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6:3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第1课《王好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曳兵(yè)  数罟(cùɡǔ)  王天下(wànɡ)
B.庠序(yánɡ) 鸡豚(tún) 狗彘(zhì)
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ɡōnɡ)
D.洿池(wū) 衣帛(yī) 不可胜用(shēnɡ)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B庠:xiánɡ;C莩:piǎo;D衣:yì)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
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数罟不入洿池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A颁—斑,B无—勿,C涂—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
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
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里人蔡本善 善:友好,交好 B.刺史东平王续按讯无状 按:按照
C.中外累息,至以目语累息:因恐惧和害怕不敢呼吸D.少迁而绝 迁:片刻,一会儿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按”的意思在这里应为“审问、审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
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4.选出加点“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以五十步笑百步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则修文德以来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答案: C
解析:分析:选C(A、B、D是介词,C是连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
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 D
解析:分析:选D(ABC均为名词动用,D是名状)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
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6.孟子认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的做法是( )
A.尽心焉耳矣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王道之始也 D.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B
解析:分析:选B (孟子认为这样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7.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答案: B
解析:分析:选B(落入自己的圈套,不对)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8.下面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不要只看到别国的人多,自己的国家人少,实际
上人多人少一个样
B.“五十步笑百步”是说缺点不管大小,都是缺点,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少就可以耻笑缺
点多的人
C.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D.孟子认为要想使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你必须实行“仁政”
答案: A
解析:分析:选A(“人多人少一个样”不对)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鳖不可胜食 胜:尽,完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
C.斧斤以时入山林 入:进入,到 D.谨庠序之教 教:教育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夺:耽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
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10.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代词,代指这种情况例句与A、B、C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
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11.下列各句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而相泣于中庭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省略句,请以战喻(之)例句与A、C、D都是状语后置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
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
能得出答案。
12.下列对文段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直接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
D.孟子委婉地针砭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答案: B
解析:分析:选B(A.“重点批评”错误C.孟子并未就“加多”问题直接提出具体意见
D.“不顾人民死活”不合文意)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
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B.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它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
断增强而逐步向前推进。
C.长期以来,各级官员把官场的繁文缛节当成一种为官待遇,习以为常,安之若素。但
2010年的春天,吹来了礼宾改革春风。期盼这股清新之风,能吹走官场繁文缛节。
D.虽然我因病久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不时登山造访潭府。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 ("光风霁月"既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比喻人胸怀坦荡,品德
高尚。B"一挥而就"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C "安之若素"指身处困境、遇到困难
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D "潭府"指深宅大院,多用于敬辞)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
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楼市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对未来楼市走向也有着更多的疑惑与期待。
B.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安装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飞腾"芯片后,
其峰值运算速度将由每秒1206万亿次的基础上提升到每秒万万亿次。
C.根据中国社科院今天在京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中的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就业预
期的调查显示,中国家长倾向于孩子优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等比较稳定的职业。
D.在冬季,日照时间不但减少,而且人体骨骼密度最低,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医院多个科室不得不加床收治病人。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 (B、搭配不当,"由......基础上"改为"在......基础上"或"
由......" C句式杂糅,“根据……的调查显示”,应该改为“根据…的调查”或“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D语序不当,“不但”应提到“日照时间”前;另外“日
照时间”与“减少” 搭配不当,将“减少”改为“缩短。)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
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
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③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④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⑤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
A.⑤③④②① B .④②⑤③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⑤③主语一致,紧接在“一些国家”之后,并由关联词“由于”和
“因而”连接。①④中均涉及“民族民主意识”,①中“随着”和④中“逐步”是②出现
的前提条件。)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
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二、填空题
16.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的意思是:___
答案:城
解析:分析:依据文句意思可推知“国”在此指“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7.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___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___代表人物,被称“___”,与孔子合称为“___”
答案:战国|儒家|亚圣|孔孟
解析:分析:孟子的生平及重要著作要记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
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
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
18.“ 性善论“和“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是___的思想。
答案:孟子
解析:分析:孟子的生平及重要著作要记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
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
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
1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一句中的通假字是___通___
答案: “蚤”|“早”
解析:分析:依据文章可推知通假字是“蚤”通“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
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
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20.依据课文填空。
①___,___。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②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解析:分析: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
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三、问答题
21.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它是全文的伏笔,为下文其妻“将瞷良人之所之也”以及“之祭者,乞其余”的
描写蓄势。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可知,它是全文的伏笔,为下文其妻“将瞷良人之所
之也”以及“之祭者,乞其余”的描写蓄势。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22. 全文的点眼之笔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答案:“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有力揭露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说明写作意图,讽
刺为追求富贵显达而不择手段的可耻现象。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可知,文眼应该是“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有力
揭露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说明写作意图,讽刺为追求富贵显达而不择手段的可耻现象。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23.《齐人有一妻一妾》一文讲了什么道理?
答案:孟子用辛辣的讽刺手法,揭开了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人们的虚伪面纱,暴露了他
们“厚厚脂粉”后面的丑恶嘴脸,显示了他们龌龊的灵魂。让我们明白了人不能为名利而
忘廉耻,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的内容可知,孟子用辛辣的讽刺手法,揭开了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
人们的虚伪面纱,暴露了他们“厚厚脂粉”后面的丑恶嘴脸,显示了他们龌龊的灵魂。让
我们明白了人不能为名利而忘廉耻,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24. 孟子以“攘鸡”比喻什么?以“请损之,月攘一鸡”比喻什么?
答案:“攘鸡”比喻“关市之征”;“月攘一鸡”比喻戴盈之的逐步废除“关市之征”
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的内容可知,“攘鸡”比喻“关市之征”;“月攘一鸡”比喻戴盈
之的逐步废除“关市之征”的主张。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四、翻译
25. 翻译“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答案: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道理,就立即停止算了,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解析:分析: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意思就是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做到通顺、
有文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增、删、换、改等等方法。
点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于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认
真阅读课前提示,通读课文,把握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