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08: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地地层剖面图,通过对比发现缺失M地层。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示意该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繁盛物种。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地层由老到新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2.乙地层形成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的沙漠 B.寒冷的极地
C.热带的海洋 D.暖湿的湖岸
3.该地缺失M地层的原因可能是(  )
①M地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 ②M地层形成后受外力堆积 ③M地层形成时该地地势较高 ④M地层形成时该地地势较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年4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称:古生物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沉积岩地层中发现一具小型哺乳动物完整的骨架化石,将其命名为“疯狂野兽”。这项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新线索。下图为“疯狂野兽”化石。据此完成第4~5题。
4.“疯狂野兽”所在地质年代(  )
A.被子植物繁盛 B.蕨类植物繁盛
C.爬行动物盛行 D.哺乳动物盛行
5.下列有关沉积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古代地层生物化石较简单
B.埋藏浅的一般形成较早
C.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D.与地理环境无明显关联性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此后,地球系统的地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划分为几个重要的地质年代。下图为某地质年代地球环境景观图。据此完成第6~8题。
6.图中所示的地质年代为(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7.该地质年代的海陆分布状况是(  )
A.陆地面积逐渐大于海洋
B.海洋向北极圈附近漂移
C.联合古陆开始逐渐解体
D.大西洋洋底的海岭隆起
8.该地质年代末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B.强烈的地震灾害频发
C.恐龙在地球上消失
D.陆地基本被冰川覆盖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近期,在福建上杭发现全球较为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图1)。图2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1题。
图1
图2
9.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恐龙统治地球时期,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11.地球演化历程中,恐龙繁盛的年代(  )
A.鸟类灭绝 B.成铁矿时期
C.裸子植物兴盛 D.原核生物出现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被大量蕨类植物占领。北秦岭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下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
A.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
B.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
C.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
D.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
13.在图示时期,与北秦岭相比,南秦岭(  )
A.煤炭资源更丰富 B.植被种类更多
C.岩层中化石更多 D.山坡短且陡峭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银杏树在我国的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其在我国水平分布规律是:北纬30°附近的银杏,其东西分布的距离最长,随着纬度增加或减少,银杏分布的东西距离逐渐缩短,纬度越高,银杏的分布越趋向于东部沿海;纬度越低,银杏的分布越趋向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
材料二 银杏为我国特有,喜温凉湿润环境,目前在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山区可见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银杏树也分布较广,当地政府积极发展银杏产业,某著名制药企业在云南打造了多个银杏叶供应基地,用来进行生物制药。下图示意云南省银杏基地的分布。
(1)银杏属植物界裸子植物门,是     地质年代时期孑遗的稀有树种,其所属的植被类型为       。
(2)秋季,银杏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退去,叶黄素等留下来,银杏呈现黄色。下列大城市中银杏叶全部变色最晚的可能是(  )
A.重庆 B.贵阳
C.昆明 D.河内
(3)分析我国银杏树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4)说明制药集团银杏产业发展首选云南的理由。
(5)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阐述云南大力发展银杏产业的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1.C 2.D 3.A 解析 第1题,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故自下而上形成的年代由老到新,C符合情况,A、B、D错误。故选C。第2题,乙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恐龙主要是中生代陆地爬行动物,其生活的中生代是陆地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可推知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环境可能是暖湿的湖岸,D正确;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热带的海洋不符合大量恐龙生活的环境,A、B、C错误。故选D。第3题,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是形成时期未发生沉积作用或者已经形成,但后被外力侵蚀掉了,据此可知,①正确,②错误;地势较高容易受到侵蚀,地势较低容易堆积沉积物,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A。
4.C 5.A 解析 第4题,由题目“这项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新线索”可知,该化石出现在中生代,此时期爬行动物兴盛,C对;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盛行时期为新生代,A、D错;蕨类植物盛行出现在古生代,B错。综上,本题选C。第5题,太古代生命种类少,等级低,故地层的生物化石简单,A对;埋藏浅的地层形成时间晚,B错;沉积地层可能含有化石,但并不代表一定有化石,C错;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能指示当时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D错。综上,本题选A。
6.D 7.C 8.C 解析 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在中生代最为繁盛,于中生代末期灭绝。因此,图中所示的地质年代为是中生代,故选D。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始地球时期陆地大于海洋,之后海洋面积逐渐增大,未曾出现陆地面积逐渐大于海洋,A错;海陆变迁是板块漂移,不是海洋漂移,说法有误,B错;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C对;大西洋洋底的海岭隆起发生在新生代,D错。故选C。第8题,喜马拉雅山脉所在的广大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A错;中生代末期没有频发强烈的地震灾害,B错;恐龙在地球上消失发生于中生代末期,C对;陆地基本被冰川覆盖发生于冰川时期,最早是在前寒武纪,D错。故选C。
9.C 10.A 11.C 解析 第9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第10题,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暖干,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中后期逐渐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灭绝,A错误;重要的成铁矿时期主要为前寒武纪,B错误;裸子植物兴盛于中生代,C正确;原核生物出现于太古宙,D错误。故选C。
12.A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山脉,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扬子板块并没有断裂下陷,B错误;板块张裂处一般形成裂谷和海洋,C错误;只有河流沉积不可能形成高大的山脉,D错误。所以选A。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被大量蕨类植物占领,而此时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所以南秦岭植被种类更少;煤炭资源是沉积作用形成,所以南秦岭煤炭资源不丰富,A、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秦岭岩浆活动频繁,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所以南秦岭岩层中化石更多,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质历史时期,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相对平缓,北秦岭位于两个板块交界处,上升为陆地时间较久,地壳岩浆活动频繁,且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所以北秦岭山坡短且陡峭,D错误。所以选C。
14.答案 (1)中生代 温带落叶阔叶林
(2)D
(3)随着纬度的增加,西部气候干燥,对银杏生长不利,因此分布趋向东部沿海;随着纬度降低,热量增多,西南部高原山地气候温凉,适宜银杏生长。
(4)云南山地适宜银杏生长,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当地政策支持。
(5)充分开发当地气候生物资源种植银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医药制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山地种植银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利于生态保护。
解析 第(1)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杏属植物界裸子植物门,是中生代地质年代时期孑遗的稀有树种;根据“喜温凉湿润环境,目前在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山区可见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可知,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的山上,所属的植被类型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热量的减少,银杏树越早枯黄,A、B、C、D中,河内纬度最低,热量最多,所以银杏叶全部变色最晚,故选D。第(3)题,由材料可知,银杏树在我国水平分布规律是北纬30°线附近的银杏,其东西分布的距离最长,随着纬度的增加或减少,银杏分布的东西距离逐渐缩短,纬度越高,银杏的分布越趋向于东部沿海,纬度越低,银杏的分布越趋向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这是因为银杏树喜温凉湿润,北纬30°线附近气候最适宜;随着纬度的增加,西部气候干燥,对生长不利,故分布越趋向于东部沿海;随着纬度降低,热量增多,西南部的高原山区气候才适宜其生长。第(4)题,某制药集团银杏产业发展首选云南主要是因为云南山地具有适宜银杏生长的气候条件,产业基础较好;云南银杏叶中有效成分高,质量好;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第(5)题,云南大力发展银杏产业,用来进行生物制药。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规模扩大,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医药制药产业发展。纬度低的地区,银杏的分布趋向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山区大面积种植银杏,可减少水土流失等灾害,利于生态保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