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 1 分, 共 31 分)
1.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的对角用力拉后,此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 )形,说明平行四边形( )性,它有( )组对边平行。
2.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到一个点时,梯形就转化成( )形,当梯形的上底延长到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转化成( )形。梯形有( )组对边平行。
3.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另一个内角是( )°,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分别是5分米和8分米,那么第三条边必须比( )分米长,比( )分米短。
5. 任何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剪下来都可以拼成一个( )角,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
6.有 4 根小棒,长分别是 2 厘米、3 厘米、5 厘米和 7 厘米,选择其中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7.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60°,那么它一定是( )三角形。
8.李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尺拼了一个较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9.有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它是( )形。
1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A+∠B=∠C,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11.分一分。
锐角三角形: ( ) 直角三角形: ( ) 钝角三角形: ( )
等腰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 ( ) 不等边三角形: (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13.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45°,另一个锐角是( )°,按边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5°,第二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4.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形或( )形。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12分)
1.下面三组小棒中,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3厘米、3厘米、5厘米 B.4厘米、4厘米、4厘米 C.3厘米、3厘米、6厘米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 )。
A.270° B.360° C.180°
3.一个三角形的一部分被盖住了(如图),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下面能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将一根木条从箭头处砍断,分成三根小木条,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
6.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小块(如图),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玻璃,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号玻璃去。
A.① B.② C.③
三.计算下列各角度数。(每题3分,共9分)
四、操作题。(21分)
1.按要求作图(12分)
(1)在点子图上分别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6分)
(2)在上面画的每个图形中各画一条线段,使每个图形都被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6分)
2.把一根10米长的木棒截成三段,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应该怎么截 你有不同的截法吗 (9分)
截法1:
截法2:
截法3:
五、解决问题(1-4题,每题 5 分,第5题7分,共 27分)
1.路边一棵小树被风刮弯了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帮助小树“站直”。在图中画出你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
3.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两条边长度分别为2.7厘米、6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如右图,已知∠1=26°,∠2=85°,∠3=57°,求∠4,∠5 的度数。
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右面六边形的内角和。
答案:
一.填空。
1.长方;不稳定性;两
2.三角;平行四边;一
3.95;钝角
4.3;13
5.周;360
6.15
7.等边
8.180
9.正方
10. 直角
11.锐角三角形: ( ③⑤⑦ ) 直角三角形: (①④⑥⑧) 钝角三角形: (② )
等腰三角形: ( ③④⑤⑦ ) 等边三角形: (③ ) 不等边三角形: ( ①②⑥⑧ )
12.17
13.45;等腰;75;锐角
14.长方;平行四边;三角
二.选择 C C D D C C
三.计算下列各角度数。
(1)已知∠B=31°,∠C=75°,则∠A=180°-31-75°= 74°
(2)∠A=37°,则∠C =180°90°-37°=53°。
(3)AB=A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A=58°则底角∠B=∠C=(180°-58°)÷2=61°
四、操作题。
1.按要求作图
2.木棒截法:
截法1:3米、3米、4米
截法2:2米、4米、4米;
截法3:3.5米、3.5米、3米。
五、解决问题
1.画法,如图。 理由: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 180÷(1+1+2)×2= 90(度)
180÷(2+2+1)×1=36(度)
3.分两种情况讨论:1.若腰长为2.7厘米,底边为6厘米验证三角形不等式:2.7+2.7=5.4 厘米 此时5.4<6,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
2.若腰长为6厘米,底边为2.7厘米 验证三角形不等式:6+6=12>2.76-2.7-8.7>6均满足条件,因此可构成三角形。周长计算为:6+6+2.7=14.7 厘米
【答案】14.7
180°-85°-57°=38° ∠5=180°-38=142° ∠4=180°-26°-142=12°
5.六边形的内角和:180°×(6-2)=720°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