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将相和(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将相和(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2:01:32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将相和
⑴“将”的读音有___、___。这里应读___,“将”指的是___。
⑵“相”的读音有___、___。这里应读___,“相”指的是___。
⑶“和”的读音有___、___。这里应读___。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___。
导入新课 审清题目
讨论:将相产生矛盾的原因?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通读全文
为了劝服廉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学习提示
⑴学习任务:
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⑵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⑶友情提醒:
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想一想
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
完璧归赵
有勇有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渑池之会
不畏权势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读一读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第三个故事又是第一、二个故事的结果。如果把这三个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又是整个故事的起因。
总结提升
“将相和”的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读读词语
召集 大臣 允诺 廉颇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作业布置
1、引导课外阅读:
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频 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将相和》练习
一、下面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着急zháo
B.召集zhào
C.侮辱wǔ
D.乘机chèng
二、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 。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胆怯”的意思是 。
三、下面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 功无不克
B.战无不 胜 心口不 一
C.完璧归赵 负 荆请罪
D.无价之宝 同心 协力
四、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 马上)召集大臣来商议。
2.大将军廉颇带领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抵御 抵抗)秦兵的准备。
3.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本事),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五、对下面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璧归赵 (全,完整 )
B.负荆请罪 (背 )
C.理直气壮 (公正的,正义的 )
D.同心协力 (协助 )
六、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人说蔺相如机智勇赶,也许能解决这个难提。
B.蔺相如叫人画了装,带着宝玉超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C.秦王知道廉颇在边镜上以经做好准备,只好放赵王回去。
D.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七、句型转换。
1.在那黑暗的社会里,穷孩子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改为反问句)
2.没有太阳,怎么能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呢?(改成陈述句)
八、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中的“将”指 ,“相”指 。
2.下面哪一项不是课文中所讲的小故事( )。
A. 完璧归赵
B. 负荆请罪
C. 攻无不克
D. 渑池之会
九、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拒绝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21教育网
1.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
2.给文章中空白处加标点。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十、看人物,填成语。
渔人 项庄 司马昭 东施 愚公 塞翁 夸父 江郞 沛公
( )才尽 ( )效颦
( )逐日 ( )移山
( )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 )得利
( )之心,路人皆知
( )舞剑,意在( )
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重点字的读音情况,尤其要注意多音字。D中应为:乘机chéng。
2、答案:
1.王 9 鼓瑟 瑟瑟 萧瑟
2.Q qie 害怕,畏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查字典的掌握情况。平时应多使用字典,还要分清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区别。
三、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书写。做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仔细辨别,根据词语意思来区分成语中的同音字。A中“攻无不克”的“攻”是“进攻”的意思,故不能是“功”
四、答案:1. 马上 2. 抵抗 3.本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熟读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1.“立即”要比“马上”的速度快。2.“抵御”一般形容军队的防守,“抵抗”形容较小范围内或个人的反抗。3.“能耐”更符合廉颇的性格特点,比较口语化。
五、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中重点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D中“同心协力”的意思是“共同一心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所以“同”的意思是“共同”,而不是“协助”。21cnjy.com
六、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汉字的正确书写情况。A.赶--敢,提--题。B.装--妆,超--抄。C.镜--境,以--已。21·cn·jy·com
七、答案:1. 在那黑暗的社会里,穷孩子怎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首先在加字或减字的时候不能改变句子意思,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变换。
八、答案: 1. 廉颇 蔺相如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1.注意“廉颇、蔺相如”的正确书写。2.知道文章中所讲的三个小故事,“攻无不克:只是说廉颇的战绩,并没有形成一个故事。
9、答案:
1.拒绝
2. :“ 。,!”
3.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片段内容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况。1.应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所缺词语。2.空白处是蔺相如所说的话,故别忘记加引号。3.4.写出大概意思即可,重点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及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十、答案:江郞 东施 夸父 愚公 塞翁 渔人 司马昭 项庄 沛公www.21-cn-jy.com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或课外中有关人物的成语的熟记情况。平时多读历史故事,并识记名人中的一些故事。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将相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璧、诺、瑟、怯、缶、拒、卿7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1·cn·jy·com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个故事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特点的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的“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从小培养热爱祖国、团结协作的品质。
2、体会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www.21-cn-jy.com
三、教学重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频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找找有关《将相和》的图书或戏曲片看一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出示课件一)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出示课件二)
⑴“将”的读音有___、___。这里应读___,“将”指的是___。
⑵“相”的读音有___、___。这里应读___,“相”指的是___。
⑶“和”的读音有___、___。这里应读___。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___。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1、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出示课件三)
⑴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廉颇内心的不满、气愤、妒嫉、……)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21教育网
3、通读全文,为了劝服廉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小故事?(出示课件四)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学生研读课文。
出示学习提示:(出示课件五)
⑴学习任务:
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⑵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⑶友情提醒:
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蔺相如 (出示课件六)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⑴“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出示课件七)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⑵“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出示课件八)www-2-1-cnjy-com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3、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2·1·c·n·j·y
4、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
⑴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⑵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⑶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出示课件九)
(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板书:顾全大局
(二)研读廉颇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板书:知错就改)2-1-c-n-j-y
5、将相和最终归功于他们两个一个共同的目的?
板书:爱国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出示课件十)
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第一个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第三个故事又是第一、二个故事的结果。如果把这三个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又是整个故事的起因。21cnjy.com
(4)总结提升(出示课件十一)
“将相和”的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来源:21cnj*y.co*m】
(五)随堂练习(出示课件十二)
读读词语
召集 大臣 允诺 廉颇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六)作业布置(出示课件十三)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七、板书设计 (出示课件十四)
将————————相
廉频 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八、教学反思
《将相和》一文是第十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借助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因此在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以下几点教学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学习单元提示,学生通读课文找到文章过渡句,结合上面对“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个故事?(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21*cnjy*com
这一环节侧重读的训练,以读懂为基础,向读深、读透发展。把学会读书作为一个训练训点来抓:因为读书能力是语文素养基本内容之一。【出处:21教育名师】
2、细读三个故事,自学讨论,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参与板书。
3、在找到三个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领会每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