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
第二十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51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五年高考
1.(2023北京,2,3分)“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
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右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022海南,2,3分)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3.(2022天津,10,3分)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4.(2022辽宁,14,3分)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5.(2024浙江6月选考,12,2分)19世纪50年代,伦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都会,人口超过250万。与此同时,伦敦的城市道路每天都被超过25万的通勤族和马车堵塞。针对这一状况1854年8月英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据此判断,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 )
A.建立高效文官制度
B.严格限制工厂规模
C.开启地下铁路建设
D.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6.(2024甘肃,10,3分)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
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
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
7.(2024安徽,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 000余千米。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
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综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8分)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2025届北京海淀期中,14)波斯帝国建立后,在国内建立了许多驿道,沿途设有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罗马帝国也曾大规模修建道路,秦朝更是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以上现象反映了统治者的共同目的是( )
A.繁荣经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B.稳定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统一车轨,为经济交流创造条件
D.缓和矛盾,推动民族交流交往
2.(2024河北唐山二模,5)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政治格局变动
C.运河改道降低交流成本
D.经济重心南移
3.(2025届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二,8)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郑和船队( )
A.开创了东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线
B.表明海外贸易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C.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体现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
4.(2025届海南期中,8)光绪年间停止征漕呼声高涨,郑观应提出:“自轮舶畅行以后,商米北来源源不绝,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张之洞说:“运河时加修浚,淮黄蓄泄,闸坝启闭,尤极纷纭……迨海运开而河运已成骈枝,商运通而官运转形劳费”;胡燏棻强调:“市中有米与官中有米同。”三者立论的关键点是( )
A.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B.漕政积弊重重
C.近代交通逐步兴起 D.南北运河淤阻
5.(2025届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10月调研,13)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德意志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5年铁路运营里程2 300千米,1865年达到14 690千米,形成稠密的铁路网络。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上述现象反映当时的德意志( )
A.巩固国家统一的迫切需求
B.工业革命进程促进铁路建设
C.政治变革推动了铁路建设
D.国家实力已经跃居欧洲之首
6.(2025届河北部分学校11月期中,15)1935年5月,苏联政府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到1938年建成了两条线。此外,这一时期还开凿了莫斯科—伏尔加运河,使得莫斯科变成了一个大型港口,改造过程中对莫斯科河和亚乌扎河上的一些旧桥也进行了改建。这些变化( )
A.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利于解决计划经济的弊端
D.便利了同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
7.(2024福建泉州检测五,10)20世纪50年代,上海开始筹划地铁建设,但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长期徘徊。改革开放后,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这反映了( )
A.技术水平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B.引进外资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C.交通改善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D.国家政策影响基础设施建设
第52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五年高考
1.(2021重庆,6,3分)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2.(“五育”并举·人民政府推广体操)(2023北京,8,3分)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2024山西二模,32)中世纪西欧的医师在医治病人时,首先根据脉搏和尿液,然后以肿胀、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脓液等症状为基础来进行诊断。此后,医生不仅要开出治疗方案,而且还必须根据进一步的症状以及外部(通常是气象和星象)状况或“体征”来制定预后。这套流程( )
A.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成果
C.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
D.促成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2.(2024河北保定十校三模,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卫生工作要“面向工农兵”的方针,在广大农村、城市街区和工矿企业普遍建立起基层卫生组织,以及各种专业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同时,全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新中国上述卫生防疫举措体现了( )
A.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B.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C.人民生活状况根本性改善
D.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成熟
3.(2024江西赣州一模,10)198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医疗改革市场化方向,并制定了具体政策,如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等。这次医改( )
A.保证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促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D.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第二十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51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五年高考
1.(2023北京,2,3分)“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
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右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2.(2022海南,2,3分)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答案 D
3.(2022天津,10,3分)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答案 C
4.(2022辽宁,14,3分)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答案 C
5.(2024浙江6月选考,12,2分)19世纪50年代,伦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都会,人口超过250万。与此同时,伦敦的城市道路每天都被超过25万的通勤族和马车堵塞。针对这一状况1854年8月英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据此判断,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 )
A.建立高效文官制度
B.严格限制工厂规模
C.开启地下铁路建设
D.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答案 C
6.(2024甘肃,10,3分)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
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
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
答案 D
7.(2024安徽,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 000余千米。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
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综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8分)
答案 (1)措施:设置郡县;修筑道路;划分不同生产生活区;设置典客和大鸿胪等官职。(任意三点6分)
(2)特点:以重庆为中心;政府推动;服务于抗战;国内国际并修;辐射范围较广、里程较长。(任意三点5分)
作用:便利了西南地区交通和出行;加强了西南地区内部的联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方便物资运送,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奠定了西南地区交通的基本格局,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任意三点6分)
(3)意义:加强了边防,巩固了新生政权;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网络,有利于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发展。(任意两点4分)
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建设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发展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4分)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2025届北京海淀期中,14)波斯帝国建立后,在国内建立了许多驿道,沿途设有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罗马帝国也曾大规模修建道路,秦朝更是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以上现象反映了统治者的共同目的是( )
A.繁荣经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B.稳定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统一车轨,为经济交流创造条件
D.缓和矛盾,推动民族交流交往
答案 B
2.(2024河北唐山二模,5)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政治格局变动
C.运河改道降低交流成本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 B
3.(2025届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二,8)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郑和船队( )
A.开创了东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线
B.表明海外贸易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C.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体现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
答案 D
4.(2025届海南期中,8)光绪年间停止征漕呼声高涨,郑观应提出:“自轮舶畅行以后,商米北来源源不绝,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张之洞说:“运河时加修浚,淮黄蓄泄,闸坝启闭,尤极纷纭……迨海运开而河运已成骈枝,商运通而官运转形劳费”;胡燏棻强调:“市中有米与官中有米同。”三者立论的关键点是( )
A.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B.漕政积弊重重
C.近代交通逐步兴起 D.南北运河淤阻
答案 A
5.(2025届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10月调研,13)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德意志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5年铁路运营里程2 300千米,1865年达到14 690千米,形成稠密的铁路网络。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上述现象反映当时的德意志( )
A.巩固国家统一的迫切需求
B.工业革命进程促进铁路建设
C.政治变革推动了铁路建设
D.国家实力已经跃居欧洲之首
答案 B
6.(2025届河北部分学校11月期中,15)1935年5月,苏联政府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到1938年建成了两条线。此外,这一时期还开凿了莫斯科—伏尔加运河,使得莫斯科变成了一个大型港口,改造过程中对莫斯科河和亚乌扎河上的一些旧桥也进行了改建。这些变化( )
A.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利于解决计划经济的弊端
D.便利了同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
答案 B
7.(2024福建泉州检测五,10)20世纪50年代,上海开始筹划地铁建设,但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长期徘徊。改革开放后,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这反映了( )
A.技术水平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B.引进外资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C.交通改善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D.国家政策影响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D
第52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五年高考
1.(2021重庆,6,3分)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答案 C
2.(“五育”并举·人民政府推广体操)(2023北京,8,3分)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答案 D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2024山西二模,32)中世纪西欧的医师在医治病人时,首先根据脉搏和尿液,然后以肿胀、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脓液等症状为基础来进行诊断。此后,医生不仅要开出治疗方案,而且还必须根据进一步的症状以及外部(通常是气象和星象)状况或“体征”来制定预后。这套流程( )
A.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成果
C.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
D.促成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答案 C
2.(2024河北保定十校三模,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卫生工作要“面向工农兵”的方针,在广大农村、城市街区和工矿企业普遍建立起基层卫生组织,以及各种专业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同时,全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新中国上述卫生防疫举措体现了( )
A.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B.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C.人民生活状况根本性改善
D.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成熟
答案 B
3.(2024江西赣州一模,10)198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医疗改革市场化方向,并制定了具体政策,如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等。这次医改( )
A.保证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促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D.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答案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