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地理(云南专版)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蔡家村村落形态呈较规则的团块状,自中心向四周的道路延伸相对均衡,为典型的平原地形村落形态,而刘家村外部轮廓沿东西、南北两个方向延伸明显,这是受东西向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影响,B正确;两个村落外围绿化情况相似,对村落形态的影响差异不大,A、D错误;两个村落都处于关中平原地区,主导风向差异不大,C错误。
2.答案:A
解析:第一步,获取材料信息。①刘家村建筑区内部风速与蔡家村相似,但边界地带的风速显著偏大;②两村落道路走向相似,且道路宽度没有差异。第二步,结合风速的影响因素判断两村落建筑区边界地带日平均风速差异显著的原因。刘家村建筑区内部风速与蔡家村相似,但边界地带的风速显著偏大,这主要是因为刘家村边界地带地块破碎不规整,边界地带的风向变化较随机,易造成局部风速过大,A正确;两个村落道路走向相似,且道路宽度没有差异,道路走向和宽度对风环境的影响很小,B、C错误;两个村落同处于关中平原且相距不远,主导风向相近,D错误。
3.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材料。由材料可推知,刘家村的居住舒适度主要受限于其边界地带过大的风速。第二步,结合前面两题判断改善刘家村居住舒适度的可行性措施。由上题分析可知,规则型村落日平均风速明显小于不规则型村落,刘家村属于不规则型村落,因此引导该村村落形态规则化发展有利于降低村落边界地带的风速,改善其居住舒适度,②正确;绿化方面,由材料可知,刘家村边界地带的风速显著偏大,在村落主导风向上移栽更多高大的树种,能够起到更好的防风效果,从而改善刘家村的居住舒适度,③正确;改变村落内部道路宽度对村落边界地带的风速影响不大,①错误;刘家村边界地带风速较大并非由村落建筑区规模过大引起,控制其建筑区规模对减小边界地带的风速作用不大,④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第一步,获取阿勒泰的自然环境特点。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湿岛”,7月山区平均气温约为12℃,平原、丘陵地带约为21℃,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第二步,抓住题干的切入点。冰雪产业与冰雪有关,而与冰雪相关的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等。发展冰雪产业还应当具备较为完善的接待设施、较便利的交通等,政策支持对于发展冰雪产业也至关重要。第三步,建立关联,综合分析。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纬度偏高,年平均气温较低,一年中冰雪覆盖时间较长,被称为北温带内陆地区少有的“湿岛”,降水量较大,周围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具备开展冰雪产业的自然条件,该地发展冰雪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故①③正确;阿勒泰地区靠近边境地区,交通不便,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不足,②④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其夏季和冬季的旅游景观差异明显。加大冰雪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可以在冬季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增加冬季旅游收入,①正确;打造四季特色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在不同季节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活动吸引力,②正确;加强环保理念宣传,保护原生态环境是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开发旅游资源或市场影响较小,③错误;并不是所有景区都可以延长开放时间,应根据景区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景区开放时间,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6.答案:A
解析:“以冬补夏”意味着通过发展冬季旅游来平衡四季旅游收入,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发展,A正确;吸引更多游客夏季前往阿勒泰开展旅游活动与“以冬补夏”的思路相悖,B错误;“以冬补夏”的旅游发展思路有助于加快冰雪产业发展,其目的并不是减少对冰雪资源的依赖,C错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不是“以冬补夏”的主要目的,D错误。
7.答案:C
解析: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修建,其占地面积更小,A错误;现阶段,我国高铁主要功能为客运,货物运量较少,B错误;高铁线路在路基沉降管控、轨道焊接等方面标准更高,其信号系统和运营系统更复杂,总体技术要求更高,C正确:交通线路的建设密度要综合建设成本和交通需求设置,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线路密度并不一定大,D错误。
8.答案:A
解析:第一步,剖析设问。与京沪高铁相比,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在山东省内的走向表现为舍直取弯,故本问实际上是要求找出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舍直取弯的影响因素。第二步,结合示意图分析。读图可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串联起山东中东部的诸多中小城镇,舍直取弯是为了带动沿线中小城镇的发展,A正确;山东省内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与京沪高铁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质并没有太大差异,且目前我国高铁建设水平较高,地形地质对高铁线路走向的影响不断减小,B错误;高铁建设过程中多“以桥代路”,交通线路走向受耕地、河流分布影响较小,C、D错误。
9.答案:D
解析: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经过潍坊,能够增加潍坊人口流动量,但不一定使其迁入人口数量增加,A错误;矿产运输效率主要受普通铁路、公路等运输效率的影响,与高铁线路建设无关,B错误;高铁一般会从城市外缘通过,带动的是不同城市之间的客流量,对改善城市内部交通影响较小,C错误;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建设使潍坊与沿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有利于扩大潍坊市的服务范围,D正确。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古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古沂河,袭夺后古沂河上游汇入古柴汶河,说明古柴汶河沿线落差更大,流域内岩性更软,流速更快,易被侵蚀,且整体海拔更低,A正确,C、D错误;读图可知,古沂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更大,流量更大,B错误。
11.答案:B
解析:第一步,获取图示信息。从图示信息中提取C—C′、A—A′、D—D′、F—F所在位置。第二步,通过材料和题干要求寻找解题要点。结合选项中河床剖面图和C—C′、A—A′、D—D、F—F′所在位置的特点进行比较。第三步,结合选项内容分析。以河床海拔为切入点,进行判断。河流发生袭夺后,C—C、A—A′、D—D′、F—F是按照由河流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的,故河床海拔为由高到低,读图可知,①②③④段河流河床底部海拔分别约为391m、372m,317m、358m,故按照由河流上游到下游的排序为①②④③,B正确。
12.答案:D
解析:河流发生袭夺后,剖面A—A′处河段水流变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因此形成了不对称河谷,D正确,A、B、C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将其固定为有机物,以达到植被固碳的目的”可知,植被固碳量主要受植被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受光照,热量等因素影响。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气温高,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较多,植被光合作用强,植被固碳能力强,冬季气温低,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较少,植被固碳能力弱,A错误;由图可知,海拔大致在2500m以下的东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大于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强于西坡,B错误;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该地区降水较少,阳坡蒸发旺盛,水分少,植被数量少,植被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弱,阴坡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有利于植被生长,植被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强,C正确;白天阳光充足,植被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被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强,夜晚植被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固碳能力弱,D错误。
14.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贺兰山东、西坡各海拔单位面积固碳量实际差异不大,东坡甚至在部分海拔高于西坡,而贺兰山西坡植被固碳总量多于东坡,且固碳总量=单位面积固碳量×总面积,以此推知西坡整体面积较东坡大,植被固碳总量多,B正确;由图可知,大致海拔2500m以下区域东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多于西坡,故海拔2500m以下区域东坡植被固碳能力更强,A错误;植被生长季节短和植株密度小都会导致植被固碳总量少,但不是西坡植被固碳总量多于东坡的主要原因,C、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故B正确。
16.答案:C
解析:读示意图可知,圩垸内水体与圩垸外的自然湖泊(洞庭湖)构成了良性的水循环,保证了圩垸内水体的自然更新,而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减少,导致洞庭湖水量减少,水位急剧下降,圩垸内无法通过引水河渠输入自然湖泊水或自然湖泊水输入量急剧减少,水体流动性变差,圩垸内水体无法更新或更新缓慢,水体营养元素浓度上升,C正确;2022年夏季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圩垸内水体蒸发旺盛,利于藻类繁殖,水体营养元素富集,但若水体维持正常更新,不一定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A错误;因圩垸外河湖水位下降,自然湖泊水输入量减少或没有输入,圩垸外污染输入量反而减少,B错误;此时降水较少,农业污染随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进入圩垸内水体较少,且圩垸内农业生产活动没有明显变化,故圩垸内农业污染并不一定强,D错误。
17.答案:(1)岩石被风化侵蚀,出山口处河流挟带的盐类物质;洪积扇缘地势较低,高水位地下水中富含的盐类物质;风力搬运北部沙漠的盐类物质。(6分)
(2)该地土地盐碱度高,地表水的理化性质和海水接近,盐度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但冬季寒冷,水温低,水域易结冰,不利于养殖业的发展。(4分)
(3)在新疆进行海鲜养殖,可以减缓沿海地区对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可改良盐碱地,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易造成水质恶化;引进的新物种大量养殖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红旗农场作为冲积—洪积平原,分析其盐碱土的盐类物质来源需要着重分析其外部来源。由图文材料可知,新疆红旗农场位于天山北麓冲积—洪积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岩石被风化侵蚀,出山口处河流挟带盐类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洪积平原;洪积扇缘地势较低,高水位地下水中盐类物质多,且富含钾、钙、镁离子;新疆盐碱土广布,再加上全年风力较大,风沙天气多,风从北部沙漠搬运盐类物质在此沉积。
(2)题干要求从水体角度分析“海鲜陆养”的条件,则主要是从水体性质及水文两个角度分析,应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具体分体如下。
角度 具体分析
水体性质 新疆盐碱土广布,土地盐碱度高,地表水理化性质和海水接近且富含钾、钙、镁离子,水中矿物养分较高,盐度适合海洋生物生长
水文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水温低,水域易结冰,影响海洋生物生长,不利于养殖业的发展
(3)解答本题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在新疆进行海鲜养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海鲜产品的需求,从而减缓沿海地区对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海洋资源得以自然恢复,种群数量可缓慢增加,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新疆盐碱土广布,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利用盐碱地调配出“人工海水”,发展海鲜养殖,可改良盐碱地,增加土地利用面积。不利影响: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鱼虾的排泄物及过剩饵料等易造成水质恶化;引进的新物种可能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的减少,大量养殖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不利于生态安全。
18.答案:(1)地壳运动产生的岩浆生成了钛矿母岩,形成岩浆型矿床;风化型矿床需要风化作用,但仍需要原生矿床作为基础;变质型矿床分布于造山带,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常相伴而生;沉积型矿床主要分布于褶皱带附近,地壳活动频繁。(6分)
(2)河流源头位于或河流途经原生钛矿岩石产出区;矿床区有平坦、稳定利于沉积的地质环境。(4分)
(3)钛矿开发避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升选矿和钛矿冶炼提取的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在原有矿床基础上可选潜力较大的矿床纵向深挖;积极寻找钛产品替代物。(6分)
解析:(1)从材料中可知,岩浆型矿床母岩为镁铁质,岩浆来自上地幔,需要地壳运动作为主要作用提供岩浆;风化型矿床是在原生矿的基础上风化而来,原生矿与地壳运动有关;变质型矿床和沉积型矿床的产生都与造山活动有关,均为地壳运动的结果。
(2)从材料中可知,河流冲积类钛矿砂的位置与原生矿和水系有关,故须有钛矿砂的原生矿在河流源头或河流途经地,能够给河流冲积类钛矿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最终矿床形成区需要有平坦的地形和稳定的地质环境,利于钛矿砂沉积。
(3)解答本题需要充分考虑设问的两个角度: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保障国家安全”。所以结合材料要考虑资源开发不能破坏自然保护区,应该避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提高选矿和冶炼的技术水平,尽最大能力提升矿物提取能力;要因地制宜,深度开发,综合利用伴生资源;除此之外还需要“开源”,要积极寻找替代钛的产品,为未来储备相应的替代品。
19.答案:(1)M3先形成,M2后形成,M1最晚形成。(2分)
判断理由:冰碛物堆积过程中,新的堆积物会覆盖在旧的堆积物之上;图中M2冰碛垄覆盖在M3冰碛垄之上,M1冰碛垄又覆盖在M2冰碛垄之上。(6分)
(2)冰盛期,古冰川前缘移动到该段河谷;冰消期冰川消融,高大的冰碛垄堵塞河谷;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发育,在冰碛垄处河流上游形成堰塞湖;河流挟带泥沙在湖底堆积,形成湖相沉积地层。(8分)
(3)湖泊上游河段流水侵蚀强度减弱;湖泊下游河段流水侵蚀强度增强。(4分)
解析:(1)根据材料“冰碛垄为冰碛物堆积成的垄岗状地貌,是古冰川前缘曾在此停留的痕迹”并结合图示可知,M2冰碛垄覆盖在M3冰碛垄之上,M1冰碛垄又覆盖在M2冰碛垄之上。由所学知识可知,冰碛物堆积过程中,新的堆积物会覆盖在旧的堆积物之上,因此M3冰碛垄先形成,M2冰碛垄后形成,M1冰碛垄最晚形成。
(2)由材料可知,末次冰盛期,古冰川前缘移动到林琼村段河谷附近;进入冰消期后,受冰川作用影响,林琼村段河谷曾形成古湖,即冰碛垄阻塞河道在河谷地区形成堰塞湖。古湖形成后接受湖泊堆积,形成湖相沉积地层。
(3)古湖是形成于河谷中的堰塞湖,可以抬升湖泊上游水位,使流速减慢,流水侵蚀强度减弱;湖泊上游水位抬升,与湖泊下游落差增大,同时湖区流速慢沉积了大量泥沙导致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小,流水侵蚀强度增强。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地理(云南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关中平原的一些村落采用自由布局设计。蔡家村和刘家村是关中平原地区两个相距不远的村落,村落外围空地均种植绿植。某年2月,某科研团队对两个村落的建筑区内部和边界地带的日平均风速进行了测量(如下图),发现两个村落建筑区内部风速相近,但刘家村建筑区边界地带的风速显著偏大,居住舒适度往往难以达到最优状态。据此完成1~3小题。
1.蔡家村和刘家村村落形态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植被、交通 B.地形、交通 C.地形、风向 D.植被、风向
2.两个村落建筑区边界地带的日平均风速差异显著,可能是由于( )
A.村落形态不同 B.道路走向不同 C.道路宽度不同 D.主导风向差异
3.为了改善刘家村的居住舒适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增加村落内部道路的宽度
②促进村落形态规则化发展
③主导风向上移栽更高树种
④控制刘家村建筑区的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是北温带内陆地区少有的“湿岛”,7月山区平均气温约为12℃,平原、丘陵地带约为21℃,是避暑胜地。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滞后。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当前的主体产业,聚焦建设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冰雪运动目的地。如今阿勒泰地区提出“以冬补夏”的旅游发展思路,将“一季游”变为“四季歌”。据此完成4~6小题。
4.阿勒泰地区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纬度较高,冰雪覆盖时间长
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③区域产业优化,有政策支持
④基础设施完善,接待力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阿勒泰地区将“一季游”变为“四季歌”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加大冰雪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
②打造四季旅游特色产品,丰富旅游内容
③加强环保理念宣传,保护原生态环境
④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增加游客游览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阿勒泰地区提出“以冬补夏”的旅游发展思路,其主要目的是( )
A.平衡四季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B.吸引更多游客夏季前往阿勒泰开展旅游活动
C.减少对冰雪资源的依赖,开发更多旅游资源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与京沪高铁相比,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在山东省内的走向表现为舍直取弯。下图为山东境内京沪高铁和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走向图。据此完成7~9小题。
7.相较于普通铁路,高铁( )
A.占地面积大 B.货物运量大 C.技术要求高 D.线路密度大
8.与京沪高铁相比,影响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在山东省内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镇分布 B.地形地质 C.河流分布 D.耕地分布
9.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会使潍坊( )
A.迁入人口数量增加 B.矿产运输效率提高
C.城市内部交通改善 D.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晚更新世时期,古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古沂河,导致古沂河流向由东北急剧向西南作了大拐弯,在形态上呈倒勾状弯曲,因此古沂河上游汇入古柴汶河,形成现如今的柴汶河流域。下图示意柴汶河上游袭夺前后水系分布。据此完成10~12小题。
10.关于古柴汶河与古沂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柴汶河流域整体海拔更低 B.古柴汶河流量更大
C.古沂河流域岩性更软 D.古沂河流速更快
11.下列河床剖面图中,按照C—C′、A—A′、D—D′、F—F′的排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12.河流被袭夺后,剖面A—A′河床形成不对称河谷,其主要原因是( )
A.水量增加,下蚀增强 B.水流加速,侧蚀增强
C.水量减少,下蚀增强 D.水流变缓,侧蚀增强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其西坡约75%的区域坡度小于15°,东坡近半区域的坡度大于15°,最大坡度约76°。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将其固定为有机物,以达到植被固碳的目的,研究植被固碳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下图示意贺兰山东、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随海拔变化。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贺兰山山地植被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强弱的时空分布规律为( )
A.夏季弱,冬季强 B.西坡强,东坡弱 C.阳坡弱,阴坡强 D.夜晚强,白天弱
14.研究发现,贺兰山西坡植被固碳总量多于东坡,主要因为西坡( )
A.植被固碳能力强 B.整体面积大 C.植被生长季节短 D.植株密度小
“圩垸”指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堤坝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旱情使洞庭湖区汛期反枯,圩垸内水体氮、磷等要素含量升高且高于外部河湖,接近富营养化状态。下图示意洞庭湖区圩垸内外水体联系。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圩垸内氮、磷要素富集程度最高的水体是( )
A.耕地鱼塘 B.排水河渠 C.引水河渠 D.湖泊坑地
16.2022年夏季圩垸内水体接近富营养化状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圩垸内水体蒸发旺盛 B.圩垸外污染输入量多
C.圩垸外河湖水位下降 D.圩垸内农业污染较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鲜陆养”是指在内陆采用“盐碱水改良养殖”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一种养殖模式。新疆盐碱土广布,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新疆红旗农场位于天山北麓冲积—洪积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地表水的理化性质和海水很接近且富含钾、钙、镁元素。在盐碱地上,研究人员调配出“人工海水”,养殖的罗非鱼、南美白对虾、鲍鱼、龙虾等每年可达500吨,实现了“海鲜陆养”。如图示意红旗农场的位置。
(1)说明红旗农场盐碱土的盐类物质来源。(6分)
(2)从水体角度,评价红旗农场“海鲜陆养”的条件。(4分)
(3)简述新疆大力发展海鲜养殖产业对我国海洋资源安全和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钛是一种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火箭、宇宙飞船制造等新兴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被誉为“太空金属”,钛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摸清全国钛矿的潜在资源的状况,某专家项目组开展了钛矿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报告如下:
钛矿资源禀赋 钛铁矿多,纯度较高的金红石矿少:无单一钛矿,伴生矿种类多:受提纯技术制约,钛矿综合利用率较低,生产的钛精矿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对外依存度达到40%
钛矿床类型 ①岩浆型矿床:空间与成因上与基性岩有关,成矿母岩为镁铁质,矿体直接产于岩体内;②风化型矿床:由于风化作用,原生钛矿床矿石结构发生变化,矿床产在含矿岩体顶部的风化壳中;③变质型矿床:尤其是高纯度金红石矿床的形成与高温高压或超高压变质作用有关,多分布于造山带;④沉积型矿床:分为滨海沉积类矿砂和河流冲积类矿砂,目前滨海矿砂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海岸,属于五指山裙皱带;河流冲积类矿砂的位置与原生矿和水系有关
预测开发可行性分析 ①部分资源预测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②大多数矿床预测深度符合国内国际同类矿床的开采深度,风化型矿床中矿体埋深可达1500m;③选精矿工艺成本较高
(1)结合材料,论证地壳运动是形成多类型钛矿的先决条件。(6分)
(2)推断寻找河流冲积类钛矿床需要考虑的地理条件。(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保障国家安全提出钛矿开发的具体措施。(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波堆藏布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南坡,主河谷有古冰川活动遗迹。末次冰盛期,古冰川前缘移动到林琼村段河谷附近。进入冰消期后,受冰川作用影响,林琼村段河谷曾形成古湖。如图示意林琼村段河谷现代地貌分布,其中冰碛垄为冰碛物堆积成的垄岗状地貌,是古冰川前缘曾在此停留的痕迹。
(1)判断M1、M2、M3冰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
(2)简述该处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过程。(8分)
(3)指出古湖形成对湖泊上下游河段流水侵蚀强度变化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