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谈谈对帝国的想象
纲要(下)第一单元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程标准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①河流或海洋孕育②独立多元③农牧为文明前提④由点到面的扩展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黄河和长江流域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
爱琴海地区
◎
古
代
主
要
文
明
示
意
图
古代文明为什么会由独立发展变成对外扩展?
一、古代文扩展
回顾古代文明时空地图,公元前1千年代有什么新特点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民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阅读课本第8页:哪些因素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经济上
保障物质生产
图为古埃及人种植小麦
组织上
发达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图为《汉谟拉比
法典》
社会上
发达的社会分工和技术
图为亚述骑兵和古希腊重步兵
必要性
生产力的发展
人地矛盾
农业的扩张性
可能性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公元前650年左右)
◎公元前十五世纪的埃及
阅读课本,在地图上画出其扩展的大致方向
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方向,埃及新王国时期(BC16C-BC11C)达到两河流域
向周边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
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一部分,征服埃及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探究:古埃及和古西亚文明扩展的特点?
他们的居民,无论老幼,一个都不留。我要用他们的尸体填平城市的街道。……将城市中的房屋烧个一干二净。
——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
方式:武力征服
结果:帝国
地域:片状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殖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经济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
——吴于廑《世界史》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他们最可能是什么人()
A.手工业者
B.商人
C.农民
D.公职人员
C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这些城邦和希腊本土并无多大联系,具有独立的主权,只是在礼节上尊其为母邦。殖民子邦与母邦属于同一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和相似的社会制度,在政治上、经济上基本平等,而不是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
——《浅谈古希腊城邦殖民扩张的原因》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P9的学思之窗,分析古希腊的殖民扩张有何特点?
分散性:沿地中海和黑海海岸周边建立据点,呈现点、线状分布
独立性: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又独立,不依附母邦,没有形成统一帝国
小结
巴尔干半岛
古希腊文明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文明
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长江黄河流域古代中华文明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需求:人地矛盾突出
方式:武力征服和
移民殖民
结果:
文明间交流加强;奴隶制大帝国兴起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阅读课本P9-10,梳理出在文明扩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帝国
赫梯帝国
埃及新王国
BC8世纪后的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建立: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等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崛起于伊朗高原,本来是个以草原游牧文化为背景的国家,但它灭四大帝国(米底、迦勒底、吕底亚和埃及),建28行省,却把农耕、游牧、航海众多文化背景不同的国族纳入同一片国土。
——李零《波斯笔记》
(1)波斯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贝希斯敦铭文--BC522年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颂扬自己,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
思考:材料体现了波斯王权的何种特点或者理念?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代表光明与幸福的最高之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宽松包容的政策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希腊人
亚述人
大流士改革之后的波斯帝国
中央 继承西亚传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主宰。
地方 建立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与制约。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重要职务。
亚历山大帝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复制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模式。因此,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罗马古典文明提供了借鉴。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西亚风格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建立后,其军事扩张并未停止,依然在继续。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来说是衰落的转折点,波斯帝国从此失去了扩张能力。希波战争消耗了波斯帝国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严重削弱了它的实力。此次战争暴露了它的弱点,激化了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3)灭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并灭亡波斯
伊苏斯之战
(2)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
(1)建立:BC334-BC324,亚历山大成功灭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马其顿一向是一个落后的山国。它的迅速强大是和希腊先进城邦的影响分不开。”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2)统治政策:
①继承: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变化: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
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用希腊的地方行政长官撒播文明,因此克服了他们的不文明和粗野的生活习惯。
——普鲁塔克《道德论集》
亚历山大大帝迎娶大流士三世之女斯妲忒拉二世
继承西亚制度与希腊文化的帝国
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他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陈恒《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希腊银币 305-281 BC
阿富汗出土的希腊文亚里士多德哲学手稿
王政时代结束,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450年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
公元前2世纪左右
两次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被尊为奥古斯都,“第一公民”,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开始
公元395年
东西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基督教兴起
共和制(贵族寡头)→元首制→君主制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3)罗马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戴克里先采用多米那斯(意为主人)称号,建立君主制
公元284年
恺撒被刺
扩张给罗马共和国带来了什么?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公民兵转向私兵
领土扩大,突破城邦
“越过卢比孔河”
个人权威
贵族内部
争权分裂
元老院权力
VS.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扩张给罗马共和国带来了什么?
政治:突破城邦体制,转向帝国
①中央—从共和制到元首制;
②地方—行省制;
③庞大的官僚体系;
④不断完善的罗马法体系
经济:奴隶制经济(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1-2世纪空前繁荣)
军事:征兵制转向募兵制,军队私有化
“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
“当时授予我的年执政官及终身执政官之位,我亦未接受”
“我将国务从我的权限中转交到元老院和罗马人们的仲裁下”
——《奥古斯都功德碑》
假如你是恺撒之子屋大维,恺撒被刺后你会:
A.成为刺客
B.废除元老院
C.清洗元老院
D.逃跑
元首制实质: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首席元老”
继承与创新的军事征服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意大利地区
罗马
行省
盟友
罗马帝国何以“伟大“?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
——马文·佩里
差序化模式,以城市为中心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公民法→万民法
族群众多,具有世界性
油画,罗马万神殿
包容开放
超大规模共同体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探究:结合教材P10历史纵横,分析“伟大的”罗马为什么走向衰亡?
元首/君主
贵族、官僚、军团
平民
奴隶
结果:公元3世纪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陷入危机
奴隶制经济危机
官僚体系臃肿庞大
职业军队加剧负担
边境压力逐渐增大
统治阶级奢侈享乐
苛捐杂税
个体小生产者破产
城市衰败
罗马对奴隶制的严重依赖导致她的经济结构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旦对外战争停止,奴隶来源萎缩,建立在超级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罗马经济就会基座动摇。
——李筠《罗马史纲》
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恩格斯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地上之国总是无常,而他(基督)的统治却没有尽头。”
——奥古斯丁
缓和阶级矛盾
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丰富罗马文化
从多神教走向一神教
从军事政治帝国走向文化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油画《毁灭》
三大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建立
衰亡
统治概况 疆域范围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4世纪晚期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
BC323帝国分裂
公元4世纪末帝国分裂
公元前27年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帝国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
统一国家,族群众多的广大领土
薪火相传的三大奴隶制帝国
1.继承西亚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推广希腊文化
1.中央元首制→君主制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大力发展奴隶制
4.罗马法维系统治
5.1世纪基督教兴起,4世纪末成为国教
依靠武力征服,建立合法的统治权威
罗马帝国——奴隶制帝国的成熟形态
西方的“帝国”概念渊源于古代罗马的“Imperium”,其内涵成为一种“帝国理念”,从罗马帝国到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再到以大英帝国为代表的近代殖民帝国,作为一种帝国文化遗产而传承下来。它包括三个要素:合法的统治权威、由多民族构成的广大领土、以“责任”和“使命”相标榜的普世追求。
——刘文明《“帝国”概念在西方和中国》
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博物馆(Museo dell’ara pacis)
三、文明的交流
1.技术交流:农耕技术:西亚→中亚、欧洲、北非;
冶铁技术:西亚→埃及、希腊;
2.文化互鉴:神话故事:西亚→希腊;
雕刻艺术:埃及→希腊
苏美尔人的雪花石膏花瓶上雕刻着小麦穗和绵羊
西亚地区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左为西亚史诗中的吉尔伽美什,
右为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利斯。
希腊雕塑与埃及雕塑
三、文明的交流
1.技术交流:农耕技术:西亚→中亚、欧洲、北非;
冶铁技术:西亚→埃及、希腊;
2.文化互鉴:神话故事:西亚→希腊;
雕刻艺术:埃及→希腊。
字母文字:西亚腓尼基字母发源↓
总趋势:在继承中发展,在交流中扩大。
腓尼基人贸易路线示意图
传播原因:①书写简捷;②易于记忆;
③有固定顺序与读音。
三、文明的交流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欧洲字母文字
古代西亚、埃及、印度等地的字母文字
西
东
帝国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古代文明区,
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三、文明的交流
主观:维护统治的需要
客观: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文明相互交流,融合,传承,发展
中国出土
罗马金币
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
Se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