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展示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B.广州亚组委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将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办好本届亚运会,提高广州亚运会的软实力,让奥林匹克精神在南粤大地上广泛留传。
C.2010年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的车祸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被网友编排的别开生面。
D.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你的这种到处刺探他人隐私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应为“流传”;C项,“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展新的局面。用在此处不符合语意。D项,“目不窥园”常用来形容埋头读书。它与刺探他人隐私没有关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点评】本题需要对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各组词语间的区别分辨清楚,然后根据语境及暗示语进行筛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称无论华南虎照真假都不能完全说明野生华南虎在当地生存的状况,国家林业局不会越位进行虎照鉴定。
B、今年7月,昆明市出台了了爱心卡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的规定,受惠对象包括昆明市和外省来昆居住满一年的60岁以上老人,都可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公交车。
C、我省首个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于近日成立,意图采取变“堵”为“疏”,对解决未成年人沉溺网络问题进行探索。
D、去年最火的电视剧要算《士兵突击》,它记载了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它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是观众备受喜爱的。
答案:A
解析:【分析】B句式杂糅,应为“受惠对象包括昆明市和外省来昆居住满一年的60岁以上老人。”或“包括昆明市和外省来昆居住满一年的60岁以上老人都可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公交车。”C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变‘堵’为‘疏’后加“的方式”。D语序不当,应将“观众备受喜爱”改为“备受观众喜爱”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钓鱼岛”在日本属敏感词汇,尽管各新闻网站都搜索不到以此为名的纪录片,但在各大网络论坛上,《钓鱼岛真相》公映的消息还是不翼而飞。
B.受就业形势等因素影响,2014年考研网上报名显得不瘟不火,并没有出现以往的网络堵塞现象。
C.马年春晚,歌手王铮亮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朴实细腻,触动着观众的心,真可谓曲尽其妙。
D.从迷人的香格里拉到浪漫的丝绸之路,从彩云之南的大理到鱼米之乡的扬州……《神秘中国》用“世界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
答案:A
解析:【分析】A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突然丢失不见。本意是不必宣传而自会迅速地传播。现则用它比喻消息传播极迅速。B不瘟不火:戏剧表演既不沉闷也不乏味。C曲尽其妙:把其中的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此处望文生义。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来修饰讲故事,不合语境。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4.下面两个划线处依次填人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广播通讯社为了迅速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____新闻写作知识讲话,____送到每个通讯员手中,供他们学习参考。
A.在本刊连续刊载 然后这些刊物被及时
B.由本刊连续刊载 于是这些刊物被及时
C.于本刊连续刊载 接着把这些刊物及时
D.让本刊连续刊载 并且把这些刊物及时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应抓住选项的异点判定答案。四个选项首先异在四个介词上,A、B、C三项中的"在"、"由"、"于"都是一般介词,没本质区别,D项"让"为使令词;然后看题干表现的是广播通讯社和本刊的关系,"并且"紧承"让",通讯社"让"连载并且"让"及时送到……,使令词"让"体现了施事者和受事者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广大 发扬光大 直言 仗义执言
B.代劳 以逸待劳 付出 入不敷出
C.肤浅 认识浮浅 乞求 奢望企求
D.通讯 通讯地址 必须 必须用品
答案:D
解析:【分析】A.B两项全对;C.浮——肤;D.第二个讯——信、第二个须——需
【点评】 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
B.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C.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D.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的互联来共享信息,对此凡经常上网的同学深有体会。
答案:D
解析:【分析】A(应在“出售”前加“讲清”);B( 在“独立”前加“具备”);C(“全校师生”怎么样?后无谓语承接)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7.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B.当前,“文革”时期的当事人逐渐离世,史料不断散失,“文革”史的研究亟待抢救和开掘。
C.这种由康伯尔软件公司研制的KM-Ⅱ型软盘,最高存储量为1.44兆以上字符。
D.传真通讯能按原样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线路,把文字、图表迅速准确地传到远方。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前后照应不周;B项杂糅,“‘文革’史的研究亟待抢救和开掘”杂糅,应为“‘文革史’史料亟待抢救,研究亟待开掘”;C项“最高”与“以上”矛盾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8.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他们两人“"二诊”成绩悬殊如此之大,大家都感到难以理解。
B、本届人大代表提案截止到大会闭幕当天下午六时以前。
C、校长请来了著名的天文学家,让他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D、传真通讯能按原样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线路,把文字、图表迅速准确地传到远方。
答案:D
解析:【分析】A“悬殊”与“大”重复 。B去掉“以前”。C“指教”不当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9.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演义 演绎推理 变换 变幻莫测
B.文雅 温文尔雅 神话 出神入化
C.代劳 以逸待劳 广大 发扬光大
D.驱除 驱除疾病 通讯 通讯地址
答案:D
解析:【分析】“驱除疾病”的“驱”应为“祛”,“通讯地址”的“讯”应为“信”
【点评】 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要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除了重视宣传教育外,还需依靠加强行人过马路的设施、科学设置红绿灯间隔时间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B.西方某些国家宣布,为防止官方通讯、私人通讯以及其他各类型通讯不再受其他国家的监听,他们将联合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通讯体系。
C.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专家评委,对部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选手赞不绝口,认为本届金钟奖竞赛水平高,选手的发展值得期待。
D.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广州城区周边不少古村落引入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面貌焕然一新,但原本的乡土味也或多或少被冲淡了。
答案:D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加强”不能与“设施”搭配。 B.不合逻辑。“防止”与“不再”否定不当。 C.表意不明。“部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可以理解成“部分美声唱法与所有的通俗唱法”或“两种唱法的部分选手”。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我以我血荐轩辕。
答案:寄意寒星荃不察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荃”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独学而无友, 。
答案:则孤陋而寡闻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陋”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博学之, , , , 。
答案: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辨”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三更灯火五更鸡, , ,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人谁无过, , 。
答案: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善”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面壁十年图破壁, 。
答案:难酬蹈海亦英雄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蹈”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安得广厦千万间, , 。 ! , !
答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俱”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默写《咏柳》一诗并指出作者及其朝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 。 , 。(作者 朝代 )
答案: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唐代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绦”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根据内容写出作品及其作者、朝代。
(朝代) (作者)那首有名的《绝句》:“ , 。 , 。”前两句鹂鸣鹭飞,自由自在;三句自己终日而对雪山,绝非故乡景色;四句眼看吴船,买掉无门。这四句乍一看来,好像各有不相干,却表现出一种思归不得的心情。
答案: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鹭”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
答案:逝者如斯夫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逝”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答对两点6分,答的不全酌情扣分。)
(2)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解析:【分析】(1)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据此回答即可。
(2)要分析本词在写法上运用的手法,只需逐句加以分析即可。词的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 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银花洒泪”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词的下阕,“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本题据此归纳概括即可。
【点评】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园即事 王维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1)“春寒着弊袍”和“间柳发红桃”两句综合起来看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这两句意思分别是“在料峭春寒中穿起了破旧的棉袍”,“在翠绿的柳树丛中,绽放着几簇粉红的桃花”,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冷色与暖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凸显了田园风光之美以及诗人的欣喜之情。
(2)这首诗的诗眼是“隐”。首联描摹了隐士的衣着;颔联写了隐士的幽美生活环境;颈联写了隐士对弈的高雅情趣;尾联写了黄昏之后隐士隐身在草野。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注意紧扣题干所说的“在写法上”一语,分析其特点。这种特点一般可从写景的角度、声和色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
(2)所谓“诗眼”,指的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们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抓住了这个中心,诗眼就好找了。
【点评】炼字的题目,找诗歌的“诗眼”,“诗眼”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诗歌内容围绕某个词语展开,第二,某个词语在诗歌结构中相当关键,起到统领全诗或成为诗歌前后转折的纽带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 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 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 且于穷僻置闲田③。
[注]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君贶(kuà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②丕构:大厦。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案: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水着清泉。
(2)诗歌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比喻(双关)。诗人用大厦需要柱石支撑比喻国家需要栋梁之才来辅佐大业,用人要等待大船帮助才能渡过江河比喻人才需要得到君王的提拔重用才能施展理想抱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能重用治国贤才的忧虑(或:委婉地表达了对重获君王重用的渴望)。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肩上诗歌的景物,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诗的前四句写文彦博庄园的景色,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嵩山,天水一色的伊水;近处有大片平整的土地,亭台与楼阁相连,清泉与疏柳相映,在这样美丽恬静的环境里饮酒赋诗,可谓悠闲自得,总该心满意足了吧?然而,这样的闲散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触最生情,却勾起了司马光的满腹愁绪和无限心事。(2)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国家如同苍穹,治国安民需要象嵩山那样刚直有力的大臣;而辅弼大臣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张的实现,又须仰仗皇帝的威势。此时的司马光又是雄心勃勃、欲展宏图;但是,现实的阴云给他心头浇了一盆冷水,抚今追昔又生感慨,所以写最后两句时,笔势又陡然下跌。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曾被视为左右手,后来终遭猜忌,不得已“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史记·萧相国世家》)。司马光把文彦博比作萧何,实际上也是自喻,含蓄地发泄了自己怀才不遇和对宋神宗皇帝猜忌功臣的不满。此题既要答出“修辞手法”,又要“简要分析”;如没有答出“修辞手法”,但“简要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修辞手法”的。
【点评】“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之描绘画面,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或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在下面一段文字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社会在语言领域显现出“双刃剑效应”,在普通话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 ① 。当下,跟年轻人提到方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用处不大,“老土”,羞于学习,能使用家乡方言者越来越少。其实, ② ,没有了方言,地方戏、地方曲艺就会消亡,比如越剧、秦腔、黄梅戏、天津快板、河南梆子等都依赖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乡音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现代社会经济要一体化,文化要多样化,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看成对立排斥关系,③ 。
答案:①方言却在加速萎缩和消亡 ②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要让它们在不同的空间和谐共存(它们完全可以各得其宜、和谐共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重点研讨横线前后的内容。第一处后面说“能使用家乡方言者越来越少”,故前面应是总说“方言却在加速萎缩和消亡”;第二处是与后面内容相关,后面说“没有了方言,地方戏、地方曲艺就会消亡,比如越剧、秦腔、黄梅戏、天津快板、河南梆子等都依赖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乡音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现代社会经济要一体化,文化要多样化,”,前面自然是“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三处前面说“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看成对立排斥关系”,这是一个总结句,故应是“要让它们在不同的空间和谐共存”。
【点评】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25.参照示例,完成下面的题目。注意:成语要写四个,点评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不要求与示例句式一致。
[示例]成语与教育
例如:因材施教,青出于蓝,循序渐进,言传身教
【点评】这每一个成语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题目]成语与爱情
例如:
【点评】
答案:例如:山盟海誓 纸短情长 魂牵梦萦 鸿雁传书
【点评】这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达着无尽的情思,寄托数千年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解析:【分析】例句是对四个成语意义的诠释,但不是对成语本身的解释,句子的中心是“财富”。由此可以推知,要求仿写的句子的中心是“爱情”,注意这一点就不会偏离要求了
【点评】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用句式常见题型有五种: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和对联式仿写。仿用句式关键要弄清例句(原句)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仿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5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