有人致富,意在把资本主义、自由和美国生活方式作为同义词。
——摘编自朱美娣《论冷战早期美国电影对公众舆论的塑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年代德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影响美德两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8分)
19.【科技现代化】(12分)
材料 下表是新时代科技现代化的历史性新成就表。
四个面向 主要成就
世界科技前沿 重大原创成果,如中微子震荡、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纳米材料、合成生物学等。世界级科研利器,如中国天眼、中国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国空间站等
经济主战场 超级计算、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高速列车、北斗导航系统等;深海油气、新型核电,特高压输电等技术
国家重大需求 煤炭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等;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
人民生命健康 I类新药从2012年之前的5个增长到2021年的97个;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不断加速国产化进程;正电子磁共振扫描系统等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投入临床使用
——摘编自刘雷、万劲波《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过去、现在与未来》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四个面向”(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自拟论题,并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