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八下期中专题卷①:古诗文默写 实词解释 翻译
一、诗文默写(21分)
1.请将下列古诗文补充完整。(12分)
(1) ,白露未晞。(《兼葭》)
(2)无为在歧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6) ,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7)《桃花源记》中用“ , , ”表明桃花源中人在其中之久,对外界的朝代变化都全然不晓。
(8)《关雎》中以雎鸠鸟和鸣起兴,渲染和谐气氛的句子是: , 。
2.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诗文。(9分)
观水使心宁,望山引绪远,此为山水之魅力。从古至今的文人们都喜欢将笔墨寄情于山水,寻觅那方能让心灵得以栖息的净土。身临神秘的桃花林,可见(1)“ , ”(《桃花源记》)的桃花纷飞、草木鲜美之景;步入幽静的小石潭,可见(2)“ , ”(《小石潭记》)的溪水逶迤、时隐时现之景;来到悠悠河水旁,可见“(3) ,左右流之”(《关雎》)的水草摇曳、引人求取之景:漫步于晨光微露的湿地,可见(4)“ , ”(《蒹葭》)的芦苇丛生,白露凝霜之景;游览于洞庭湖,可见(5)“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湖水盛涨、水天一色之景。
二、实词梳理(28分)
【重点实词】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8分)
(1)才通人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具答之
(4)卷石底以出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日光下澈
(7)罔不因势象形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悉如外人 查阅词典法:①详尽,详细。②姓,传说神农之师名悉诸。③全,都。(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欲穷其林 词语推断法:山穷水尽
(3)尝贻余核舟一 语境推断法:根据“盖大苏泛赤壁云”和前文介绍王叔远的内容可推断
3.小文对文中一些实词进行了分类,请你帮他补充横线上的内容。(17分)
【古今异义】
(1)请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义。(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
今义:比较;较量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③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④左右流之
古义:
今义:液体移动
【通假字】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具答之
B.日光下澈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一词多义】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现代汉语释义。(8分)
①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②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③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④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词类活用】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斗折蛇行
B.石青糁之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处处志之
三、句子翻译(10分)
1.下列文言语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B.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去也是在忽然之间,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样子很有气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翻译:小船从头到尾有八厘米,高度可以达到两个黄米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参考答案
一、
1.(1)蒹葭萋萋
(2)儿女共沾巾
(3)波撼岳阳城
(4)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5)其中往来种作
(6)凄神寒骨
(7)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8)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2.(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3)参差荇菜
(4)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5)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二、
1.(1)仅仅、只 (2)类 (3)详细 (4)翻卷 (5)表示约数
(6)穿透 (7)顺着、就着 (8)满
2.(1)③
(2)尽
(3)赠
3.(1)①靠近 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③离开 ④求取
(2)C【解析】C项中“有”同“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故选C项。
(3)①舍掉 房屋
②寻找 随即,不久
③大约 可以
④自,由 跟随
(4)D【解析】A项中的“蛇”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蛇那样”;B项中的“石青”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石青”;C项中的“空”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在空中”;D项中的“志”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做记号”。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