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七单元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最具实质性的意义是( )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改组了国民政府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
答案:D
解析:
分析:重庆政协会议上,经过全国人民的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努力,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这就从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和独裁政策,是民主力量争取和平建国的一次努力。故选D。
点评:考查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2、下边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解读这两大场景,不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假和平,真内战 B.国共双方都没有和谈的诚意
C.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 D.当时内战还未全面爆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体现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故B项表述错误。
点评:考查重庆谈判
3、毛泽东在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你知道毛泽东“这次出行”的目的是( )
A实现合作抗日 B.实现和平建国
C.实现军队国家化 D.实现政治民主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判断“这次出行”是指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战胜利后,排除A项;C、D两项都是政协会议的内容,应排除。故选B。
点评:考查重庆谈判的目的
4、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和平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答案:A
解析:
分析:注意时间,这时,国民党发动了内战,要消灭人民民主力量,内战的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已不存在。故选A。
点评:考查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
5、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存在了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之所以存在这个阶段,而未直接发生战争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
C.国民党尚未完成内战准备 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D
解析: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
点评:考查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斗争
6、20世纪20~40年代成立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其名称多带有“民主”二字,这突出地反映了他们不满国民党政府的( )
A.封建专制 B.军事独裁 C.一党专政 D.投降卖国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国民党当局实行专政独栽统治,民主党派的名称带有“民主”二字反映了对国民党政府一党专政的不满。故选C。
点评:考查国民党一党专政
7、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注意题干关键词语“诞生的背景”,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21日,结合国内形势不难判断。故选B 。
点评:考查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
8、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内容涉及政治建设,其要点不包括(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国民党结束“训政”
C.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D.改组国民政府
答案:D
解析:
分析:改组国民政府是在1946年初的政治协商会议上进行的,故选D项。
点评:考查《双十协定》
9、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决议,其本质意义在于( )
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
C.改组国民政府,制定宪法 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
答案:D
解析:
分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其实质就是否定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故选D。
点评:考查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本质
10、使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的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策动皖南事变
C.召开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D.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
答案:
解析:C
分析:1946年秋,蒋介石召开了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故选C。
点评:考查《中华民国宪法》
11、某同学在探究学习“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其中属于全面内战爆发后发生的是( )
①“校场口血案” ②“一二·一血案”
③“下关惨案” ④“李闻血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校场口血案”:1946年2月;“一二·一血案”:1945年12月;“下关惨案”:1946年6月;“李闻血案”:1946年7月。故选C。
点评:考查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
12、关于右面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运动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B.此事件发生于1948年
C.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是“李闻血案”
D.此事件中李公朴、郭沫若被殴打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图片反映的事件是1947年5月20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运动。C、D两项都发生于1946年,与此事件无直接关系。故选A。
点评:考查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运动
13、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
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致公党
答案:A
解析:
分析:1947年,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其他民主党派被迫转入地下。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改组,重建总部,和国民党彻底决裂。故选A。
点评:考查中国民主同盟
14、1948年1月,民盟召开三中全会并发表了《三中全会宣言》和《政治报告》,宣言指出:“欲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已不可能由谈判妥协中求之。我们必须粉碎一个独裁反动贪污腐化的政权,才能建立一个和平民主有效能的新政权。”民盟发表这一政治宣言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民党政府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和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反攻
B.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C.蒋介石召开“行宪国大”并“当选”伪总统
D.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积极谋求中间路线的推进
答案:A
解析:
分析:结合民主党派走“中间路线”的历史及题干中的时间“1948年1月”,可知符合要求的只有A项。故选A。
点评:考查中国民主同盟宣言
15、“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讨论新中国建立问题
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材料看,该会议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据此可以判断该会议为新政协的召开,它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③④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的。故选A。
点评:考查《共同纲领》
16、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B.签订《双十协定》
C.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D.害怕国民党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故选A。
点评:考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17、下列惨案中,属于全面内战爆发前发生的是()
①“较场口血案”②“一二一血案”③“下关惨案”④“李闻血案”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较场口血案”时间是1946年2月10日,“一二一血案”1945年12月1日。全面内战爆发是1946年6月。故选A。
点评:考查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惨案
18、被国民党以所谓“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为“非法团体”而强令解散的民主党派是( )
A.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国民党曾以“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为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并强令解散。故选A。
点评:考查民主同盟
19、反饥俄、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属于()
A.中共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反蒋爱国运动
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运动是1947年5月20日由中共领导在国统区进行的人民民主运动。故选A。
点评:考查北平学生五二0游行
20、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故选D。
点评: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以下一组历史照片摄于1945年,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过程。
请完成:
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原因及结果如何
答案:事件:重庆谈判。原因:抗战胜利后,实现和平、民主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结果: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未能避免内战。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从图片可以看出,三幅图都是重庆谈判时期的照片,所以该事件是重庆谈判。原因和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考查重庆谈判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请完成: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 说明理由。
答案: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解析:
分析:第(1)问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的“边区境内之人民……无阶级、职业……之区别……”说明当时要联合所有的阶级进行抗争;材料二中的“耕者有田” “人民专政”等表明当时处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第(2)问只要答出二者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作用即可。
点评:考查“边区”民主建设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蒋介石的独裁专制而造成的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变化。第(1)题,要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比较中去寻找,由主张改良、走中间道路到主张革命、放弃中间道路;第(2)题,要注意从国共两党和民主党派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要从材料一、二提供的时间上去推断。
点评:考查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变化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称:“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材料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5年)提出:“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材料三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7年)提出:“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怎样?
(2)据材料二指出民盟赞成国民党的统治吗?据材料三指出民盟对待共产党的态度?
(3)导致民盟政治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民盟成立时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予国民党;
(2) 不赞成,抗战结束前夕,民盟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法西斯统治;民盟对待共产党的态度:解放战争中后期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
(3)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卖国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的力量日益壮大;民盟觉悟日益提高。
解析:
分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找出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如“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第(2)问到材料二中的反对专政、要求自由再到“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可以得出不赞成国民党,抗战结束前夕,民盟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法西斯统治;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考查民盟对国共态度的变化
25、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解析:
分析:第(1)题要求指出材料一、二的不同,把握好限定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第(2)题结合所学,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实质变化和变化原因即可。
点评:考查国民政府组织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