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测评--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测评--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08:4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天体公转轨道与地球相邻,则最可能是 (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2.甲天体和地球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积大、密度大 B.质量小、密度大
C.体积小、密度小 D.质量大、密度小
[2023陕西师大附中校考]下图中S和Y天体均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自转周期为7天,其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读图,完成第3~4题。
3.Y天体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4.关于S天体的推理,正确的是(  )
A.表层平均温度低是因为没有大气层
B.冰盖下有海洋是因为自转周期适中
C.液态水为生命的进化提供有利条件
D.其表面能量主要来源于绕木星旋转
云量以一日内云层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少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2023年5月,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在四川稻城主体竣工。它能实时监测太阳“打喷嚏”,即对太阳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进行高精度成像观测,并对空间天气进行预警。据此完成第7~8题。
7.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建成后,可实时监测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
A.光球层的太阳黑子 B.色球层的耀斑
C.光球层的太阳风 D.日冕层的日珥
8.该望远镜对空间天气预警是为了(  )
A.预报极光观赏时间
B.播报民航雷雨天气
C.调整地面磁场方向
D.应对短波通信障碍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最早出现在3亿年前。下图为三眼恐龙虾照片与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三眼恐龙虾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10.下列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B.古生代末期地球开始出现生命大爆发
C.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发展迅速
D.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50%海洋无脊椎物种灭绝
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  )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生物多样性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
D.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有关
1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寒冷,冰雪广布
C.湿润,森林茂密
D.全球气候分异明显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面两图为横波和纵波穿过地球内部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1
图2
1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推断图1所示地震波类型及地核所处三态类型为(  )
A.横波,固态 B.纵波,固态
C.横波,液态 D.纵波,液态
14.图中地核与其相邻圈层的分界面名称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康拉德面 D.雷波蒂面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并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28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1)。图2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1
图2
15.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
A.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B.地核—古登堡面—地幔—岩石圈
C.软流层—莫霍面—地壳—岩石圈
D.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面—地壳
1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大气圈,氮和氧是其含量最多的成分
B.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不连续圈层
C.③是岩石圈,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D.④是生物圈,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8分)读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图1)、太阳系局部模式图(图2)和地球昼夜分布图(图3),完成下列各题。
(1)《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1中的  层(填字母),图1中的  层(填字母)产生的耀斑现象,会抛出高能带电粒子冲进地球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摩擦产生    现象。(6分)
(2)将图2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②    ,③    。太阳系中各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①     ,②共面性,③     。(6分)
(3)若地球在①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2分)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体积将会变小
C.变为炽热的“火球”
D.大气层将会消失
(4)图中显示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什么 (4分)
18.[2024广西河池八校联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位于秦岭以北的我国“十大火炉”城市之一的西安,楼顶上齐刷刷地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如图所示。
(1)说明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西安发展光伏屋顶的优势条件。(3分)
(2)推测西安城市楼顶太阳能面板的朝向,并说明原因。(4分)
(3)分析与西安相比,位于秦岭以南的成都市区几乎看不到太阳能装置的原因。(3分)
19.(15分)读某时期地质年代简表,完成下列各题。
(1)甲是      ,该时期距今      —      。(3分)
(2)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6分)
(3)描述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进化特征。(3分)
(4)说明该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和海陆格局的变化特点。(3分)
20.(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2年1月1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首都努库阿洛法出现1.2米高的海啸,喷发的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海面升起。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岩石圈由    和      顶部组成。(填圈层名称)(4分)
(2)此次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可能来自    层。(2分)
(3)指出此次海底火山喷发主要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3分)
参考答案
第一章测评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甲天体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更远,所以甲天体可能是火星。第2题,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类地行星与巨行星、远日行星相比,具有质量小、密度大的特点。
3.D 4.C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Y天体绕着木星旋转,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所以是木星的卫星,D正确;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行星是围绕恒星旋转的天体,故A、B、C错误。故选D。第4题,由材料可知,S天体距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故表面气温较低,并非是没有大气层,A错误;S天体的表面温度较低,有冰盖存在,减少了水分蒸发,是冰盖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与自转周期无关,B错误;液态水是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液态水为生命进化发展提供条件,C正确;木星是行星,不会为S天体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
5.B 6.A 解析 第5题,根据题意可知,等值线数值越大,云量越大,阴雨天气多;等值线数值越小,云量越小,晴朗天气多。图中甲地等值线数值小于乙地,因此甲处晴朗天气多,气温日较差大。第6题,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特征可知,该地等值线向低值弯曲,表明云量比周围大。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乙地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受地形影响,湿润的水汽自南向北深入,云量增大。
7.B 8.D 解析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的成因为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和材料中“它能实时监测太阳‘打喷嚏’,即对太阳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进行高精度成像观测”所述一致;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日珥出现在色球层。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爆发时会扰乱电离层,干扰短波通信,需要提前预警;灾害性天气需要预警,极光观赏不属于预警范围;雷雨天气与太阳活动无关。
9.C 10.C 解析 第9题,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最早出现在3亿年前,结合图可知三眼恐龙虾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第10题,“恐龙时代”为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生命大爆发是发生在距今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在古生代末期,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11.D 12.C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图中所示五次物种灭绝,温度均发生变化,说明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有关;从图中可以得出,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种类丰富,新近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生物多样性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第12题,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森林植被,森林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为气候较为湿润;干燥、寒冷不适宜森林大量生长;森林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是偏湿润的,全球气候分异状况与森林是否繁茂不存在必然性关联。
13.C 14.B 解析 第13题,由已学知识可知,外地核呈熔融状态,横波无法穿透,故无法穿过地核,因此图1地震波为横波。第14题,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故地核与其相邻圈层的分界面名称为古登堡面。
15.D 16.A 解析 第15题,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之上是上地幔顶部,再往上依次是莫霍面、地壳,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面—地壳。地核、下地幔位于软流层之下。第16题,①是大气圈,氮和氧的体积分数达99%,是大气含量最多的成分;②是水圈,水圈经水循环环节形成了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④是上地幔,不是生物圈。
17.答案 (1)太阳黑子 B A 极光
(2)水星 金星 同向性 近圆性
(3)A
(4)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解析 第(1)题,“黑气”即太阳黑子,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光球层,即图1中的B层;耀斑现象出现在色球层,即图1中的A层;高能带电粒子冲进地球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第(2)题,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②是水星,③是金星。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特征。第(3)题,若地球在①行星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太过遥远,获得太阳辐射大大减少,将会变为寒冷的“冰球”,A正确,C错误;地球的大气层主要和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有关,大气层并不会消失,地球的体积也并不会变小,B、D错。故选A。第(4)题,图中显示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适宜,地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其次,图中显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地球拥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正值壮年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18.答案 (1)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2)朝向:南。
原因:一天中大多数时候太阳从南方照射过来,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太阳能面板朝向正南能够获取更多太阳能。
(3)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天,太阳能资源贫乏。
解析 第(1)题,西安位于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第(2)题,西安市位于北温带,终年在太阳直射点以北,年内光照多从偏南侧照射而来,所以为了充分接收太阳光,太阳能面板应该朝南,太阳能面板朝向正南能够获取更多太阳能。第(3)题,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且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多阴雨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贫乏。
19.答案 (1)古生代 5.41亿年 2.52亿年
(2)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3)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陆地上出现了低等的植物,出现早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4)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
解析 据图中信息“原始鱼出现”“陆生四足动物出现”等可知,图示历史时期为古生代。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陆地上动物不断出现,出现了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此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海陆面积不断变化。
20.答案 (1)地壳 上地幔
(2)软流
(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解析 第(1)题,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第(2)题,岩浆的发源地是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第(3)题,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直接进入大气圈,沉降之后会进入水圈,火山喷发也会影响生物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