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18:5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纸的发明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10
同学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动动手指就能获取海量信息。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为了记录信息,可谓煞费苦心。从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到竹简木牍,再到丝绸织物。但这些方式不是沉重不便,就是价格昂贵。直到一项伟大发明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就是 —— 纸。那纸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纸的发明》。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背景资料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今湖南宋阳)人。官至中常侍,兼任尚方令,后被封为龙亭侯。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了造纸工艺,此法因原料易得,遂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背景资料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自读课文:
我会读
保存 普及 制作
粗糙 蔡伦 积累
切断 便宜 朝鲜
欧洲 社会
多音字

léi:(累赘)
lěi:(积累)
lèi:(劳累)

xiān:(鲜明)
xiǎn:(鲜为人知)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词语学习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造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造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携带:随身带着。
造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词语理解
写字有方














上短下长,第四笔居中,第五笔是点,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第八笔是捺。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ōu
“区”的笔顺为:横、撇、点、竖折。右下“人”,撇从横中线上方起笔撇向“区”的下方,撇尖、捺脚收笔持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zhōu
“州”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匀。
段落划分
整体感知
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指出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2—3):写蔡伦改进造纸术前,先民们对改进书写材料的尝试。
第三部分(4):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四部分(5):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究竟对国家和公众有什么益处呢?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总领全文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贡献”是什么意思?
自读提示
这段话强调了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重要性,它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造纸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是中华民族对全世界的一大贡献。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特点?
自读提示

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载体 特点
几千年前 起先 龟甲、兽骨、青铜器
后来 笨重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

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问非常渊博。这里用来说明由于早期书籍是由笨重的竹片和木片制成,“书多”意味着需要用车来搬运,体现了早期书籍的不便携性。
帛是一种轻便且易于书写的材料,相比竹片和木片,它更便于携带和保存。然而,由于制作成本高昂,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负担得起,因此无法广泛使用,限制了它的普及度。
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的方法,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介绍了不同的书写材料及其特点,展示了技术进步的过程。作者通过具体例子(如龟甲、兽骨、竹片、木片、帛)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每种材料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自然地引出了对更理想书写材料的需求——即纸张。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逻辑关系,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先民们进行的这一系列尝试,为什么最终没有广泛流传下来?
青铜:过于贵重,平凡百姓不能享用
竹片、木片:不方便书写,且过于笨重,不方便携带
丝绸:过于昂贵,普通人消费不起。

从最初的文字刻于龟甲和兽骨上,到后来的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再到蚕丝织成的帛,每一次进步都解决了前一种方式的部分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最终引出纸张的重要性,因为它克服了之前的许多不足之处。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时间 载体 特点
几千年前 起先 龟甲、兽骨、青铜器
后来 笨重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
笨重,很不方便
竹片和木片
蚕丝织成的帛
用麻造纸
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粗糙,不便书写
蚕丝薄片

剪碎或切断 浸水里 捣成浆 捞出 晒干
蔡伦采用的原料如树皮、麻头、稻草和破布等都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材料,这使得造纸的成本大大降低。此外,由于这些材料可以大量收集,从而实现了纸张的大规模生产,进一步降低了价格。这样,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购买纸张的费用,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不能。“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
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
小组讨论:“改进”能否换成“创造”?
此段采用了因果关系的写作手法,先描述了蔡伦是如何利用各种常见材料改进造纸术的过程,然后说明了这种方法为何能广泛流传的原因——它解决了以往书写材料笨重不便携的问题,同时大幅降低了制作成本,使纸张变得普及。这种写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技术创新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逻辑,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读提示
传播路径
造成的影响

造纸术使得书写材料变得更加易于获取、成本更低,这不仅让知识的记录变得更为简便,还大大促进了书籍和其他文献资料的生产与流通。通过这种方式,信息能够更快地在不同人群之间分享,教育得以普及,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对于文化而言,纸张的广泛使用有助于保存历史记忆、文学作品以及宗教经典等,增强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轻便好用,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满足需要。
用麻造纸,粗糙、不好书写。
造纸术发
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这篇课文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纸的发明过程
祖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
主题概括
结构图示
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在甲骨和青铜上刻字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假如你是一家“纸博物馆”的讲解员,现在需要你为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蔡伦的造纸工艺,并告诉大家这种工艺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要求:讲解时用上“改进、传承”两个词语)
练一练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组织一次“我为四大发明代言”的活动。选择一种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组织一次“我为四大发明代言”的活动。选择一种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样例:我为指南针代言。指南针也是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
明时间,发明人都无从考证,指南针的
起源可以上推至战国时代一种称为“司
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针的雏形。
宋代出现了水针,作用都是一样的……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