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
第十九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49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五年高考
1.(2024新课标,30,4分)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2.(2023福建,3,3分)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
A.对外联系频繁 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 D.阶层分化严重
3.(2024河北,4,3分)南宋,一些官员发现县令或官员私向收印地契,私向印卖,朝廷为了遏止,颁布《天圣令》规定人民到官府进行登记,向官府买卖,后登记录。这有利于( )
A.增加官田数量
B.规范土地贸易
C.促进土地制度改革
D.遏制土地兼并
4.(2023天津,14,3分)以更宽广的视角解读下图信息,可以认识到( )
主要商帮的发展和长途贸易示意图
A.各地商帮长途贸易活跃
B.国际垄断资本日益扩张
C.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5.(2024贵州,5,3分)苏码又称“花数”“码子字”“苏州码”,是明清时期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广泛用于记账和标价的数字符号,如下表所示。其使用( )
A.依托于官方的大力推广
B.适应商业发展现实需要
C.有利于契约文书的保存
D.推动汉字书写日趋规范
6.(2024湖北,12,3分)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7.(2023全国乙,28,4分)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8.(2023河北,10,3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
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
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9.(2023湖南,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前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
《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将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
《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2025届山西三晋名校10月联考,11)《汉谟拉比法典》对合同契约的规定非常详细,尽可能考虑到各种影响契约的情况。例如它规定:如果小商贩从商人那里借到一笔钱,因为经营不善损失了,那他依旧要按契约偿还这笔债务;如果小商贩从商人那里借到一笔钱,因为遭遇强盗而损失了,那他不需要偿还这笔债务。这表明古巴比伦( )
A.法律关注弱势群体
B.法典宣扬人性关怀
C.重视契约的法律效力
D.政府以工商业立国
2.(2025届河南部分名校阶段检测二,14)从史前时期起,两河流域从伊朗、高加索,甚至阿富汗进口锡,从伊朗的一些地区进口坚硬的宝石,从陶鲁斯山脉地区进口银,从埃及和印度进口金子,优良的雪松木材从东北扎格罗斯山和西北的黎巴嫩或阿马奴斯山进口。这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
A.民众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B.对外贸易联系较为广泛
C.手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促进了全球性经济联系
3.(2024四川绵阳三诊,4)下图为宋明以来中国核心区的变化,这一变化( )
A.推动了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B.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C.强化了中央对江南的控制
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4.[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6]1877年至1883年,在上海资本市场上以官督商办名义募集商股的中小矿业公司至少有16家。上海《字林沪报》在报道1882年上海的资本市场时说,凡开矿公司如荆门、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上述现象说明(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
D.股份制公司获得社会广泛支持
5.(2025届湖南长郡中学一调,14)下图为英国1800—1900年人均糖和茶消费的变化情况(单位:磅)。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大宗奢侈消费的发展趋势
B.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C.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
D.欧洲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6.(2024河北唐山二模,15)美国外贸政策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由“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总统有权反对“非公平贸易”,甚至对贸易逆差等问题,可以进行报复性贸易制裁。据此推知( )
A.“滞胀”危机因此化解
B.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C.世界贸易极其混乱
D.两极格局面临解体
第50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五年高考
1.(2024江苏,5,3分)如图为唐代至清代扬州城的变迁图。据此可知( )
A.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
B.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
C.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
D.内河河道交错密布全城
2.(2024河北,6,3分)图1、图2为不同朝代的中国北方部分驻所分布示意图。
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
A.地方行政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B.部分城市主要功能发生转变
C.闭关自守政策执行更为严格
D.改土归流实施范围有所扩展
3.(2024海南,12,3分)19世纪中叶,英国市政厅的设计遵循公开原则。1848年哈利法克斯市在设计市政厅时决定,其位置应在市中心制高点,须有令人注目的高塔和巨大的钟楼。市政厅竣工剪彩时,威尔士王子到场,6万多名观众参加,还有1万多名学生和大型乐队表演节目。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王室权威得到强化
B.城市治理体现民主观念
C.建筑风格发生改变
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传播
4.(2024全国甲,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
《世界历史上的移民》等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图1、图2中概括出一种变化趋势,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概括的趋势合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2024河北唐山一模,1)起源于距今约7000年前的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特点是在木构件上采用凹凸连接方式加固物件,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下列最有可能较早大量运用卯榫结构的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殷墟遗址 D.二里头遗址
2.(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2)据记载,汉朝建立之初,长安城的建设尽量地利用了咸阳原有的设施。当时未央宫的东南方地势开阔,利于发展,但为了更好地利用秦原有的设施,却选择了向北发展。据此可知,当时都城建设( )
A.遵循了汉初治国理念
B.继承了秦朝建城风格
C.彰显了皇权专制色彩
D.注重其军事防御功能
3.(2025届湖北百校10月大联考,4)唐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这一城市体系的形成反映了江南地区( )
A.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B.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了加强
C.区域内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
D.社会群体间流动性日益增强
4.(2024湖北黄冈二模,5)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进入“康乾盛世”,汉口可谓“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这反映了清代( )
A.集镇的专业化分工
B.汉口成为全国第一大镇
C.工商业集镇的发展
D.交通发展对集镇的影响
5.(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13)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德国的铁路交通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后,并没有在城市中形成大批“城市贫民”的聚居,而是乘坐火车在工作地与原居住地之间流动。这一现象( )
A.加速了农村产业空心化
B.使工人阶级难以形成
C.倒逼德国铁路建设加速
D.缓解了城市化的困境
6.(2024山东济宁二模,12)下图为发生于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某些重大事件。它表明( )
◎从30年代开始,议会执法机关和多种民间组织对包括犯罪、健康状况不佳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展开一系列广泛的调查
◎1833年,议会颁布《工厂法》,限制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的工作时间,限制童工和女工的使用
◎1848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条例》,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生活用水
A.经济发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B.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共识
C.工业革命有建设和破坏双重功效
D.关注民众福祉成为政府工作核心
第十九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49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五年高考
1.(2024新课标,30,4分)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答案 B
2.(2023福建,3,3分)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
A.对外联系频繁 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 D.阶层分化严重
答案 B
3.(2024河北,4,3分)南宋,一些官员发现县令或官员私向收印地契,私向印卖,朝廷为了遏止,颁布《天圣令》规定人民到官府进行登记,向官府买卖,后登记录。这有利于( )
A.增加官田数量
B.规范土地贸易
C.促进土地制度改革
D.遏制土地兼并
答案 B
4.(2023天津,14,3分)以更宽广的视角解读下图信息,可以认识到( )
主要商帮的发展和长途贸易示意图
A.各地商帮长途贸易活跃
B.国际垄断资本日益扩张
C.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5.(2024贵州,5,3分)苏码又称“花数”“码子字”“苏州码”,是明清时期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广泛用于记账和标价的数字符号,如下表所示。其使用( )
A.依托于官方的大力推广
B.适应商业发展现实需要
C.有利于契约文书的保存
D.推动汉字书写日趋规范
答案 B
6.(2024湖北,12,3分)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7.(2023全国乙,28,4分)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答案 D
8.(2023河北,10,3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
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
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答案 B
9.(2023湖南,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前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
《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将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
《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答案 (1)《吉尔伽美什》是史诗,是口述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葡萄酒的早期历史。(3分)
《汉谟拉比法典》是法律,是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葡萄酒在古巴比伦的使用场景。(3分)
陶罐是考古文物,是实物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葡萄酒的保存和储藏。(3分)
三则史料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分)
(2)示例
论题:葡萄酒的传播史是一部全球化的进程史。
在大航海时代前,葡萄酒从两河流域通过古希腊人扩散至古地中海世界;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前欧亚非大陆内部的交流。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葡萄酒传入拉丁美洲,随着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传入美洲、大洋洲等地,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使全球联系日益紧密。
综上,葡萄酒的传播反映出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论题2分;论证部分4分,至少从两个角度立论;整体性评价2分)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2025届山西三晋名校10月联考,11)《汉谟拉比法典》对合同契约的规定非常详细,尽可能考虑到各种影响契约的情况。例如它规定:如果小商贩从商人那里借到一笔钱,因为经营不善损失了,那他依旧要按契约偿还这笔债务;如果小商贩从商人那里借到一笔钱,因为遭遇强盗而损失了,那他不需要偿还这笔债务。这表明古巴比伦( )
A.法律关注弱势群体
B.法典宣扬人性关怀
C.重视契约的法律效力
D.政府以工商业立国
答案 C
2.(2025届河南部分名校阶段检测二,14)从史前时期起,两河流域从伊朗、高加索,甚至阿富汗进口锡,从伊朗的一些地区进口坚硬的宝石,从陶鲁斯山脉地区进口银,从埃及和印度进口金子,优良的雪松木材从东北扎格罗斯山和西北的黎巴嫩或阿马奴斯山进口。这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
A.民众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B.对外贸易联系较为广泛
C.手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促进了全球性经济联系
答案 B
3.(2024四川绵阳三诊,4)下图为宋明以来中国核心区的变化,这一变化( )
A.推动了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B.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C.强化了中央对江南的控制
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答案 D
4.[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6]1877年至1883年,在上海资本市场上以官督商办名义募集商股的中小矿业公司至少有16家。上海《字林沪报》在报道1882年上海的资本市场时说,凡开矿公司如荆门、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上述现象说明(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
D.股份制公司获得社会广泛支持
答案 C
5.(2025届湖南长郡中学一调,14)下图为英国1800—1900年人均糖和茶消费的变化情况(单位:磅)。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大宗奢侈消费的发展趋势
B.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C.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
D.欧洲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答案 B
6.(2024河北唐山二模,15)美国外贸政策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由“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总统有权反对“非公平贸易”,甚至对贸易逆差等问题,可以进行报复性贸易制裁。据此推知( )
A.“滞胀”危机因此化解
B.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C.世界贸易极其混乱
D.两极格局面临解体
答案 B
第50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五年高考
1.(2024江苏,5,3分)如图为唐代至清代扬州城的变迁图。据此可知( )
A.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
B.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
C.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
D.内河河道交错密布全城
答案 B
2.(2024河北,6,3分)图1、图2为不同朝代的中国北方部分驻所分布示意图。
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
A.地方行政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B.部分城市主要功能发生转变
C.闭关自守政策执行更为严格
D.改土归流实施范围有所扩展
答案 B
3.(2024海南,12,3分)19世纪中叶,英国市政厅的设计遵循公开原则。1848年哈利法克斯市在设计市政厅时决定,其位置应在市中心制高点,须有令人注目的高塔和巨大的钟楼。市政厅竣工剪彩时,威尔士王子到场,6万多名观众参加,还有1万多名学生和大型乐队表演节目。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王室权威得到强化
B.城市治理体现民主观念
C.建筑风格发生改变
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传播
答案 B
4.(2024全国甲,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
《世界历史上的移民》等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图1、图2中概括出一种变化趋势,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概括的趋势合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 略
解析 考查点:城市化的进程。
在解答本题时,应将两幅地图予以对比分析,多层面、多角度地提取图中相关信息,从中找出20世纪世界范围内城市呈现出的某种重要发展变化趋势,进而归纳总结其反映出的历史事实,并予以合理的阐释。例如,通过对比1900年和2000年全球大城市的分布变化情况,学生既可以从相对宏观的视角,找出全球大城市由少到多的有效信息,进而归纳出20世纪全球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认知;也可以通过提取亚非拉地区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从零到数量众多的变化信息,进而得出亚非拉地区在战后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结论。此外,还可以从相对微观的层面,选取以第三世界的某一具体国家(例如中国、印度)的城市变化情况为例,揭示其在摆脱殖民压迫和实现民族解放后的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相应的人口急剧膨胀的历史现实。诸如此类,只要视角合理,论证清晰,均符合要求。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2024河北唐山一模,1)起源于距今约7000年前的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特点是在木构件上采用凹凸连接方式加固物件,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下列最有可能较早大量运用卯榫结构的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殷墟遗址 D.二里头遗址
答案 B
2.(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2)据记载,汉朝建立之初,长安城的建设尽量地利用了咸阳原有的设施。当时未央宫的东南方地势开阔,利于发展,但为了更好地利用秦原有的设施,却选择了向北发展。据此可知,当时都城建设( )
A.遵循了汉初治国理念
B.继承了秦朝建城风格
C.彰显了皇权专制色彩
D.注重其军事防御功能
答案 A
3.(2025届湖北百校10月大联考,4)唐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这一城市体系的形成反映了江南地区( )
A.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B.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了加强
C.区域内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
D.社会群体间流动性日益增强
答案 B
4.(2024湖北黄冈二模,5)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进入“康乾盛世”,汉口可谓“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这反映了清代( )
A.集镇的专业化分工
B.汉口成为全国第一大镇
C.工商业集镇的发展
D.交通发展对集镇的影响
答案 C
5.(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13)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德国的铁路交通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后,并没有在城市中形成大批“城市贫民”的聚居,而是乘坐火车在工作地与原居住地之间流动。这一现象( )
A.加速了农村产业空心化
B.使工人阶级难以形成
C.倒逼德国铁路建设加速
D.缓解了城市化的困境
答案 D
6.(2024山东济宁二模,12)下图为发生于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某些重大事件。它表明( )
◎从30年代开始,议会执法机关和多种民间组织对包括犯罪、健康状况不佳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展开一系列广泛的调查
◎1833年,议会颁布《工厂法》,限制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的工作时间,限制童工和女工的使用
◎1848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条例》,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生活用水
A.经济发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B.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共识
C.工业革命有建设和破坏双重功效
D.关注民众福祉成为政府工作核心
答案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