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6 乌篷摇梦到春江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导入新课 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中写道:“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导入新课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路线与思路,理解文章
主要内容。(重点)2.体会文章简练而又意蕴丰厚的语言。(难点)3.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和感悟美的能力。(重点)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叶文玲,生于1942年,浙江台州人。主要作品有:《我的“长生果”》《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换个名字一样芬芳》《父母官》《无梦谷》《秋瑾》讲授新课标注字音。棹 濡染 遨游
袅娜 惬意 七里泷
毕肖 膂力 相觅
浪敛波平 千舟百舸
钟灵毓秀 飞珠迸玉
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zhàorúáoniǎoqièlóngxiàolǚmìliǎngěyùbèng yúqū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阅读全文,概括出本文的内容。第一部分(1—2):产生梦想。
第二部分(3—5):实现梦想。
第三部分(6—11):梦的展示。
第四部分(12):写梦的感受。讲授新课 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富春江,可作者起笔之时并没有直接写富春江,也没有按照一般游记的写法先交代游踪,而是先写在青海戈壁滩时的感受和梦想,接下来在第2段中继续写作者的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先写戈壁感受,是与下文写游览时的闲适、惬意之情形成对比,借此来突出对富春江的神往之情。接下来的第2段写绿绿的春江梦,进一步强化了第1段孕育的神往之情。
讲授新课富江春的特点:俏娇静描写富春江江流的曲折多姿、委婉袅娜来体现它的“俏”描写江水色泽之绿来体现它的“娇”描写江水水敛波平、没有半点惊涛骇浪来体现它的“静”讲授新课 作者在描绘富春江奇山异水的同时,还写到了严子陵钓台,这有什么作用? 写严子陵钓台是为了表明富春江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娇俏美丽,还在于它具有扬古启今的文化内涵。讲授新课品味下面句子,体会变色词的表达效果。1.乌篷摇梦到春江“摇”字点明了游览富春江的工具,透露出作者游览时的闲适、惬意和自得之乐,同时从侧面烘托了富春江江水的宁静与娇美。讲授新课2.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闪”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特点。3.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染”和“浸”简练而又准确地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千嶂染翠、江水澄于湖海碧于天的娇美,表现了富春江山清水秀之美。讲授新课1.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愁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觅”。
这些句子音韵和谐,声调铿锵,具有一种音律上的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讲授新课2.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作者在文章中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发议论,使事、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在描写过程中还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引用的手法,来突出富春江那独特的美。在写景时作者或融情于景或因情设景,创造散文意境,处处表露出作者对富春江的喜爱之情。而在写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时,作者并没有写严子陵美在何处,而是把写作重心放在了分析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严子陵仰慕的原因。从表达方式上看,作者用的是议论。而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接抒发了对富春江的浓浓的眷恋之情。讲授新课主旨探究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的热爱之情,以汉代隐士严子陵不媚世俗的傲世风骨为代表,颂扬了富春江人们的神魂,批评了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徒。课堂小结乌篷摇梦到春江奇想始想再想还想又想引水富春江的俏美
(曲折多姿)富春江的娇美
(色泽之绿)富春江的静美
(自在幽静)傲世风骨
结构之美人文景观
情感之美自然景观喜爱之情当堂检测运用本课所学习到的有关景色描写的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练笔。课件19张PPT。7 托起草原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导入新课草原之都——呼伦贝尔导入新课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重点)2.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
表达效果。(难点)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自
然、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增进民族大团结的思想。(重点)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潘岳,江苏人,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问世,《托起草原》选自《中华散文》2001年第11期。讲授新课标注字音。两泓 玲珑剔透 顿挫
细腻 藏域雪山 青稞酒
大气磅礴 隔阂hóngtīcuònìyùkēpáng bóhé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阅读全文,概括出本文的内容。第一部分(1—6):总写呼伦贝尔草原是天下
最美的草原,具有自然美。
第二部分(7—11):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讲授新课呼伦贝尔草原的“最美”:草原的夏草原的林草原的歌草原的酒草原的花草原的自然之美草原的人文之美讲授新课1.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如何理解?文章写草原的歌、草原的酒,实际上是在写草原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写草原的变迁,实际上是写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些都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之情。讲授新课2.作者为什么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青的草原”?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谈谈怎样才能使“草原文化”永葆青春。作者之所以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青的草原”,主要是因为草原绮丽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草原上的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要使“草原文化”永葆青春,必须继承传统,保留特色。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不断创新。讲授新课3.品味下面句子,体会变色词的表达效果。秦腔之所以顿挫高亢,是被直上直下的黄土高坡逼出来的;越曲之所以流转细腻,是被如花似水的秦淮烟柳拂出来的;而草原的歌,是牧人骑着马,立在草丘上吼出来的。“逼”字采用拟人手法,形象地点出顿挫高亢的秦腔是黄土高原压抑的产物;“拂”字也使用了拟人手法,轻柔的动作与越曲流转细腻的特点相一致;“吼”是发自内心的吐露,表明韵味悠长的草原之歌是广袤壮阔的背景下自由流泻而成的。三个词形象地表明了不同环境造就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讲授新课1.意境美“一场新雨……使整个世界变得芬芳。”微风吹拂过草原,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富于诗意,充满灵气。马牛羊是草原上最常见的动物,但在作者眼里却 “如同一堆堆撒落在巨大绿毯上的黑白珍珠……质朴的语言”。讲授新课2.情感美本文中作者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对草原景物作客观的描述,但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对草原壮阔绮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用饱蘸浓墨之笔,尽情抒写心中之情。由自然,而生命,而历史,而民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讲授新课3.哲思美本文充满诗意的文字,言近旨远,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文化观照是最深沉的综合思考。从文化角度能够透视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内在精神。如第4段写草原的歌,第7段写作者的生命顿悟,第8、9段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都有深沉的哲思之美。讲授新课4.语言美作者描绘草原的歌特别悠长时采用对比手法,用秦腔和越曲对比,突出草原的歌音质浑厚悠长的特点。描写草原的花时,用广告牌、巴黎服装作对比,突出草原的花朴素、耀眼。
文中多处采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草原的美景。讲授新课主旨探究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呼伦贝尔草原风光长卷,尽情地讴歌了草原的美丽与壮阔,赞美了草原人民的勇敢、剽悍,抒发了对草原、草原人民以及草原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堂小结托起草原具体描绘美妙的草原风景对生命、文明、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触摸和体悟总写:呼伦贝尔是天下最美
的草原分写:夏季的草原草原的林草原的歌草原的酒草原的花草原的人文之美草原的自然之美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思考从现实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思考点明写作意图当堂检测运用本课所学习到的有关场景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自己熟悉的场面描写,200字左右。课件17张PPT。8 我们的风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导入新课风景是什么?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或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特点和日本风景的特点。(重点)2.明确作品线索,领会作品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学会从风景中感悟生命、人生。(难点)3.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排比的表现手法。(重点)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东山魁夷,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
代表作有《春晓》(由日本政府赠送给毛泽东)、《京洛四季组画》、《唐招提寺壁画》等。另有文集11卷出版。 讲授新课标注字音。山巅 葳蕤 雾霭
槲栎 毛榉 沉湎
摇曳 啁啾鸣啭diānwēi ruíǎihú lìjǔmiǎnyèzhōu jiū míng zhuàn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1.阅读全文,概括出本文的内容。第一部分(1—3):写初夏山谷的美丽景象。
第二部分(4—7):写夏季的风景。
第三部分(8—11):写秋季的风景。
第四部分(12—14):写冬季的风景。讲授新课2.“此刻,我在山巅的路上攀登。”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文章的主线,反复出现,既能引起读者注意,又带领读者转换视角,虽然都在山路上,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看到不同的景物。讲授新课3.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以攀登山峰的时间为线索。4.全文共有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风景?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 初夏——“浓绿”“布谷鸟悠扬的歌声”
夏季——“蔚蓝的天空”
秋季——“枫树的红色”“在冬天到来之前”
冬季——“白雪奏鸣”“天空又下起雪来”
春季——“小小的嫩芽”“树木吐露新芽”
讲授新课5.联系全文来看“此刻,我在山巅的路上攀登”这句话
写的是怎样的一种生命状态?不断奋进,不断跋涉的生命状态。讲授新课1.线索清晰,结构紧凑。本文以“我”攀登山峰的时间和空间为线索,通过“此刻,我在山巅的路上攀登”的反复使用,让我们十分清晰地辨别不同季节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艺术的热爱,对生命执著的追求,对美的呼唤。讲授新课2.以色彩描写景物,真实、艳丽,具有浓厚的绘画艺术美。文中描写初夏景物时,运用绿、浓绿描写树木,表现树木充满生机;用藏青的色调,衬托群山;用红色、黄色、茶褐色、金茶色、深红色、绿色、紫色描写秋天的树木。色彩艳丽、丰富,具有生命的动感,具有绘画艺术的审美。讲授新课3.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所写事物以人的情态。“默默地耸立着的针叶树呈现出一派浓绿的景象。”针叶树,默然耸立,有人一样的行为。“金、银、黄、绿、红……树木吐露新芽,齐声欢快地高唱早晨清醒之歌”,用树木新芽欢快唱歌,拟写新生命的欢快之情,用小鸟歌唱赞美新生。讲授新课主旨探究这篇散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绘了初夏、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山景,暗示人生的不同阶段、生命的不同时节。作者巧妙地将两种风景,一种是外在的风景,一种是内在的风景结合起来,以一种简洁、质朴、洗练、静寂、恬淡、优雅的语言使读者如欣赏他的画一样,去感受浓浓的日本特色。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人生、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命的渴望,对美的呼唤之情。课堂小结初夏:生命力夏季:追求秋季:成熟冬季:顽强春季:新生当堂检测看下面几幅图,选择一幅,运用本课所学习到的有关风景描写的方法,写一段场面描写,200字左右。课件23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5 白杨礼赞导入新课大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绿色,你知道图片中的树是什么树吗?白杨树导入新课1.理解白杨树的“外形美”。(重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点)
3.感受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重点)讲授新课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虹》、《子夜》;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
《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讲授新课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树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
讲授新课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坦荡如砥( )? 恹恹( )欲睡?
虬( )枝 婆娑( )
秀颀( )?? 主 zǎi( )
zhān( )子 无边无( )垠
潜zī( )暗长?? 旁 yì( )斜出?
dǐyānyānqiúsuōqí宰毡yín滋逸讲授新课2.解释词语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滋生,生长。
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细的磨刀石。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秀颀:美而修长。颀,修长。讲授新课听课文朗读,体会作者感情讲授新课揣摩课题中的“礼赞”的意思,把握作者感情。“礼赞”是崇敬地赞美的意思。
“白杨礼赞”,也就是“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
树的赞美和尊敬。
1.依据抒情线索,给文章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讲授新课讲授新课2.作者极力地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赞美
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1)外形美:枝干笔直,力争上游;
2)精神美: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3)环境美:黄绿错综,无边无垠;
4)象征美:质朴坚强,力求上进。课堂小结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象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讲授新课1.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生长环境黄绿错综 色
无边无垠 大
坦荡如砥 平单调 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雄壮伟大讲授新课2.白杨树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伟丈夫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算不得好女子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拟人 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婆娑
屈曲盘旋讲授新课3.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
为了赞美白杨树吗?他的真正意图是
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赞美像白杨树那样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北方的农民和敌后的哨兵。运用的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写法。讲授新课4.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讲授新课5.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
美”,说明什么?? 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讲授新课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
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讲授新课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黄土高原写起?①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
挺立的形象。
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
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做铺垫。讲授新课3.思考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注意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这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内容,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4.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讲授新课①结尾写楠木是为了与白杨树对比,突
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
②以树喻人,将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
派与北方的抗日农民相对比,突出其
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楠木课堂小结白杨礼赞礼 赞赞美崇敬树人由树到人象征“不平凡”外部形态美生长环境美内在精神美干、枝、叶、皮力争上游、坚强挺立、
靠紧团结黄绿错综、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从下列形象中选择一种,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蜡烛太阳翠竹荷花孔雀梅花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