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测评--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测评--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09: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挪威松恩峡湾(如下图)位于欧洲北部沿海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松恩峡湾的主要动力是(  )
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2.松恩峡湾景观最突出特点是(  )
A.崖壁陡峭 B.孤峰林立
C.“V”形谷 D.岩体破碎
霜降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气温低于0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下表为我国某市10月26—29日天气预报图,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5题。
日期 10月26日 10月27日 10月28日 10月29日
天气 晴转多云 小雨 多云 晴
气温 7—17 ℃ 8—20 ℃ 1—15 ℃ -4—8 ℃
风向 西南风 西南风 北风 西北风
风力 微风 3—4级 4—5级 微风
3.根据表格信息,判断该市清晨最有可能出现霜的日期是(  )
A.10月26日 B.10月27日
C.10月28日 D.10月29日
4.霜的形成得益于图中的(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5.下列措施中预防农作物霜冻灾害效果明显的是 (  )
①在霜冻发生之前灌水 ②燃烧禾草、作物秸秆等形成烟雾 ③植树造林,增大地面热容量 ④用草帘、草灰、尼龙布、纸张等覆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态植草沟(图)是指城市中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读图,完成第6~7题。
6.生态植草沟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大气降水
C.增加地下径流
D.减少植物蒸腾
7.与传统排水系统相比,生态植草沟的主要优点是 (  )
A.净化雨水径流
B.加重土壤盐渍化
C.加剧水土流失
D.提高雨水利用率
依据河口地区海水涨潮平均流量与河流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之比,将河口附近盐淡水混合强度由弱到强分为三种类型:A型≤4、40>B型>4、C型≥40。下图为我国部分河口盐淡水混合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图中,盐淡水混合强度最弱的河口位于(  )
A.辽河口 B.黄河口
C.长江口 D.钱塘江口
9.钱塘江口涨潮平均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河口形态,外宽内窄
B.位于沿海,风力强劲
C.天体作用,引潮力大
D.河流短小,径流量少
10.忽略海水涨潮平均流量影响,我国各河口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  )
A.由北向南逐渐增强
B.夏季多雨时期减弱
C.朔望大潮时期增强
D.南方地区变率较大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形成渔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①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降温增湿 B.增温增湿
C.增温减湿 D.降温减湿
茶花(南方花卉品种)因花期较长深受人们喜爱,北方很多市民发现,从南方网购的茶花养殖一段时间后会长势不好,直至枯萎死亡。若及时将根部黏土更换成当地土壤,茶花会长势很好,后期管理得当,还会枝繁叶茂,年年开花。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北方市民购买茶花后需要更换根部黏土,是因为黏土(  )
A.透水性较差
B.无机盐含量低
C.保水性能弱
D.有机质含量低
14.网购到北方的茶花后期管理中最需要改变的是 (  )
A.土壤疏松度 B.土壤湿度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肥力
色季拉山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西北侧。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地形影响,该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读色季拉山植被垂直带谱图(下图),完成第15~16题。
15.色季拉山东坡较西坡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东坡 (  )
A.较西坡纬度位置低,热量条件好
B.属于阴坡,光热适度而水分蒸发弱
C.基带较西坡海拔低,水分条件好
D.属印度洋水汽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16.暗针叶林带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反映该区域比针阔叶混交林地带(  )
A.夏季气温高,植物的生产量高
B.湿冷,有机质的分解慢、积累多
C.从高海拔地带流入的有机碳多
D.林内光照不足,微生物生长困难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如下图)。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提高。现如今豫东平原曾经的“沙丘群”已是绿色长城。
(1)说明决口扇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豫东平原形成大面积沙丘和沙地的成因。(4分)
(3)简述治理豫东平原的沙丘和沙地采取的可行性措施。(5分)
18.[2024重庆高二开学考试](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成都市区地处成都平原,西临青藏高原边缘的龙门山,东临四川盆地中的龙泉山(市区距龙泉山较近),局地环流形势受地形和建成区环境影响较大,东侧较西侧复杂。在背景风较弱的时期,成都市区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研究表明,较强的谷风可以越过山顶到达背风坡。下图示意成都东西向地形剖面。
(1)成都市区东侧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5分)
(2)从东侧地形和城区位置的角度,简述成都市区东侧环流较西侧复杂的原因。(4分)
(3)与下午相比,从山谷风角度推测成都市区西侧夜晚空气质量的差别并分析原因。(4分)
19.(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陆架浅海,其上空属东亚季风的控制范围,夏季高温多雨,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在垂直方向上差异大,冬季温度、盐度在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每年春季,黄海中部的洼地深层和底部开始出现低温、高盐的水团,即“黄海冷水团”,夏季最为强盛,秋季开始衰退,冬季消失。冷水团的发现,使我国开创了世界上在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的先河。近年来,受气候变迁、全球变暖、海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冷水团越来越不稳定。下图为某年黄海春季表层温度、盐度分布图。
(1)描述该季节图示M区域表层水温分布特点,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4分)
(2)该季节图中①②③附近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是    。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垂直方向上自黄海冷水团至海洋表层海水密度差异较大,试分析夏季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的原因。(4分)
(3)评价黄海冷水团对黄海海域海水养殖业的影响。(5分)
20.(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蝇少,苹果生长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地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层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位置。
(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4分)
(2)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质优的原因。(3分)
(3)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3分)
(4)为减缓岛屿上土层变薄的趋势,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参考答案
第二章测评
1.C 2.A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流水侵蚀多形成河谷(“V”形谷、槽形谷);海浪侵蚀多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蚀地貌;挪威松恩峡湾形成的主要动力为冰川侵蚀;风力侵蚀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第2题,通过观察景观图,松恩峡湾景观的地貌特点是崖壁陡峭;孤峰林立为地表喀斯特地貌特点;流水下蚀作用多形成“V”形谷地貌;断层处表现出岩体破碎的特征。
3.D 4.C 5.B 解析 第3题,霜冻产生的气温条件:①水汽充足;②地物温度达到0 ℃以下。10月26日、27日最低温都在七八摄氏度;10月28日最低气温为1 ℃;10月29日,最低温为-4 ℃,且天气状况为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热量损失较多,故最有可能产生霜。第4题,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长波辐射。第5题,灌溉能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使地温降温幅度减小,且灌溉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结冰能够放热,①正确;焚烧秸秆,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烟尘增多,增加了大气逆辐射,②正确;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面热容量,减缓该地放热速度,但是跟其他三种方式比较,不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且通过这种方式来防冻害不切实际,③错误;用草帘、尼龙布等覆盖既可以防止外围冷空气的袭击,又可以减弱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④正确。
6.C 7.A 解析 第6题,相对于传统排水系统,生态植草沟增大了植被覆盖率,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生态植草沟可以增大下渗,增大了地下径流,减小了地表径流,A错误,C正确;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会增大植物蒸腾,从而增加区域大气降水,B、D错误。故选C。第7题,与传统排水系统相比,生态植草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利用弹性的排蓄空间降低雨水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压力,因此生态植草沟的主要优点是净化雨水径流,A正确;由材料可知,生态植草沟用于城市,并不是主要用于治理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B、C错误;生态植草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提高雨水利用率主要体现在后期的应用,D错误。故选A。
8.B 9.A 10.B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给出的定义,辽河盐淡水混合强度为B型、黄河盐淡水混合强度为A型、长江盐淡水混合强度为B型、钱塘江盐淡水混合强度为C型,盐淡水混合强度最弱的河口位于黄河口。第9题,通过观察河口形态可知,钱塘江河口呈现出喇叭形,河口形态外宽内窄,使得潮水涌入量大;长江口、黄河口均位于沿海,受天体引力作用,但涨潮平均流量较小,说明沿海、天体引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河流短小,径流量少与涨潮平均流量关系不大。第10题,忽略海水涨潮平均流量影响,我国各河口盐度受入海径流、海域盐度因素影响,海域盐度变化特征呈现出从副热带海域向南北递减,我国河口盐度不会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增强,A错误;夏季降水量增多,河流径流增多,稀释增强,河口盐度状况减弱;朔望大潮时期,不同河口海水涨潮平均流量不同造成盐度的变化,但现在不考虑海水涨潮平均流量,所以在涨潮时期河口盐度变化需要考虑河口径流情况,并不是朔望大潮时期增强;南方地区径流量变化较小,河口盐度变化率小。
11.B 12.D 解析 第11题,读图,乙地位于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甲、丙、丁都是单一的风海流,不容易形成渔场。第12题,①处是寒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使沿岸气候更加干燥。
13.A 14.C 解析 第13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更换根部黏土后,茶花会长势很好,说明黏土透水性差;养殖的茶花所需养分主要来自人工施肥,根部黏土无机盐和有机质含量对是否能生长影响不大;黏土保水性强。第14题,茶花喜欢酸性环境,原装黏土为酸性土壤,更换土壤后,酸碱性发生改变,后期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度,疏松度、湿度、肥力影响不大。
15.D 16.B 解析 第15题,由材料可知,色季拉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位置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与西坡相比,东坡属印度洋水汽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因此东坡较西坡物种丰富,D正确;东坡和西坡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阴坡位于北坡,B错误;东坡和西坡的基带都有针阔叶混交林,因此基带较西坡海拔低不是导致东坡较西坡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第16题,暗针叶林带分布海拔比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夏季气温更低,A错误;暗针叶林带分布海拔更高,气温更低,气候湿冷,有机质的分解慢、积累多,B正确;高海拔地带为高寒灌丛草甸,流入的有机碳少,C错误;针阔叶混交林带林内光照条件也差,D错误。故选B。
17.答案 (1)洪水期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水流冲破天然堤,地势趋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逐渐堆积。
(2)决口扇带来丰富的沙源;冬春季节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面裸露。
(3)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防护林;设置沙障等。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可知,决口扇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泥沙堆积而成。由示意图和材料可以看出,当河流在洪水期时,流量增大,挟带大量泥沙冲垮天然河堤,而由于附近地势平坦,河流的流速减慢,致使泥沙在决堤处大量堆积,从而形成决口扇。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丘属于风成地貌,其形成必须要有风的作用和丰富的沙粒。结合材料分析可得,沙地和沙丘附近为决口扇,能够为其形成带来丰富的沙源;同时,冬春季节,该地盛行西北风,风力强盛,风沙堆积频繁。此外,由于沙地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人们只能开垦更多耕地,土地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地表裸露,土壤侵蚀,沙地的面积进一步增大。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采用草方格等方式设置沙障,从而削弱风速,减轻风沙堆积;此外,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改善当地环境;在生产生活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方式保持水土平衡。
18.答案 (1)龙泉山高度较低,上午太阳照射龙泉山东坡,东坡升温后气流上升,越过山顶后受重力影响加速下沉,形成偏东风;成都市区因热岛效应,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吸引偏东风深入;成都经度位置偏西,地方时慢于北京时间,平原风(谷风)取代山风的时间较晚。
(2)东侧的龙泉山较矮,存在越过山顶的下沉气流;市区东侧距离山脉更近,下垫面热力性质对比更明显。
(3)下午空气质量更好。夜晚东西两侧山地降温快,形成下沉气流,山风使冷空气下沉到市区;成都市区由于热岛效应,且盆地不易散热,气温较高,暖空气抬升;易出现逆温,大气层结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下午盛行较强的平原风(谷风),成都东部龙泉山海拔低,污染物向东侧扩散,空气质量改善。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较强的山谷风可以越过山顶到达背风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龙泉山高度相对较矮,结合图示方向信息可知,上午太阳在偏东侧,太阳照射龙泉山东坡,龙泉山东坡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升温快,吸引东坡气流上升,龙泉山山脉高度较低,气流越过山顶后,在西坡因重力加速下沉。同时,成都市区由于热岛效应,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吸引偏东风深入,形成偏东风。根据材料可知,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市区东侧的偏东风能够持续到中午,成都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西,经度位置偏西,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谷风取代山风的时间较晚。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成都市区东邻四川盆地中的龙泉山,且市区距龙泉山较近,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更为明显。成都市区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东侧的龙泉山较矮,存在越过山顶的下沉气流,所以成都市区东侧环流较西侧更为复杂。第(3)题,夜间,两侧山地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受地形影响,冷空气易在市区聚集。同时,受城郊热力环流影响,郊区污染物也容易汇聚到市区,冷空气在谷底聚集,容易导致谷地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易集聚,导致夜晚的空气质量较差。根据前文分析以及材料信息可知,下午,盛行较强的平原风,风由谷地吹向两侧山地,污染易扩散,且龙泉山海拔低,有利于污染物向外转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19.答案 (1)分布特点: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同纬度水温大致西低东高(或同纬度近海水温低于远海)。
影响因素:纬度、海水运动(洋流)、海陆分布等。
(2)③
原因:夏季太阳辐射强,表层水温高,密度低;夏季降水多,淡水注入多,对表层海水盐度有稀释作用,表层盐度降低,密度减小。
(3)利:黄海冷水团水温低,适宜养殖优质冷水鱼;海水水温差异大,适宜生存的海产品种类增多。水温较低,海产品成熟的周期长,品质好。
弊:冷水团越来越不稳定,一旦冷水团发生异常,就可能导致养殖的海产品死亡,养殖业减产。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区域内,南部纬度低,水温高,北部纬度较高,水温低,即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受海陆分布影响,同一纬度,近海水温低于远海,即同纬度水温大致西低东高;沿岸地区,受沿岸冷水流影响,等温线向南凸出。第(2)题,读图可知,该季节图中①②的盐度约是32‰,③的盐度大于33‰,所以,海水密度最大的是③;夏季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的原因:夏季,该海域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表层水温较高,导致密度低;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流入黄海的多,对表层海水盐度有稀释作用,导致表层盐度降低,密度减小。第(3)题,评价类题目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利:黄海冷水团水温低,为养殖优质冷水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表层海水水温高,底层海水水温低,海水水温差异大,适宜多种海产品的养殖,增加海产品的多样性。水温较低,使海产品生长周期延长,且海产品品质好。不利:由材料信息“近年来,受气候变迁、全球变暖、海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冷水团越来越不稳定”可知,受多种因素影响,冷水团越来越不稳定,所以一旦冷水团发生异常,就可能导致养殖的海产品受到威胁,海产品出现死亡甚至减产。
20.答案 (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高于N地。
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土壤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M地位于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
(2)土壤有机质丰富,施用的化肥少;谷地排水较好,适宜苹果生长;水源和空气洁净,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苹果品质高。
(3)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
(4)保护岛上植被,减轻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树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等;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等等。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土壤肥力较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M地位于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因此M地土壤肥力高于N地。第(2)题,主要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排水、土壤污染等方面分析。第(3)题,土层逐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再加上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不断流失,因此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第(4)题,为了减缓岛屿上土层变薄的趋势,应针对土层变薄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植被保护,控制苹果树种植的规模和密度,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对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