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1 15: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选择题
1.(2024山东济宁一中2月检测,6)下表为1765—1789年英国对华贸易数据变化表(单位:银两)。它反映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急于在中国拓展贸易市场的动机是(  )
年份 输入中国之 贸易额 自中国输入之 贸易额
1765—1769 1 192 915 2 190 619
1770—1774 1 466 466 2 119 058
1775—1779 1 247 471 1 968 771
1780—1784 1 301 931 2 083 346
1785—1789 3 612 763 5 491 508
A.掠夺中国原料 B.扭转贸易逆差
C.倾销英国商品 D.推进贸易自由
2.(2025届山东潍坊期中,6)英国学者在《晚清百态》中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政治参与扩大了,尤其是汉人开始占据多数。政府和被统治者就君主和官僚之间的权力平衡展开了辩论,这是宪政的基本要素。高层政治、精英文化和日常生活向全球开放,并出现国家间的相互交流”。该观点(  )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C.引发了权力结构的变动 D.促进了晚清的思想启蒙
3.(2024山东济南一模,5)《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清朝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D.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
4.(2025届江苏扬州开学考,6)鸦片战争后,有西方人观察到“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还记叙苏南地区仍以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这一现象表明(  )
A.经济分工的差异性
B.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
C.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D.美国享有对华贸易特权
5.(2024江苏苏锡常镇一模,6)下表为1875年部分通商口岸子口税单(注:子口税是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商口岸出口时所缴纳的一种税款,以取代货物经过各内地关卡的各种税费)发放数。由此可知(  )
开放口岸 发行税单数 货物价格(海关两)
汉口 9 219 1 954 822
镇江 13 036 3 305 037
上海 7 555 940 099
福州 2 347 311 736
厦门 1 309 378 799
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
B.内河航运居于垄断地位
C.列强经济侵略深入内地
D.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6.(2025届江苏如皋调研一,7)晚清时期,海关出现了“常洋并立”的局面。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称为“洋关”,主要征收中外商人的进出口贸易税、船钞、洋药税等,而原有清政府海关监督管理下的海关,只保留了对民船贸易征税的职能,被称为“常关”。这种“常洋并立”的局面表明(  )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清王朝中央权力的不断下移
C.税收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D.清政府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7.(2025届广东部分学校期中,7)1858年5月,在与英法代表的谈判中,清朝皇帝最头痛的是外国公使驻京、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入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等条款。所以,咸丰帝一再讨价还价,即使在《天津条约》签订后,也借故拖延,不肯换约。咸丰帝如此反应主要是因为上述条款(  )
A.满足了英法侵略要求
B.助长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气焰
C.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
D.冲击了传统观念和统治秩序
8.(2024广东梅州一模,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中西贸易中由出超为主变为入超为主,并且入超的数额不断扩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扩大了对外贸易范围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受西方资本输出影响   D.不断丧失经济主权
9.(2025届广东惠州一调,7)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台,新疆形势严峻,清政府发起第一次海防大讨论。李鸿章基于防范日本的重要性,强调海防建设优先,一部分官员认为塞防更急,左宗棠则提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意见,最终为清政府所采纳。这场讨论表明,清政府(  )
A.改革与守旧势力斗争激烈
B.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强硬
C.洋务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D.近代国家安全意识萌发
10.(2024山东菏泽二模,5)现存明代沿海全图几乎均为“海上陆下”式,体现了明人“内夏外夷”的制图观。清后期,为精准刻画海疆地理讯息,制作了区域图集,海图方位多呈现为“上北下南”,并延续至今。海图绘制方位的变化是由于(  )
A.沿海疆域政区的变化
B.日益严峻的海防形势
C.海疆认知的逐步深化
D.海图测绘水平的提高
11.(2024山东淄博一模,6)右图为1894年《点石斋画报》绘制的《鸭绿江战胜图》。画报场面宏大,画面中日本军舰不堪一击,倾覆于海水。图像配文:“倭奴死亡枕藉,伤者更不计其数,讵(难道)不足以伸天讨而快人心也哉!”该图反映了当时(  )
A.清朝军队战果辉煌 B.洋务运动效果显著
C.思想观念转型艰难 D.媒体报道客观真实
12.(202江苏南京、盐城期末,7)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政府:“提炼五金,精造军火,制作百货,皆由化学而出。今各省开局制造之事甚繁,而物料之涉于化学,不能自制自修者仍必须取资外洋,且不通其理,则必不尽其用。”为此,张之洞主张(  )
A.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B.建立独立工业体系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借助外资发展经济
13.(2025届江苏盐城联盟校第一次联考,12)如图为洋务运动时期大众传媒(画报)介绍西人制作的气球,名为《气球破敌》。对此图理解准确的是(  )
A.中西结合成为近代绘画新潮流
B.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
C.如实描述了新式气球的先进性
D.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
14.(2025届广东肇庆9月联考,7)1883年,晚清官员崔国因在奏折中提出,“议院设而后人才辈出,增饷增兵之制可以次第举行也”,“设议院者,所以因势利导,而为自强之关键也”。这一提议(  )
A.肯定了晚清洋务运动的成效
B.充实了西方宪政体制的内涵
C.蕴含了新式军制改革的诉求
D.突破了“中体西用”观念的束缚
15.(2024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8)1896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名著《国富论》,在原文中加入批注“欧人之拓外属(殖民地)也,既尽其利,必残其民”,英国尤其如此,例如对于鸦片贸易,英国就无法做任何辩解。严复的批注意在提醒国人(  )
A.警惕列强竞相扩张在华势力
B.独立自主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C.学习西方政制挽救民族危亡
D.认清鸦片危害以提倡文明生活
16.(2024广东梅州一模,6)戊戌变法期间,大批士人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因此,他们将矛头直指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并且使出各种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以此为先锋和利刃来讨伐维新派。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全面废除科举制度
B.遭到士人的全面反对
C.群众基础不够广泛
D.改变了传统教育体制
非选择题
17.(2025届广东顺德检测一,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远古历史到当下现代化发展,一部长江文化史堪称半部中华文明史。……长江所独有的本土历史和文化意义,不但在于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还在于它是无数中国人生命、理想和奋斗的源泉。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长江有着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
结合材料,围绕“长江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2024山东潍坊一模,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
  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卷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 作品 内容
塑造 的主 人公 形象 《新中国》 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 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 探案集》 霍桑:科学、理性、法律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 发明 《电世界》 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 渡节》 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作出解释
《新纪元》 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探悉外务部奉旨电致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造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曲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陈独秀书信集》
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选择题
1.(2024山东济宁一中2月检测,6)下表为1765—1789年英国对华贸易数据变化表(单位:银两)。它反映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急于在中国拓展贸易市场的动机是(  )
年份 输入中国之 贸易额 自中国输入之 贸易额
1765—1769 1 192 915 2 190 619
1770—1774 1 466 466 2 119 058
1775—1779 1 247 471 1 968 771
1780—1784 1 301 931 2 083 346
1785—1789 3 612 763 5 491 508
A.掠夺中国原料 B.扭转贸易逆差
C.倾销英国商品 D.推进贸易自由
答案 B 
2.(2025届山东潍坊期中,6)英国学者在《晚清百态》中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政治参与扩大了,尤其是汉人开始占据多数。政府和被统治者就君主和官僚之间的权力平衡展开了辩论,这是宪政的基本要素。高层政治、精英文化和日常生活向全球开放,并出现国家间的相互交流”。该观点(  )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C.引发了权力结构的变动 D.促进了晚清的思想启蒙
答案 A 
3.(2024山东济南一模,5)《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清朝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D.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
答案 D 
4.(2025届江苏扬州开学考,6)鸦片战争后,有西方人观察到“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还记叙苏南地区仍以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这一现象表明(  )
A.经济分工的差异性
B.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
C.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D.美国享有对华贸易特权
答案 B 
5.(2024江苏苏锡常镇一模,6)下表为1875年部分通商口岸子口税单(注:子口税是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商口岸出口时所缴纳的一种税款,以取代货物经过各内地关卡的各种税费)发放数。由此可知(  )
开放口岸 发行税单数 货物价格(海关两)
汉口 9 219 1 954 822
镇江 13 036 3 305 037
上海 7 555 940 099
福州 2 347 311 736
厦门 1 309 378 799
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
B.内河航运居于垄断地位
C.列强经济侵略深入内地
D.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 C 
6.(2025届江苏如皋调研一,7)晚清时期,海关出现了“常洋并立”的局面。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称为“洋关”,主要征收中外商人的进出口贸易税、船钞、洋药税等,而原有清政府海关监督管理下的海关,只保留了对民船贸易征税的职能,被称为“常关”。这种“常洋并立”的局面表明(  )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清王朝中央权力的不断下移
C.税收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D.清政府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答案 D 
7.(2025届广东部分学校期中,7)1858年5月,在与英法代表的谈判中,清朝皇帝最头痛的是外国公使驻京、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入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等条款。所以,咸丰帝一再讨价还价,即使在《天津条约》签订后,也借故拖延,不肯换约。咸丰帝如此反应主要是因为上述条款(  )
A.满足了英法侵略要求
B.助长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气焰
C.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
D.冲击了传统观念和统治秩序
答案 D 
8.(2024广东梅州一模,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中西贸易中由出超为主变为入超为主,并且入超的数额不断扩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扩大了对外贸易范围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受西方资本输出影响   D.不断丧失经济主权
答案 D 
9.(2025届广东惠州一调,7)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台,新疆形势严峻,清政府发起第一次海防大讨论。李鸿章基于防范日本的重要性,强调海防建设优先,一部分官员认为塞防更急,左宗棠则提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意见,最终为清政府所采纳。这场讨论表明,清政府(  )
A.改革与守旧势力斗争激烈
B.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强硬
C.洋务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D.近代国家安全意识萌发
答案 D 
10.(2024山东菏泽二模,5)现存明代沿海全图几乎均为“海上陆下”式,体现了明人“内夏外夷”的制图观。清后期,为精准刻画海疆地理讯息,制作了区域图集,海图方位多呈现为“上北下南”,并延续至今。海图绘制方位的变化是由于(  )
A.沿海疆域政区的变化
B.日益严峻的海防形势
C.海疆认知的逐步深化
D.海图测绘水平的提高
答案 B 
11.(2024山东淄博一模,6)右图为1894年《点石斋画报》绘制的《鸭绿江战胜图》。画报场面宏大,画面中日本军舰不堪一击,倾覆于海水。图像配文:“倭奴死亡枕藉,伤者更不计其数,讵(难道)不足以伸天讨而快人心也哉!”该图反映了当时(  )
A.清朝军队战果辉煌 B.洋务运动效果显著
C.思想观念转型艰难 D.媒体报道客观真实
答案 C 
12.(202江苏南京、盐城期末,7)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政府:“提炼五金,精造军火,制作百货,皆由化学而出。今各省开局制造之事甚繁,而物料之涉于化学,不能自制自修者仍必须取资外洋,且不通其理,则必不尽其用。”为此,张之洞主张(  )
A.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B.建立独立工业体系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借助外资发展经济
答案 A 
13.(2025届江苏盐城联盟校第一次联考,12)如图为洋务运动时期大众传媒(画报)介绍西人制作的气球,名为《气球破敌》。对此图理解准确的是(  )
A.中西结合成为近代绘画新潮流
B.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
C.如实描述了新式气球的先进性
D.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
答案 D 
14.(2025届广东肇庆9月联考,7)1883年,晚清官员崔国因在奏折中提出,“议院设而后人才辈出,增饷增兵之制可以次第举行也”,“设议院者,所以因势利导,而为自强之关键也”。这一提议(  )
A.肯定了晚清洋务运动的成效
B.充实了西方宪政体制的内涵
C.蕴含了新式军制改革的诉求
D.突破了“中体西用”观念的束缚
答案 D 
15.(2024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8)1896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名著《国富论》,在原文中加入批注“欧人之拓外属(殖民地)也,既尽其利,必残其民”,英国尤其如此,例如对于鸦片贸易,英国就无法做任何辩解。严复的批注意在提醒国人(  )
A.警惕列强竞相扩张在华势力
B.独立自主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C.学习西方政制挽救民族危亡
D.认清鸦片危害以提倡文明生活
答案 A 
16.(2024广东梅州一模,6)戊戌变法期间,大批士人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因此,他们将矛头直指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并且使出各种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以此为先锋和利刃来讨伐维新派。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全面废除科举制度
B.遭到士人的全面反对
C.群众基础不够广泛
D.改变了传统教育体制
答案 C 
非选择题
17.(2025届广东顺德检测一,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远古历史到当下现代化发展,一部长江文化史堪称半部中华文明史。……长江所独有的本土历史和文化意义,不但在于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还在于它是无数中国人生命、理想和奋斗的源泉。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长江有着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
结合材料,围绕“长江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落后就要挨打。
论述: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在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签订,从那以后,英国以及其他西方殖民者加紧通过长江向中国内地渗透,逼迫清政府签订更多的不平等条约,沿江各口岸几乎全部被迫开放,长江流域逐渐沦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这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也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
18.(2024山东潍坊一模,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
  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卷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 作品 内容
塑造 的主 人公 形象 《新中国》 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 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 探案集》 霍桑:科学、理性、法律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 发明 《电世界》 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 渡节》 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作出解释
《新纪元》 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探悉外务部奉旨电致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造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曲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陈独秀书信集》
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
答案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4分)
《新小说》通俗易懂,题材新颖,主要介绍西方的政治、法律与科技等。(2分)其创办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开拓了国人视野,启迪了民众救亡意识;传播了近代西方科技;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6分)
但是,该期刊刊发时间短,影响有限;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未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