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课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课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20 18:02:13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问题,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⑵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⑶初步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⑵体验探索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在层层深入的探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
【教学重点】 探究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在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和理解过程中,采用实验引探法,即:“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原因→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探究→加深理解→实际应用→提出后续探究问题”;同时还采用多媒本辅助教学,借助摄像头清晰展示白磷燃烧、塑料瓶中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以及镁带燃烧,并利用水分解的动画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教学用品】
(1)仪器:酒精灯、锥形瓶、镊子、火柴、带气球的玻璃管、石棉网、坩埚钳、塑料瓶、药匙、电子天平、小试管、烧杯。
(2)药品:白磷、碳酸钠、稀盐酸、镁条、铁片、硫酸铜溶液。
(3)视频与图片:嫦娥一号卫星发射视频、水分解微观动画、常见实验仪器图片、蜡烛燃烧图片。
(4)实验改进:①将托盘天平换成电子天平,让学生学会精确仪器的使用,便于操作和数据的准确;②将白磷燃烧的玻璃管下端封闭,在侧面打孔,避免白磷由玻璃管喷出;③把铁钉换成铁片并系上细铁丝,以便观察现象;④增加塑料瓶密封实验,让学生认识质量守恒和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实验
(5)电脑、摄像头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嫦娥一号”升空实况
[设问]火箭升空需要多少液氢和液氧呢?
[引导]我们必须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欣赏视频,体会化学反应的应用与美。
学生思考
做出猜想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明确探究方向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反应前后质量并记录。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组织学生根据猜想讨论实验方案,并合作完成探究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提问]根据上述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展示]水通电分解微观动画。
[提问]在上述过程中有何发现?
[资料]波义耳与拉瓦锡各自研究结论
[设问]波义耳为何没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他在研究时问题出在哪里呢?
观察、记录现象
讨论方案,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现象
归纳出结论
欣赏动画,思考质量守恒原因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体验探究过程,体会成功
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通过形象模拟,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认识变化本质,领悟质量守恒的原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组织学生先讨论方案,再合作实验。
[提问] 反应前后称得质量相等么?为什么?
[展示] 常见实验仪器。
根据所列仪器组装一套装置来验证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 用塑料瓶来实验,验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释放气体则称得质量减小。
讨论方案并合作完成实验,记录现象
学生反思探究过程,思考为何出现此结果
讨论装置并交流
观察塑料瓶中实验,理解上述质量的变化
从产生气体的实验中发现问题
培养根据现象分析实验出现的问题
启发学生如何改进实验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验设计正确的成就感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培养利用生活物品实验探究的意识
[设问] 镁条燃烧无气体生成,质量又如何变化呢?
[演示]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提问] 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提问] 若改进实验:实验前称得镁条质量为0.7克,燃烧时罩上罩,将全部白色固体收集起来,再称量,又会如何呢?
[小结]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既不能忽略生成的气体,也不能忽略参加反应的气体;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资料] 波义耳就是有没有考虑参加反应的氧气,遗憾地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
思考并猜想
观察、记录现象
根据现象思考回答
思考再猜想
讨论分析、交流
感悟科学探究的趣味,思考自己的科学态度
对比设疑诱发学生思考
出现实验结果与猜想的矛盾,引发思考
再次体会反应中“假象环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学会抓住变化本质
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总结] 今天我们用实验探究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上揭示了其本质原因。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它们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不仅要去探究这些规律,还要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1、探寻物质的奥秘:石蜡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能推测它含有哪些元素吗?
2、我为嫦娥加燃料:4克氢气恰好与32克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水多少克?假设嫦娥一号卫星注入液氢100千克,需注入多少千克液氧才能反应生成900千克水?
解决问题
交流认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思考新问题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
不断提出更深层的问题,培养持续深入探究的习惯
进一步鼓励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探究问题
[提问] 由这两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作业] 一、我会完成:
1、复习本节内容。
2、课本95页《习题》第1题。
二、我要实验:根据课堂上组装的装置,回家找生活中的物品,用面碱和醋酸完成探究!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种类不改变
原子的 数目不增减 物质总质量守恒
质量不改变
副板书: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1.白磷燃烧: 126.8g 126.8g
2.铁与硫酸铜: 62.8g 62.8g
3.碳酸钠与盐酸: 67.9g 67.6g
4.镁条燃烧: 20.8g 20.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