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08: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1)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图2),完成第1~4题。
图1
图2
1.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
B.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规律
C.此分布规律受天气的影响较大
D.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
2.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
B.江南丘陵因气候多雨,太阳辐射较弱
C.西藏比云南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3.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中太阳能贫乏区贫乏的原因是(  )
①盆地地形,河流多,空气中水汽多且水汽不易扩散
②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 ③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④纬度高,气温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  )
A.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B.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
C.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
D.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放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读图,完成第5~6题。
5.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
A.A(光球)处
B.B(色球)处
C.C(日冕)处
D.A(光球)处和C(日冕)处
6.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的一组国家是(  )
A.英国、墨西哥 B.挪威、芬兰
C.埃及、意大利 D.印度、泰国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2019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20年1月前后开始,下图为近年来观测到的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据图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太阳黑子峰值将出现在(  )
A.2020年前后 B.2031年前后
C.2025年前后 D.2040年前后
8.当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到来后,最可能出现(  )
A.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影响
B.极夜出现范围持续扩大
C.极地平均气温逐渐下降
D.指南针的指针出现偏差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10.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太阳能屋顶接收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  )
A.紫外区 B.红外区
C.可见光区 D.微波
12.与太阳辐射无关的自然现象是(  )
A.水体运动 B.生物出现
C.风的形成 D.火山喷发
13.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太阳能获取难度小,技术要求低
D.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年内变化显著。近年来,安徽在皖北地区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下图为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简述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除了太阳能发电外,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试举两例)
(3)分析与北部地区相比,安徽省南部不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自然原因。
(4)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B 2.D 3.C 4.A 解析 第1题,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可知,随着纬度的增高,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而近地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受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不完全一致,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故A、C错误;从图中可知,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递减,呈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规律,B正确;从图中可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大于12亿焦耳/米2,而北极地区约为6亿焦耳/米2,故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超过北极地区的2倍,D错误。故选B。第2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较强,A不符合题意;江南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多雨季节长,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较弱,B不符合题意;西藏比云南的太阳辐射强是因为地势更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C不符合题意;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较弱,D符合题意。故选D。第3题,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受地形限制,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大雾等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①③正确;该地只在夏季受短暂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②错误;四川盆地位于30°N附近,纬度较低,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太阳活动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太阳辐射本身不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C错误;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受太阳辐射影响,D错误。所以选A。
5.C 6.B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带电粒子来自太阳的日冕层,即C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光一般发生在极地地区,在下列所有国家中,挪威和芬兰纬度最高,故B正确;其他国家纬度较低,无法欣赏到极光,A、C、D错误。故选B。
7.C 8.D 解析 第7题,据图分析可知,第24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峰值年出现在2014年,而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由此可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太阳黑子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当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到来后,太阳活动增强,发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的电离层影响增强,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对无线电长波通信影响不大,A错误;极夜出现范围主要与地球运动有关,不受太阳活动影响,B错误;极地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太阳活动对极地的平均气温影响不大,C错误;太阳活动增强,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影响地球磁场,地球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的指针出现偏差,D正确。故选D。
9.C 10.A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年轮宽度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性曲线来看,两者变化周期相似,太阳黑子增多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增加,太阳黑子减少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减小,但变化并未呈一定比例,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不是成正比关系,更不成反比和负相关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0题,年轮宽度的大小表示植物生长的茂盛状况,植物生长状况一般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图中太阳黑子的多少与树木年轮宽度的相关性,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上气候变化会产生明显的影响,A符合题意;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都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因此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C 12.D 13.D 解析 第11题,太阳辐射按照波长从短到长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其中可见光占太阳辐射比重约为50%,且大部分的可见光可以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紫外区的光线大部分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红外线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所以到达屋顶的主要是可见光,C正确,A、B错误。微波是一种电磁波,D错误。故选C。第12题,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以及生物活动等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水体运动、生物出现、风的形成均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A、B、C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喷发的过程,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第1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上海海拔低,降水天气较多,太阳能资源不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A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蕴藏量不大,能源短缺,B错误;太阳能的能量较为分散,获取的难度不低,技术要求较高,C错误;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能需求量大,推广太阳能屋顶能缓解能源紧缺,这是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D。
14.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南部太阳辐射较少,北部太阳辐射较多(或南少北多);平原地区多,山地地区少。
(2)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3)安徽省南部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太阳辐射较弱;多山地,平地少,水汽易集聚,云雾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
(4)为地球生物提供充足稳定的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为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能源。
解析 第(1)题,安徽省各地的太阳辐射总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由于南北地势的差异,安徽省南部地区地势相对较高,其山地较多,容易受到地形的遮挡,因此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少;而北部地区相对平坦,较少受到地形的影响,因此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多。第(2)题,利用太阳能热量加热水,为家庭、学校、酒店等提供热水供应。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太阳能路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储存能量,供路灯夜间照明使用。太阳能电池:用于供电或充电。太阳能灶: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第(3)题,安徽省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常年云层较厚,降水相对较多,因此阳光照射受到云层遮挡,太阳辐射较弱,不利于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转和发电效率的提高。安徽省南部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平原地形较少,地形复杂,这会导致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受到一定的地形限制。安徽省南部多山地,地形复杂,水汽易于在山地间集聚,导致云雾天气较多,云雾的存在会影响阳光的直接照射,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利于光伏电站的正常发电运行。第(4)题,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太阳辐射的热量能够维持地球的温度,使得地球处于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范围内。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供暖、提供热水等,使其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