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6: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要辞职的消息在公司内部不胫而走,大家不禁对此议论纷纷。
B. 园丁康居工程这一好消息传出之后,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C.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而且文不加线,令人费解。
D.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从褒贬误用、望文生义、对象误用的角度考查成语的运用。B项,“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此处是褒贬误用。C项“文不加线”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是望文生义。D项“古稀之年”指七十岁,此处是对象用错。
【点评】对于成语或熟语题型,考查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考点: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重复、谦敬错位和不合语境。在做题时要充分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过对成语的辨析进行排除辨别。
2.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B.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会理事。
C.本报记者从首钢一位内部管理人士处证实了该消息,“罢工的消息已经释放出来,这是家常便饭” 。
D.民风可倡、可导、可引、可领,唯独不能以一县政府之意志随意征信、发布。
答案:D
解析:【分析】A.破折号改为冒号。B.破折号改为冒号。C.句末句号放到引号内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蔡惠媚是蒋孝武的第二任妻子,她和蒋孝武婚后琴瑟甚笃,恩爱多年。
教师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政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大事。
在这个厂里,她是敢于摔了铁饭碗去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她之后,不少人相继辞职,投入自主创业的潮流中。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经传出,在社会中激起了“千层浪”,莫言认为没有想到自己会获得这样的不虞之誉。
答案:A
解析:【分析】题中,A项的“琴瑟甚笃”一般指夫妻关系很好,指夫妻之间志趣相投。符合此句语境。B项的“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用于贬义的意思。不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始作俑者”本意指最早开始用木或陶等制作俑人来代替真人进行殉葬的人,后引申为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有贬义,不符合此句语境。D项的“不虞之誉”意思是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不符合此句语境。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天,用最大的望远镜所观测到的天体,要比肉眼能看到的暗一千万倍。
B. 西方报纸报道的这则消息不是一则真实的消息,里头有不实之处。
C. 据不完全统计,被纳入沪剧的“西装旗袍戏”的剧目大约有近百个。
D. 改革开放以来,喷灌面积逐年增加,全乡4300亩耕地实现了喷灌。
答案:B
解析:【分析】其他三项存在的语病均为数量词误用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5.对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敢竭鄙怀(勇敢)
B.扪参历井仰胁息(经历) 迫而视之(走近)
C.一春鱼雁无消息(书信) 口占一绝(随口做成)
D.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回头) 脱获回耗(脱身)
答案:C
解析:【分析】A.荐:祭奠,敢:勇敢。B.历:穿过。D. 顾:但,脱:倘若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上举案齐眉的夫妻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和睦是虚伪。
B.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C.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为“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张家辉近来在杜其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在《黑社会》系列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答案:B
解析:【分析】B.滥:空泛。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这里宜用“明日黄花”(A.形容夫妻互相尊敬。C.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D.可圈可点:原指文章中有精妙的句子,有值得欣赏、值得赞美的意思。现使用范围扩大,常用于文艺体育类的新闻报道,又进而扩大到其他领域,形容或称赞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只有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因为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B.据贵州省文化厅官员介绍,少数民族比例占到该省人口三成以上,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中尤以苗、布依、侗族特色鲜明。
C.大开发势必带来投资,投资必然拉动市场需求,必然会为中部及东部地区带来大量的商机。
D.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只有”和“那”搭配不当; B项,“比例”和“占到该省人口三成以上”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序幕 掩映 装修 心智健全
B.陈迹 管治 易帜 终生难忘
C.终结 废墟 隐秘 表情茫然
D.窒息 退役 紫荆 惊俱万分
答案:D
解析:【分析】D应该是“惊惧万分”。本题其他易错字:健全、易帜(国家或军队更换或变换旗帜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终生(整个一生)。
【点评】形近字是字形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形近字,要观其形,辨其音,明其意,这样就不会混淆。
9.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B. 大约五、六点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
C. “班里发生的这件事原因是什么呢 同学们。”班主任严肃地说。
D. 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答案:A
解析:【分析】 B “五、六点钟”表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C应为“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 D“始终一致。”句号应在引号的外面。
【点评】本题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类型及判断标准。然后根据句子进行判断。
10.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凝(níng )重 停泊(pō) 婆娑(suō)起舞
B.瞩(zhǔ)目 撰(zhuàn )写 百花凋(diāo )谢
C.噩(è)梦 步履(lǚ) 绿树成阴(yīn)
D.祷(dǎo )告 大厦(shà) 宣告终(zhōng )结
答案:A
解析:【分析】对于多音字,可以总结归类,找出规律,便于记忆。泊“bó”泊有两个读音:bó、pō,用于名词时,读作pō;用作动词和形容词时,读作bó。
【点评】常用字字音需要平时多加积累,特别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特别注意相近字的读音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祸患常积于忽微, 。
答案: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溺”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天若有情天亦老, 。
答案:人间正道是沧桑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沧桑”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勿以恶小而为之, 。
答案: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善”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忽如一夜春风来, 。
答案: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蚕”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拨”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证 季氏》)
答案:不患寡而患不均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寡”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答案:成由勤俭败由奢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奢”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新松恨不高千尺,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答案:恶竹应须斩万竿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竿”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答案:请君莫奏前朝曲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奏”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二月二日出郊
宋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 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1)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答案:①天忽然晴了,山都把帘幔卷起,云保留美好的姿态,为石头披上衣服。②拟人。③“卷”“含态”“披”,赋予了“山”和“云”以人的动作与形态,形象生动,把山、云和石都写活了。表现出诗人对眼前之境的喜爱之情。
(2)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
答案:①早春时节,一场及时雨,雨过天晴,景色美好。②村子周围黄鹂鸣叫,麦垅上紫燕飞舞,生机勃勃。③吹笛骑牛,田家早耕归来,无比快乐
解析:【分析】(1)此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天忽然晴了,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云摆弄着姿势,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写出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2)诗的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依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隐逸田园的乐趣;根据是的前三联内容加以分析,可知,麦垅上紫燕飞舞,生机勃勃;吹笛骑牛,田家早耕归来,无比快乐。据此回答即可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必须首先读懂两首诗的大意,然后抓住“心境”一词分析两首诗“心境”的异同。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因此,两首诗的相同点是作者心中的孤独感。但在韦诗中,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孤独中又有淡静。而赵诗中,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孤独则更显凄冷。(2)回答此题,应该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分析两首诗“第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在分别指出它们所用的修辞方法后,还应对该种修辞方法的具体运用加以说明,并指出其作用
【点评】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后面的题。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1)词的上阕是怎样来描绘桂花的“形”和“神”?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比喻。用“黄金”喻桂花,用“碧玉”喻桂叶,写出了桂花的质地之美,侧重于 “形”。比拟、用典。把桂花拟作晋代名士彦辅,赞美桂花贵而不俗、清雅超凡的风度,侧重于“神”。
(2)“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操?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案:表现了词人对粗俗的鄙弃,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是通过对挂花的赞美和对梅花、丁香的贬低来表现的(或“是通过反衬来表现的”)。寒梅、丁香为世人所深爱,词人竟以“俗”、“粗”加之,明贬梅与丁香的“俗”与“粗”,暗誉丹桂之雅与清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明确哪是“形”,哪是“神”。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2)“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竟以“俗”、“粗”加之呢。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即如欢乐的人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闪着使人愉悦的光环,而被愁苦笼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爱之物,也会撩起如云涌起理而还乱的愁绪。更词人在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以达到更加鲜明主题的目的
【点评】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漫画,要求:(1)拟写标题;(10字以内)(2)写出漫画的寓意。(35字以内)
答案:标题:如此治鼠
寓意:遇事敷衍塞责,自欺欺人
解析:【分析】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并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概括的能力。应注意(1)认真辨清材料性质(主要有五类:数据表、徽标、漫画、图片、示意图)(2)注意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看标题、读画面、画中字、夸张变形处等)(3)联现实展想象,揣摩画外意思。答题时要注意观察漫画上的各个元素的神态、语言,先后顺序,联系起来揣摩漫画要表达的意思
【点评】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
25.在下面一段①②③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答案: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②大栌榄树的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
③如果被证实是真的,则大栌榄树灭绝的疑团会被采纳
解析:【分析】由“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一句“的不需要”可推知前句②处应是“需要”这一条件,即“大栌榄树的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第③处,由分号可推知,分号前后句子应该是内容相反的对称句,即“被证实是真的,则……会被采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