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5节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5节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08: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
2.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  )
A.温度约为26 ℃
B.纬度约为5°S
C.盐度约为35.6‰
D.密度约为1.021 5克/厘米3
3.③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
三沙市(16°52'N,112°20'E)作为我国最南端的海岛城市,在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淡水。在政府的支持下,三沙市引入风光互补新能源海水淡化设备来化解用水难题。据此完成第4~5题。
4.与单一利用相比,风光互补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的优势在于(  )
A.建设成本更低 B.政府支持力度更大
C.技术要求更低 D.能源供应更加稳定
5.三沙市附近海区海水随深度的增加(  )
①盐度下降 ②盐度上升 ③密度增大 ④密度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陕西西安铁一中期中]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7.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加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减小
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与纬度没有关系
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下图示意某区域海水盐度、温度与密度关系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随海水温度的增加,海水密度受盐度的影响(  )
A.增大 B.保持不变
C.波动变化 D.减小
9.据图推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  )
A.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回归线附近最高
D.中纬度最高
10.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下图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
(2)说明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
(3)乙海区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是          ,其危害有   。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某研究小组在我国北海廉州湾河口区至湾口区(连接海湾和海洋的通道)选定9个采样点,用来测量海水盐度。图1为采样点分布图,图2为不同季节9个采样点盐度统计。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1
图2
11.廉州湾海水盐度(  )
A.各采样点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B.大致在河口区低,湾口区高
C.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D.季节差异最大值出现在采样点5
12.影响廉州湾盐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径流量 B.气温
C.降水量 D.洋流
营口盐场位于我国四大盐区的辽东湾盐区,是辽宁省最大的盐场。营口盐场地处辽东半岛西北沿海,占地175平方千米,素有“百里银滩”之称,当地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夏秋季。下图为营口盐场晒盐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推测营口盐场晒盐旺季集中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营口盐场晒盐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地形平坦 ②降水丰富 ③风力较小 ④多晴朗天气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不同海域的海水密度存在差异,海水密度的差异会导致海水有规律地流动。掌握自然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做科学的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控制地中海,英国占领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水道),德军潜艇关闭发动机利用密度流浮潜在表层或深潜到底层,随洋流进出直布罗陀海峡,发动机没有噪声很难被英军发现。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B.一般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C.一般海水深度越大,密度越小
D.一般越靠近河口,海水密度越大
16.关于德军潜艇进出地中海及原因描述组合正确的是(  )
①进地中海 ②出地中海 ③深潜 ④浮潜 ⑤地中海海水密度大 ⑥地中海海水密度小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渤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辽东半岛东岸及鸭绿江口近岸区域也会结冰,但面积小,冰情轻。读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7~19题。
17.辽东半岛东岸盛冰期海冰较西岸面积小的原因是 (  )
A.纬度较低 B.海域开放
C.洋流影响较小 D.海水盐度低
18.辽东湾东岸的海冰平均厚度大于西岸,下列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
A.东岸是冬季风迎风岸
B.东岸海水深度更深
C.西岸冬季降雪量较少
D.西岸海冰流动性弱
19.辽东湾海湾封冻会导致(  )
A.海域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D.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佩枯错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紧邻喜马拉雅冰川的大型湖泊。全新世(距今约1.1万年)以来,受季风降水和冰川融水的影响,佩枯错湖泊水位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也在湖泊南部入湖河流的河床上留下了地质痕迹。图1为佩枯错位置示意图,图2为佩枯错水位变化与本区域古气候变化示意图(注:千年的单位为ka)。
图1
图2
(1)佩枯错内部盐度差异较大,南部低于北部,试分析其原因。
(2)分别指出A、B、C三个时段湖面水位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分析湖泊水位变化对入湖河流河床形态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A 2.A 3.B 解析 第1题,图中②曲线从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①曲线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A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值在10°N附近,该处表层海水的温度约为26 ℃,A正确;盐度约为34.5‰;密度约为1.022 5克/厘米3。第3题,曲线③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和蒸发量等。从图中看甲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B正确。
4.D 5.A 解析 第4题,风光互补能源供应系统克服了风能和太阳能稳定性差和联系性差的缺点,故D正确;但是技术要求高,建设成本高,故A、C错误;政府政策支持在多个领域存在,不是主要优势,故B错误。故选D。第5题,三沙市(16°52'N,112°20'E)位于低纬度地区。在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先降低后增加,而三沙市周边海区海水深度不深,故随深度增加,盐度降低,①正确,②错误;在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但到一定深度之下(1 000米),海水密度基本不变,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6.B 7.A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浮力大小与海水密度大致呈正相关,如果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明显减小,则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从而产生“掉深”现象,B正确;盐度与密度大致呈正相关,温度大致与密度呈负相关,如果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或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都会导致密度向下急剧增加,不会产生“掉深”现象,A、C错误;水下滑坡可能会引起海啸,不会导致浮力急剧变化,不会造成“掉深”现象,D错误。故选B。第7题,主要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加,A正确;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温度和压力垂直变化,海水密度一般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受温度、盐度影响,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与纬度有关,C错误;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影响海水运动,D错误。故选A。
8.D 9.B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增加,海水密度曲线的斜率变小,由此可以说明随着海水温度增加,海水密度受盐度的影响减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图中反映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大洋表层水温受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温度逐渐降低,海水密度逐渐增大,低纬度地区海水密度较小,高纬度地区较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受周边陆地影响大。
(2)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形成一个低温中心。
(3)海洋石油污染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发展;影响海滨旅游
解析 第(1)题,表层海水温度高的原因可从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日照时间的长短、天气、大气运动、陆地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东南部等温线数值大,西北部数值小,西部等温线出现了闭合中心。因此,表层海水温度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形成一个低温中心。第(3)题,由图中的石油分布可知,乙海区可能出现的海洋环境问题是石油污染,其危害有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发展、影响海滨旅游等。
11.B 12.A 解析 第11题,据图可知,廉州湾冬季各采样点的海水盐度普遍高于夏季,A错误;据图可知,距离河口近的采样点的夏季海水盐度低于湾口区的采样点,而且靠近河口的海域,受河流注入的淡水影响大,对盐分的稀释作用强,故该海域的盐度大致在河口区低,湾口区高,B正确;该海湾面积相对较小,同时根据各采样点的海水盐度分布来看,该海湾盐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特点并不明显,C错误;该海湾海水盐度季节差异最大值出现在采样点4,而采样点5的季节差异最小,D错误。故选B。第12题,该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河流注入海湾的径流量大,对盐分的稀释作用强,靠近河口的采样点在夏季盐度相对较低,而距离河流入海口较远的海域,其盐度相对较高,而冬季由于河流径流量减少,河口与湾口的盐度差异不明显,由此可知,径流量是影响该海域盐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气温、降水量虽然会影响海水盐度,但该海湾范围不大,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较小,所以气温和降水量不是影响该海湾盐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B、C错误;该海域靠近陆地,距离大洋较远,洋流活动较弱,对盐度影响小,D错误。故选A。
13.A 14.D 解析 第13题,由题中信息可知,当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冬季气温低,蒸发弱;春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较高,且风力较大,有利于水分蒸发,便于晒盐。故A正确。第1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场需要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等有利于蒸发的气候条件和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营口盐场晒盐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地形平坦和④多晴朗天气,②降水丰富和③风力较小并非有利因素,排除A、B、C,故选D。
15.A 16.C 解析 第15题,一般来说,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A正确;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B错;海水深度越大,密度越大,C错;越靠近河口,海水密度越小,D错。故选A。第16题,地中海海水密度大于大西洋海水密度。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大西洋流入密度大的地中海,底部海水从密度大的地中海流入密度小的大西洋。因此,进入地中海潜艇应该浮潜在表层,①④⑤的组合是正确的。故选C。
17.B 18.A 19.C 解析 第17题,辽东半岛东岸和西岸纬度相当,A错误。辽东半岛东岸与西岸相比,海域较开放,与海水交换频繁,水温较高,海冰较少,B正确。辽东半岛东岸与西岸受洋流的影响都较小,C错误。辽东半岛西岸受陆地径流汇入、海域封闭等影响,海水盐度较低,海冰面积较大,D错误。故选B。第18题,东岸为冬季风迎风岸,气温降低,盛行风吹拂,海冰厚度大,A正确;无证据表明东岸海水深度更深,B错误;降雪量多少对海冰影响不大,C错误;在盛行风作用下,西岸海冰向东流动,D错误。故选A。第19题,辽东湾海湾封冻,海水结冰,蒸发减弱,上空空气湿度降低,A错误;海水结冰,水汽减少,降雪也减少,B错误;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加强,D错误;海冰形成,盐分析出,加之河流结冰,冰下盐度高,C正确。故选C。
20.答案 (1)南部发育有多条入湖主要河流,大量泥沙堆积于南岸,湖水浅,水量少;大量河水汇入,稀释作用明显。
(2)A时段特点:湖泊处于高水位。主要原因:此时(西南)季风不强,但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有大量冰川融水补给湖泊。
B时段特点:湖泊水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此时(西南)季风强度已明显减弱,降水量减少,同时经历长时间消融损耗后,冰川融水补给也减少。
C时段特点:湖泊水位再次下降。主要原因:(西南)季风进一步减弱,降水量减少,同时太阳辐射较弱,冰川消融减缓。
(3)湖泊水位下降时,入湖河流的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加快;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湖泊水位间歇性下降,导致入湖河流形成阶梯状河谷。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部相比,湖泊南部入湖河流数量较多,河水中的淡水会稀释湖水中的盐分,从而导致沿岸水的盐度较低。此外,由于河流通常挟带了大量的泥沙,这些物质也会在河口附近沉积下来,形成一个浅水区域。这个浅水区域的水深相对较浅,水流缓慢,使得盐度较低的水更容易在这里积聚。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时段该湖泊处于高水位,B时段湖泊水位明显下降,C时段湖泊水位再次下降,结合文字材料可知,全新世(距今约1.1万年)以来,受季风降水和冰川融水的影响,佩枯错湖泊水位发生变化,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时段西南季风强度在持续上升,且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有大量冰川融水补给湖泊,导致此时湖泊水位较高,而到了B、C时段,西南季风强度在减弱,降水量减少,雨水补给减少,同时太阳辐射减弱,冰川消融减缓,且经过长时间消融损耗后,冰川融水补给也减少,最终导致B、C时段湖泊水位明显下降。第(3)题,由上题可知,湖泊水位在间歇性下降,而湖泊水位下降时可导致入湖河流的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因此湖泊水位间歇性下降,导致入湖河流形成阶梯状河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