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
1.古代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不包括(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麦罗埃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2.关于奥斯曼帝国说法正确的是( )
A.消灭拜占庭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
B.以基督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C.商品的重税政策阻碍了东西方贸易
D.是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
3.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A.玛雅文明 B.两河流域文明 C.印加文明 D.阿兹特克文明
4.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诸多小国,史称“城邦”。以下关于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
B.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C.早期希腊城邦全体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D.希腊城邦的中心地区是城市,周围有若干村落
5.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等
B.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带有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6.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工商业逐渐复兴和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是在( )
A.8-9世纪 B.10-11世纪
C.12-13世纪 D.14-15世纪
7.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由此可知,摩加迪沙
A.是当时非洲的最大城市B.经济繁荣,贸易发达
C.骆驼肉是人们的主要食物D.布匹生产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8.奴隶制帝国的兴起源于文明的区域扩展。埃及文明鼎盛时期,势力曾达到的流域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9.现有史料表明我国用铁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河北省曾出土商代的铁刃铜铖;人们曾在苏美尔人所建的古乌尔城(约前3500年)的古墓中,发现一把西方已知最早的小铁斧。据此可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商代已经大规模使用铁器 B.冶铁技术可能起源于西亚
C.中国可能最早发明了铁器D.中国农耕技术源自苏美尔
10.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11.对“雅典城邦”(AthensPolis)一词中“城邦”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
1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封建国家。据研究,入主西欧前的日耳曼人也有“国王”,国王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他不能一意孤行,如死刑、囚禁,甚至鞭笞等种种事务都只有祭司们才能执掌。这反映了( )
A.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B.中世纪早期教权与王权互相依存
C.中古西欧王权受限的局面沿袭日耳曼传统D.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13.下侧示意图反映的是
A.原始农耕聚落 B.中世纪庄园 C.中世纪城市 D.豪强地主田庄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如下图所示)。这些区域被统称为( )
A.阿拉伯国家 B.希腊化世界 C.亚历山大帝国 D.地中海王国
15.美国学者拉尔夫曾指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自己的文化打下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该学者( )
A.认为美洲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 B.认同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C.揭示了印第安文化衰落的直接因素D.指出了新航路开辟的双重影响
16.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 )
A.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 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为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动力及其所具备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三、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四、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摘自《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自《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下图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后被炸毁。
材料三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建立了许多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到东方,把东方文化带到西方,一种混有希腊和东方的文明诞生了。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途径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了一条“文明地带”?
(2)战争是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思考,我们该如何将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落实到行动中去。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B
4.C
5.B
6.B
7.B
8.B
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C
16.A
二、材料题
17.(1)根本动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条件:城的出现、文字的产生、祭祀场所的形成、国家机构的出现。
(2)影响:过上定居生活;私有财产;出现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人口膨胀;城市出现;实用科技的发展;宗教神灵的崇拜。
18.(1)原因:统治者对先进文化的重视;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帝国政局相对稳定;所征服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2)特点:注重交通与通信建设;借助宗教进行统治;国家重视对人口与资源的控制。
(3)看法: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源性、统一性等特征;各古代文明都对人类发展作出了贡献。
19.(1)特点: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以经济联系为主。
(2)状况:经济繁荣,物产丰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
(3)主要条件: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等。
20.(1)途径:丝绸之路。
(2)认识: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发展,如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传播了文化;但战争也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灾难,如罗马帝国扩张使被征服地区居民沦为奴隶,破坏当地文明。
(3)措施:提倡多元文化并存,互相理解、尊重,学习借鉴优秀外来文化;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破坏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