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1 16: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观察下图,图中所示序号为印欧人后裔所建立的四个主要文明,其相关史实叙述无误的是( )
A. ①处居民都可拥有土地并使用奴隶进行劳动
B. ②处创制的字母在东方演变成了阿拉马字母
C. ③处诗歌比赛获胜的作品会悬挂在神庙壁上
D. ④处创制的数字符号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日耳曼人的生命活力成为欧洲新时代的强音;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在教堂祈祷时,教皇把一顶王冠戴在他的头上,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日子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诞生日。这一事件的意义是(  )
A. 推动了欧洲历史上的文化整合 B. 完成了欧洲大陆的政治统一
C. 为罗马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D. 加速了领主附庸集团的衰落
3.赫梯古王国时期的约200条的《赫梯法典》,几乎看不到神的影了。到了帝国时期,神的地位远远高于古工国时期,神祇直接介入国家高层司法领域。这一变化反映出赫梯(  )
A. 古王国时期法律至高无上 B. 帝国的封建神权色彩较浓
C. .国家治理方式有较大变化 D. 受到迁入地社会环境影响
4.如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从公元前3千纪初起进行迁徙 B. 形成波斯人、阿拉伯人、日耳曼人
C. 凭借农耕和武力优势对外征服 D. 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5.印欧人的迁徙历时数千年,开始之时,世界上只有零星散布的个别文明中心。印欧人迁徙大体结束之时,奴隶制国家由点到面,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一度横跨三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其主体民族都是印欧人的后裔。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
A. 扩大了游牧文明的影响 B. 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
C. 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D. 促成了奴隶社会的转型
6.日耳曼人在南迁过程中,不仅原有的血缘氏族瓦解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也趋于解体,灭亡西罗马帝国后,日耳曼统治者则将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 推动了区域文化认同 B. 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进程
C. 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 D. 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7.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的《赫梯法典》规定:“假如任何人使男奴或女奴失明或敲落他的牙齿,则他应交付十玻鲁舍克勒银子,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假如奴隶反抗自己的主人,则奴隶应被投入水中。”据此可知,《赫梯法典》(  )
A. 是研究古代希腊城邦的重要史料 B. 是了解古代西亚埃及关系的依据
C. 影响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D. 反映了赫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
8.赫梯王国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国王、王后和王子等借节日活动之际“巡幸京畿”,把原本腹地外围区、附属国以及封侯国的节日和神灵也“请到”都城举办,呈现出“四方来贺”的繁荣景象。这一做法(  )
A. 健全了地方治理体系 B. 创造了民族特色文化
C. 拓展了王国疆域版图 D. 营造了宗教文化认同
9.印欧各民族从当初的原始印欧人的家乡向外扩张,直至印欧人拥有并且统治了冰岛到印度的大片疆土。尽管在亚欧,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和其他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他们,但某些印欧族群也一度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帝国。印欧人的迁徙(  )
A. 得益于强大的军事优势 B. 导致欧亚大陆区域文明衰落
C. 传播了先进的印欧文明 D. 确立起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
10.据如图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 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 B. 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
C. 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 D. 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
11.“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 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 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 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 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12.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的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史料1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史料2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史料3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A.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 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
C.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D. 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13.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来到了叙利亚,逐渐接触到腓尼基字母,并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由此发明了希腊字母。随着希腊人活动范围的扩大,希腊字母随之扩散和传播。与此同时,腓尼基人、波斯人也在希腊出没,并且回国后引发本地生活方式的改变。这表明()
A. 古代希腊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西亚对区域文明的交融做出了突出贡献
C. 人员流动推动希腊化世界不断扩大 D.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
14.公元前4000年开始的地球小冰河期,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变得天寒地冻,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古印欧人为了生存,开始大迁徙。在这次跨越3500年的大迁徙中,古印欧人征服并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文明。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新的文明也因此诞生了。据此推知,印欧人的迁徙( )
A. 导致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衰落 B. 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C. 引发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高潮 D. 促使东欧地区族群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5.印欧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创造了以“吠陀”为代表的古印度文化;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逐渐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并形成了古希腊文化;印欧人迁徙到西亚形成了赫梯等王国,使得游牧、半游牧民族逐渐融入农耕生活。这说明古代印欧人的迁徙( )
A. 对不同地区的文明产生不同影响 B. 加剧了印度被征服居民的不平等
C. 对古代希腊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D. 导致西亚农耕文明遭受严重破坏
16.日耳曼人南下与罗马帝国接触的过程中,军事首领号召青年跟随他参加战斗,组成亲兵队。官兵之间不仅有宗法、伦理上的主从关系,还有“战利品共同分配”。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初,国王按照“战利品共同分配”的传统将土地分赠给他的亲兵们,强化了二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说明(  )
A. 民族大迁徙推动欧洲社会变迁 B. 封君封臣制度渗透了契约理念
C. 民族交融决定欧洲的历史走向 D. 日耳曼移民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17.如图为印欧人早期(公元前3000-前1000年)迁徙路线图。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的迁徙,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下列选项中,其中与图中“乙”处族群相关的是(  )
①广泛使用了马以及马拉战车
②制定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③率先掌握了冶炼铁器的技术
④首次将西亚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8.1978年,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贵霜帝国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其中一件镶嵌绿松石金踝饰,采用中国的“失蜡—失织”技法制作,四周刻着龙纹。此外,还有大量制品雕刻有古希腊神话人物造型,或草原游牧风格的动物纹饰。这说明(  )
①中国“失蜡—失织”技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此地
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金踝饰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龙已成为贵霜帝国图腾
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9.公元前2000~前1000年左右,使用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迁徙到欧洲、印度等广大地区,猛烈冲击爱琴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并最终形成了创建第二代文明的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印度人等。材料说明
A. 民族迁徙推动文明发展 B. 冲突成为文明发展主要动力
C. 游牧民族文明较为先进 D. 雅利安语是欧洲语言的源头
20.约达尼斯的著作《拜占庭》载:“长期以来,如果没有哥特人的帮助,罗马军队在对抗任何民族的战斗中显然都要费很大的劲,所以他们经常向哥特人请求援军。君士坦丁大帝的政府也曾召唤约4000哥特人,以修建君士坦丁堡。”这反映了哥特人的迁徙()
A. 助推了罗马的发展与强大 B. 推动了农耕与游牧文明深入交流
C. 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与战争 D. 深刻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二次冲击为例,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结合所学,分析华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儒家文化的精华”和“西方文化的精华”的具体内涵。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 18世纪王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因公元3世纪起匈奴人的西进而引发,难民们冲破罗马帝国边境,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全线崩溃……占领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广裹领土,各自据地为王。
——蓝琪《印欧人种的第二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材料三从 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种族组成方面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人口猛增,这使得欧洲人在18和19世纪大批移居西伯利亚和美洲人烟稀少的地区成为可能。今天,类似的移民潮正在出现,不过是反方向的——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现在,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率是发达世界的两倍,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期里,大量涌向发达国家。在美国,人口调查局1995年的一份调查透露,8.7%的人口(即2260万人)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出生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印欧人两次大迁徙分别对亚欧主要区域文化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欧人的迁徙
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主要以畜牧为生,为追求理想的放牧之地而迁徙。他们的迁徙路线大致可以分为向南、向西和向东三大分支,又从三大分支里面分出数个小的分
支,向世界各地迁徙。
分支 迁移概况
东南分支 这部分南下高加索山脉的古印欧人,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迁徙到了伊朗高原,进而进入西亚区域。
向南分支 这部分古印欧人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3000年,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公元前1595年前后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向西分支 这部分主要来自东欧平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穿过多瑶河,翻越巴尔喀阡山,迁徙到了巴尔于半岛,逐步扩散到今天的西欧、北欧和北美。
向东分支 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他们到了阿富汗高原以后,继续翻越兴都库什山和喜玛拉雅山,来到了南亚的古印度平原。其中的一小部分,继续翻越怕米尔高原,来到了中国的新疆和河套平原一带。还有一部分来到了伊朗高原。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特征。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徙”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A
21.【答案】(1)史实: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蒙古西征。影响: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贡献: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原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中国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
(3)“儒家文化的精华”: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西方文化的精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22.【答案】(1)影响:第一次大迁徙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雅利安人)等众多古文明,促进了亚欧早期区域文化发展;第二次大迁徙中一些新国家先后崛起,各区域文化发生了变化和转型。
(2)方向:欧洲非洲人向美洲迁移;中国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迁移等。(任二点)
影响: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的人口结构。(任二点)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美洲的发展;人类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任二点)
23.【答案】【小题1】迁徙目的是为了寻找理想的放牧之地;持续时间长;迁徙范围广;产生新的人群。
【小题2】观点: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论述: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印度的佛教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新的人群和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促进早期区域文化的交流。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