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
第二十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选择题
1.(2024河北石家庄质检三,1)先秦时期,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可分为三类:礼、乐为一类,培养行为举止和道德情操;书、数为一类,注重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射、御为一类,注重身体健康。据此可知,当时的教育( )
A.突出人际关系的和谐
B.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C.肯定平民的主体地位
D.强调德育的先导性
2.[2024九省联考(甘肃),13]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一些中世纪图书馆或修道院里,很多手稿用铁链拴在书架上,大多扉页上写有“护书警言”,诅咒窃书、不归还或刮除警言者,若有违反,会遭受开除教籍、身患恶疾、不得救赎等惩罚。这表明当时( )
A.书籍珍贵且专属少数群体
B.拥有规范的图书借阅制度
C.这些书籍都属于神学图书
D.窃书或不还会受法律严惩
3.(2024湘豫名校联考,19)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了免费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如英国公共图书馆由1851年的4所增加到1862年的27所,到1900年则增加到了352所。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运动( )
A.有利于文化知识传播
B.保障了工业化的完成
C.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
D.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
4.(2025届湖南邵东一中月考四,16)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7月,我国已在全国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 300个,文化馆和博物馆超1万家;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美术馆和90%以上的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这说明新时代我国( )
A.人民群众休闲娱乐丰富多彩
B.民营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C.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
5.(2024湖南长郡中学二模,10)对此解读合理的是,中国 ( )
时间 举办地 名称
2004年 苏州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 西安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
2006年 绍兴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2007年 北京 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2010年 上海 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全体会议
A.主动承担全球文化治理的责任
B.主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C.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
6.(2025届江苏淮安联考一,6)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27日申遗成功。该中轴线属于文化遗产中“建筑群”类型,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全长7.8公里。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巷。此建筑群的成型和建构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
B.中华文明宏大丰富的文化价值
C.北京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
D.北京城市化水平已领先于西方
7.(2025届广东清远11月联考,4)如图所示为宋代程氏刊印的纪传体史书《东都事略》刻本,该书目录后印有刊刻者的牌记。这一文物信息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文化思想的管控松弛
B.活字印刷术得到推广
C.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D.知识产权观念已产生
非选择题
8.(2024广东梅州一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概况
时期 阶段 概况或典型代表
19世纪 中叶— 1905年 初创 本阶段活跃在博物馆移植舞台上的是西方来华人士,其中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他们(传教士、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一度成为后来国人创建博物馆的范式
1905— 1936年 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游历官绅已开始比较中西古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异同。维新人士创办上海强学会时首次明确将创办博物馆与启蒙、强国联系起来,认为博物馆有“博览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1905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24年,冯玉祥部下进驻北京后成立专门的国立博物馆,众多的深宫古物最终于故宫博物院公开展示。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向社会公众
1905— 1936年 发展 1925年在阐释古物是一种社会遗产,而不是一家之遗资。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协会建成,开始了博物馆观念的本土化。至1936年,全国已建成博物馆多达77所
——据胡盈《世界博物馆导读》和徐玲《西方
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整理
材料二 1959年9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以两馆为基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至2016年,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有4 000多所,各类专业博物馆层出不穷,国民近乎免费地享受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现代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主要特征。(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博物馆功能的认识。(2分)
第二十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选择题
1.(2024河北石家庄质检三,1)先秦时期,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可分为三类:礼、乐为一类,培养行为举止和道德情操;书、数为一类,注重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射、御为一类,注重身体健康。据此可知,当时的教育( )
A.突出人际关系的和谐
B.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C.肯定平民的主体地位
D.强调德育的先导性
答案 B
2.[2024九省联考(甘肃),13]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一些中世纪图书馆或修道院里,很多手稿用铁链拴在书架上,大多扉页上写有“护书警言”,诅咒窃书、不归还或刮除警言者,若有违反,会遭受开除教籍、身患恶疾、不得救赎等惩罚。这表明当时( )
A.书籍珍贵且专属少数群体
B.拥有规范的图书借阅制度
C.这些书籍都属于神学图书
D.窃书或不还会受法律严惩
答案 A
3.(2024湘豫名校联考,19)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了免费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如英国公共图书馆由1851年的4所增加到1862年的27所,到1900年则增加到了352所。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运动( )
A.有利于文化知识传播
B.保障了工业化的完成
C.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
D.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 A
4.(2025届湖南邵东一中月考四,16)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7月,我国已在全国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 300个,文化馆和博物馆超1万家;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美术馆和90%以上的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这说明新时代我国( )
A.人民群众休闲娱乐丰富多彩
B.民营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C.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
答案 D
5.(2024湖南长郡中学二模,10)对此解读合理的是,中国 ( )
时间 举办地 名称
2004年 苏州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 西安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
2006年 绍兴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2007年 北京 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2010年 上海 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全体会议
A.主动承担全球文化治理的责任
B.主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C.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
答案 A
6.(2025届江苏淮安联考一,6)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27日申遗成功。该中轴线属于文化遗产中“建筑群”类型,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全长7.8公里。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巷。此建筑群的成型和建构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
B.中华文明宏大丰富的文化价值
C.北京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
D.北京城市化水平已领先于西方
答案 B
7.(2025届广东清远11月联考,4)如图所示为宋代程氏刊印的纪传体史书《东都事略》刻本,该书目录后印有刊刻者的牌记。这一文物信息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文化思想的管控松弛
B.活字印刷术得到推广
C.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D.知识产权观念已产生
答案 D
非选择题
8.(2024广东梅州一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概况
时期 阶段 概况或典型代表
19世纪 中叶— 1905年 初创 本阶段活跃在博物馆移植舞台上的是西方来华人士,其中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他们(传教士、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一度成为后来国人创建博物馆的范式
1905— 1936年 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游历官绅已开始比较中西古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异同。维新人士创办上海强学会时首次明确将创办博物馆与启蒙、强国联系起来,认为博物馆有“博览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1905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24年,冯玉祥部下进驻北京后成立专门的国立博物馆,众多的深宫古物最终于故宫博物院公开展示。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向社会公众
1905— 1936年 发展 1925年在阐释古物是一种社会遗产,而不是一家之遗资。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协会建成,开始了博物馆观念的本土化。至1936年,全国已建成博物馆多达77所
——据胡盈《世界博物馆导读》和徐玲《西方
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整理
材料二 1959年9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以两馆为基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至2016年,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有4 000多所,各类专业博物馆层出不穷,国民近乎免费地享受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现代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主要特征。(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博物馆功能的认识。(2分)
答案 (1)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明士绅及留学生积极推动;政府推动和文物保护机制的初步形成;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及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任答3点6分)
(2)突出中国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从中央到地方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专业博物馆种类多、各具特色。(6分)
(3)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自然、文化各领域知识;起到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作用;进行国民教育。(任答1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