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素养综合练--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素养综合练--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09: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素养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据此完成第1~2题。
1.为满足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
①罗盘 ②雨具 ③冲锋衣 ④放大镜 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若想在沿途欣赏森林、草原、荒漠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
A.① B.② C.③ D.④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至关重要。“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烽火台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消息的设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以长城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风化、风蚀作用对长城的影响。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关城修筑的地形部位及原因是(  )
A.谷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B.鞍部,位于交通道路上,便于控制内外联系通道
C.山脊,海拔较高,视野开阔
D.谷地,利用两侧山体作为防御屏障,利于防守
4.地理研学小组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数字地球在长城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B.地理环境条件的变迁对长城的影响研究
C.长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D.古长城的选址与地形条件的关系研究
下图为某考察小组绘制的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考察小组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海陆位置变化导致图中植被类型的差异
B.在②处断层沿线发育多处泉群的可能性小
C.③④处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D.④处径流量季节变化比③处大
6.该考察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山东半岛 B.黄土高原
C.闽南丘陵 D.地中海沿岸
7.考察小组要获得该区域植被分布的变化资料,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①实地考察 ②访问调查 ③问卷调查 ④路线考察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航空遥感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地形高低起伏较大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根据地形起伏自适应改变飞行高度。下图示意无人机遥感工作场景。据此完成第8~9题。
8.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  )
A.机动灵活 B.作业成本高
C.获取面积广 D.数据传输慢
9.无人机根据地形起伏自适应改变飞行高度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地面干扰 B.节省能源消耗
C.缩短测量时间 D.提高测量精度
[2024江苏学业考试模拟]2023年10月28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的小金乡K1552+200处发生了严重的岩石崩塌(岩崩)事故,这场岩崩导致所有车辆无法通行,给当地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下列灾害中,与岩崩所属灾害类型不同的是(  )
A.冻融 B.洪水
C.泥石流 D.滑坡
11.对灾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图1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图2 a、b、c、d中有一处最易发生该自然灾害。据此完成第12~13题。
图1
图2
12.图1中,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A.④⑦ B.⑤⑧ C.②③ D.⑥⑨
13.图2中,在最易发生该自然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灾害发生时该游客最佳的逃生方向为(  )
A.北 B.南 C.西南 D.西北
[2024湖北荆州中学校考]挖掘机指数,是指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等地理信息技术,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一台台机械通过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与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大数据精准描绘出基础建设开工率等情况,成为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另据某媒体6月19日消息,“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发布了最新相关数据。2023年5月以来,31个省级行政区单月开工率前三的为安徽(79.20%)、浙江(77.70%)、江西(76.85%),共19个省级行政区开工率均超过70%。结合材料,完成第14~16题。
14.“央视挖掘机指数”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
①RS ②BDS ③GPS ④GIS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5.现因工作需要,一台挖掘机需从下图中T处转移至K处,合理的转移线路是(  )
A.T—S—K
B.T—P—O—L—K
C.T—P—Q—R—K
D.T—P—Q—N—M—K
16.近年来,中国人民克服新冠疫情、西方国家打压带来的不利影响,克难奋进,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材料,可以判断(  )
A.中国经济回暖脚步加快,已经重回高速发展的轨道
B.我国应积极发展包括挖掘机生产的重工业,大力提高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
C.现阶段,在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带中,东部沿海经济带挖掘机所占比重最高
D.挖掘机指数可以充分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下图示意西南地区某天坑的等高线及攀岩科考照片。该天坑坑壁圈闭,在坑内与坑外起到了连接过渡作用,无乔木分布。
(1)科考队员在A处从崖顶到坑底进行考察,为安全起见必须身套绳索,绳索准备的长度应超过    米。
(2)在全程考察的过程中,甲、乙、丙、丁四处安放的摄像机位,几乎拍摄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
(3)科学勘探该天坑需要携带的设备主要有              。
(4)指出西南地区形成喀斯特天坑群的自然条件。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4年暑假,某高二学生团队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团队分若干小组,下表为某6人小组申领的任务清单。
任务 类型 自然地理类项目
任务 区域 峨眉山金顶景区冷杉林区域,海拔范围3 000—3 077米
调查 内容 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株大小、覆盖度)等,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调查 方法 样方法: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时,通常从研究区域内实地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其平均值来表征该研究区域内整个群落
调查 时间 调查 分工 时间:半天 分工:每2人负责一个样方内全部植株数据采集
数据 采集 植株编号物种名称……12……
群落特征数据采集表
(1)如果你是小组长,请从天气角度,为成员个人携带装备提出建议。
(2)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并按时完成调查工作,你认为样方选址、面积大小、数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你认为还要采集哪些信息,请简要列出其中一项。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地理研学小组以雅丹地貌为主题,前往俄博梁和鸭湖开展野外考察,并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在野外的实操。下图示意考察区周边环境。
(1)用箭头在图中绘制甲河的流向,并指出其下游湖泊的性质。
(2)分析雅丹地貌研学小组此次考察区域选择的合理之处。
(3)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研学中的作用。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航程3万余海里,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下图为北极冰川变化示意图。
(1)考察船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中图片的获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反映北极冰层面积在    ,主要原因是      ;动态监测并预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主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参考答案
第四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C 解析 第1题,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状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沿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线路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线路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B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关城修筑地区为一对山谷线和一对山脊线交会处,是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地形部位为鞍部。鞍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有道路经过,便于控制内外联系通道,B正确;关城修筑的地形部位是鞍部,不是谷地、山脊,A、C、D错误。故选B。第4题,结合材料“主要考察了风化、风蚀作用对长城的影响”可知,研学小组通过考察发现长城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数字地球在长城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A错误;研学期间地理环境没有变迁,B错误;研学小组研究内容为风化、风蚀作用对长城的影响,没有涉及“古长城的选址与地形条件的关系”相关内容,D错误。故选C。
5.C 6.A 7.A 解析 第5题,图中植被类型不同的原因是地势高低不同,水热条件不同,A错;②处有断层,沿断层带常形成一些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洼地、湖泊、泉水等,故B错;③④处分别为冲积扇、冲积平原,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④处受湖泊削峰补枯作用的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比上游河段小,D错。故选C。第6题,该区域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且东侧临海,由此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山东半岛,A正确;黄土高原地处内陆,B错;闽南丘陵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错;地中海沿岸为常绿硬叶林,D错。故选A。第7题,考察小组可采用实地考察中的路线考察法获得该区域植被分布的变化资料,①④正确。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属于社会考察调查研究方法,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排除B、C、D,选A。
8.A 9.D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在地形高低起伏较大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根据地形起伏自适应改变飞行高度,因此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机动灵活,A正确;相较于卫星,无人机遥感作业成本低,B错误;卫星遥感高度高,获取信息面积广,无人机获取面积小,C错误;无人机位于近地表,遥感数据传输快,高效便捷,D错误。故选A。第9题,在地形高低起伏较大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根据地形起伏自适应改变飞行高度,既能保证影像重叠度,又能确保影像获取的质量,从而提高测量精度,D正确;无人机改变飞行高度,主要是提高测量精度,而不是减少地面干扰,A错误;不断改变飞行高度不利于节省能源消耗、缩短测量时间,B、C错误。故选D。
10.B 11.A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岩崩是地质灾害,冻融、泥石流、滑坡都属于地质灾害,洪水属于气象灾害,故与其类型不同,故选B。第11题,遥感技术是通过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反映地表变化情况,通过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和监测灾害,A正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用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信息的查询、分析、存储等,B、C、D错误。故选A。
12.A 13.C 解析 第12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材料可知,图层中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越高,将3个图层中数字相加得出数值最大的地块为④⑦,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第1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强降水、地形坡度、植被覆盖体现了发生泥石流的几个条件,故可推测该自然灾害为泥石流。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处,狭窄的山谷处最易发生泥石流,根据指向标,泥石流运动的方向为西北,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逃跑的方向应该是与泥石流的方向呈大体垂直的方向,因此逃跑方向大致为西南或者东南方向,因此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14.C 15.A 16.C 解析 第14题,结合材料可知,挖掘机指数,是指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等地理信息技术,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一台台机械通过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与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故“央视挖掘机指数”需要用到的是定位、导航、分析等功能,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②BDS和④GIS,故选C。第15题,据材料可知,从T处转移至K处,T—S—K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且沿线地区没有河流,利于挖掘机通过,A正确;T—P—O—L—K线途中会经过山脊,坡度较陡,不易通行,B错误;T—P—Q—R—K线的路线较远,C错误;T—P—Q—N—M—K线的路线较远,且等高线密集,坡度陡,D错误。故选A。第16题,中国经济追求的是高质量而非高速发展,A错;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需要重点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B错;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基础雄厚,人才、政策优势明显,基础建设恢复开工反应迅速,故挖掘机所占比重高,C正确;影响挖掘机指数的因素很多,比如气候、自然灾害等,故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水平,D错。故选C。
17.答案 (1)180
(2)甲
(3)防雨鞋、探照灯、攀岩绳
(4)石灰岩分布面积广,且石灰岩岩层深厚;降水丰富,流水溶蚀作用强;地质结构不稳定,岩层易发生塌陷。
解析 第(1)题,绳索准备的长度其实就是天坑的垂直高差,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天坑顶部海拔在1 220米,底部和顶部大概相隔9条等高线,等高距为20米,据此推测,高差大概在180米米,但是作为考察的绳索肯定要超过高差180米,要留出余量保证安全,因为坑壁是凹凸不平的。第(2)题,甲处和图示照片所在的位置之间隔了一个凸低为高的突出的坑脊,所以拍摄不到图示地区的照片。第(3)题,天坑内部潮湿、灰暗,必备的应该是防水的衣物或者装备,还有照明设备,有条件的还应该准备一些应急求助的设备、攀岩的设备等。第(4)题,喀斯特天坑群的形成主要是喀斯特溶洞发生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后顶板坍塌的结果,所以地质结构不稳定、容易坍塌是天坑的重要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必备自然条件是可溶性岩石的存在和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
18.答案 (1)调查季节为夏季且山地气候多变,降雨可能性较大,应携带防雨物品(雨衣/雨披);研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风速大,应携带防风、保暖衣物;山区户外紫外线强(非降雨时段),应携带防晒物品。
(2)选址:应位于景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少的自然林区;位置应随机抽样选取。面积:样方内应包含该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单个样方面积尽量最小,以减小工作量。数量:应多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
(3)数据表还应采集植株的数量、高度、直径(或粗细)、覆盖度(覆盖面积)等。
解析 第(1)题,天气角度应从气温、降水、光照、风等进行分析。峨眉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山区天气多变,要准备防雨物品;所研究的区域海拔范围约3 000—3 077米,海拔较高,气温低,风速大,要准备防寒和防风衣物;山顶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要准备防晒用品。第(2)题,为保证抽取样方的代表性、准确性,在选址、面积、数量方面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全面。选址:应选择人为干扰少的区域,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植物群落的原始状态,增加数据的准确性,位置可随机抽取。面积:样方内应包括大多数的植物群落,提高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尽量小,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完成取样。数量:样方数量不能太多,太多会增加工作量,但也不能太少,太少会降低准确性和代表性,为保证样方的代表性,应选多个样方(可选取3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第(3)题,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为保证样方的数据全面性、准确性,还应采集植株的高度、数量、粗细、覆盖度、生长状况等。这样对于植物群落特征更科学、全面。
19.答案 (1)作图如下:
湖泊性质:为内流湖(或咸水湖)。
(2)本次考察区域兼顾陆上雅丹和水上雅丹,类型多样;邻近公路,交通可达性强;可以将后方城镇作为基地,当日往返,安全性高。
(3)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定位,到达考察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考察路线;利用遥感了解考察区环境。
解析 第(1)题,河流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甲河段西南侧为山地,海拔较高,所以甲河的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绘图见答案图。由于甲河流注入的湖泊没有河水下泄通道,盐分不断积累,会形成内陆咸水湖。第(2)题,由图可知雅丹有水上雅丹和陆上雅丹两种地貌,地貌类型多样;据图示可知考察区域靠近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图示区域内有三处城镇,可以将后方城镇作为基地,当日往返,安全性高。第(3)题,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用来辅助定位,准确到达考察区;利用遥感技术(RS)对整体考察区环境进行了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设计规划考察路线。
20.答案 (1)GNSS。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 缩小 全球变暖 RS和GIS GNSS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NS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NS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