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3月测试题卷
第8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40分)
1.如图是“测定某种食物中贮存的能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测定食物中贮存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
B.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
C.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测量出来的热量就是食物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D.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2.人和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需要消耗有机物 B. 都有能量的释放
C. 人体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 D. 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鼻腔分泌的黏液就是“痰液” B. C形软骨支撑气管利于气体进出
C.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D.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下如图代表人体的各种器官,下列属于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是( )
A肺 B肝脏 C肾 D
5.在一次人工呼吸的急救训练时,某同学采取了如下急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 B.让被救者侧卧,头前倾
C.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 D.捏住被救者鼻孔,口对口用力吹气
6.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此装置还可以反映胸廓内压力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下拉橡皮膜,模拟膈肌收缩,液面A上升
B.向上推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液面A下降
C.向上推橡皮膜,胸廓容积增大,液面B下降
D.向下拉橡皮膜,肺内气压减小,液面B上升
7. 下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
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廓容积变大 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8.下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的是哪一区段 ( )
A.bc段 B.ac段 C.ab段 D.ce段
9.下表是人体不同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物质 ① ② ③ ④ 肺泡
氧气 40 98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A.①代表肺静脉内血液 B.②表示肺泡处 C.③代表组织细胞 D.④表示流经大脑的血液
10.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完成吸气 B.②④过程均使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③过程涉及的动脉和静脉内均有瓣膜
D.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
11.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体进出畅通
B.呼吸道黏液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能清洁空气
C.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腔内的鼻黏膜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12.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空气中的含量
B.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
C.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完成吸气过程
D.肺换气及组织换气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13. 构建模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下图是小明利用气球等材料制作的生物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模拟的是呼气的过程 B.模型中的气球用来模拟肺
C.模型中的橡皮膜用来模拟膈 D.该模型无法模拟胸廓的左右径变化
14.下列描述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鼻腔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温暖
B.四肢静脉内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C.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D.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能将血液送回心房
15.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中甲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乙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丙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甲中A→B→C表示呼气,乙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
B.甲中D→E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
C.丙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
D.丙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16.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A.肺的通气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阅读材料,回答17~20题。 ECMO人工肺,即体外膜肺氧合,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它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机、过滤器等组成。电动泵负责驱动血液流动,氧合器则模拟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热交换机用于调节血液温度,而过滤器则用于去除血液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当患者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时,ECMO发挥关键作用,其工作原理较为复杂却又精妙无比。通过血管插管,ECMO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出,血液在离心泵的推动下进入氧合器。氧合器就像是一个人工肺,利用特殊的膜材料,使氧气从高浓度的一侧向血液中扩散,同时让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到低浓度的一侧。经过气体交换后的富含氧气的血液再被送回患者的体内,为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生命所需的氧气。
17.在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中,细胞真正开始进行气体交换过程的部位是( )。
A. 鼻腔 B. 咽 C. 气管 D. 肺泡
18.在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中,血红蛋白的作用是( )。
A. 运输二氧化碳 B. 运输氧气 C. 分解有机物 D. 产生能量
19.当血液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
A.人体的呼吸运动 B.气体的自然扩散
C.细胞内外的渗透作用 D.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
20.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两个独立的循环,互不干扰
B. 呼吸过程中,只有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排出人体
C.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共同协作,为人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D. 呼吸过程只在呼吸系统中进行,与循环系统无关
二、非选择题(60分)
21.(12分)如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甲瓶在实验中起到用_______作用,澄清石灰水可以用于检测_______。
(2)乙瓶石灰水的浑浊程度_______甲瓶。
(3)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填“多 于”或“少于”)吸入气体中的含量。
22.(12分)(画图及每空2分)为探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某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依据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事实,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材料:水生植物(如水蕴草)、透明的广口瓶、玻璃片、导气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在两个广口瓶(A、B)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并放入相同数量的水生植物。
(2)用导气管将一个广口瓶A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另一个广口瓶B充满空气,然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3)将两个广口瓶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同时开始计时。
(4)每隔一段时间(如1 min),观察并记录两个广口瓶中水生植物周围气泡产生的数量。可以使用计数器或者直接在本子上记录数字。
(5)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如5min),统计每个广口瓶在不同时间段内气泡产生的总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充满人体呼出气体的广口瓶中的气泡数 23 22 21 19 18
充满空气的广口瓶中的气泡数 12 13 12 11 10
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写出此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两个广口瓶(A、B)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并放入相同数量的水生植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曲线图(2分),5 min内气泡数更多的广口瓶是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
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1g花生仁燃烧放出能量/J 7261 8108 9576 9850 9762 7480
1g核桃仁燃烧放出的的能量/J 11844 11860 12390 13860 13860 11592
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 )。
A. 美观 B. 防止热量散失 C. 便于测量水温 D. 增加实验趣味性
(2)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图中装置设A和B的目的是( )。
A.重复实验,减少误差 B.增加实验趣味性
C.比较花生仁和核桃仁所含能量的差异 D.测试不同品牌温度计的准确性
(3)根据表格数据比较花生仁和核桃仁中能量的多少,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该实验中有机物燃烧释放能量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来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写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6分)(除注明外,每空3分)体外膜肺氧合(ECMO)俗称人工肺,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其工作原理是,从右侧股静脉插管将血液引出体外,氧合血液经插入颈动脉的导管将血液回输到心脏,以达到体内血液的体外流转(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ECMO工作过程中,从右侧股静脉插管将血液引出体外,经处理后又通过插入颈动脉的导管将血液回输到心脏。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在体外的流动相当于人体______循环路径,血液由_____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_____(2分)血。
(2)ECMO能维持患者生命,主要是因为其相当于肺,可以进行____________,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升高,___________含量减少。
(3)与①相比,经过氧合器处理后的血液由②流入心脏的_____________,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之后再经通过___________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到达脑部等身体各处。
6.如果一个人的肺部功能减弱,可能会对他的身体产生哪些影响?(至少说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DAAB. 6—10.DADCA. 11—15.DBADB. 16—20.DDBBC.
21.(1)对照 二氧化碳 (2)高于 (3)多于
22.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控制单一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3)
(注明红线为广口瓶A的数据,黄线为广口瓶B的数据。)
广口瓶A。 (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23.(1)B。(2)C。 (3)从表格数据可知,核桃仁燃烧使水温升高的度数更大,说明1 g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比1 g花生仁中的多。可能的原因是核桃仁中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脂肪是一种富含能量的有机物。
(4)相同点:都涉及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都能释放能量。不同点:人体细胞呼吸作用是在温和的条件下逐步进行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并且需要酶的参与;实验中有机物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能量瞬间释放,不需要酶的参与。
(5)合理饮食满足人体能量的需求,应保证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摄入比例恰当,各类营养均衡摄入;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食量。
24.(1)肺 静脉 动脉。(2)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3)左心房 增加 体循环。
6.身体可能会缺氧,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心脏负担可能加重,因为为了获取更多氧气,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增加血液循环;运动能力下降,因为肺部不能提供足够的氧气支持身体的剧烈运动;大脑功能受损,大脑对氧气的需求非常高,肺部功能减弱导致的低氧血症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选3点进行回答)
试卷第6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