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0: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梳理学过的课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是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关联起来的;
思维能力:分析并体会整句与散句的不同表达效果,学会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整句与散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选择诗文中的语句制作座右铭卡片,理解所表达感悟和思考,给自己安慰、启示或者鼓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梳理学过的课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2.分析并体会整句与散句的不同表达效果,选择诗文中的语句制作座右铭卡片。
难点1.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是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关联起来的;
2.学会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整句与散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让我们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山川林获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辉煌盛开的紫藤萝花,触动了宗璞对生命的感悟;郁郁苍苍的井冈翠竹,是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未选择的林间小路,有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登高临远,引发仁人志士悠长复杂的诗兴。
阅读这些课文,要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二.学习新课。
1.回顾课文,温故知新。
(1)回顾单元主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让我们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山川林获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②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要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要注意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2)课文回顾。
①七下第五单元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为主题的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材料丰富多样,包括现代文阅读《紫藤萝瀑布》《井冈翠竹》,外国诗歌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古代诗歌五首以及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些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宗璞通过描绘紫藤萝的盛开景象,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紫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为惧,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古代诗歌五首》选取了五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涵盖了从唐代到清代的优秀作品。这些诗歌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能够帮助学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2.梳理托物言志。
(1)教材任务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借紫藤萝来寄寓自己的情思,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在本单元及以前学习的课文中,也有很多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是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关联起来的。
作品 对象 特征 情感或志向 关联
《紫藤萝瀑布》
《井冈翠竹》
《爱莲说》

(2)研读指导
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所写之“物”与所托之“志”二者的联系。
②对比阅读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加深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一主题的理解。
(3)知识链接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4)研读示例

对象:紫藤萝花。
特征:
眼前的紫藤萝:繁盛美丽、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尽情开放;
过去的紫藤萝:稀零、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情感或志向:人生、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会有不幸,但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联:以紫藤花过去的不幸,现在的繁盛,象征人生、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会有不幸。

对象:井冈山毛竹。
特征:
革命战争时期:为革命无私奉献、坚贞不屈;
祖国建设年代:为建设新中国无私奉献力量。
情感或志向:表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井冈山人民的无私奉献品质,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关联:运用联想和拟人手法,由毛竹的外形联想到过去的战士,由毛竹的作用联想到井冈山人在不同时期的贡献,由毛竹的品质联想到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③《未选择的路》:
对象:林间小路中自己未选择的一条。
特征: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情感或志向: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我们应独立思考,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关联:以林间小路的荒僻、幽寂、诱人、美丽和人迹罕至,来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险孤独、充满挑战、充满未知。
④《陋室铭》:
对象:陋室。
特征: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情感或志向: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关联:环境的清幽、交往的不俗从侧面烘托了陋室主人的“德馨”,生活情趣的高雅正面表现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表面赞美“陋室”,实则赞扬安贫乐道的态度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⑤《爱莲说》
对象:莲花。
特征: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情感或志向: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关联:以莲花的特点来象征君子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志洁行廉,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3.赏析整句散句。
(1)教材任务
一个复杂的句子,可以采用大致整齐的结构,形成一种整齐美;也可以采用松散有致的结构,形成一种错综美。
朗读下列句子,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说说这样的效果是怎样形成的。
可以找出一篇以前的作文,试着将其中一些松散的句子改写成整齐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一起,探讨改写前后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
(2)了解“整句”“散句”
①整句:指结构相同,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
②作用:组成整句的这一对或一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
现代汉语的整句是从古代诗文的偶句、骈句发展而来。现代汉语语境下,狭义的整句指对偶句、排比句,广义的整句除对偶句与排比句之外,还包括句式规整的反复句和对比句。
对偶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排比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对比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反复句: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顶针句: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回环句: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散句:是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是现代汉语散句的标志;句式多变、不押韵、不对偶是古代汉语散句的标志。
④整句与散句的区别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散句是语言的自然形态,也是基本形态,人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主要用散句。
整句则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一种辅助形态,在现当代语言实践中,除了在格律诗、快板、对口词、标语口号、对联等少数文艺形式中起主导作用外,整句一般都要与散句结合使用。
⑤特点和表达效果
整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结构相同或相似,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散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形式不同,长短不一,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自然灵活,生动感人,能使语气舒缓,收放自如,使用广泛。
(3)品析“整句”“散句”
①以散句为主,表达自由灵活,中间穿插两处结构相同,但字数不完全相同的对比句和反复句,突出了自己看到盛开的紫藤萝时的震惊、赞叹之情。整句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散句的运用则使行文节奏富于变化。
②以整句为主,运用排比手法,具体描写到近处所看到的井冈山毛竹的形态和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对井冈山毛竹的喜爱之情。初步由竹喻人,由眼前的毛竹引出战争年代的回忆。整句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结尾句在结构、字数上都有了变化,避免了行文的单调。
③这是一个复杂的长句,后面三个短句都是“明白”的宾语,在结构上采用了散句的形式,写“我”和老余的心理,初步解开了上文的悬念,同时也设置了误会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语气舒缓,错落有致,巧妙地烘托了人物释然的心情。
④以整句为主,运用排比手法,叙述了自己在故乡土地上的美好回忆,突出自己与故乡土地的亲密关系,欢乐中隐含着现实的痛苦和悲愤。
整句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三个分句在结构、字数上都有细微的变化,避免了行文的单调。
(4)改写“整句”“散句”
找出一篇以前的作文,试着将一些散句改写成整句,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示例1】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改写】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
【示例2】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着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那天安门广场上一望无际的花。
【改写】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放在花坛暧房,而是怒放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人民的眼泪。
4.制作座右铭卡。
(1)教材任务
本单元诗文中有一些表达作者个人感悟和思考的语句,虽然作者所处的时代或境遇和我们不同,但其情思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安慰、启示或者鼓舞。
如果从本单元的作品中挑选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呢?参考示例,制作一张座右铭卡片。
(2)认识座右铭
①概念:座右铭是放置在座位右侧的简短、具有激励或警戒意义的语句,主要用于提醒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②起源:东汉时期的崔瑗,字子玉,官至济北相,文章盖世,书法闻名。年少丧父,又数次因牵连入狱。之后其兄崔章被人杀害,为报仇,崔瑗手刃仇人而不得不四处逃亡。后幸遇朝廷大赦,才得以归家。崔瑗历尽世事波折,感慨良多,遂写下一篇铭文置于座右,常顾念以自省,这就是著名的《崔子玉座右铭》。这种做法后来被其他人模仿,并逐渐流行开来。
③崔子玉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2)选择座右铭
(3)制作座右铭
固定和展示:可以在卡片背面打孔,用绳子或丝带将卡片串起来,挂在房间的某处,如书桌或床头,作为日常激励。
(4)座右铭示例

三.知识总结
1.积累运用:梳理学过的课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分析并体会整句与散句的不同表达效果;选择诗文中的语句制作座右铭卡片。
2.综合阅读: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是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关联起来的,学会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整句与散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四.布置作业
1.找出一篇以前的作文,试着将其中一些松散的句子改写成整齐的句子,体会改写前后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
2.从本单元的作品中挑选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参考示例,制作一张座右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