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六章《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全景式反映三峡移民历程的我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国家行动》,已 由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完成。
B.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C.预防非典型性肺炎,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及时治疗患者,这样就可以 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
D.杨教练坚持认为,不适当的增加运动量,运动员的体能就会下降,最终影响运动成绩。
答案:C
解析:【分析】A句语序不当,句中“我国首部”应置于“全景式反映…··”之前;B句搭配不当,“胃溃疡”不是人感到的;D句中“不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有歧义。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报告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红楼梦〉化妆师》说:“堂堂西北大汉,直磨得形销骨立,比弱不禁风的林妹妹的身子骨儿还虚。就这么醍醐灌顶般地折腾。”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我们生活在大地上,对于宇航员的辛苦无法感同身受,顶多在飞机下降时略微体验一点失重的感觉。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醍醐,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此句作者把醍醐灌顶误解为“痛苦”了。C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即可数清,形容数量少。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D“感同身受”意思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自感受到”,多用于代替别人表示谢意。(新解: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同亲身经历过一样)B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这里的用法符合语境。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果不及时亡羊补牢,恐怕为时太晚。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D.许多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
答案:D
解析:【分析】亡羊补牢: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
莫衷一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失去意义的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是( )
A.《小狗包弟》——老舍——现代——散文
B.《荆轲刺秦王》——刘向——汉代——散文
C.《包身工》——夏衍——现代——报告文学
D.《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英国——小说
答案:A
解析:【分析】《小狗包弟》作者是巴金
【点评】本题所考的文学常识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只涉及到了作家、作品、体裁,没有更深入的考查作品内容,这要平时讲课过程中注意听讲,这点东西应该不成问题。
5.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散文
B.《包身工》 夏衍 报告文学
C.《游褒禅山记》 苏轼 山水游记
D.《离骚》 屈原 诗歌
答案:C
解析:【分析】《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山水游记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作者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
B.《声声慢》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它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之情。
C.《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作者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D.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52年发表《老人与海》,凭借这部小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A
解析:【分析】《楚辞》中主要是屈原和宋玉的作品。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7.下列句子依次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面对历史,我们或壮怀激烈仰天长叹,或引吭高歌击掌叫绝,或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或俯首沉思一声叹息,无所不可。
②但是当我们被激情击中,选择了写作,并且选择了报告文学创作的时候,这种激情就需要被“冷处理”,需要注入冷静和理性的“调和剂”。
③这是人的激情的一面,也是创作的灵感源泉和内心冲动。
④或者如同疏导渠道一样,给激情一个合理的、可控的因而可预期的表达方式。
⑤重大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写作,需要处理的对象不是别的,是历史。
⑥这一热一冷是很多艺术门类创作的共同途径,但对报告文学创作来说尤其如此。
A.⑤①③②④⑥ B.⑥④①②⑤③
C.③④①⑥②⑤ D.④⑤③⑥①②
答案:A
解析:【分析】语句衔接题要注意把握几个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要充分利用语句间的指代词、关联词等。⑤句是总提。提出报告文学写作需要处理的对象是“历史”, ①③是面对历史时的写作激情,②④是对激情的“冷处理”, ⑥句是总括。
【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春江花月夜》《长恨歌》,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张若虚、白居易的诗作。
B.柳妈、翠翠、林黛玉、荆轲、哈姆莱特、清兵卫都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C.《孔雀东南飞》《小狗包弟》《包身工》《窦娥冤》《山羊兹拉特》文体分别是乐府诗、散文、报告文学、元杂剧、小说。
D.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答案:B
解析:【分析】荆轲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史记》则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开我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阿Q、祥林嫂、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这些他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思想。
C.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祝福》,《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D.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的新的资讯。
答案:A
解析:【分析】将“国别体”改为“纪传体”。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童话正是通过这一点(即使是微弱的力量,也是有利于集体的。)体现了它
的教育意义。
B.本刊举办《特区报告文学》奖和《特区小说》奖的《征文启事》发表在今年9
月4日《中国青年报》第四版上。
C.希腊人荷马——我们姑且当作有这样一个人——的两大史诗,也原是口吟的,
现存的是别人的记录。
D.1861年以后,那拉氏曾经在这里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掌管政权
的一种形式)指使曾国藩疯狂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答案:C
解析:【分析】A后括号前面的句号应删去;B“特区报告文学”和“特区小说”是奖项名称,不应用书名号;D前括号前的逗号应移至后括号的后面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答案: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落”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答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徐”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答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蝴蝶”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叶上初阳干宿雨, ,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荷”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答案: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虑”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陆
游《临安春雨初霁》
答案: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巷”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答案:剑阁峥嵘而崔嵬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崔嵬”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抒怀》)
答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涌”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举酒属客, , 。(苏轼《赤壁赋》)
答案: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窈窕”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李白《将进酒》)
答案: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暮”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眼 儿 媚
赵 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 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赵佶,宋徽宗,北宋亡,被金人掳往北方。玉京:和后文的“花城”,都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1)这首词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对比。上片以“曾忆”引出回忆:“琼林玉殿”写皇家豪华,“朝喧”、“暮列”则是以弦管笙琶等乐器表示宫中不分昼夜,游乐无度的生活,两句反映了帝王昔日沉湎声色、骄奢淫逸的生活。 下片写今日都城的萧索残破,在黄沙漫漫的荒漠做着故国旧梦、听《梅花落》的曲子的凄然悲楚。今昔对比,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凉痛楚。
(2)下片“家山何处 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思乡之情,亡国之痛。“忍”即不忍之意,“梅花”,即古曲《梅花落》在荒漠中飘扬的凄然的《梅花落》的曲子更添对故土的思念和被囚系的痛楚
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常见的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抓住关键词,从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的角度分析作答。上片“昔繁华”,下片“今萧索”,很明显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根据注释可知,词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帝王的骄奢生活与现在的都城的萧索残破进行对比,从而将亡国之君的悲楚突出表现了出来。(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情感题,应根据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由注释可知,北宋灭亡,词人陷入亡国之痛;“家山”一词表现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梅花”一词表明了词人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凄凉及思念故土的痛楚之情。
【点评】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
长相思·一重山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这首词前三句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前三句的景物描写立体感强(有层次感、讲究视角方位),并且能景中蕴情(情景交融)。景物随着主人公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是远景,此外,一重重的山巧妙表现了与心上人相聚困难重重,“烟水寒”,不仅写了烟雾深锁的水寒,更可写出主人公的心寒,体现出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2)下阕中“菊花开,菊花残”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请具体分析。
答案:“菊花开,菊花残”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相思之情。一是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选择菊花这一典型意象来表现的,菊花,高洁,淡然独开于寒秋,难免寂寞,适宜描摹寂寞人,表达相思情;二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的,菊开菊残之间,时令交替,而人仍未还,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分别已久,从而表达出主人公怨愁之多,相思之深。
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体现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的特点。(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结合全诗和该诗句意象、关键字词分析。这首词紧紧抓住秋来写相思,秋天的山、水、枫叶,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苦;秋天的花、雁、风月,众多的意象烘托出一个清冷寂寥的秋境。词的下片韵味无穷,耐人寻味,承上继续写景,“菊花开,菊花残”点名时间是秋季,先写菊花开了又落了,表达时序更替之快,相思之久。用“残”字渲染出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出愁苦的心情。
【点评】景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景情关系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景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然后选择恰当的术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开篇之 “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
答案: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
(2)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简析其作用。
答案:山雨将到,鸟雀逃入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是诗人眼前的实景。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以实景叠合虚景,写出了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意境拓展,使情感表达更丰富。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应该先讲全诗大意读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简括”诗中所写的“愁”。由“故国东来渭水流”一句可知有思乡之愁;由“蒹葭”一词可联想到《诗经》中“蒹葭苍苍”的诗句,可知有昔盛今衰之愁;由“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可知有对唐王朝颓势之愁;由“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两句可知有人世沧桑之愁。
(2)此题题干已点明诗中写晚眺近景的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时可先具体指出“虚”和“实”的内容,然后再分析这样写对表达作者情感、体现诗歌主题等的作用。
【点评】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二战后德国与邻国和解的经验。要求:①要点全面;②每一要点不超过10个字。
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3月访问日本时,外界十分关注德国与邻国和解的经验。
默克尔回应这个问题的表述谨慎。据报道她主要讲了这几层意思:“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战后德国能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决裂”;如果没有邻国的“大度姿态”,和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德国有着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的意愿”;德国之所以能成功地与过去决裂,还在于二战后盟国的“严格监督”,使德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答案:①正视历史,与过去决裂。②有邻国的“大度姿态”。 ③实事求是面对历史。④战后盟国的“严格监督”。
解析:【分析】这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德国反省二战侵略战争的正确态度,为同是二战侵略罪魁祸首的日本提供了一面镜子。根据分号,不难筛选出四点。考生注意一下字数限制即可。从原文筛选出关键词略作组合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中提取要点的能力,本题可以采取分层提取法,可先从语段的内在层次中寻找出主要信息,找出概括的区域,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些方面陈述的,然后做出最为精当的概括
2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句子,要求表达准确、鲜明。
2013年12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
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
答案:阅读现状: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超过三分之二,说明快餐式阅读在中学生中流行。
建议:社会、学校、老师都需要加强引导,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析:【分析】可根据图表中阅读内容及类型的数字进行比较归纳,可得出“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占比较高,“文学经典和时事先锋”占比较低。提建议时,要结合着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经典作品读的少,就要结合着读经典作品的意义角度来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
【点评】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题,可根据这张统计图的内容,概括出其统计结果,然后用简要的文字概述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