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中国科学家曾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2023年7月28日,强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登陆,影响范围较大。下图为浙江省相关部门7月26日发布的局地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五色图。完成第3~4题。
3.与宁波市相比,温州市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距台风中心较近,风力强
B.受灾严重,防灾标准较高
C.区域内短时降水强度较大
D.市域范围的水域面积更大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防治此次山洪灾害的有效措施为 ( )
①借助RS监测气象云图动态变化 ②借助GNSS获取台风中心的位置 ③借助GIS采集短历时的雨量信息 ④借助GIS预警山洪灾害风险等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某地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该地卫星影像的分析,绘制出森林大火燃烧示意图(下图),t1至t4表示火灾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第5~6题。
5.绘制该地森林大火燃烧示意图,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数字地球
6.下列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 )
A.a区比e区燃烧时间早
B.b区比c区燃烧时间早
C.森林大火至t4阶段结束
D.d区可能是湖泊
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7日,“雪龙2”号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2020年11月10日,“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南大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环境综合调查,成功回收西风带环境监测浮标。
材料二 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和 ;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2)“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利用“数字南极”不能 (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技术
D.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面三幅图中,每幅图都有一个苹果和一些网格线,假定这三幅图都是遥感影像,苹果代表着地面同一个地物的影像,每个网格代表一个像元。据此完成第8~9题。
8.按分辨率由高到低排列这三幅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图a>图b>图c B.图c>图a>图b
C.图b>图a>图c D.图c>图b>图a
9.分辨率、像元、影像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像元越多,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清晰
B.像元越少,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清晰
C.像元越多,分辨率越低,影像越模糊
D.像元越少,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模糊
为了研究防灾减灾,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河沿线的4个聚落进行洪水模拟实验。实验选取聚落及周边面积相等的区域,平均分割成1 600网格,从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的第一网格开始计时,记录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相同网格数的时间。下表反映模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第10~12题。
聚落编号 聚落1 聚落2 聚落3 聚落4
洪水淹没至100格的时间/秒 7 5 7 5
洪水淹没至200格的时间/秒 20 7 13 7
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秒 87 10 25 9
最终成灾区域(网格数量) 333 664 540 1 093
10.该实验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11.模拟实验结果显示( )
A.聚落1来水较快,水情较轻
B.聚落2来水最快,水情较轻
C.聚落3来水较快,水情较重
D.聚落4来水最快,水情较重
12.推测四个聚落中地势最为低平的是( )
A.聚落1 B.聚落2
C.聚落3 D.聚落4
矿区未做防护的边坡常因失稳威胁生产生活安全。某矿区采用智能化边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风险,提前加固边坡,保障了生产安全。下图为该矿区一个矿坑的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该系统利用布设在边坡的传感器的位移量监测边坡风险,其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④5G技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为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传感器的布设应符合 ( )
①避开断层和破碎带 ②尽量在一条直线或平面上 ③尽量远离开采区 ④尽量集中放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传感器数量精简化和适宜的排列方式是地面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该地边坡形态,最适宜的传感器布设形式是(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南方某山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该山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区。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下图是该山区重点监控区地形、植被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图。
(1)图示中受滑坡地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地区。
(2)结合图示分析该山区滑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
(3)简述滑坡地质灾害可能对山区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D 2.D 解析 第1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考古活动,但受技术水平等的限制,无法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也不能探知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第2题,突尼斯位于北非,突尼斯中南部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图可知,考古遗址点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地处荒漠边缘,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较少,外界干扰少,适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远距离探测。
3.C 4.D 解析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山洪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引发地表径流从山地倾斜而下,而温州市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较高说明当地降水强度大,而短时的强降水使地表径流汇聚速度更快,更容易引发山洪,C正确;风力强不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两地的防灾标准差异,也不能得出温州市的水域面积,B、D错误。故选C。第4题,RS(遥感系统)能够对当地气象条件进行监测,从而判断强降水的范围,有助于防治山洪灾害,①正确;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虽然能够获取台风中心的位置,但是其无法监测降水量和易发生山洪的位置,对防治山洪灾害作用较小,②错误;GIS(地理信息系统)无法直接采集短历时的雨量信息,③错误;GIS(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分析降水、地质条件,从而对山洪灾害进行评估,并且作出预警,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A 6.D 解析 第5题,该示意图的绘制是建立在对该地卫星影像的分析基础上的,要获取卫星影像需要采用遥感技术,而森林火灾示意图的绘制及其呈现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故选A。第6题,读图可知,a、e两区开始燃烧的时间都是t3,A错;b区开始燃烧时间为t4,c区开始燃烧时间为t2,c区比b区燃烧时间早,B错;t4阶段a、b、c、e四区仍处于燃烧阶段,说明森林大火还未结束,C错;d区离燃烧区域距离近,但始终没有起火,说明d区可能是湖泊。故选D。
7.答案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2)C
(3)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遥感技术探测资源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资源分布图。(举任意两例即可)
8.B 9.A 解析 相同地物的影像越大,像元越多,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清晰。
10.C 11.D 12.D 解析 第10题,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C正确;遥感技术只能获取瞬时信息,动态的变化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A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关于地球的数字模型,无法获取地面信息,B错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D错误。故选C。第11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用时最少的是聚落4,说明来水最快,最后聚落4成灾有1 093个网格,说明受灾面积最大,灾情最严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2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最终成灾的网格数量最多的是聚落4,说明其地势最低平,受灾面积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B 14.A 15.C 解析 第13题,遥感技术是远距离的面源探测技术,对于监测边坡位移作用不大,①错误;计算边坡传感器位移量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②正确;据材料可知,监测边坡需要布设传感器,需要用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③正确;5G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④错误。B正确。故选B。第14题,该系统是实时监测边坡风险,断层和破碎带会影响传感器监测,故要避开,①正确;边坡是具有一定坡度的倾斜坡面,故传感器应立体状放置方能很好地监测位移,②错误;开采区的震动会影响监测,故要远离开采区,③正确;据图可知,传感器均匀分散放置比较合理,④错误。A正确。故选A。第15题,据图中等高线判断,边坡形态为环形,故选择环形布设形式以达到精简化目的,其他形式均不适宜该边坡形态。C正确。故选C。
16.答案 (1)丙
(2)降水多且集中;地势起伏较大;高海拔地区植被覆盖率低;人口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
(3)埋没城镇、农田,造成财产损失;损坏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影响交通正常通行;河谷地区易形成堰塞湖,周边涝灾发生机制增强。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通过图中的数据分布,丙地区周边森林覆盖率低,当地森林植被少,同时丙地的地势较低而周边地势较高,在人口分布上,丙地的人口密度较大,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并且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的地势起伏较大,而高海拔山地植被覆盖率低;同时当地人口在空间上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滑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带来的损失较大。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带来的灾害有滑坡体的滑动和崩塌,会淹没低地的农田、城镇、公路,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山谷地区极易产生堰塞体堵塞河道,出现堰塞湖,易产生涝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