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测评--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测评--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09: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第1~3题。
1.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B.路线调查和调查访问
C.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
D.代表点观测和问卷调查
2.下列地区的野外观察内容,适宜选择在冬季进行的是(  )
A.北京南部的河流分布状况
B.内蒙古草原的草类生长状况
C.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
D.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
3.在对某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交通路线图
C.降水量分布图 D.工业分布图
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辽宁某景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5.该同学在公园某处看见一被砍的树桩,树木年轮清晰可见,下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  )
为了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特征,研究人员在某地选取薏仁地、花椒地、金银花地、山豆根地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得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4种降雨事件中各植被土壤水分补给特征(如下表)。据此完成第6~8题。
薏仁 花椒 金银花 山豆根
有效 补给 量/ mm 补给 效率 /% 有效 补给 量/ mm 补给 效率/ % 有效 补给 量/ mm 补给 效率 /% 有效 补给 量/ mm 补给 效率 /%
小雨 4.9 53.3 3.2 34.8 7.1 51.9 4.5 49.3
中雨 11 66.3 7.9 47.6 10 60.2 8.7 52.4
大雨 15 49.3 10.5 34.5 12.1 39.8 15 48.9
暴雨 24.8 23.3 20.4 19.2 26.4 24.8 20.9 19.6
均值 13.9 48.1 10.5 34 13.9 44.2 12.3 42.6
6.在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特征时,下列关于实验样地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地坡位、坡向、坡度要有显著差异
B.样地坡位、坡向、坡度需要基本一致
C.样地面积大小,土壤质地要基本相同
D.只考虑植被条件,与其他因素无关
7.实验数据表明,在不同降雨事件中(  )
A.小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大
B.中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小
C.大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小
D.暴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大
8.在农业活动中,可适当减少灌溉量的是(  )
A.薏仁地 B.花椒地
C.金银花地 D.山豆根地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在近年来的震后救灾中,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据此完成第9~10题。
9.震后车辆前往灾区时经常严重受阻,应用BDS可以 (  )
A.获取道路堵塞的影像数据
B.解译滑坡堵塞交通的遥感影像
C.帮助司机制定行车方案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10.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利用短文告知待救援人员的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地理信息系统为干旱区划分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两个区是(  )
A.a、b B.b、e
C.c、f D.a、d
12.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虚拟现实技术 D.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图层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也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层叠加分析已被政府部门广泛应用,下列业务最适合用图层叠加分析处理的是(  )
A.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B.界定某工地噪声影响范围
C.分析某景点旅客观赏景观的最佳位置
D.规划交通高峰时段避开堵车的替代道路
14.上图中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遥感应用于我国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可包括 (  )
①监测西南旱情 ②监测吉林洪灾水情 ③监测甘南山区滑坡情形 ④预测青海地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利用上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2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某校地理小组在2021年夏季对该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拟在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中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最佳的位置应选在    处。(1分)
(2)沿①—A—②一线,坡度变化特点为        ,判断依据是什么 (3分)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   村,说明你的理由。(3分)
(4)突然的一场暴雨使位于a处的小强迷了路,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好办法。(3分)
(5)野外考察的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请简述理由。(2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遥感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究等。
材料二 下图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下表中的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P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
月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22.4 21.0 15.9 9.5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19.8 18.5 17.0 9.0 1.6 0.5
(1)运用遥感对该地区探测的优点是          、          、          、获得信息量大。(6分)
(2)遥感资料显示,近年来山区农林面积不断缩小,河流R的水量不断减少,河流下游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                 和                。(4分)
(3)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还表明,近年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在升高,作出此判断采用的方法是               。(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所出现的特征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在遥感影像上判读的,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其发生,报告其危害严重程度与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世界上有60个国家受蝗虫危害,世界粮农组织利用气象图像监测蝗虫繁殖区,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验证,作出灾情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蝗虫灾情。
材料二 火灾是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建立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林火蔓延速度、范围和火场内各点温度变化的趋势以及预报灾后苗木的恢复状况。
(1)材料一中提到利用遥感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其原因是不同地物           不同。(3分)
(2)材料二中提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其原理是                    。(3分)
(3)(双选)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遥感可以发现森林火灾的成因
B.遥感可以直接分析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C.可以显示地震灾情的大小
D.可以监测洪水的水位变化
(4)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利用最广泛的领域是(  )(2分)
A.预测地震灾害
B.监测洪水灾害
C.天气预报
D.分析沙尘暴的成因
20.(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 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4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第四章测评
1.C 2.D 3.C 解析 第1题,野外实习不包括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调查访问、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都是调查方法,A、B、D错误,C正确,故选C。第2题,河流分布状况是客观存在的,对其观察不分季节,A错误;内蒙古草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草类茂盛,冬季草类枯黄,所以不适合在冬季到内蒙古草原进行草类生长状况调查,B错误;天山的植被也是在夏季才会生长茂盛,冬季气温低,山上很多植物都会枯萎或被冰雪覆盖,不适合冬季调查,C错误;东北地区多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雪较多,因此适合冬季对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进行调查,D正确。故选D。第3题,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人类活动,故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形图是调查之前必需收集的,C正确;气温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A错误;交通线路分布和工业分布与水土流失形成没有关系,B、D错误。故选C。
4.B 5.D 解析 第4题,该同学是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由图中景点指向标可知,果树母本园在指向标的北方,观音阁在指向标的东方。由此可判断,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东南方向。B正确。第5题,辽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始终在其南边,南边为向阳面;所以朝南的一面生长快,年轮宽,朝北的一面年轮窄。故D正确。
6.B 7.D 8.A 解析 第6题,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时,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本题研究的是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特征,故要保证对该研究有影响的其他因素一致,采用得到准确的研究成果,样地坡位、坡向、坡度均会对该研究有影响,应保持一致,A、D错误,B正确。样地面积大小对该研究影响较小,故不需要基本相同,C错误。故选B。第7题,结合表格可知,中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大,A错误。小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小,B错误。暴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小,C错误。暴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大,D正确。故选D。第8题,由表格可知,各植被土壤水分补给均值最大的是薏仁地,表明同等降雨条件下薏仁地的土壤水分较多,可减少灌溉量,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D 10.D 解析 第9题,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等,影像是遥感技术提供的,制定某行车方案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故选D。第10题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定位功能,终端还有发送短文的功能,可以利用发送短文的功能让外界人员知道待救援人员的位置。故选D。
11.D 12.B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区域在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叠加后数值是较大的,a、d符合题意,D正确。第1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功能是监测,可以对农业区作物长势进行监测,所以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B正确。
13.A 14.D 解析 第13题,根据图示可知,地质图、人口密度图、交通图和植被图,这四种图层信息进行叠加,可以推导出最适宜的选址目的地,故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最适合用图层叠加分析处理,A正确。第14题,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布局在人口较少、荒地较多的地区;大型仓储式超市、汽车加油站要求交通便利,应该靠近交通要道;人口密度小、远离主要道路、植被保护好的地区有利于水源保护区建设。故D正确。
15.A 16.A 解析 第15题,遥感可以监测旱情、洪灾、滑坡等灾害,但不能预测地震。第16题,图为遥感影像,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有利于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17.答案 (1)③
(2)呈陡—缓—陡的变化 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3)F 地势较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位于乡间公路的交会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
(4)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
(5)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不易遭受洪水灾害;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危险少。
解析 第(1)题,火情瞭望台需要建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一般选择在高海拔且受地形阻挡视线少的地区。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都属于山峰,海拔都相对较高,但③处海拔最高,受周围地形阻挡最少,且在图中相对位于中部地区,观测范围最大,所以最佳的位置应选在③处。第(2)题,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坡度,①处附近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A处附近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过了A处之后,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坡度变陡,所以沿①—A—②一线,坡度呈陡—缓—陡的变化。第(3)题,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F村,主要原因是根据等高线判断,F村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位于乡间公路的交会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量大。第(4)题,a处为河流附近,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在森林中迷路,最好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第(5)题,本次野外考察的时间在夏季,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是因为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不易遭受洪水灾害;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危险少。
18.答案 (1)探测范围大 获取资料快 受地面限制少
(2)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 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
(3)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
解析 第(1)题,遥感的特点是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少。第(2)题,由表中气候资料可判定该地区地处温带。图中河流为发源于高大山脉的内流河,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河流水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和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降低。第(3)题,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可以看出雪线在升高。
19.答案 (1)反射的电磁波
(2)着火林木和未着火林木的反射波长不同
(3)CD (4)C
20.答案 (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内华达山脉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