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
基础知识题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______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_____。(姿态、规模、雄姿)
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______桥栏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_____”。(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______。(建筑、杰作、工程)
二、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2.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3.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4.十分推重。
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这段文字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中列举“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用“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4.文中用“最著名”修饰赵州桥和卢沟桥,说明了什么?
(二)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黑词语的作用。
(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一、1. 雄跨 2.雄姿 3.推崇 欣赏 奇观 4.杰作
二、1.惟妙惟肖 2.古朴 3.无与伦比 4.推崇
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
1.①有悠久的历史。 ②几乎到处都有。 ③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2.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3.“几乎到处都有”是说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用上 “几乎”,表达准确。
4.说明了赵州桥、卢沟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1.C
2.……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还刻着他的名字。
3.(1)列举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引用古籍,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4)举例说明,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5)引用古籍和运用比喻,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4.(1)“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根据,又有资料掌握不全的顾虑,所以必须留有余地。“可算”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点。(2)“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两端之上,而不是与大拱平行的位置。“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桥之美》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①口吻( ) ②媒介( ) ③煞风景( ) ④颐( )和园
⑤点缀( ) ⑥摄( )影 ⑦孕( )育 ⑧前瞻( )后顾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美感: ②史诗:
③驻足: 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 (摧毁 摧残 毁坏)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②每当其间 (呈现 显现 出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③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 (奏出 唱出 谱出)形于色的乐曲。
④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 (左右 控制 制约)结构之美呢!
4.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小桥流水人家”, 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重于绘画的形式美。
②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 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 构不成画面。
③喜鹊构成的桥 意义好,形式 自由,生动活泼。
④ 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5.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习题。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①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②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1.张择端,________(朝代)画家。为什么他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桥的任务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情感?
4.“高山峡谷间,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家们为什么认为索桥是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段的语言有何特点?与《中国石拱桥》的语言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题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曲《天净沙·秋思》捧红了“桥”在中国文坛上的显耀地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桥”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
江南的“小桥流水”永远是人家眼中细腻、温柔与美好的诠释;现代社会的大桥气势雄伟浑厚,让毛泽东笔下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再是神话,不再新奇。
是什么赋予桥如此的美妙与灵性?是谁让桥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儿?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后,认真思考:“桥”美在何处?
2.联想题
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那么,请你再举一句有关桥的诗句,好吗!
,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①wěn ②méi ③shā ④yí ⑤zhuì ⑥shè ⑦yùn ⑧zhān
2.①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②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③停止脚步 ④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毫、厘,计量的小单位
3.①摧毁 ②显现 ③谱出 ④左右
4.①固然 ②但 因而 ③不仅 也 ④凡是 其实
5.形式美,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阅读测试题
1.北宋 因为桥能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能把两岸浓厚的生活情调浓缩到画图中。
2.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
3.喜欢桥的环境,桥的形、色、声。
4.铁索桥 竹索桥 总领下文
5.因为这条线有险境相伴,有山岩,树丛、急流等多样线的衬托,因而索桥是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是弹性线。
6.多描绘,形象,生动。《中国石拱桥》的语言平实、准确。
思考题
“桥”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苏州园林》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②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③墙壁白色。④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材。⑤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⑥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________的感觉。⑦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3.采用的说明方法概括全对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打比方 B.分类别 作比较
C.打比方 分类别 D.作比较 举例子
4.空白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平静悠闲 B.安静闲适 C.寂静优雅 D.安静淡雅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①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
②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_。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参考答案:
(一)
1.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2.A 3.D 4.B
(二)
1. ①丘壑(或邱壑) ②雷同
2.B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4.C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琉璃(liú) B.湛蓝(zhàn) 藻井(zào)
C.击磬(qìnɡ) 金銮殿(luán) D.蟠龙(pán) 中轴线(chóu)
2.解释画线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课文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4.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二)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B(藻—zǎo)
2.直立、高耸 深 恭敬 蟠曲
3.(1)北京的中心 最大 最完整 五百多 明清 紫禁城
(2)解说词 空间顺序 南 北
4.作诠释 列数字 打比方
二、阅读测试题
(一)
1.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2.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3.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4.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二)
1.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2.列数字 故宫规模宏大
3.(东西)精巧细致 精美
4.爱和赞颂
5.建筑特征 赞美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说屏》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①屏( )风 ②流萤( )③擅长( ) ④帷( )幕
⑤忒( )看 ⑥书斋( )⑦伧( )俗 ⑧抱膝( )
2.解释画线词语的意义。
①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②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③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④“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3.辨析近义词,选恰当的填入括号内。
①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_____________ 。(称赞 称道 称颂)
②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_____________ 。(缘故 缘由 原因)
③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_____________ (喜爱 赞美 向往)之情。
④我们的先人,_____________ (擅长 善于 喜欢)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②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③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④“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杜牧《 》里的两句诗;《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 的代表作。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②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1.从位置来看,屏可分为 和 两种;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华丽程度可分为 、 、 、 、 、 、 等。
2.第①段的结构属于 关系。
3.第①段使用的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
4.室外屏有什么作用?(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
5.第②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①píng ②yíng ③shàn ④wéi ⑤tè ⑥zhāi ⑦cāng ⑧xī
2.①粗俗鄙陋。 ②恰当,恰如其分。 ③果真像这样;无益地耗费劳力。
④味道;休息,在此有让人觉得有趣、悠闲、似观光消遣的意思。
3.①称道 ②缘故 ③向往 ④擅长
4.①作比较 ②作诠释 ③分类别 ④引用
5.秋夕 汤显祖
二、阅读测试题
1.室内 室外; 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
2.总分
3.分类别
4.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5.①引出“屏”的另一种分类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8 页 共 9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A
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1、 积累和运用(22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xuānxiè)一——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
的配合,
③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 )然不同。
2.下列句中依次填入方框中的词语,搭配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讲究假山池沼的 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布局 映衬 层次 配合
C.配合 布局 层次 映衬 D.映衬 层次 布局 配合
3.下列各句正确的语序是: (3分)
①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②而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③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甚至比地球还小。④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这样大,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⑤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4.下列选项中不含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B.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C.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D.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
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
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D.《苏州园林》先总括说苏州园林整体上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全
文按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说明。
C.《桥之美》揭示了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D.《故宫博物院》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东到西逐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
其布局和功用。
6.《桥之美》在例举江南乡间石桥时提到了“晓风残月”的景致,“晓风残月”一语出自宋代婉约词人 的《雨霖铃》,原句为“ , ,晓风残月”。 (3分)
7.润扬大桥开通了。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将就这件事分别采访扬州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你想问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4分)
①(采访市长)
②(采访旅游局局长)
2、 现代文阅读(37分)
(一)(15分)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8.上文说明的内容是 。(3分)
9.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3分)
A.① ② ③ //④ /⑤ ⑥ B.①/ ② ③ ④// ⑤ ⑥
C.①/② ③// ④/ ⑤ ⑥ D.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3分)
11.对“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2.上文画线两句中的“这”分别指代: (3分)
(二)(12分)
①黔灵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426公顷,是国内少有的城区大型公园。②园内,黔灵山古树浓荫,黔灵湖碧波荡漾,九曲径蜿蜒曲折,七星池荷茂鱼欢。③九曲径上摩崖古迹甚多,其中清人赵德昌于咸丰十年所书“虎”字崖刻,高约6.2米,宽约3.7米,笔力遒劲,引人注目。④更令人叫绝的是,园内生息繁衍300余只野生猕猴,建有野生猕猴观赏园,在此可体验到捧腹的猴趣。如此规模的野生猕猴群,国内大中城市的城区公园里,惟贵阳独有。⑤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囚禁在园内麒麟洞旁的“水月庵”中,其旧址现已辟为陈列室。
13.语段在结构上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下面句子序号间标明。(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14.语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第③句从哪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从下列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 (3分)
A. 人文景观 B. 自然景观 C. 主要特征 D. 历史典故
16.用一句话介绍你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介绍时应有名称、特点两个内容。20字左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奇妙的对称世界?(10分)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3分)
18.文中举故宫和万花筒的例子各是为了说明什么?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19.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请运用你的知识、经验,试谈谈这两种美的差异。(可结合叶圣陶《苏州园林》中所谈。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4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20.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3分)
A.凡饮之者辄病瘿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 出淤泥而不染
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乡之人皆然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23.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3分)
四、写作(30分)
24.以“我心中的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桥,也可以设想未来的桥。
②抓住特征,展开想象。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①xún②轩榭③jiǒng 2.D 3、 ③①⑤②④ 4、C 5、D 6、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7、示例:①尊敬的市长,您好!请问润扬大桥的开通对我们扬州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②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润扬大桥的开通对我们扬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二(一)8、苏州园林在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9、D 10、由概括到具体。11、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前一个“这”,指代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树相间。后一个“这”指代修建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二)13.①||②③④⑤ 14. 黔灵公园 15.A 16.略(三)17、文章从“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三方面来说明对称现象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18、举故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建筑艺术中存在对称之美,举万花筒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为什么对称会美。这种说明方法(举例子)能够让抽象的(或概括性)的事理变得容易理解、接受。19、对称形成的是一种有序、匀称、端庄的美,如衣料上的图案,不对称的美则自然、灵活,如苏州园林的巧妙布置。言之成理即可。 三20.D 21.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22.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 23.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或“见怪不怪,见不怪而怪之”;或“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 四、24、略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
桥梁专家茅以升
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生于1896年,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在美国留学获得了加里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学博士学位。1921年他饱学回国,以满腔的热情,希望在桥梁建筑上贡献自己的学识。可是那时的旧中国,要想在建设事业上为祖国做一番贡献是不可能的,整整十三年,茅以升教授也仅仅当过几次修理桥梁的顾问,如1929年修理济南黄河大桥。
1933年秋,任北洋大学教授时,他突然接到老朋友从浙江的来信,邀他去杭州商议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事。经过茅以升教授的精心组织和设计,在参与工作的同事们和工人们的努力下,用“射水法”、“沉箱法”和“浮运法”解决了技术上的重重难关,“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让一座雄伟的大桥在钱塘江上建立起来了!”这是我们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为我国桥梁史揭开崭新的一页,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55年起茅以升教授又担任了另一座更大规模的现代化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天堑变通途”的功绩是与茅以升教授的技术指导分不开的。
茅以升从事教育、桥梁工程及科学界的领导工作六十年,不仅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引进并开创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新技术,几十年来,茅以升教授著述颇多,在中外报刊上发表文章约二百篇,有的被选进了教科书。代表性的著作有:《钱塘江大桥》(1950年出版)、《武汉长江大桥》(1958年出版)、《中国桥梁———古桥与今桥》(1973年日文版;1978年英文版)及《力学概念》、《科学体系》、《教育制度》等书;发明了供乘除运算用的简易计算器;还整理出了《桥话》十册,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文学书籍中少见的作品。
茅以升教授与天津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曾几次回到天津,在天津大学八十五年校庆时回校与师生同乐,天津大学九十年校庆时又发来贺信,表达了他与天津和天津大学的深厚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桥之美》
桥之遐想
《诗经·秦风》有语云:“蒹葭苍茫,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 方”。伊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大概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才有了桥 吧!就算是遥不可及的银河,也有鹊桥相助,以期痴男冤女可以有短暂的相会,尽管最后总免不了“不知东方之既白”,于是,泪如雨下,黯然别去,人间翘首以盼的相约所留下的唯一印象也只有--桥。
生活了这许多年,曾有幸走过不少桥,大桥,有如武汉的长江大桥,曾在这个九省通渠的楚国胜地生活过,学习过,也在大桥上站过,感受过脚下震动的节奏,放眼看过三镇的风光,就是不算太古;孔多,有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站在桥上,总不免会回味回味当年慈禧老佛爷的风光;如果想怀古,首推赵州桥,可惜,也想随意中人在桥后林木萧疏处细语,无缘;兼赵洲实在颇为遥远,无钱;所以至今无法亲临赵洲桥唯有偶尔作作白日梦。所幸,尚有过一趟苏州之行,大开眼界,寒山寺的枫桥让我久久不愿离去,到不是桥有多么动人心弦,而是我喜欢由桥和桥上的人一起构筑的地道的姑苏生活,让我向往。
由苏州自然会想到杭州,杭州的名桥都集中在了西湖,断桥是最负胜名的,出了个多情的绝色佳人白娘子,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生死别离,赚了多少老百姓的热泪;由断桥西行,又是一出古迹―― 西泠桥,却是一 个绝代风尘中人--名妓女苏小小,只可惜香消玉损,有诗为凭:“苏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闻!”还有自北向南的一排六座桥,人称六桥,曾有一段无奈的情史:相传,六桥旁有一铁匠家,一日,收下一位秀才为客。铁匠目不识丁,其妻却文雅,能诗,日久天长,妻与秀才发乎情,止乎礼义,然终须一别,泪落沾巾,只能赠诗赋别,女方的诗中有一句: “六桥烟柳梦君家”这六桥啊,是多么传情!
说到传情,不由得想起了与桥切切相关的古语。桥,本来是通两岸的,可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洗礼,竟也显得别有用意了。印象中最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一首《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南宋破落的时代,时代的悲剧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在桥边的杏花林吹笛的意境已无法享受到了,作者唯有一遍一遍的“忆昔午桥桥上饮”,家乡的午桥,少年时的豪饮,已然成为了作者回避现实的梦唁,当年的声声笛音同如今的渔唱不能同日而语,只有午桥依旧,却早已是历史的陪衬。午桥,是悲情的桥,无奈的桥!另一处,则缘于一句鄙人的最爱:“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人语驿边桥”是颇令人寻味的,春雨潇潇之际,情人不在驿舍喃喃私语,却偏偏在驿边桥头雨中凝立,想必是一场依依惜别吧!想留又留不住,欲别却不 忍别,个中千言,欲语还休,此时,笛声,雨声,也许还有无声的泪,交织成一片清愁,在夜空中弥漫,人语驿边桥,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看到这句话,总是会浮想一阵,想那纤纤玉手轻轻搭在桥头,另一只手应该是握在情人的手中吧,“天若有情天亦老”,上天也许会在那一刻让时间凝固,这桥,是洒泪的桥,无奈的桥!
厚古不能薄今,厚中不能薄外,让桥的遐想再远一点儿吧!世界明片《魂段蓝桥》,一首友谊天长地久的歌唱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而费雯丽偶尔挑起的眉毛下那双充满闺妇情怨的眼睛在回首凝处,是台下的一片欷嘘声,残缺的美却保持了艺术的青春,人们只有每年深冬在滑铁轳旁凭吊这一段爱情经典;要说出名的桥,大概要算廊桥了,一本《廊桥遗梦》曾风靡一时,尽管又是一出婚外恋,却写得那么深情,道出了几许无奈,廊桥上遗失的不只是泛黄的玉照,熟悉的字迹,还有一段藏在内心深出呼之欲出却只能睹物思人的情感,“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只有把这一切的一切遗留在廊桥,这沉重的感情债,也只有让廊桥来承受了。
让思绪回到重前吧! 似水流年,家乡的桥已垫在了高楼之下,脚下踏的是其它地方的桥,抚摸着斑驳的桥,想想桥也是挺磨人的,也许几十年后,再度倚桥留影,已然是朱颜已改的老太婆,仅有的一点点珍藏都在回忆里,在古桥旁上演的一出出悲欢离合无法忘却,也就无法忘却――桥,这不知算不算桥的作用,估计桥若有知,是不会承认的,因为桥的本性是通,不是断;是渡,不是阻,那就收拾伤感的情怀吧,让我们:“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吧。
心灵之桥
绿篱
人与人之间有一座隐形的桥,这桥上铺满着人类的各种情感。人与人之间有时候需要用语言来沟通,有时候任何语言都多余,只靠一种心灵的感应去相互理解,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
心灵桥上的主旋律是亲情、友情和爱心。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努力靠近桥的对岸,也在用自己的言行感悟桥的长短,无论岁月的河流怎么流淌,真挚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
如果把亲情比做桥 ,这座桥最为坚固。人世间的亲情有今生没有来世,不容我们自己来选择,血浓与水的原始本性,可以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如果遇到外在的撞击,这座桥也会特别的坚固。
友情桥是一座幸福的桥,桥上连接着人与人许多真挚的情感。有人说,认识多年相逢如初是好友,情同手足、患难之交是挚友,肝胆相识、相濡以沫是知己。每个人都需要友谊,需要有好友、挚友和知己。这种情感的沟通需要以真诚为基础,以简洁为背景,与人做朋友一定要真诚和厚道,不要有过多的奢求,奢求的越多反而得到的越少,一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长短自己最有感觉,有可能天天在一起的同事,心门总也关闭着,相互没有心灵的桥的连接,而不见面的朋友就可以在冥冥里心桥连接,成为一生的朋友。由此,我们获得了人生的真谛,这就是快乐和健康。
人与人之间还有一座美丽的桥,我们把她比做人间的彩虹,这就是爱心之桥。桥上有母子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等所有一切的爱心,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用爱心去看待一切事情,去理解别人,就可以心境淡泊。人生本就短暂,为什么自己去寻找烦恼?所以,爱心之桥人人要努力追寻,让我们用爱心连接彼此的心灵,缩短心桥的距离,让心中的彩虹更加绚丽!
心灵之桥,是缘份里的咫尺天涯,也是深刻生命里的孤独。只有把真诚的手伸向桥的那端,浅浅的送上一个微笑,健康快乐!一个真实的名字,百年不老。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苏州园林》
寒山寺
袁学汉 龚建毅
寒山寺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大监年间( 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塔院遂改名寒山等。当时寺中有一口大钟,以钟声悠扬宏亮闻名。唐代诗人张继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半夜闻钟声,使孤舟之中含愁不眠的“旅人”触发诗情,写下了千古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问世后,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寒山寺便更为人们所熟知,随着诗的广泛流传,寒山寺名播海外。现在,每年除夕之夜常有日本朋友专程赶来寒山寺聆听古刹钟声。
古老的寒山寺,在历经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曾五次毁于兵火、屡毁屡建。据志书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0年)左右,节度使孙承祐建有七层宝塔。元末时寺与塔俱毁,于明洪武中又重建,正统年间知府况钟再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全寺毁于战火,殿堂、楼阁均荡为尘埃。现存的殿宇,则是在清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866—1911年)重建的。
位于古运河畔,枫桥与江村桥之间的这座古寺,气势雄伟,山门前黄墙照壁矗立,寺门横书“古寒山寺”匾额。通过林荫小院,正中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释迦牟尼像,佛座两边和后壁嵌有寒山子诗三十六首,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以及郑文焯所绘的寒山、抬得和丰干的写意画像石刻。那著名的寒山抬得塑像在大殿右侧的偏殿内,一座巨大的莲花座盘上,两个袒胸露乳、蓬头赤足的年轻胖和尚,一个手捧净瓶,一个手执莲花,纯朴浑厚,嬉笑颜开。寒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僧,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集》三卷。在大殿东西两侧偏殿内,还有小型香樟木雕刻的金身五百罗汉像,造型古朴,生动自然。殿后为藏经楼,环壁嵌着宋代张樗所书《金刚经》石刻,笔力刚劲秀逸,是传世少见的珍品。藏经楼左右连以长廊,左边折上方亭,亭内嵌有明、清诗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石刻;右边通向钟楼。
以寒山寺古钟声著名的钟楼,现在是一座二层六角形的小楼,造型精巧。张继诗中所说的那只钟早已失传,明代嘉靖中,僧人本寂重铸一口巨钟,特建钟楼,悬挂其间。后来传说这口巨钟于明末时流入日本,所以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光绪三十年江苏巡抚陈夔龙于重修寒山寺时仿照旧钟又新铸一只钟,悬于即现在的六角钟楼上,这钟有一人多高,要三人合抱。1906年,日本人士募铸小型铜钟一只赠送寒山寺,现悬挂在大殿右侧。
寒山寺碑刻众多,在碑廊里和亭阁走廊壁间,嵌有宋、元、明、清许多名人的诗文碑刻,有岳飞的题词:“三声马蹀瘀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有董其昌的题跋,有唐伯虎和文征明的书碑残迹。人们观赏寒山寺诗碑,还要特意观赏一下俞樾手书的《枫桥夜泊》诗碑。张继的这首诗,最早有宋代王郇公手书碑刻,早已失传。嘉靖年间,文征明重书一块,在明末也遭火毁,留得残碑碎片,嵌于碑廊的壁间。现在碑廊里陈列的晚清朴学大师俞樾的碑刻,笔力苍劲,功力深厚,是俞樾八十六岁时所书。
碑廊南面,有一座“枫江第一楼”,上下两层,飞檐斗角,结构精致秀美。原枫江楼在解放前坍塌,这座楼是解放后移建来的一座著名的蓝花楼,登楼临窗眺望,远山近水,风光如画。
现在在大殿的后面,又重建一座五层仿唐木结构楼阁宝塔,这是我国第一座仿唐楼阁式佛塔,与敦煌壁画里的宝塔犹如一模一样,体现了典雅优美的盛唐风格。佛塔总高为四十二米,塔体中有楼梯依壁而上,五层塔周皆有塔廊,檐角、檐边一百零八只风铃随风作响。在朝南塔门的门媚上,悬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普明宝塔”匾额。寒山寺塔影、钟声相映生辉,将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往观瞻。
留 园
袁学汉 龚建毅
留园亦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花园,徐置东西两园,东园即现在留园,西园后来舍作佛寺,即今西园戒幢律寺。清嘉庆时(1796-1819年)园归布政史刘蓉峰,经修茸改建,以园内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称寒碧山庄,人们俗称刘园。光绪二年(1876年)湖北布政使盛康据此园,吸取诸园之长,重修后又扩充了东、西、北三部分,易名留园。现有面积约三十余亩。
留园规模宏大,厅堂华丽,装饰精致,尤以建筑布局出色,在苏州诸园中首屈一指。园内建筑,根据宴客聚友、读书养性、清寒避暑、游息娱乐等的需要,设置厅堂、庭院、山池、林木,把全园有限的空间巧妙地分隔、组合成若干不同的景区,数十处各具特色的大小庭园,组成了园中有园、堂奥纵深、曲境通幽的妙观,真可谓造园艺术的佳作。
留园全园分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东部以建筑见长,北部系田园景色,西部是山林风光。
入园沿着曲折长廊经过两重小院,可直达中部景区。当走至古木交柯处,从北侧一排漏窗中,即可隐见窗外的湖光山色和参差的楼阁,此处赏景有“寸步一景,移步换景”之妙。经花步小筑。绿荫轩、暖阁便至明瑟楼,楼为二层半间,形似画船后面的楼舱,近水而筑,体态轻盈,造型轻巧,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水明瑟”之意而名。明瑟楼向西,就是中部主体厅堂涵碧山房,厅面阔三间,取宋代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秋已变红”之意而命名,又因建筑为夏日观荷而设,又称荷花厅。厅高大宽敞,陈设朴素,厅南庭院中置牡丹花台,厅北面湖平台广阔。这里是全园精华之所在,至此中园诸景尽收眼底:中央池水清澈明静,“小蓬莱”飞落碧水之中,曲桥上紫藤花棚繁花累累;东部汲古得绠处、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等亭楼建筑掩映于古木奇石之间;池西山腰上闻木樨香轩和池北山顶可亭遥遥在望,前后是连绵起伏的假山,石峰屹立,林木森茂,一道云墙形如蚊龙;从闻木樨香轩看寒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花墙楼阁高低错落,逶迤相接,倒影地中,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每值中秋佳节,桂香浮动,更是令人陶醉,正如闻木樨香轩前对联形容:“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饱览了中部山水园景后,来到曲溪楼畔,向东便是华丽的东部庭院建筑群。这里以高大豪华的主厅五峰仙馆为中心,有书房还我读书处等辅助建筑环绕于四周。五峰仙馆高深宽敞,陈设精致,梁柱均用楠木,所以又名楠木厅。厅前院中峰石挺秀,取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诗意为名。厅前假山为苏州诸园厅堂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假山之中传说有十二生肖形态,要人们仔细端详方可看出。再往东,经揖峰轩、石林小院便至与五峰仙馆并列的另一座豪华厅堂——林泉耆硕之馆,意为这馆是年老而德高望重者的游憩之所。厅为四面厅形式,厅分前后两部分,前厅雕梁画栋,后厅朴素简雅,中间有银杏木精雕的月宫门,屏风分隔,俗称鸳鸯厅,是我国古典厅堂建筑的精品。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雄峙居中,瑞云峰、岫云峰映衬左右,相传这是宋徽宗时朱大勔在江南搜刮奇花异卉、珍木怪石时而留下的“花石纲”遗物。冠云峰特别高大,高六点五米,全石清秀奇特,玲珑剔透,通过多褶孔窍,涡洞连接,体现了米芾所概括的太湖石的瘦、皱、漏、透的四大特色,是江南名峰之一。俞樾在《冠云峰赞有序》中描述其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壁,巧夺平原。”此峰三面入画,但由于太湖石的奇特,人们各有自己的观视角度,如从西北方望之,宛如一尊送子观音,婷婷玉立,故人们呼之为“观音峰”;有人细观此石,峰顶似雄鹰飞扑,峰底似灵龟昂首,呈鹰斗龟形态,巧夺天工;有的说它石巅高耸,四展如冠,而名“冠云”。冠云峰前后,尚有冠云亭、冠云台、冠云楼,楼上匾题“仙宛停云”,以示此处似神仙宫苑。
留园的西部和北部是一派自然山林、田园风光,另有一番风趣。
偌大的留园,游人一进园门便可不受日晒雨淋,贯通全园连绵不断的回廊曲榭将四区园景、厅堂建筑联成一体。廊长七百米,随形而变,依势而曲,是其它诸园所不及。长廊壁上,嵌有历代名人书法碑刻三百多方,称为留园法帖,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吴江董汉策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所刻的二王法帖,其他还有苏轼、米南宫、董其昌等人的字帖。
留园集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所以俞樾在《留园记》中称:其泉石之胜、华木之美、亭谢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风光揽胜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该殿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每边21米,各三间,走廊列柱20根,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等的朝拜,每逢各种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保和殿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改为历代艺术陈列馆,陈列有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约六千年的中华艺术瑰宝。
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在此举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后灵柩停在此殿。
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殿内存玉玺25块;西侧陈设乾隆年间造的自鸣钟;东侧为铜壶滴漏,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
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顺治年间仿照沈阳清宁宫重建,同时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帝都在此举行过大婚。
御花园
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有建筑二十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
紫禁城园林植物
紫禁城分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为突出威严肃穆的政治气氛,不种任何花草树木。因此,紫禁城的植被主要集中在后宫,特别是内苑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建福宫花园及御花园中。其植被配置,既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又突出了皇家园林的特点。
从植被种类来看,宫中多植松、柏、槐、楸、银杏等象征长寿、祥瑞的树种。银杏寿命极长,可达千年,被称为“帝王树”;楸树因萌发力强,多生根蘖,象征子孙繁盛而备受皇室青睐。而海棠、玉兰、竹、梅、芍药、牡丹、青桐、紫藤、凌霄等植被则因寓有繁茂、富贵、清雅、刚直秉正、绵延不绝等种种美好含意,成为宫内最常见的花木。
清代为保证宫中一年四季皆有花木可赏,特由南花园、奉宸苑、营造司等部门负责将南方花木漕运至京,培育栽种,然后送到宫里陈设。清高士奇《金鰲退食笔记》记载:“每岁正月进梅花、山茶……四月进栀子花、石榴花、蔷薇……六七月进茉莉、建兰……八月进岩桂,九月进各种菊花……”
植被配置的方式丰富灵活,乔木、灌木、盆景交替运用,行植、丛植、孤植、散植互相结合。植被布局或密集或疏朗,或对比或均衡,或规整或随意。松、竹等植被浓郁的深绿为主色调,与红墙、黄瓦、白石交相映辉,构成了紫禁城肃静典雅的基本画面。
紫禁城中植被配置的另一突出特点是与建筑环境紧密结合。建筑是静止的,植物则随时间之变而具有丰富的变化,更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两者共同创造空间意境,可谓相得益彰。如乾隆花园古华轩因古楸树而建,四面开敞,不施粉彩,全部楠木本色,楹联上书“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而三友轩取意岁寒三友“松寿、竹贞、梅雅”,庭院中以松、竹、梅为主,就连建筑内檐的装修亦以此为题材。御花园内绛雪轩的得名则因轩前植有五株海棠,春日花开,落英缤纷如同绛雪,“花与香风并入帘”。诸如此类,在紫禁城中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植物配景相融相济的关系。
紫禁城西门——西华门
西华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西华门的位置不在紫禁城西侧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门一侧,与宫城总体规划有很大关系。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构成贯穿外朝的横轴,东、西华门分处于轴线两端。如此布局既便于外朝使用,也可减少人员出入对内廷生活的干扰。将这一横轴继续向东、西两方延伸至皇城,恰为东安门与西安门,显然东、西华门乃连接皇城与宫城的重要枢纽。
出西华门,正对皇家园林西苑。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诸园,多由此门而出。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十寿诞,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西华门以外,经西直门以至海淀一带,沿途张灯结彩,预设彩棚乐戏,隆重庆贺。
清朝末期,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即由西华门离宫,仓皇西逃。
紫禁城后三宫之一——坤宁宫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紫禁城三大殿之一——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说屏》
古典家具的奇葩:屏风
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起初我们先祖的家居陈设是非常简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家具中的屏风制作也应运而生了。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而立”。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屏风的制作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立式屏风、折叠式屏风等。后来出现了纯粹作为摆设的插屏,它娇小玲珑,饶有趣味。古时,王侯贵族的屏风制作非常讲究,用了云母、水晶、琉璃等材料,在镶嵌工艺上,用了象牙、玉石、珐琅、翡翠、金银等贵重物品。可谓极尽奢华。然而,民间的屏风制作大都崇尚实用朴素。大有陈设素屏者,而且,自魏晋以来,此风大盛。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素屏谣》曰:“当世岂无李阳冰篆文,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表明了其对素屏的崇尚之意。民间的素屏与帝胄之家的华屏相比,真是别具一格而韵味悠闲。
中国传统的工艺五花八门、名类繁多,可古人还是对屏风情有独钟。因为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它的美学价值除了体现在屏风自身的工艺技巧上,就是在屏风上作画题诗,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史传,唐太宗就曾将他的治国之道书之屏风,以为自勉警人之意。古人有把功名赫赫的帝王将相或极具清名的节妇烈女的事迹画在屏风上的做法,起到歌颂传扬、说教警诫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讲,屏风的意义又大大地延伸了。古人在屏风上绘画题诗的形式各异,而以山水画为最早,在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屏风,里面有山水的形象。最为著名的还是五代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画中绘有大幅的屏风,而屏风当中绘有山水的图案。而后,屏风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博古、书法等等。屏风作画题诗的习惯早就流传至日本,他们的传统绘画“浮世绘”很多就是画在屏风上的,可为中日文化交流之佐证。
屏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工艺手法也异彩纷呈,它作为传统工艺领域里的一枝奇葩而流传,深为民众喜爱。但随着社会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难把它作为家庭的陈设品,以致其范围逐渐缩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场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剧院、茶馆、说书场等。近年来,海内外人士又开始对中国的古典家具感兴趣,包括屏风在内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我们希望人们能从传统的屏风工艺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启迪。
屏风:让家居显得更美
常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想在家中的客厅和饭厅之间摆放一个屏风,跑遍市内家具商场,却发现合心意的屏风太少。要么款式少,且大多数是中式的设计;要么偶尔找到一个设计新颖的屏风,价格也不便宜。
事实上,小小的屏风确实比较难寻“芳踪”,即使是大型的家具商场也少有开辟专门的柜台销售屏风,只有少数布置精美的家具卖场能够找到几款,所以消费者要买到合心意的屏风,确实要多花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不少人而言,就算为了屏风“踏破铁鞋”又何妨。因为在家中摆放一个美丽的屏风,就好像端庄的女子蒙上面纱,能够添上几分幽雅、娇媚。
中式屏风雅致华丽
中式屏风
中式屏风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其价格根据其所选用的木料、雕刻的手艺、大小等而相差悬殊。便宜的只需要数百元,而质量上乘的则价格不菲。中式屏风给人华丽、雅致的感觉,屏风上刻画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工匠的巧手下,花鸟虫鱼、人物等等栩栩如生。若喜欢中式家具的典雅、美观,那么中式屏风无疑是很好的搭配。当然,即使家居风格不是以中式设计为主,也可以选择中式屏风。在不同设计元素的调和下,也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与中式屏风设计风格比较接近的还有日式屏风,同样以设计典雅、大方见长。传统的日式屏风的图案也是取材于历史故事、人物、植物等,大多是工笔画。色彩方面也多用金色、灰色、白色等柔和色调,只是市面上正宗的日式屏风较难找到。
时尚屏风装饰性强
时尚屏风
设计时尚的屏风,有时甚至比摆放在它前面的家具更加吸引目光。这类屏风无论是材料还是设计都非常大胆、新颖。选料上,往往摈弃了那些厚重的材料,由透明、轻柔的材料所取代。据介绍,以往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现在更强调屏风装饰性的一面,薄薄的屏风,既保持空间良好的通风和透光率,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色彩方面,与传统的黑、白、灰等色彩相比,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跳跃的红、鲜艳的黄、亮丽的绿等等都是受追捧的颜色。图案方面,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若难以作出选择,几何、花卉、纯色这些款式无论什么时候采用都不会过时。
如果觉得这类抢眼的设计难以搭配,不妨参考设计师的几款示范作品。粉红色的沙发床,红木茶几,盛开的花朵,这华丽的一切都比不上沙发床后的一道红屏风。娇美的摆设,也许更适合女士。简单的实木大床,设计上借鉴传统中式大床床架设计,融合西式的动物图案床套,耐看、时尚。这中西结合的设计,正好于床边垂下的挂式屏风相搭配,明黄与黑色,跳跃而不花哨的简单款式,带有一种潇洒的味道,这一设计更加适合男士的口味。
除此以外,有些设计师还为屏风装上几个大小不一的袋子,日常可以把杂志、报纸等物品随手摆放在那里,简单又实用。据说,这种款式的屏风一推出市场,马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看来,屏风的美丽,让家居显得更美。(据《广州日报》)
屏风:让空间藏而不露
屏风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家具,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是一种非常新颖的特殊家具,它对家居的含义已经“跳”出了以往屏风只用作挡风的作用,而更多地起到了装饰与点缀的效果,让空间获得藏而不露的妙用。
如果想将您的居室布置得更巧妙,屏风的装饰作用不可小看。它犹如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既是景观的点缀,又有屏障的作用,能使有限的空间不致一览无余,从而获得藏而不露 ,小中有变,乃至小中见大之妙。无论您的居室是长方形、正方形还是不规则形状,都可以用屏风来制造出多元的空间。
历来在词典中都将屏风解释为:陈设于室内用来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然而,今天的屏风在实用的基础上,又在造型上不断美化,饰以各种字画或珠贝玉雕,有时更像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屏风的材料也不断的丰富变化,从古时的木制,到现如今的布艺、绢质、铁艺、藤编的等等。由于屏风的障蔽间隔和艺术美化作用,加之具有张折灵活和搬迁容易的特点,被人们视作布置居室的一种重要器具。这对今天住房不大宽裕的人家来说,更有实用意义。门口放一屏风便挡住了过道人向屋内窥视的视线,也可作隔断,有利于一间居室在布置上的变化和生活起居上的方便。
屏风一般有立地型和多扇折叠型两种,其表现形式有透明、半透明、封闭式及镂空式等。用以间隔的,一般以封闭式为好,高度在略高于人的水平视线之上。用以围角的,可采用镂空式,显得活泼而有生气。如果是用来遮挡来往人的视线,最好将屏风做成九十度直角形式。若仅仅用作装饰,则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更佳。说到屏风的种类,历来品种繁多,除了传统的立地式、多扇折叠式外,还有近年出现的挂屏、插屏、台屏等,在陈设时应与整体家居环境协调起来。
描金屏风
描金屏风在老家具中较为多见,这种屏风可以用“淘”回来的旧门板制成,也可以是正经的古式屏风,不管是哪一种,它的高度一般与门高相近,做成三、四片效果最佳。
中式屏风
这是一款地道的老屏风,方方正正的身型,全实木的框架,中间用绢做成,由于它2.9米的“身高”,使它显得异常豪华气派。另一方面,也使它只适合摆放于面积超大的居室中,作为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同时整体装修也必然是风格统一的中式装修。
漆器屏风
漆器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装饰材质,它表面光滑,色彩艳丽,这款屏风就是用漆器制成,上面的图案是以前的旧报纸。
麻制屏风
这是用一种麻制的自然材料制成,据说其间有九层麻,内镶嵌着同样质地的干花,全部是手工制成的。屏风的尺寸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来订做,可以是长方型的,也可以是异型的。这种颇具艺术风情的屏风用作隔断的功能已被减弱,更多是当做一件装饰品,摆放于客厅或是卧室内,形成另一种风情。
丝制吊装屏风
不知你见过吊装的屏风没有?这是一种非常时髦的装饰方式,把几扇屏风吊在屋顶下,可以把客厅巧妙地分成两个区域。
屏风绝句
杜 牧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周昉是一位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活跃在盛唐、中唐之际的画家,善画仕女,极尽工巧之能事。杜牧此诗所咏的“屏风”上当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图。屏风上画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由于时间的侵蚀,画上的女子已非旧观,斜倚玉窗,拂尘观画的妙龄少女在“妒娇娆”(即妒嫉画中人),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这首诗反映了在屏风盛行的时代,屏风人物画较为普遍,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桥乡醉乡
陈从周
记得十几岁回老家绍兴,一大早从钱塘江边西兴乘船,初次看到越山之秀,越水之清,陶醉在这明静的柔波里。在隐约的层翠中,水声橹声,摇漾轻奏着。穿过桥影,一个二个,接连着沿途都是,有平桥、拱桥,还有绵延如带的牵桥,这些灵珑巧妙,轻盈枕水的绍兴桥,它们衬托在转眼移形的各式各样的自然背景下,点缀得太妩媚明静了。清晨景色仿佛是水墨淡描的,桥边人家炊烟初起,远山只露出了峰顶,腰间一绺素练的晓雾,其下,紧接平畴,远望桥身如同云中之洞,行近了舟入环中,圆影乍碎。因为初阳刚刚上升,河面上的水气随舟自升,渐渐由浓到淡,时合时开,由薄絮而幻成轻纱。桥洞下已现出深远明快的水乡景色,素底的浅画已点染上浅绛匀绿,河的深广,山的远近,岸的宽窄,屋的多少,形成了多样的村居。粉墙竹影,水巷小桥,却构成了越中的特色。晌午船快到柯桥了,船头上隐隐望见柯桥,而这水乡繁荣的市镇亦在眼前。船夫在叫:“到哉,到哉,柯桥到哉,落船在后面。”船泊柯桥之下,香喷的柯桥豆腐干,由村姑们挽着竹篮到船上来兜销,我们用此佐以于菜汤下饭,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吃得那么甘香。午后乘兴前进,船从水城门驶入市内。在我的脑海中那点缀古藤野花的水城门与斑驳大善寺塔所相依而成的古城春色,再添上岸边花白色的酒坛在水中的倒影,既整齐又明快,逗人寻思,引我浮想,是桥乡也是醉乡。
1954年我应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之邀,普查浙中古建,水游了越中的名迹遗构。后来在一个暮春的寒天,乘着乌篷船,缩身上禹陵,筹划修建工作。水寒山寂,逆风吹篷,寒不能忍,暂避桥洞之下,觉温和多了,我分外地尝到了桥的另一种滋味。至于大暑之天,桥洞又是纳凉洞天福地,而桥头望月,桥栏乘风,桥堍迎阳,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宜越人之爱桥,故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镇了。绍兴石桥之多,堪称天下第一。绍兴有数以千座的桥,恐穷尽天下画工,无以描其飘渺凌波之态,人但知山阴道上之美,而不知桥起化工之妙。
一舟容与清波里,两岸稀疏野菜花,山似黛眉谁淡扫,水边照影有人家。
青青隐隐水迢迢,是处人家柳下桥,晓雾蒙蒙春欲醉,黄鹂几啭出林梢。
三步两桥接肆前,市头沽酒待尝鲜,渔舟唱晚归来近,水阁人家尽卷帘。
这三首是我那次去安昌镇归途中写的。绍兴的村镇,其幽闲恬淡,适人乡居,确是耐人寻味,甘心终老之处。桥是在整个村镇中起着联系的作用,东家到西家,南头往北头,都要经过桥,桥与桥相联,桥与桥相望,而相隔人家白墙灰屋,倒影在水流中,水上有轻快的脚划船,有平稳的乌篷船,门前屋后皆是停舟处,老人小孩对划船来讲,仿佛城市中的自行车,太方便了。
“小桥通巷水依依,落日闲吟到市西,柔橹一声舟自远,家家载得醉人归。”人们都称美绍兴城,是水乡城市,我说绍兴是水乡村镇,水巷城市,比较妥贴一些。因为绍兴城外弥漫着广泛的河流与湖泊,村镇都安排在水上,无处不可通舟,而城市呢,周以护城河,环以城墙,有陆门水门,过去水门交通,远超陆门,那大舟小船,清晨鱼贯入城,中午或傍晚又相继返乡。城中的交通很多是水陆并行,有一路一河,有两岸夹河,亦有只存水巷,仅可通舟。所以河道是成为绍兴的动脉,无水未能成行。而桥名又多取吉利,每当喜庆,花轿所过之桥,在西北方向要过万安、福禄两桥,东北要过长安、宣祐两桥,往南要经五福、大庆两桥,事虽近迷信,亦可以看出绍兴桥梁之多,与人们的生活所起紧密的关系。在城市因桥所起的街景,亦就是人们所谓的水乡景色的组成中心。这些有桥与塔,桥与住宅,桥与廊,桥与寺观,桥与戏台,桥与牌坊……而建筑物中又点缀了桥。其形式大小,可说是因地制宜,极尽变化之能事。从步石、牵桥,梁桥、拱桥,三脚桥,八字桥等等,古代劳动人民凭其对石树的巧妙运用,可以灵活自如地应付各种水上的需要,那是太伟大了。
如今新建之桥几乎只有一种拱桥形式,似乎感到太单调点吧!
玉带垂虹看出水,酒旗招展舞斜阳,人生只合越州乐,那得桥乡兼醉乡。
桥乡、醉乡,唯绍兴得之,在城乡风光组成起主导作用的,应该归功于桥,它是我国石桥宝库,在世界桥梁史中占极光彩的一页。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3 页 共 13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B
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出新裁 葱笼 社稷 B、不毛之地 学籍 轩敞
C、目酣神醉 妄肆 闾左 D、防不胜防 突兀 忿恚
3、对下面句子的主干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我军切断铁路线>
B、炽热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炮火映红了天空>
C、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死尸堆>
D、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似世界一大奇迹。<水稻培育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5、说话得体的是( )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6、选出能与“四面云山来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 )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万紫千红总是春 C.万家忧乐在心头 D.千锤万凿出深山
7、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 ( )
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8、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1)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2)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A、(2)(4)(1)(3) B(1)(3)(2)(4)
C、(1)(4)(2)(3) D(4)(2)(3)(1)
9、下面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加以修改,使句子只有一种明确的意思。(3分)
原句:学校收到了许多出版社送来的图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餐馆一广告为:“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推敲一下,这样说仍显得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没有足够的把握。请对这一广告稍作改动(不改变字数),使其更显自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0分)
[甲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乙文]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桥宽约8米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A、①表示估计 ②表示程度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计
12、甲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3、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____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桥——卢沟桥。(2分)
1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____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__________之情。
(2分)
15根据乙文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16—20题。(18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6、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2分)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2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9、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 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 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 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 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4分)
20、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人能与鸟比翼齐飞吗》完成21-25题(9分)
①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能像鸟一样在蓝天上翱翔。据《后汉书》记载,我国在1900多年前就有人用在鸟的羽毛制造成翅膀试验过飞行。直到17世纪,欧洲还有人试图这样模仿鸟类飞行,但都未以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②经过长期研究,人类终于弄明白:人的肌肉能量与鸟类比较,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因此靠双臂来扇动翅膀,是无法克服自身重量进行有效飞行的。扑翼飞行的失败,并不能阻挡人类的探索。1783年,人们利用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气球,第一次升上了天空。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又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方面探索,开始也进行过扑翼机的研究,但是由于鸟类飞行时翅膀的运动十分复杂,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还不能提供轻而坚固的材料和高效率的动力,这种尝试仍未成功。后来,还是鸟类的翱翔(不需扇动翅膀)和风筝的飞行给人以启示,终于采用固定机翼的形式,于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载人飞机,实现了飞行的理想。
③从那以后,航空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今天,千姿百态的飞机飞向蓝天,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乘坐飞机已成为极普通的事了。不过,人们感到乘坐飞机并不能享受在蓝天自由飞翔的乐趣。于是,许多航空爱好者们绞尽脑汁进行扑翼飞行的研究。不久前,科学家们制成一种“机械鸟”,它以一台小电动机为动力,扇动两只3米长的涤纶薄膜翅膀,便可轻盈地飞上天空。这种扑翼机可用于体育
运动,也可用于军事侦察和通讯联络,引起各国航空界的极大关注。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一定能实现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的美好愿望!
21文中表明当今飞机种类众多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研制扑翼飞行器并不容易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文中②提到了两种飞行方式。其中飞机的飞行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机械鸟”的飞行应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2分)
23文章结尾处与开头“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能像鸟一样在蓝天上翱翔”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回答不少于3种)(2分)
2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四)阅读《难忘的一课》完成22-25题(7分)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26、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2分)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 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 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 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7、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2分)
A. 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 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28文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29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C 4、D 5、B 6、C 7、C 8、A
9学校收到了出版社送来的许多图书
10好吃,您告诉我们;不好吃,您告诉大家。
11、A 12、举例子 作比较。 13、结构特点 观赏晓月 14、形式优美 赞美
15、晓月圆 距离近 光度亮
16、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丙:繁茂交错,莽苍深邃。17、(乙文突出)幽静典雅;(丙文突出)庄严肃穆。18、B.19、逻辑;空间;总分;分总。20、此题开放性强,答案不求统一,不论肯定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21、千姿百态 绞尽脑汁 22、翱翔 扑翼飞行
23、“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一定能实现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的美好愿望” 作用:提示和突出文章的中心
2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25、时间顺序
26. C 27. D 28. 面对困难……困难不过如此
29. 以欧阳老师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经过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中心思想。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