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第十五单元 政治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第十五单元 政治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1 15: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
第十五单元 政治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选择题
1.(2025届广东八校8月联考,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唐朝的武功从表面看,虽和汉朝相等,其声威所至,或且超过汉朝,但此乃世运进步使然,以经营域外的实力论,唐朝实非汉朝之比。……玄宗时,府兵制度业已废坏,而吐蕃、突厥都强,契丹势亦渐盛。欲图控制、守御,都不得不加重边兵。”由此可见,唐朝(  )
A.实力不如汉朝
B.衰落源于府兵制度的废弛
C.边境民族更强
D.节度使的推行是现实需要
2.(2025届广东茂名10月联考,15)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究竟什么样的制度和什么样的思潮造就了西方社会的繁荣富强,维新派显然并不清楚。维新派提出的改变政治体制的方案呈现出一种对西方的简单模仿的特点,而未真正理解政治体制同富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能解释维新派这一状况的是(  )
A.摇摆不定的阶级立场
B.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
C.对顽固派的妥协退让
D.救亡图存的急切心理
3.(2024广东佛山顺德模拟,8)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务部取代晚清民政部。其职权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期 名称 主要职权
清政府 民政部 管理全国警察、卫生、户口等事务
南京 临时 政府 内务部 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地方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贯彻民生主义思想   B.意图重建社会秩序
C.尝试扩大阶级基础   D.全面学习西方制度
4.(2024广东佛山二模,8)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发展民众教育,并通过拉家常、贴标语、喊口号等多种形式,掀起扫盲运动高潮。这些措施(  )
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C.体现了“三三制”民主原则
D.缓和了边区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5.(2024广东韶关二模,1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普通人从社会边缘逐步走向社会中央,由身份缺失、身份焦虑逐步转变到身份觉醒、身份自觉,并且能够直接感受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种身份的变化(  )
A.便于民众增进政治认同
B.缘于基层民主政治的完善
C.表明法治建设不断健全
D.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
6.(2025届河南许、平、汝名校10月质量检测,10)公元前23年,奥古斯都屋大维辞去执政官职务的同时,推荐了两位共和派领袖为执政官,元老院则颁布特别法令,授予奥古斯都屋大维与执政官享有同等的权力。随后,其终身保民官的职务又再次得到确认。这一系列操作(  )
A.协调了不同政治势力的利益
B.表明法律维系着帝国的兴衰
C.扩大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D.凸显帝国权力构建缺乏制衡
7.(2025届广东清远一模,14)1258年,英国颁布的《牛津条例》规定:国王在处理国务的时候必须遵从15人会议劝导,15人还可以指定最高司法官、市政官员和财政大臣;每年举行三次大议事会,未经大议事会的同意,国王不能随意没收地产、分配土地和监护土地,也不能出征。据此可知,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
B.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C.国王与教会的矛盾激化
D.近代法律体系已建立
8.(2025届湖南永州一模,13)1781年美国《邦联条例》规定:“除非经过合众国国会同意,并经过所有州的议会确认,任何时候都不得对任何条款进行任何修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这反映了美国(  )
A.国家结构形式发生转变
B.国会权力得到空前加强
C.民族独立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矛盾激化
9.(2025届湖南娄底名校联考一,3)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任用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田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
B.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
C.强化了三公权力的分权制衡
D.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10.(2025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3)按汉制,郡国每年需要举孝廉两人,内郡基本能够完成指标,但边远郡经常未能完成;东汉和帝改制,将举孝廉数与郡国人口挂钩。汉顺帝时河南尹田歆“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这说明东汉(  )
A.边远郡国的地位不及内郡
B.改制客观上助长豪族势力
C.察举制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D.官员的选拔方式较为灵活
11.(2024湘豫名校联考一模,2)唐代十道或十五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巡察职权,于各道设立治所,实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的巡视规范《巡察六条》,并且还规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时间。这表明唐代监察制度(  )
A.具有极强制度创新意义
B.改变了地方的权力结构
C.旨在加强君权削弱相权
D.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12.(2025届湖南郴州监测一,5)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宗时期,全国各地到京城开封参加礼部省试的贡士,太平兴国二年(977)约为5 200人,太平兴国八年(983)为10 260人,淳化三年(992)为17 300人。材料反映了科举制(  )
A.成为唯一的选官方式
B.刺激了教育文化发展
C.考试程序的公平公正
D.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13.(2025届湘东十校联考,5)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司,主掌司法权和对地方官员的直接监察权。此外,巡按御史作为中央都察院的外派官员,也监察地方。明朝的这些做法(  )
A.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折射出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C.造成权力交叉行政效率低下
D.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4.(2025届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三,13)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
起家 身份 进 士 武进士 举 人 武 举 贡 生 生 员 末 弁 无功名 合计
人数 8 1 10 3 7 31 5 117 182
晋升 身份 大 学 士 总督 巡抚 布政 使、 按察 使 布 政 使 提督、 总兵 提督、 同品 中等文武 官员以下 及未授职 合计
人数 2 25 17 5 37 10 86 182
A.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B.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15.(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7)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凡二人以上同有受任之资格时,以有文官考试之合格证书者任之”。后来的北京政府取消了文官考试证书在众多作用资格中的优先权,而强调任职者的经历和行政经验。这一变化(  )
A.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吸收中西文官制度精华
C.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
D.表明制度改革走向失败
16.(2024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八,13)18世纪,英国议会大力改革文官制度,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这一改革(  )
A.保障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导致议会独揽了行政权
C.巩固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D.利于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非选择题
17.(2025届广东深圳宝安一模,17)“历史周期率”特指中国历史上政权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周期性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人重视封建王朝兴衰循环现象,不断寻找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出路。其中,代表性的主张有汉宣帝所言“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唐太宗所指“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宋代程颐认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等。
——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等
材料二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提出:“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
材料三 邓小平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民主+法制”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摘编自陈建兵、郭小铭《从“人民监督”
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
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
(1)概括材料一中的“代表性”主张。(4分)
(2)分析指出材料中“新路”体现的思想。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新路”的实践探索。(4分)
(3)分析材料三中“新思路”的历史背景。概述其现实意义。(6分)
18.(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57年,刘大鹏生于山西太原县赤桥村,幼年从师受业,读四书五经以求取功名。1878年他考取秀才,1886年开始担任乡村私塾塾师,1894年中举,此后三次参加会试,均未中。1897年,有人劝刘大鹏教弟子学习洋务,但他并没有接受。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刘大鹏受到打击,这不仅使他的平步青云之梦彻底破灭,也使他近20年的塾师生涯宣告结束。他对新式学堂有着强烈的厌恶和不满:“学堂之害,良非浅鲜,自学堂设立以来……凡入学堂肄业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1914年,他在日记中写道:“光绪季年国家变法维新,吾道将就渐灭……困厄于乡已数年矣。”
——摘编自陈胜《乡绅日记中的清末
教育变革——基于士人心态的考察》
刘大鹏的事迹是晚清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第十五单元 政治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选择题
1.(2025届广东八校8月联考,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唐朝的武功从表面看,虽和汉朝相等,其声威所至,或且超过汉朝,但此乃世运进步使然,以经营域外的实力论,唐朝实非汉朝之比。……玄宗时,府兵制度业已废坏,而吐蕃、突厥都强,契丹势亦渐盛。欲图控制、守御,都不得不加重边兵。”由此可见,唐朝(  )
A.实力不如汉朝
B.衰落源于府兵制度的废弛
C.边境民族更强
D.节度使的推行是现实需要
答案 D 
2.(2025届广东茂名10月联考,15)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究竟什么样的制度和什么样的思潮造就了西方社会的繁荣富强,维新派显然并不清楚。维新派提出的改变政治体制的方案呈现出一种对西方的简单模仿的特点,而未真正理解政治体制同富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能解释维新派这一状况的是(  )
A.摇摆不定的阶级立场
B.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
C.对顽固派的妥协退让
D.救亡图存的急切心理
答案 D 
3.(2024广东佛山顺德模拟,8)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务部取代晚清民政部。其职权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期 名称 主要职权
清政府 民政部 管理全国警察、卫生、户口等事务
南京 临时 政府 内务部 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地方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贯彻民生主义思想   B.意图重建社会秩序
C.尝试扩大阶级基础   D.全面学习西方制度
答案 B 
4.(2024广东佛山二模,8)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发展民众教育,并通过拉家常、贴标语、喊口号等多种形式,掀起扫盲运动高潮。这些措施(  )
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C.体现了“三三制”民主原则
D.缓和了边区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答案 B 
5.(2024广东韶关二模,1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普通人从社会边缘逐步走向社会中央,由身份缺失、身份焦虑逐步转变到身份觉醒、身份自觉,并且能够直接感受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种身份的变化(  )
A.便于民众增进政治认同
B.缘于基层民主政治的完善
C.表明法治建设不断健全
D.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
答案 A 
6.(2025届河南许、平、汝名校10月质量检测,10)公元前23年,奥古斯都屋大维辞去执政官职务的同时,推荐了两位共和派领袖为执政官,元老院则颁布特别法令,授予奥古斯都屋大维与执政官享有同等的权力。随后,其终身保民官的职务又再次得到确认。这一系列操作(  )
A.协调了不同政治势力的利益
B.表明法律维系着帝国的兴衰
C.扩大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D.凸显帝国权力构建缺乏制衡
答案 A 
7.(2025届广东清远一模,14)1258年,英国颁布的《牛津条例》规定:国王在处理国务的时候必须遵从15人会议劝导,15人还可以指定最高司法官、市政官员和财政大臣;每年举行三次大议事会,未经大议事会的同意,国王不能随意没收地产、分配土地和监护土地,也不能出征。据此可知,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
B.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C.国王与教会的矛盾激化
D.近代法律体系已建立
答案 B 
8.(2025届湖南永州一模,13)1781年美国《邦联条例》规定:“除非经过合众国国会同意,并经过所有州的议会确认,任何时候都不得对任何条款进行任何修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这反映了美国(  )
A.国家结构形式发生转变
B.国会权力得到空前加强
C.民族独立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矛盾激化
答案 A 
9.(2025届湖南娄底名校联考一,3)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任用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田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
B.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
C.强化了三公权力的分权制衡
D.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答案 B 
10.(2025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3)按汉制,郡国每年需要举孝廉两人,内郡基本能够完成指标,但边远郡经常未能完成;东汉和帝改制,将举孝廉数与郡国人口挂钩。汉顺帝时河南尹田歆“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这说明东汉(  )
A.边远郡国的地位不及内郡
B.改制客观上助长豪族势力
C.察举制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D.官员的选拔方式较为灵活
答案 B 
11.(2024湘豫名校联考一模,2)唐代十道或十五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巡察职权,于各道设立治所,实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的巡视规范《巡察六条》,并且还规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时间。这表明唐代监察制度(  )
A.具有极强制度创新意义
B.改变了地方的权力结构
C.旨在加强君权削弱相权
D.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答案 D 
12.(2025届湖南郴州监测一,5)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宗时期,全国各地到京城开封参加礼部省试的贡士,太平兴国二年(977)约为5 200人,太平兴国八年(983)为10 260人,淳化三年(992)为17 300人。材料反映了科举制(  )
A.成为唯一的选官方式
B.刺激了教育文化发展
C.考试程序的公平公正
D.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答案 B 
13.(2025届湘东十校联考,5)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司,主掌司法权和对地方官员的直接监察权。此外,巡按御史作为中央都察院的外派官员,也监察地方。明朝的这些做法(  )
A.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折射出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C.造成权力交叉行政效率低下
D.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 
14.(2025届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三,13)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
起家 身份 进 士 武进士 举 人 武 举 贡 生 生 员 末 弁 无功名 合计
人数 8 1 10 3 7 31 5 117 182
晋升 身份 大 学 士 总督 巡抚 布政 使、 按察 使 布 政 使 提督、 总兵 提督、 同品 中等文武 官员以下 及未授职 合计
人数 2 25 17 5 37 10 86 182
A.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B.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答案 A 
15.(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7)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凡二人以上同有受任之资格时,以有文官考试之合格证书者任之”。后来的北京政府取消了文官考试证书在众多作用资格中的优先权,而强调任职者的经历和行政经验。这一变化(  )
A.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吸收中西文官制度精华
C.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
D.表明制度改革走向失败
答案 A 
16.(2024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八,13)18世纪,英国议会大力改革文官制度,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这一改革(  )
A.保障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导致议会独揽了行政权
C.巩固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D.利于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 D 
非选择题
17.(2025届广东深圳宝安一模,17)“历史周期率”特指中国历史上政权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周期性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人重视封建王朝兴衰循环现象,不断寻找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出路。其中,代表性的主张有汉宣帝所言“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唐太宗所指“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宋代程颐认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等。
——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等
材料二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提出:“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
材料三 邓小平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民主+法制”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摘编自陈建兵、郭小铭《从“人民监督”
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
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
(1)概括材料一中的“代表性”主张。(4分)
(2)分析指出材料中“新路”体现的思想。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新路”的实践探索。(4分)
(3)分析材料三中“新思路”的历史背景。概述其现实意义。(6分)
答案 (1)①“治腐说”:治理官吏腐败;②“监督说”:监督君主;③“爱民说”:爱护百姓。(任答1点2分,2点4分,不超过4分)
(2)思想: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分,任答1点2分,不超过2分)
实践探索:苏维埃政权;“三三制”;《论联合政府》。(2分,任答1点2分,不超过2分)
(3)历史背景:①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训角度:“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等。②改革开放角度:经济体制改革对民主法制提出要求;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建设的需要;等。(2分,任答1点2分)
现实意义: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与发展;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增强);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等。(任答2点4分)
18.(2025届湘豫名校11月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57年,刘大鹏生于山西太原县赤桥村,幼年从师受业,读四书五经以求取功名。1878年他考取秀才,1886年开始担任乡村私塾塾师,1894年中举,此后三次参加会试,均未中。1897年,有人劝刘大鹏教弟子学习洋务,但他并没有接受。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刘大鹏受到打击,这不仅使他的平步青云之梦彻底破灭,也使他近20年的塾师生涯宣告结束。他对新式学堂有着强烈的厌恶和不满:“学堂之害,良非浅鲜,自学堂设立以来……凡入学堂肄业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1914年,他在日记中写道:“光绪季年国家变法维新,吾道将就渐灭……困厄于乡已数年矣。”
——摘编自陈胜《乡绅日记中的清末
教育变革——基于士人心态的考察》
刘大鹏的事迹是晚清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清末废科举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阐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传统科举制度不仅不能为国家选拔实用人才,还严重阻碍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时期,出于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系列新式学堂。但由于传统知识分子仍醉心于科举功名,以致当时新式教育遭到抵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清政府在全国普遍设立大、中、小学堂,这不仅促进了新式教育——学堂教育的发展,自此以后,新式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
总之,科举制度被废除,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也促进近代选官制度的变革。(1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