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应用程序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发送地震预警信息。下图为小明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截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泸定地震震源位于( )
①软流层 ②上地幔 ③地壳 ④岩石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此次地震,小明所在地与泸定( )
A.震级相同
B.烈度相同
C.震感相同
D.震中距相同
2020年8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四川雅西高速公路一侧山体发生崩塌,导致交通中断。下图示意该处山体崩塌之后的无人机航拍景观。据此完成第3~5题。
3.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 )
A.上游含沙量增大
B.上游流速加快
C.下游水量减少
D.下游水质改善
4.此次崩塌前期变形未被准确发现,主要是由于当地 ( )
A.交通不便 B.河流湍急
C.植被茂密 D.山坡陡峭
5.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 )
A.潜在变形区 B.残留体
C.崩塌源区 D.堆积区
2023年5月8日,洪水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埋了非洲刚果(金)东部南基伍省卡莱赫地区的布丘舒村。刚果(金)经历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此次灾害已致刚果(金)438人死亡,数千人失踪。据此完成第6~7题。
6.此次刚果(金)洪水严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水库大坝垮塌
B.暴雨降水强度大
C.冰川融化引发山洪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7.刚果(金)当地居民在野外遭遇泥石流时,应( )
A.顺泥石流向山下跑
B.逆泥石流向山上跑
C.向垂直于泥石流两岸的高处跑
D.在山谷中找较高大树木躲避
下图示意陇东黄土高原某地3月上旬至11月上旬降水量及土壤0—100厘米含水量的旬分布。据此完成第8~9题。
8.该地区干旱最严重的时段是( )
A.3月上旬至4月下旬
B.5月下旬至6月下旬
C.7月下旬至8月下旬
D.9月中旬至11月上旬
9.初春季节,土壤含水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解冻 B.降水较多
C.引水灌溉 D.地下水上涌
下图为某气象网绘制的某年冬季全国冻哭预警图。在我国大范围地区集体“速冻”中,重庆(29.5°N,106°E)却是一副“众人皆冻我不冻”的姿态。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下列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小 ②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③寒潮常带来严寒、大风、雨雪和霜冻天气 ④寒潮带来的低温,可杀死部分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与武汉(30.5°N,114.4°E)相比,重庆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寒潮难以到达
B.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
C.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
D.位于热带气候区,气温较高
1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A.停止一切生产活动
B.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C.防止取暖时气体中毒
D.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离岸流又被称为回落流(下图),其宽度一般不超过10米,长度一般在30—50米,有的长达700—800米。离岸流的形成是由于大量海水冲向海岸,遇阻溃散,后续海浪持续推挤,海水只能先沿与海岸平行的方向移动,最终在波浪较小的区域汇集起来,形成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流回外海。离岸流持续时间仅有两三分钟,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形成离岸流的主要动力是( )
A.月球引力 B.风力
C.重力 D.水的浮力
14.在海边游泳,如何判断自己突遇离岸流及采取的正确自救措施是( )
A.感觉自己随波浪起伏;首先避免惊慌,然后奋力游向岸边
B.感觉头部被风浪淹没;先垂直于海岸逆流而上,然后登岸
C.发现身体向岸边漂移;先随波逐流,然后全力游向岸边
D.发现身体向外海漂移;先平行海岸游动,伺机游向岸边
黄河三角洲某滨海盐碱地葡萄园在葡萄植株行间种草,提高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当地以自然生草与人工种植本地草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草。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种草后盐碱化程度降低,是因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可以( )
A.增大昼夜的温差
B.减少地下水蒸发
C.改善土壤的质地
D.减少海水的侵蚀
16.与种植单一外来草种相比,当地种草方式更能减少葡萄病虫害。这是因为该方式( )
A.减少地表径流
B.增加地下径流
C.侵占生物栖息地
D.提高生物多样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木兰溪流经福建省莆田市,其上游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 267米,下游平原海拔仅6—7米,受潮汐影响巨大,淤泥层松软深厚,极易造成洪涝和潮灾。
材料二 兴化平原是莆田最主要的农耕区。宋代的木兰陂水利工程,使莆田从泽卤之地逐渐成为沃野良田,却仍未彻底摆脱洪水袭扰。当代莆田人经多方论证、科学模拟,采取裁弯取直、修筑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治理了木兰溪的水患。
材料三 图1为木兰溪流域简图,图2为木兰陂水利工程示意图。
(1)分析木兰溪下游洪灾频发的自然原因。(5分)
(2)说明木兰陂对当地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3)简析当代治理木兰溪水患的工程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4分)
18.[2024贵州遵义高一检测](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毛伊岛是夏威夷群岛中第二大岛屿,植被茂密,风景优美,拉海纳镇街上遍布深富古味的矮小木造建筑,是著名的国际旅游胜地。2023年7月底,当地干旱加剧,8月8日至12日,发生了严重的火灾,使火灾最严重的拉海纳镇成为一片废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附近海面上正经历有记录以来太平洋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飓风。下图示意毛伊岛位置。
(1)分析毛伊岛拉海纳2023年8月火灾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本次火灾对夏威夷群岛造成的环境问题。(4分)
(3)为了减轻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说明该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5分)
1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土耳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东高西低,落差大。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千米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土耳其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之后又有多次6级以上余震。地震发生后又出现了暴雪和冻雨天气。该次地震造成至少41 156人死亡、105 505人受伤,灾区有超过8.4万栋建筑倒塌、严重受损或急需拆除。下图为土耳其地质构造与地震震级示意图。
(1)说明土耳其地震的成因。(4分)
(2)简述此次土耳其地震灾损严重的原因。(4分)
(3)请为减少土耳其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东省平阴县林业局森保站监测人员首次发现了美国白蛾虫卵的一种新天敌,初步判定为瓢虫的一种。
材料二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被首次发现,其幼虫食性很杂。美国白蛾传播途径:一是老熟幼虫爬行及成虫飞翔传播,但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二是幼虫、蛹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白蛾传播到我国的途径是 。(2分)
分析美国白蛾传播速度快的原因。(2分)
(2)美国白蛾属于 灾害,它主要危害 。(4分)
(3)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美国白蛾灾情 (2分)
(4)请你为防治美国白蛾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4分)
参考答案
第三章测评
1.C 2.A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泸定县的震源深度12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深度是17千米,因此泸定地震震源应位于地壳,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因此震源也位于岩石圈,④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该震源深度并没有到达上地幔,①②错误。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此小明所在地与泸定的震级相同;结合图可知,小明所在地距离震中179.4千米,泸定位于震中,因此震中距不同,烈度不同,震感也不相同。
3.C 4.C 5.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崩塌堆积体入河阻塞河道,导致河流上游流速减慢,泥沙沉降,含沙量减小。由于堆积体阻塞河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附近山坡植被茂盛,影响了裂隙等崩塌前兆的发现。当地邻近公路,交通便利。河流在崩塌源区下方,对山体变形监测无影响。山坡陡峭可以通过航拍等手段监测。第5题,由图可知,山体崩塌残留体前缘出现陡峭的凌空面,极易崩塌,再次造成灾害,对交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崩塌源区大部分物质已经向下运移,继续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不大。堆积区物质移动缓慢,对交通安全威胁小。潜在变形区移动将导致前方的残留体崩塌,间接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6.B 7.C 解析 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刚果(金)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较多,该次洪水暴发有可能是由于该地暴雨强度较大,形成洪水,B正确;该地区水库大坝未出现明显垮塌,排除A;该地位于赤道附近,没有大面积冰川,排除C;本地区海拔较高,属于高原地区,排除D。故选B。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在野外遭受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两岸的高处跑,C正确;顺泥石流向山下跑或向山上跑都较为危险,在山谷中找到高大树木躲避也是较为危险的做法,容易遭受泥石流侵袭,排除A、B、D。故选C。
8.B 9.A 解析 第8题,干旱最严重的时段,是土壤含水量最小的时段,并不是降水量最小的时候。3月上旬至4月下旬,降水很少,但土壤的含水量较大,土壤并不干旱;依据图中信息可知,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土壤含水量最小;7月下旬至8月下旬,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且含水量并不是最小的,说明此时土壤也不是最干旱的;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土壤含水量较大,土壤不干旱。第9题,陇东黄土高原地处内陆,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半干旱地区,但雨水主要来自夏季,初春季节土壤较高的含水量,主要来自地表积存的降雪融化及土壤解冻;该季节,雨季尚未到达(或根据图可知,3月的降水量很少),B错误;该地纬度较高,初春时气温尚低,农耕刚刚开始,农业用水量较小,引水灌溉量不大;地下水是否上涌,与地质地形条件有关,且无明显的时令性。
10.D 11.C 12.B 解析 第1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台风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①错误;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②正确;寒潮常带来严寒、大风、雨雪和霜冻天气,寒潮带来的低温,可杀死部分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少农作物病虫害,③④正确。综上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和重庆纬度相差不大,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A、D错误;重庆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所以受寒潮影响较小,B错误、C正确。故选C。第12题,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及时做好应对寒潮的准备,B正确;停止一切生产活动不符合实际,A错误;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是平时的措施,不是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D错误;防止取暖时一氧化碳等气体中毒是寒潮来临后应注意的,C错误。故选B。
13.C 14.D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离岸流的形成是由于大量海水冲向海岸,遇阻溃散,后续海浪持续推挤,海水只能先沿与海岸平行的方向移动,最终在波浪较小的区域汇集起来,形成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流回外海。由此可知形成离岸流的主要动力是重力,月球的引力、风力、水的浮力对离岸流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动力。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离岸流是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流回外海的水流,所以在海边游泳时发现身体向外海漂移,就是遇到离岸流;离岸流是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如遇到离岸流随波逐流是很危险的,应选择平行于海岸游动,再伺机游向岸边,进行自救。
15.B 16.D 解析 第15题,植被覆盖率增大,对气候调节作用增强,会减小昼夜温差,A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大,使地表温度降低,且在植被遮挡作用下,地下水蒸发量减小,减轻了土壤中盐分随蒸发析出表面的情况发生,使盐碱化降低,B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改善土壤的质地影响不大,C错误。种草对于减小海水侵蚀作用较小,D错误。故选B。第16题,外来草种和本地草种都属于植被,均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加下渗,与是否是当地草种关系不大,A、B错误。本地草种一般不会侵占生物栖息地,而外来草种才具有生物入侵的可能性,因此本地草种不会侵占葡萄病虫等生物的栖息地,C错误。当地种草方式顺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其他本地生物提供栖息地,可以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强天敌效应,从而减轻葡萄病虫害,D正确。故选D。
17.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多台风,降水量大且集中;河床比降大/河流落差大,汇流快,支流多,汇水量大;下游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潮水沿溪上溯,顶托作用强。
(2)减少洪涝灾害,保障农业产量;南北灌渠引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稳定灌溉水源);阻挡枯水期海水倒灌,改善灌溉水质;缓解土壤盐碱化,改良土壤。
(3)曲流多,裁弯取直工程量大;淤泥层松软,防洪堤易坍塌,技术要求高;工程沿线聚落众多,移民量大,资金投入多。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水患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木兰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多台风等影响,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流水量较大;木兰溪其上游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 267米,下游平原海拔仅6—7米,河流落差大,汇流快;从图中可以看出,木兰溪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下游地势低洼,河道迂回曲折,排水不畅;距河流入海口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海水沿溪上溯,洪水排泄受阻,洪灾多发。第(2)题,木兰陂水利工程,使莆田从泽卤之地逐渐成为沃野良田,减少了洪涝灾害,保障农业产量;南北灌渠引水灌溉,农产品种植获得了稳定的灌溉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木兰陂水利工程抬高了枯水期河流水位,阻挡枯水期海水倒灌,改善灌溉水质;由于倒灌海水减少,缓解了土壤盐碱化,改良了土壤的肥力。第(3)题,当代莆田人治理木兰溪洪水过程中实施的工程措施主要有裁弯取直、修筑防洪堤等。木兰溪下游地势低洼,河道迂回曲折,曲流多,裁弯取直工程量大;受潮汐影响,淤泥层松软深厚,防洪堤易坍塌,技术要求高;兴化平原是莆田最主要的农耕区,工程沿线聚落众多,移民量大;由于困难众多,实施工程措施的资金投入大。
18.答案 (1)8月份,受干热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该地经历旱灾,水分少;飓风,使风力大,火势蔓延速度快。
(2)火灾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灰层增多,空气质量下降;火灾产生的垃圾等,随后期降雨带入海洋,导致沿海被污染等。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灾区进行监测评估,及时采取应急机制;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问责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和生态恢复工作。
解析 第(1)题,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陆地形成低压中心,海洋形成高压中心,该地位于北纬21°左右,受干热气团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刚刚经历了旱灾,植被水分含量较低,易燃;根据材料信息“同时附近海面上正经历有记录以来太平洋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飓风”可知,此时该地附近海面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飓风,受飓风影响,该地风力较大,火势蔓延较快。第(2)题,火灾会烧死大面积植被和部分动物,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火灾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灰尘,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火灾产生的灰烬、动植物尸体等垃圾,在雨季降水较多时,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洋,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等。第(3)题,利用遥感系统获取灾区的遥感图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对灾情进行准确评估;建立灾后紧急处理管理机构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救灾抗灾的能力;加强监管力度,对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对出现问题的部门采取问责机制,调动职能部门的救灾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调用民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工作;呼吁国际援助等。
19.答案 (1)土耳其处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应力长期积累,能量积累多,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突然破裂;释放出大量能量,以地震波形式传到地表,形成地震。
(2)双震型地震,震级大,震源浅,余震多;震中附近分布有多个大中城市,人口密集;震区建筑物质量差,抗震能力差;地震时遭遇暴雪和冻雨等恶劣天气,被埋的人容易失温伤亡。
(3)提高土耳其人民的防震意识,学会地震中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政府应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加强逃生演练;完善地震灾害的相关保险体系等。(答出三点)
解析 第(1)题,土耳其处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壳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应力长期积累,长期积累的能量多,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破裂;释放出大量能量,以地震波形式传到地表,形成强烈的地震。第(2)题,两次地震间隔的时间短,双震型地震,震级大,而且震源浅,余震多;震中300千米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附近分布的大中城市多,人口分布密集;震区建筑物质量差,抗震、防震能力差;地震时遭遇暴雪和冻雨等恶劣天气,次生灾害多,被埋的人容易失温伤亡。第(3)题,从民众的意识来看,提高土耳其人民的防震意识,学会地震中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政府管理应急的角度看,政府应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加强民众逃生演练,增强震后的自救能力;完善地震灾害的相关保险体系,减少民众的经济损失。
20.答案 (1)随着木材和木包装传入境内 各地货物贸易交流的增多。
(2)生物 森林
(3)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白蛾繁殖速度加快,灾情扩大。
(4)加强检疫;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灯光诱杀成虫。
解析 美国白蛾的传入多与木材及木包装进口有关。美国白蛾属于生物灾害,对森林危害最大。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白蛾繁殖速度加快,灾情扩大。要采取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防治美国白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