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1 16: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6题,共48分)
1.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越来越多的国王自称“拉”之子,由神的化身转变为神的代理,可以随意更换各州长官,严密控制各州的经济活动。波斯帝国每个省的总督“升迁只能是优点得到国王承认的结果,而优点本身又是根据忠诚的程度界定的”。这共同折射出( )
A.中央集权的特点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早期国家的形成 D.古代区域文明的扩张
2.下列古代文明与其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古埃及-发明“0”
C.古希腊-莎草纸
D.古印度-楔形文字
3.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一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继承了西亚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首次将西亚文明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该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4.15世纪,意大利学者布鲁尼批评古罗马时代希腊人普鲁塔克的《西塞罗传》,认为它对罗马人充满偏见。布鲁尼对各类原始材料逐一鉴别考订,重新撰写了《西塞罗传》。这主要体现了( )
A.历史解释的个体差异 B.史学研究的实证方法
C.启蒙运动的时代需求 D.文艺复兴的地域特点
5.学者曾描述古代世界某一帝国:“在它的漫长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它成为连接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之间的桥梁。”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1309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边境的阿维农城,此后70年间担任教皇的人选,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后世的史学家将此时的教皇称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反映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王权得到强化
C.王权教权相互制约 D.教会势力强大
7.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在古代学习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近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两次学习都推动了日本的社会转型和发展。这两次改革运动分别是( )
A.大化改新,维新变法 B.殖产兴业,明治维新
C.明治维新,文明开化 D.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8.“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从印度运来的香料;从中亚西亚运来的红宝石;从俄罗斯运来的毛皮;从非洲运来的象牙”,据此可知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罗马人
9.14世纪的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据此可知,摩加迪沙( )
①畜牧业兴盛②经济结构单一
③工商业发达④对外交流活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阿兹特克人将淤泥从湖中捞起,堆积在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多次收成,并将农产品通过周围的水道运往各地市场。“浮动园地”的发明( )
A.促进了美洲作物的传播 B.基于独特的自然环境
C.巩固了印加帝国的统治 D.源于迁徙的生活方式
11.有学者指出,传统商路并未彻底中断,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未能打破由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自中世纪建立起来贸易秩序和规则。因此,他们要获得财富就得另辟蹊径。以下说法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奥斯曼帝国没有威胁传统商路 B.打破贸易壁垒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C.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商业竞争 D.意大利直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12.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A.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B.建立了大陆与大洋间的间接联系
C.丰富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D.推动了股份合资企业的广泛建立
13.如表为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单位:吨)。这说明
年份 里斯本 黎凡特
1523-1536 780 1000
1537-1549 1300 1100
1550-1556 1000 1000
1557-1571 1200 1400
1572-1585 1000 1000
1586-1590 900 1000
1591-1600 700 1400
(注:里斯本是大西洋贸易重要城市;黎凡特是中东地区贸易中转站)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C.奥斯曼帝国保护贸易 D.商业革命并未出现
14.新航路开辟后,农副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江南的生丝、丝绸、棉布等通过全球化贸易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流入国内的白银大概占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一现象( )
A.刺激国内经济的新发展 B.加速传统小农经济瓦解
C.说明中国主导世界贸易 D.推动对外政策走向开放
15.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并授予该公司“特许状”,规定唯有它可以派遣船只前往东方、建立军事要塞、与亚洲香料产地的统治者签订贸易合同发展香料贸易。这一举措( )
A.违背了重商主义的传统 B.顺应了资本积累的需求
C.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D.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16.1740年,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继位,他公开举办马铃薯试吃会。到18世纪末期,法国马铃薯的种植在农民之间得到普及,法国的粮食状况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到18世纪,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唯一种植的给人体提供热量的粮食作物。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 )
A.促进了畜牧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
C.避免了农业灾荒的发生 D.加剧了欧洲的人地矛盾
二、材料题(本部分共有4题,总计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不仅见证了欧洲经济的转型,也带来了欧洲文化的崛起,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形式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基督教的怀抱中诞生,它不囿于基督教的教义传授,反而形成了求真和求善的大学精神。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其中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最核心的内容,即大学享有自主决定和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大学成为当时最具特权和声望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框架性的历史元素,为理解现代大学概念提供了源头性的诠释。
-摘编自孟倩《中国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材料二18世纪后半期,人们相信,启蒙是对现有秩序的批判,并且认为通过启蒙,流行的愚蠢会被克服。在这种观点看来,有用的理论应该能先在实际事务中解决问题。大学和类似的机构要讲授的不应是形而上学和神学,而应是经济学、技术学、医学和自然科学这类的学科,实际操作的知识优于口耳相传的知识。在许多大学里,像这类学科,如法国的医学和自然科学,德国和意大利的财政学,苏格兰的道德哲学,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自然法学,都得到了加强或第一次开设。无需证明的信念和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被放弃,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
-摘编自赵敏《启蒙运动对18世纪欧洲大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大学发展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阿拉伯文明对中世纪西欧的文明,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当阿拉伯文明兴盛之时,西欧正处于“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些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阿拉伯人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已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并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这些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阿拉伯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印度的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明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19.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材料二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16世纪世界的主要航海路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A
  4.B
  5.C
  6.B
  7.D
  8.B
  9.C
  10.B
  11.C
  12.C
  13.B
  14.A
  15.B
  16.B
  二、材料题
  17.(1)原因:商品经济活跃;教会支持;城市兴起并逐渐取得自治权;市民阶层的壮大;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积极作用:助推教育发展;形成求真善的大学精神;弘扬自由、自治精神;推动了学术研究;培养了人才;为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条件(推动西欧的思想解放);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特点:建立实用学科;脱离神学束缚;注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启蒙运动理性精神传播;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教会权威不断下降,传统封建秩序受到冲击。
  18.(1)特征:以阿拉伯语为表现形式;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具有融合性、创新性、传承性和持久性。
  (2)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统治;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欧洲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对文艺复兴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9. 观点:多样的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阐述:中国古代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古代希腊形成以工商业见长的城邦国家,西亚两河流域诞生辉煌文明,世界文明因地理环境等差异呈现独特形态。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西亚、欧洲相互传播物品和技术;中国四大发明推动欧洲进步,西亚技术和字母影响广泛。
  结论:世界文明因多样而精彩,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0.(1)航海路线:欧洲经非洲好望角到达亚洲;欧洲通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环球航行。
  (2)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白银交换商品。
  影响:为欧洲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