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昼夜与四季》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地球自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约成______度的固定夹角,这使得太阳直射点在______之间有规律地移动。
2. 由于地球的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也不同,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填“早”或“晚”)。
3. 在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______,四季更替的周期是______。
4. 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北极地区会出现______现象,此时南极地区会出现______现象。
5.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的节气是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 )
2.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没有影响,它们只受温度的影响。( )
3. 在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昼夜情况可能不同,这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有关系。( )
4. 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短。( )
5. 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地球的南北极圈以内地区每年都会出现,且持续时间相等。( )
6. 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这使得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四季的形成。( )
7.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每天同一时刻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来了解四季的更替。( )
8. 利用圭表可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确定季节的变化。( )
9.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会出现时间差异,经度每隔 15°,时间相差 1 小时。( )
10. 春分日过后,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当北京(东八区)是上午 10 点时,伦敦(零时区)的时间是( )
A. 上午 2 点 B. 下午 2 点 C. 晚上 10 点
2. 下列现象中,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 四季的变化
3.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由( )决定的。
A. 地球自转的速度 B. 地轴倾斜的角度 C. 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
4. 一年中,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5. 为了使底层住户在全年的正午都能照到阳光,我国北方城市楼房间距理论上应依据( )日的楼影长度来确定。
A. 春分 B. 夏至 C. 冬至
6. 下列地区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 赤道地区 B. 南北极圈 C. 南北回归线
7.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处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8.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一样
B. 自转产生四季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
C. 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
9. 下列节日中,北京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 )
A. “五一”劳动节 B. “六一”儿童节 C. “十一”国庆节
10. 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是( )
A. 南北回归线之间 B. 南北极圈以内 C. 赤道附近
11. 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 )的天文仪器。
A. 时间 B. 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昼夜长短
12. 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 )
A. 北斗七星 B. 北极星 C. 太阳
13. 下列关于四季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同
B. 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随时间变化
C. 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导致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同
14. 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的长度( )
A. 相同 B. 夏季最长 C. 冬季最长
15.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 昼夜交替 B. 五带的划分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问题城堡(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的地理现象。
2. 为什么在我国北方地区,楼房间距通常比南方地区大?
3. 解释为什么在地球上不同地区昼夜长短会随季节发生变化。
4. 说一说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5. 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垂直,地球上还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
五、科学探究(8 分)
小明想探究“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对物体影子长度的影响”,请你帮他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 实验材料:、、白纸、量角器、铅笔等。(2 分)
2. 实验步骤:
- 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将______垂直立在圆的中心位置。(2 分)
- 用______模拟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从不同角度照射______,用量角器测量并记录每次照射的角度,同时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影子的位置和长度。(4 分)
六、拓展长廊(共 12 分)
1.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国家或民族根据四季变化形成的独特节日或传统习俗,并举例说明。(6 分)
2. 请你从时间、气候、生物活动等方面,大胆想象一下,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变为现在的两倍,我们的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6 分)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1. 答案:66.5;南北回归线
解析:地球自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约为 66.5 度,这一固定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是形成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的重要原因。
2. 答案:时间;早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东边时间比西边早,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产生地方时差异。
3. 答案:一天(24 小时);一年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24 小时;地球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周期约为一年。
4. 答案:极昼;极夜
解析: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而此时南极地区则会出现极夜现象,这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造成的。
5. 答案:春分;秋分
解析: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二、判断大厅
1. 答案:×
解析: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主要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而地球公转产生的是四季更替等现象,并非导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原因。
2. 答案:×
解析:四季变化包含光照、温度、降水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这些因素综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并非只受温度影响。
3. 答案:√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使不同地方迎来昼夜的时间不同;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变化,导致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在不同时间不同,所以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昼夜情况与自转和公转都有关。
4. 答案:×
解析: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影子越长,两者呈反比关系。
5. 答案:×
解析: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地球的南北极圈以内地区每年都会出现,但持续时间并不相等,且随着纬度的升高,极昼极夜持续时间会发生变化。
6. 答案:×
解析:四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而非地球离太阳距离的变化。虽然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但距离变化对四季形成影响较小。
7. 答案:√
解析:由于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不同,每天同一时刻物体影子长度会随季节变化,通过观察影子长度变化可了解四季更替。
8. 答案:√
解析:圭表由圭和表组成,根据表在圭面上影子的长度可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而确定季节变化。
9. 答案:√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 360°,时间约 24 小时,经度每隔 15°,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时间比西边早。
10. 答案:√
解析: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到夏至日时白昼最长。
三、选择乐园
1. 答案:A
解析:北京(东八区)与伦敦(零时区)相差 8 个时区,东边时间早,所以当北京是上午 10 点时,伦敦时间是上午 2 点(10 - 8 = 2)。
2. 答案:B
解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 答案:B
解析:地轴倾斜的角度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地轴倾斜约 66.5 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4. 答案:B
解析: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
5. 答案:C
解析: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楼影最长。为保证底层住户全年正午都能照到阳光,楼房间距理论上应依据冬至日楼影长度确定。
6. 答案:A
解析: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南北极圈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回归线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介于两者之间。
7. 答案:C
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处于冬季。
8.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自转和公转速度不同。
9. 答案:C
解析:北京昼长比夜长短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十一”国庆节(10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五一”劳动节和“六一”儿童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京昼长夜短。
10. 答案:B
解析: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南北极圈以内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赤道附近全年昼夜等长。
11. 答案:B
解析: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天文仪器,通过测量影子长度计算太阳高度角。
12. 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附近,这一特点对地球气候和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
13. 答案:B
解析: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随时间变化。地球自转主要产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地球与太阳距离变化对四季形成影响不大。
14. 答案:C
解析: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物体影子长;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物体影子短,所以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冬季最长。
15. 答案:A
解析: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五带划分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与地球公转有关。
四、问题城堡
1. 答案: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不透明球体,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地区交替被太阳照亮,产生昼夜交替;②地方时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不同经度地方时间不同,东边时间比西边早;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直观体现。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①四季更替,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地区获得太阳热量随时间变化,从而产生四季;②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在不同季节发生变化;③五带的划分,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差异,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2. 答案: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对南方地区较小,在冬季时楼影更长。为了保证底层住户在全年的正午都能照到阳光,楼房间距需要更大。而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楼影相对较短,楼房间距理论上可以比北方小。所以我国北方城市楼房间距通常比南方地区大。
3. 答案:地球上不同地区昼夜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保持不变。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则昼短夜长,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情况相反。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这种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导致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光照时间不同,从而使昼夜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
4. 答案: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生活产生诸多影响。例如,植物方面,春天温度升高,光照增加,许多植物开始发芽、开花,如桃花、杏花等在春季盛开,这是因为春季的环境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发育;夏季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植物生长旺盛,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秋季气温降低,日照时间缩短,一些植物叶子变黄、掉落,进入休眠状态,如杨树、柳树等,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能量消耗,同时许多果实成熟,便于传播种子;冬季气温寒冷,大部分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动物方面,一些动物会根据四季变化进行迁徙,如大雁秋天南飞,春天北归,因为不同季节南北地区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不同;还有些动物会在冬季冬眠,如熊,通过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来度过寒冷且食物匮乏的冬季;昆虫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生长阶段,如蝴蝶在春季破茧而出,夏季繁殖,秋季准备越冬。
5. 答案: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垂直,地球上不会有四季变化。因为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地区获得太阳热量随时间变化。当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垂直时,太阳将始终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将保持不变,昼夜长短也将全年相等,不会出现因太阳辐射量和昼夜长短变化而形成的四季。
五、科学探究
1. 答案:手电筒;小棒(合理即可)
解析:手电筒可模拟太阳光源,小棒作为被照射物体,用于观察影子长度变化。
2. 答案:小棒;手电筒;小棒
解析:将小棒垂直立在圆中心模拟物体,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小棒来模拟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并记录,同时标记影子位置和长度,以探究太阳高度角与物体影子长度的关系。
六、拓展长廊
1. 中国:中秋节通常在秋季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正值秋分前后,气候凉爽,庄稼成熟收获。中秋赏月、吃月饼是传统习俗。月饼象征团圆,一家人相聚一堂,共同欣赏满月,庆祝丰收和团圆,体现了秋季收获与团聚的主题。
巴西:狂欢节一般在每年二月中下旬,此时巴西处于夏季。狂欢节上人们身着色彩绚丽的服装,跳着热情奔放的桑巴舞,街头巷尾充满音乐和舞蹈。这一盛大节日与巴西夏季热情洋溢的气候特点相呼应,人们借此释放活力,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芬兰:在冬季,芬兰有圣诞老人村的活动。由于芬兰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极夜现象明显。圣诞老人村成为冬季旅游热点,人们在这里体验与圣诞老人互动等活动,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欢乐与神秘氛围,也形成了独特的冬季文化习俗。
2. 时间方面:一天的时长将从 24 小时缩短至 12 小时。这意味着人们的作息时间需要大幅调整,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都会相应缩短,生物钟也面临重新适应的挑战。例如,学校的课程安排会更加紧凑,每节课的时长可能大幅缩短;人们的睡眠周期可能也会分成更短的片段。
气候方面:大气环流和洋流系统会发生显著改变。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地转偏向力增强,风带和洋流的方向、速度都可能改变。这会导致全球气候模式重新分布,原本的气候带界限变得模糊。一些地区可能降雨模式改变,干旱地区可能变得更加干旱,湿润地区降水可能更多,台风、飓风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或许也会增加。
生物活动方面:许多生物的生物钟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鸟类的迁徙时间和路线可能紊乱,因为它们依靠昼夜长短等环境信号来确定迁徙时机。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可能改变,开花、结果时间可能提前或推迟,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夜行性动物的活动时间缩短,可能难以完成足够的觅食等活动,对其生存造成压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