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考向核心卷 陕晋青宁专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地理考向核心卷 陕晋青宁专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06:16:45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地理(陕晋青宁专版)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第一步,剖析题干。提取题干关键词“获得更多的农业用水权”“合理措施”,题干中的隐含信息是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获得更多农业用水权的前提是不影响农业发展。第二步,结合材料并调用知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N能源化工基地要获得更多的农业用水权,需要进行用水权交易,即在不影响农业发展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措施,让更多的农业用水转化为工业用水。第三步,结合选项内容,准确得出答案。缩减农业生产规模会影响农业的发展,A错误;通过改进农业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达到节流的目的,从而为工业生产让出更多的农业用水权(拓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黄河水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一些农业灌溉节水设施不完备,将工业发展的部分资金用到农业灌溉节水设施的完善上,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更多的水资源,进而将农业节余的水用于工业生产),B正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要依据实际情况,且农作物仍需灌溉,并不一定能节约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资源,也不一定能为工业生产让出更多的农业用水权,C错误;黄河穿过宁夏,沿岸可进行工业和农业生产,农业向工业出让用水权无需建设输水调配专线,D错误。
2.答案:D
解析:阿坝州水资源丰富,出让部分用水权并不会限制其经济发展,A错误;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与四川省阿坝州进行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只是将水资源在黄河流域内进行了重新分配,并不会增加该流域的水资源总量,B错误;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与四川省阿坝州进行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可缓解该基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并不能提高宁夏的水资源利用率,C错误;跨省域用水权交易既可以缓解用水权购买方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将用水权出让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双赢,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D正确。
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起步攻坚阶段尚未出现城市轨道过江通道,A错误;城市道路过江通道在起步攻坚阶段就已出现,B错误;多功能拓展阶段公路过江通道数量增加最多,C正确;图示铁路过江通道数量增速相对较慢,这是因为铁路选线要求高,不宜大规模修建过江通道,D错误。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可知,长江下游河流长度相对较短加之江面宽阔,过江通道修建难度较大,所以过江通道数量较少,A正确;长江下游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水平较高,故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水平不是影响长江下游过江通道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B、D错误;过江通道的建设受政策指向限制较小,C错误。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在1990—2018年经历了缓慢扩张—极速扩张—缓慢扩张三个阶段,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灰色折线表示2010—2018年扩张强度指数。具体分析如下。
综上,C正确。
6.答案:C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长沙、株洲、湘潭三城2010—2018年的空间扩张最显著的方向分别是正西、正西、正北。总体而言,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扩张方向逐渐受到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影响,有向三市交会区集聚的趋势,C正确。交通干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均会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张,但不是影响长株潭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A、B、D错误。
7.答案:C
解析:加强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能够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张,①正确;转出产业,发展飞地经济,可能改变原产业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但是不一定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②错误;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市民出行效率,还能让交通站点成为周边区域的配套设施中心和活动中心,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④正确;严格管控长株潭城市边界不能有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③错误。综上,C正确。
8.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乙模式的海床沉积物范围较甲模式的广,A错误;由材料可知,海底浊流属于重力流或密度流的一种,甲模式中浊流对海床产生冲刷,说明其流速快,在斜坡坡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浊流密度越大,流速越快,故甲模式的海床沉积物平均粒径更大,B正确;甲、乙两种模式中,沉积物粒径垂向变化均表现为上细下粗,C错误;乙模式沉积物的沉积距离更长,更容易形成明显的层理结构,D错误。
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浊流挟带大量泥沙,具有高密度、高流速特征。
岛弧链和海沟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地貌,A、C错误。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浊流属于重力流或密度流,具有偶发性。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具有一定坡度,且多泥沙覆盖,为浊流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作为触发因素,海底地震引发大陆坡发生强烈震动,导致丰富的松散沉积物重新活动并向海水扩散,形成大规模、高密度、高流速的浊流,并沿着大陆坡向下流动,C正确;风暴潮、海浪侵蚀主要造成海水的扰动,不会对海底大陆坡造成较大影响,A、B错误;火山喷发对海底大陆坡浊流的形成影响较小,D错误。
11.答案:B
解析:北川河流域植被恢复,会使流域内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植物蒸腾量增加,A错误;随着流域内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太阳辐射无法直接到达地面,地表温度上升缓慢,土壤蒸发量减少,B正确;流域内无大型水库,河床宽度小于30米,水域面积较小,因此水面蒸发量减少对流域内总的蒸散发量减少影响较小,C错误;流域内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会使土壤下渗量增加,D错误。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示时间段内,该地区植被恢复,但年均气温波动上升,因此流域内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有限,降水不会明显增加,阴雨天气不会明显增多,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知该地区有无进行大量农业灌溉活动,植被恢复很可能是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的结果,故流域内耕地面积很可能减少,灌溉用水也会减少,B错误;空气干燥会使水面蒸发量增加,C错误;风速是影响蒸发的因素,风速越大,蒸发越强,植被恢复利于增加地面摩擦力,降低风速,减少水面蒸发量,D正确。
13.答案:D
解析:植被可起到调节区域小气候、减小昼夜温差的作用,不会导致流域内年均气温升高,A错误;植被恢复,下渗增加,坡面径流总量减少,B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植被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故植被恢复后,流域内降水不会明显增加,C错误;流域内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涵养水源功能提升,D正确。
14.答案:B
解析:由表可知,11月5日和6日该地的天气状况分别为多云和阴,之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可知11月5日至6日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且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当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减小,天气转晴,太阳辐射增强,B正确。
15.答案:C
解析:由表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4日为冷锋过境前,该地受暖气团控制,7日为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A错误;11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虽然8日、9日当地均为晴天,但是9日当地昼长更短,太阳高度更小,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少,故9日气温高是连续晴朗天气的状况下,热量累积所致,B错误;4日当地是晴天,而5日当地是多云,与4日相比,5日该地云量大,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故最低气温高,C正确;5日和6日当地气温降低,主要是因为此时段当地冷锋过境,受冷气团影响,气温降低,D错误。
16.答案:(1)当地以山区为主,森林覆盖率高,椴木资源丰富;林下光照、湿度和温度等适宜,有利于灵芝生长;当地林下椴木种植灵芝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态环境好,灵芝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任答3点,得6分)
(2)该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废弃料作为原料,减少了林木资源的消耗量,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菌渣可以充当燃料、饲料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立体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采用智能化设备,使灵芝不受天气影响,解决了灵芝连作障碍;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生产规模,有利于当地灵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任答3点,得6分)
(3)做优一产,增加技术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做精二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特三产,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利于当地优化灵芝产业结构;促进全产业链的发展,发挥规模效益,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任答3点,得3分)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林下椴木种植灵芝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加上当地位于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椴木资源丰富,可为传统灵芝种植方式提供强有力支撑;森林可为林芝生长提供遮阴环境,林下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灵芝生长,能提高灵芝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该生产方式延续时间长;该地生态环境优越,产出的灵芝品质优良,市场需求一直较高,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当地灵芝产业延续千年。
(2)读图可知,工厂化技术采用的原料是当地丰富的农作物废弃料,如木屑、米糠等,替代了椴木,减少了森林资源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该生产模式中产生的废菌渣可以充当燃料、饲料等,而传统生产模式中椴木最终被废弃,该生产模式中减少了废弃物排放量;使用智能化设备对灵芝的生长环境进行控制,使灵芝的生长环境处在可控制范围,实现了灵芝的连续生产;采用立体化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该技术通过循环生产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当地灵芝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
(3)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从栽培、加工、销售、品牌推广等方面入手,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当地在“做优一产”方面,主要侧重改变栽培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灵芝品质;在“做精二产”方面,主要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做特三产”方面,时侧重营销和品牌塑造,增强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同时多渠道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该发展思路,使当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为灵芝产业发展服务,优化了当地灵芝产业的结构,促进了当地灵芝产业规模化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当地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17.答案:(1)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冰蚀洼地;在海浪堆积作用下,在沿海地区形成沙坝;布雷什曼冰川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冰川消融退缩,冰川融水汇入湖盆。(6分)
(2)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冰山局部受热融化断裂,进而切塌。(4分)
(3)黑沙滩: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在外力作用下不断瓦解,形成黑沙滩。
钻石:冰山碎冰进入冰河湖,湖水将湖冰和冰川碎冰推进北大西洋,未融化的碎冰被海浪作用带回沙滩,在阳光照耀下形成独特景观。(4分)
解析:(1)具体分析如下。
(2)由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冰岛是火山岛,它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火山活动频繁;地底热量传导至冰川,冰山局部受热融化断裂,进而发生崩塌。
(3)黑沙滩(黑色的沙滩):冰岛多火山,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黑色的玄武岩,在风化等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冰川和冰川融水将部分岩石风化产物挟带入海,在海浪作用下堆积于海岸地带,形成“黑沙难”。
钻石(冰块):布雷什曼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冲入湖泊,冰川前端的冰舌发生断裂,脱离落入湖泊,形成浮冰块;随着冰川融水的不断补给,湖面水位比大西洋水位高,导致湖水流入大西洋;同时,变小的碎冰块和部分湖冰顺着湖水流入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海浪又将未融化碎冰块推到沿海的沙滩上;加上此处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碎冰块保存完整,在阳光作用下,宛如“钻石”般闪耀。
18.答案:(1)岩浆型钛矿经历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型钛矿;变质型钛矿经风化作用形成碎屑物,这些碎屑物在风和流水等的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型钛矿;富钛沉积层经历重熔再生成岩浆后,经过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型钛矿。(6分)
(2)加强国际合作,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口钛矿,实现进口多元化;适当加大钛矿勘探力度,增加高端钛矿的战略储备;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推动共、伴生矿的开发利用;探索发展高水平的加工冶炼方式,提高钛矿中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钛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健全钛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专业化程度,增强竞争力;落实环境保护政策,促进钛产业可持续发展。(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本问实际上是在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2)第一步,审读题目,获取解题关键信息。
解题关键信息:长期发展、献计献策。长期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即提出可实施的合理有效的措施。
第二步,阅读材料并调用知识,分析我国钛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材料信息可知,目前我国低端钛资源供大于求,高端钛资源依赖进口;钛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我国钛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开采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步,用地理学科语言归纳答案。
从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进口多元化,加大勘探力度、增加高端钛矿储备,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探索高水平冶炼方式、强化资源的回收利用,健全产业链,落实环保政策等方面归纳整理答案。注意表述要准确完整。
19.答案:(1)土壤年侵蚀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先迅速增大后又迅速减小;海拔2000—3000m处土壤年侵蚀量最大;海拔1000m以下和4000m以上地区土壤年侵蚀量较小。(6分)
(2)海拔高,地形坡度大,且降雨强度大,土壤易被侵蚀,土壤侵蚀模数大;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山体总面积小,土壤年侵蚀量较小。(4分)
(3)地震使山坡上土体松动,易被侵蚀;地震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侵蚀土壤;地震会破坏山坡植被,加剧土壤侵蚀;地震会加剧岩石风化,提高土壤侵蚀强度。(任答2点,得4分)
解析:(1)获取表中不同海拔梯度年侵蚀量的数值大小及变化信息,注意描述整体变化和极值分布。
(2)第一步,剖析设问。
对比表中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侵蚀数据可知,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但年侵蚀量较小,分析其原因即可。
第二步,解读材料信息。
土壤侵蚀模数可表示土壤侵蚀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土壤越易被侵蚀。影响土壤侵蚀模数的因素有降水、土壤可蚀性、地形坡度、植被及耕作方式等;年侵蚀量表示一定面积土地一年的土壤侵蚀总量。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
土壤侵蚀模数大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坡度、岩石的稳固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地形坡度大,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冲刷能力强,土壤易被侵蚀,所以土壤侵蚀模数大
土壤年侵蚀量小的原因主要从山体面积角度分析 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山体总面积较小,所以土壤年侵蚀量较小
(3)地震对白沙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角度分析。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地理(陕晋青宁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是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化工园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该园区发展的重要问题。自2003年建成后,园区内企业的用水指标都是通过自治区内工业和农业用水权交易来解决的。2023年年底,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水务局签订协议。根据协议,阿坝州在2024—2026年将向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出让15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权,这是我国黄河流域首单跨省域用水权交易。据此完成1~2小题。
1.为使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获得更多的农业用水权,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B.改进农业灌溉设施
C.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D.建设输水调配专线
2.宁夏N能源化工基地与四川省阿坝州进行跨省域用水权交易会( )
A.限制阿坝州的经济发展 B.增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
C.提高宁夏水资源利用率 D.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过江通道是打破自然阻隔、连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据统计,不同阶段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数量均较少。下图示意1957—2020年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发展历程。据此完成3~4小题。
3.不同阶段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发展的特征是( )
A.起步攻坚阶段以城市轨道过江通道为主
B.提速扩展阶段城市道路过江通道从无到有
C.多功能拓展阶段公路过江通道增加最多
D.铁路过江通道增速慢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少
4.不同阶段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数量均较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水平 C.政策指向 D.科技水平
城市扩张强度指数是一个用于衡量和分析城市建成区在一定时段内面积变化情况与土地面积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为城市整体扩张状况提供理论依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在1990—2018年经历了缓慢扩张—极速扩张—缓慢扩张三个阶段。下图为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三个阶段扩张方向及强度雷达图。据此完成5~7小题。
5.据图推断,长沙、株洲、湘潭三城2010—2018年空间扩张最显著的方向分别是( )
A.东北、正南、东南 B.西南、正南、正南
C.正西、正西、正北 D.东北、西南、东南
6.影响长株潭建设用地2010—2018年空间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干线 B.人口增长 C.集聚效应 D.经济发展
7.为促进长株潭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是( )
①加强对城市的规划布局
②转出产业,发展飞地经济
③严格管控长株潭城市边界
④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海底浊流是沿着水下斜坡流动,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的高密度、高流速的偶发性流体。当浊流从高速流进入低速流时,流体部分动能转化为位能,液面明显升高形成水跃。根据浊流沉积物颗粒的支撑机制,可将浊流分为甲、乙两种沉积模式,如图所示。浊流可导致海底地貌发生变化并对海底人类活动产生破坏。例如,1929年北大西洋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的一次突发浊流损坏了海底电缆,带来了巨大损失。据此完成8~10小题。
8.与乙模式相比,甲模式的海床沉积物( )
A.易被浊流搬运至更远距离 B.平均粒径更大
C.垂向变化表现为上粗下细 D.层理结构明显
9.浊流对海底地貌及岩石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流速减慢时,泥沙沉积形成岛弧链 B.流速减慢时,泥沙沉积形成大理岩
C.流速加快时,剧烈冲刷形成深海沟 D.流速加快时,剧烈冲刷形成海底峡谷
10.推测导致1929年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突发浊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暴潮 B.海浪侵蚀 C.海底地震 D.火山喷发
蒸散发的主要形式有:植物蒸腾、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近年来北川河(黄河的二级支流)流域植被恢复后年蒸散发量减少,其中七八月份蒸散发量减少最为明显。北川河流域内无大型水库,河床宽度小于30米。下图示意北川河流域1970—2019年水面蒸发量变化和1979—2015年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11~13小题。
11.近年来该流域蒸散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蒸腾量减少 B.土壤蒸发量减少
C.水面蒸发量减少 D.土壤下渗量减少
12.该流域水面蒸发量减少是因为( )
A.阴雨天多,光照减少 B.大量灌溉,水面萎缩
C.降水减少,空气干燥 D.植被恢复,风速下降
13.北川河流域植被恢复,使流域内( )
A.年均气温升高 B.坡面径流总量增多
C.降水明显增加 D.涵养水源功能提升
下表为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我国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14~15小题。
日期 11月4日 11月5日 11月6日 11月7日 11月8日 11月9日
最高温/℃ 12 11 7 5 6 8
最低温/℃ 2 4 0 -4 -3 -2
天气状况 晴 多云 阴 晴 晴 晴
14.与过境时相比,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当地( )
A.气温升高 B.风力减小 C.气压降低 D.光照减弱
15.下列对该地4—9日天气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4日和7日天气晴朗的共同原因是该地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
B.与8日相比,9日气温高,主要原因是9日该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C.与4日相比,5日最低气温高,原因是5日该地大气保温作用强
D.5日和6日气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云层削弱太阳辐射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被誉为“中华灵芝第一乡”的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4%,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龙泉灵芝采用椴木种植,已有千年历史。2017年至今,发明了高科技工厂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灵芝连作障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当地从栽培、加工、销售、品牌推广等方面入手,提出“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小灵芝”撬动“大发展”。下图示意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和林下椴木种植法。
(1)分析当地林下椴木种植灵芝延续千年的原因。(6分)
(2)分析工厂化生产技术对当地灵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3)说明当地“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发展思路的合理性。(3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杰古沙龙冰河湖为海成湖,位于冰岛瓦特纳冰原东南部边缘入海口。湖中漂浮着来自瓦特纳冰川的巨大冰块,宛如钻石般闪耀。游客可以乘船近距离观赏冰山,乘着快艇在湖中时,经常可以看到一座巨大冰山断开,轰然坍塌的壮观景象。同时也可以在附近的钻石黑沙滩上探索被冲刷上岸的冰块。下图为冰岛与杰古沙龙冰河湖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1)从地质作用和气候角度推测冰河湖的形成原因。(6分)
(2)简述冰山断开,轰然坍塌的原因。(4分)
(3)说明钻石黑沙滩的形成过程。(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钛在地壳中的丰度居第七位,但由于钛的性质活泼,对冶炼工艺要求高,使得人们长期无法制得大量的钛,因此被归类为稀有金属。根据岩体类型,钛矿可分为岩浆型、变质型和沉积型,多为多金属共生矿,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钛资源主要是岩浆型钛铁矿、变质型金红石等。
材料二:由于出色的性能,钛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我国钛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炼钛的优质矿物原料金红石仅占全国钛矿资源的3%,钛矿资源的利用一直处于“低端钛矿供大于求,高端钛矿依赖进口”的状态。下图为我国钛资源储量分布示意图。
(1)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简述不同钛矿岩体类型的相互转化过程。(6分)
(2)请为我国钛产业的长期发展献计献策。(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投影面积上的土壤侵蚀总量,是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的主要指标。影响土壤侵蚀模数的因素有降水、土壤可蚀性、地形坡度、植被及耕作方式等。
白沙河是岷江上游支流,白沙河流域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流域内山高坡陡,降雨集中且强度大。白沙河流域距离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不足50km,地震对该流域土壤侵蚀产生了较强影响。下表为白沙河流域2020年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侵蚀情况统计表。
海拔/m 面积/km2 年侵蚀量/104t 侵蚀模数/(t·km-2·a-1) 面积比例/% 侵蚀量比例/%
<1000 13.22 0.60 450.97 3.67 1.06
1000—2000 148.15 17.25 1164.48 41.14 30.74
2000—3000 142.94 23.58 1649.48 39.69 42.01
3000—4000 52.23 12.89 2467.68 14.50 22.96
≥4000 3.559 1.81 5036.41 1.00 3.22
(1)描述白沙河流域土壤年侵蚀量随海拔的变化特征。(6分)
(2)不同海拔梯度相比,白沙河流域海拔≥4000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但年侵蚀量较小。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3)说明地震对白沙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