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7奇妙的克隆 导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7奇妙的克隆 导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1 22:14:27

文档简介

导学目标:
1.把握局部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学习科学家在科学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回顾上一课时的主要内容:
本文说明对象是克隆技术,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请说出全文的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2)请列举出说明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据)、引用、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3)除了课文指出的无性繁殖生物,你还能找到其它无性繁殖生物吗?
西红柿 马铃薯 月季花 富贵竹 蚂蝗等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这些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作者采用了举例子、列数据说明方法,举了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等克隆事例。突出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克隆技术发展过程。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
5.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里,请找出,并说说其作用?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形象地说明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6.同学们看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3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吸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7.“克隆”与克隆的科研成果展示,请完成下表;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类别 研究成果 时间 说明方法
克隆是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逻辑顺序(生物进化低——高) 鱼类 鲫鱼 1979年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鲤鲫鱼
两栖类 爪蟾蜍 1962年
黑斑蛙 1978年
哺乳类 鼠
多利羊 1996年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8.①我国的克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山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县诞生的“克隆牛”受到世界生物科学界的好评。②意大利有一位妇科医生声称已成功克隆出一名女婴。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批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同学们谈看法。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火药的发明与核技术的发现和利用。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到人类自身,越来越深刻在触及到人类的伦理、道德、法律以及人类心灵。这就要求在人类构建新的道德与法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人类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可以替换某个坏死器官,人因了新的器官而免受许多痛苦,这给人类带来的“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如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就违背了人类生命的伦理,以此大多数人就对此持反对意见,这就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悲”的一面。
五、反思新得(导学得失,自我小结。)
凤凰中学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课题:《奇妙的克隆》(二) 主备课人:刘卫平 .课时: 总课时:导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匍匐(pú) 繁衍(yǎn)蟾蜍(chán)茎(jìng) 忌讳(huì)
B、胚胎(pěi) 鲫鱼(jì) 雌性(cí) 癌(ái) 蓑衣(suō)
C、草莓(méi)两栖(qī) 哺乳(pǔ) 肾(shèn) 销声匿迹(xiāo)
D、濒临(bīn)低估(gū) 潜能(qián)腺(xiàn) 悄然无声(qiǎo)
(2)找出并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分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胁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 协   )
一切准备就序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续 )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溶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融 )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极的进行曲。( 集   )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zhǎo)爪牙 (zhuǎ)爪子 频(lǜ)率 (shuài)率领;
(qiē )切线  (qiè) 切实可行 ( chù) 牲畜 ( xù )畜牧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语:
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
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的核。
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5)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符合人思维规律以及事物发展规律。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3.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4..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
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五、反思新得(导学得失,自我小结。)
凤凰中学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课题:《奇妙的克隆》(一) 主备课人:刘卫平 课时: 总课时: